分卷阅读81
作者:五色龙章      更新:2021-02-15 07:13      字数:2471
  地书店卖剩余藏本,可以小摊上卖私人藏版,过两年风头差不多过去了,再托换个书坊名卖翻刻版,再过些年再卖珍藏纪念版……

  不卖胜卖嘛。

  计掌柜听完了这套理论,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一个衣食无忧的小公子,赚钱怎么能赚得这么狠,还隔几年卖一茬儿,那些老练的刻书局主人都不带这么干的!

  这要是生在三国,也得是个曹孟德般的乱世之枭雄啊!

  他心里暗叹几声,回去主持店铺和工匠搬家的事。有顾客来问他们为何要关店,他便假模假式地挤出几滴泪,也不说为何要关店,只含着热泪说:“将来自然有人接手这印的法子,重出《三国演义》。这么好的书不会成为绝响!”

  有外地的大客商想来接手书坊,顺便包下印技术,他便含糊其辞地说:“这书坊已是县里的产业了,岂容私人买卖。各位只管放心等着,咱们迁安是有才子文人的地方,终不会让印书绝迹的。”

  清仓处理了几天,致荣书斋便干脆立落地关门了。戚县令向大户家筹了银子,加上崔燮捐赠的书籍,开始改建藏书楼。

  他如此干净利落地捐了院子,那些相熟的才子文人都有些惊心,到他家里问他:“你那书坊说捐就捐了,不心疼吗?往后你还有什么出息的产业?”

  赵家更是担心他又要过回原先那种连房子都修不起的日子,赵太公亲自过来看他,险些要把他接回自家养着。

  崔燮心下感动,谢过了他们的关心,便把自己名声上的忧虑说了,又安慰他们:“我只是捐了座宅院而已,人和印的技术不还是我的?将来我还要再开新书局,接着刻三国的。”

  他还想给王大公子解释一句,可惜他身在军营里,不好传消息。他便写了封信,连同新印的几册三国一道装好了,请相熟的军士帮忙递往边关。王项祯那里因要备战,训练极严,他的书递不过去,也始终不曾有回信,他父亲王指挥却叫人来请了崔燮一回。

  这位指挥使一向公务繁忙,也懒得见儿子那些纨绔朋友,这还是头一次要见他。崔燮就着意打扮了一番,戴了头巾,穿了白色儒生袍,力争给他留下个好印象,也给王公子挣个面子。

  王指挥在正堂见了他,看着他如芝兰玉树般走进来,眼神清正,容光照人,便不由暗赞一声。脸上也带上几分笑容,说道:“崔公子请坐。今日请你来,是要向你道谢的,还望你别嫌我这谢意来得太晚,往日太怠慢于你。”

  崔燮受宠若惊地答道:“我不过是晚生小辈,怎敢当大人这一声谢。”

  “你当得起。我后来才知道,是你给项祯弄了几幅画激起他杀敌之志,又给他画了安顺伯想要的英雄图,安顺伯才把他带在身边。我这劣子能有这番前程,多亏你这个朋友帮他筹划。”王指挥微笑着看着他,目光却有种笑容也遮掩不住的肃杀,如霜如雪,倒有点儿像初见时的谢千户。

  或许上过战场的人,都有这种难以完全起的凛冽气势。

  他忽然想起,也该写封信进京,告诉谢千户他关了致荣书坊,另开了新的书斋,得他在京里担心。谢千户前几个月还叫了谢山来买他书坊里的剩书,想来对他……这间书坊也是很关心的,这边不声不想地闭了店,消息传到京里,他会不会又派人来看他?

  要不还是写封信进京,把自己要捐书坊院子建图书馆,再开个这经卖科考书的书斋的消息告诉人家吧?顺便再送几十套《六才子点评版三国》进京,这书听几位举人前辈说,在京里卖得还挺火呢,谢千户也能拿了书送人。

  反正如今铺子关了,不用像开张时那样赶着卖给排队的客人,多送几套也不要紧。

  他心里浅浅地转过这么个念头,一面客气地跟王指挥答对着。王指挥夸赞了他几句,又说了些王大公子的事,跟他这个晚辈的小书生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思索了一阵,便说:“项祯从前让你来家里骑马,你就还接着来吧。再就是我看你身量不高大,怕也是读书熬坏了身子。你年纪还不算太大,改日我挑个亲卫教你,要练些击技也是练得出来的。”

  第53章

  从王指挥那里回来,崔燮就考虑着该怎么跟谢千户送信。

  虽然谢千户知道他就是致荣书坊的老板,他也知道谢千户知道,可当初谢山来迁安的时候,是特地换了衣裳,隐性埋名,装作个外地大财主来的。这分明就是不想叫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更不想叫他知道主人身份,所以他能自作聪明,跑上门跟人家说:“我知道你关心我,我把店捐了,怕你担心,特地来告诉你一声”么?

  岂止不能照直说,他还没有个请假去看谢千户的理由,而要叫崔源或是计掌柜去,身份又不够。

  锦衣卫千户的官职是只有五品,也就跟崔郎中平级,可是崔郎中拿个帖儿就能轻易踏进锦衣卫家的大门吗?

  别做梦了!

  崔郎中不能,他这个郎中之子更不能,要不去年怎么想送个节礼都得让王大公子代捎呢?真是他家这些人,估计连谢家大门都敲不开。

  再说,他也不能确定谢千户当初买他的滞销书是因为对他有点好感,还是单纯地想要扶贫。这要是搁现代,他一个受捐助的学生打个电话就能联系上给捐资助学的领导了;这年头儿竟就只能在家坐着瞎想,寄封信都找不着邮局!

  急递铺只寄朝廷公文!

  但人性如此,越是不好做的事,心里就越想着它。乡村贫寒少年崔燮思来想去,找不上捐资助学的谢领导,只好让源叔跟谢家男保姆谢山联系一下感情了。只要谢山知道,谢千户就知道了,也就不用惦记他了如果这不是他自作多情的话。

  就算是自作多情,送一趟也没坏处。

  他打定主意,用印着最简单纸框的素笺给谢瑛写了封信,在信中告诉他自己要开新书斋之事。却是绝口不提致荣书坊,就当两人间只有表面上的往来,谢千户没查过他,他也不知道谢山干了什么。

  装好那封信后,他就亲自去工作室拾了二十套一百多本书,一匣品类齐全的三国换装笺,又叫人备了些时鲜果品,山里产的整块蜂蜜。九月中旬三里河正产好大螃蟹,他也叫人买了一筐来,用麻绳一只只捆缚了,覆上一片湿麻布层层叠叠地塞进筐里。

  这时候蓟北的天气已不算太热,但螃蟹是不耐久活的东西,他又叫人找来硝石,教小伙计硝石制冰的法子,先做了一盆碎冰洒进筐里降温。

  这些吃食明面上就打着送给谢山的幌子,由崔源押车,带着几个伙计一路送进京,剩下的就看谢山……或者说谢千户配不配合了。

  他不愿想得太深,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