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6
作者:五色龙章      更新:2021-02-15 07:19      字数:2464
  妆,而是送去了一盒月饼,几套新书、一盒木杆铅笔,数册印着双行格子的厚笺纸订的笔记本,还配了削笔的小刀。

  他们锦衣卫时常出门办事,用毛笔、墨汁毕竟不够方便。要是提前削好铅笔带着,随时在本子上记一笔,写错了还能馒头擦掉,岂不更便利?

  他叫崔启把礼物送过去,谢瑛操训回家,看见这么一盒纸笔,又听下人说了用法,不由笑了笑:“这笔倒有趣,跟眉笔似的。他真个说是写字的,不是闺秀们画眉的?我看他家店铺近日出了不少东西,还以为这回他得送自家店里卖的眼线膏呢。”

  老管事道:“大人又不曾娶过夫人,家里又没有个姨娘,人家送那女人用的东西做什么?我看还是崔公子会送礼,这笔连木头上都能写,一过水又干净了,回头要记什么就写在床头,又不怕忘又不怕丢。”

  谢瑛也不在乎他刺自己一句,笑着说:“有道理,我写个试试去。”就拿着盒子进了内室,削出一管笔,按着家人的说法握笔,在床头粉墙上慢慢写了“辛卯”二字。

  成化二十年七月辛卯,崔燮在城外黄家花园里跟他吐了心声;己亥中元节,他们俩正式互许心意;今日是八月丁卯,他给自己送了这盒石墨笔记事……

  若能长长地记下去,不知是先把这盒笔写完,还是这面墙先写得不成样子,得叫人拿水洗一回呢?

  谢瑛含笑摇了摇头,把笔在床头,正欲离开,却又回去开了匣子,拿起一枝笔缠进腰间。

  老管事还在外头等着他,见他出来便问:“崔府的节礼都送来了,大人打算回他们什么?是跟别人一样,还是专门买些什么?”

  如今他们俩的关系已经不同,自然不能和别人似的,随便送个礼打发。可他又不像崔燮那样,能鼓捣出别处没有的新花样,要送礼就只能尽着家里能买着的,又要他喜欢、用的上的

  “就送些吃食点心,再去寻一匹毛片雪白的母马给他,他家的小公马也到了能配种的时候了。”

  那匹白马虽不是什么名马,但胜在毛片颜色纯净。他带崔燮去骑了几回马,见他穿过不同的衣裳,骑过不同的马,心里隐隐有那么个印象崔燮生得好,人也白净,若再穿件身雪白的束腰直身,前后衣摆散开搭在马背上,随马晃动……

  倒还是骑白马更好看。

  第118章

  谢家寻着小白马送过崔府那天,已经是八月十五了。

  崔燮原以为谢瑛不在家,中秋也就这么平平常常的过了,却不想他竟寻了个活宝贝叫人送来,喜欢的亲手把马牵进马厩,跟自家的小公马拴在一起。这匹母马比他的小白马大几个月,到了新马厩也不认生,对着原住马喷了两个响鼻儿,就在料槽里吃喝起来。

  小白马愤愤地对着它喷,回头去咬崔燮的衣角,咴咴地叫了两声,似乎是要崔燮替它把占了它食槽的外马赶跑。可惜那匹新马却不是别的马,而是它主人的对象送来的,就是它看着再别扭,他家主人却是怎么看怎么喜欢的。

  崔燮抱着小公马的脸,低声安慰它几句,喂他吃了块冰糖,哄的它不叫了,又转身当着他的面摸上了新母马,还摸出新造的兽糖来喂它。

  母马淡定地伸出舌头舔糖吃,小公马气得拿头撞主人的腰。可崔燮的心已经被送马的人勾走了,看那匹新来的白马就似看见了它的主人一样,抱着马颈,脸贴在马额头上乱蹭,头也不回地给了小公马一只手,敷衍地胡噜鬃毛。

  这时候若陆先生指着马叫他作诗,他说不定都能作出不逊于国初徐尊生“白马被朱鞯,牵来过御前”的好诗。可惜陆先生跟人出去吃酒过节了,没能督促他学习,崔燮看着这马又跟看见谢瑛一样,抱着马脖子喂块糖就心满意足,生生地错过了当诗人的机会。

  不过他也没能在马厩待得太久,京城、迁安两个庄子的庄头都带着家人、庄户,等着见他呢。

  他们都是前两天就到的,因着他功课忙,又要研究妆,没力布置庄上的事务,就一直在府里等着。难得今天他休息,两个庄头就一并求见,请他看今年的帐簿,安排秋后的事务。

  崔燮到正堂听他们回事,崔良栋把两个庄头的帐簿、中秋礼单递到他手里,站在下手介绍:“这位是咱们昌平庄子上的崔庄头,这位是嘉祥屯的刘庄头……”顿了顿又说:“刘庄头是当初夫人陪嫁来的家人,对公子最是忠心的。”

  两个庄头报了名字,就要给崔燮磕头。他忙给崔良栋打了个眼色,叫他拦住那两人,说道:“别行礼了,说正事吧。”

  昌平的崔庄头格外着急,因他家庄子子上产棉花,此时正是抢着割的时候,恨不能赶紧回去盯着。而迁安老家只种麦子,这时候该的夏粮都了,又不用种二茬粮食,新提上来的刘庄头倒恨不能在崔家住下,多看崔燮两眼。

  崔庄头便抢着说了水稻的成,又提起庄上种的棉花、果树和桑树,流水地报着帐,好赶紧回去抢。崔燮一面听一面拿往年的帐簿对着,见水稻得不甚多,一亩地才得一石多点儿,也就一百多斤,跟金坷垃广告里说的“水稻亩产一千八”简直天差地别,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虽然没说话,但眼底那股看不上的意思已叫崔庄头明明白白看在眼里了。

  崔庄头急的直咬牙:“小的不敢说多会伺弄庄稼,可这北直隶的水田毕竟比不上南边儿一年能栽两茬的,能有一亩地一石多的成已算不少了。不信公子可以问问别人家,咱们家虽不算极上等的,却也不是那个的少的!”

  刘庄头也低声附和:“今年天气是旱,咱们临河的好地都有些干了,天天要指着佃户们挑水浇地。那稻米可比麦子更难伺候……”

  崔燮摇了摇头,笑道:“两位不要急,我并不是说对成有什么不满。当初老爷在家时也差不多是这个成,如今他老人家出去上任,你们还能安心干事,我已是十分满意了。我方才是想着在庄上划几亩地,找人建厂房,不知建在哪里是好。”

  敞房?场房?

  崔良栋也纳闷的很,替他们问了一声:“公子的意思,是要建个没顶的房子吗?”

  当然不是,说顺嘴了而已,他就想在昌平建个能蒸花水的工厂。

  崔燮轻咳一声,摇摇头说:“就是那种有大晒场的房子地面要整平的,足够晒造出的东西;房子要空阔,能容得下百十人同时在里面干活,还要有地窖。”

  地窖越深越温度越低,存放、醇化花水时就不用放太多冰了。

  崔良栋眼前一亮,看着他问道:“公子莫不是要给咱们家也办个书坊?”

  崔燮“呵”地笑了一声:“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