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2
作者:五色龙章      更新:2021-02-15 07:24      字数:2464
  和稀泥,一点有用的主意也不出。

  刘看着万阁老总似带着算计、讨好意味的笑容,心里一阵嫌恶,起身说道:“首辅大人不上奏折,我自己上。我等内阁备为是天子佐贰,岂能只顾逢迎,见事不谏!”

  他转身拂袖而去,回值房写奏折。万安叫他甩了脸子,面上的笑容也微微起,显出一点阴冷的神色,露骨地说:“不过是追名逐利之辈,自诩古直……岂有只因与同僚交恶就不肯弹劾一个天下巨凶的古直!”

  刘吉还在房里,就听见他不加掩饰地说出这话来,心里一惊,低头看向他。

  万安感觉到他的目光,撩起老得下坠的眼皮回以一笑,笑容中竟有种万事尽在感握的自信气势,丝毫不像传言中昏庸无能的“万岁阁老”。刘吉看到这神情,却神一振,试探着问道:“首辅大人可是已经有了万全之策,能将东刘学士……”

  他比了个手势,万阁老微微点头,转身看向窗外陛下因戏封人便值得上本?他倒要看看陛下要因戏罪人时,他刘古直要上什么本!

  作者有话要说:南【商调黄莺儿】咏美人浴(唐寅)衣褪半含羞,似芙蓉怯素秋,重重湿作胭脂透。桃花在渡头,红叶在御沟,风流一段谁消受。粉痕流,乌云半,撩乱倩郎。

  第153章

  这一天,成化天子终于没再看高百户献的新版《琵琶记》。

  这倒不是因为御史台的奏章管了多少用那些奏折没等呈到御前,就叫司礼监懂事的太监们筛掉了,连怀恩总管都不觉着那些折子多么重要。主要是天子连看了几场《王窈娘琵琶记》,大鱼大肉吃多了,也该换换口味,听些新戏了。

  这时候恰有教坊的院本献进来,也是坊间流传的新戏,天子自然要赏上一赏。

  但因不是高百户献的,他还是要问一问:“可曾排过?有无新制景致的?”

  大太监覃昌殷勤地说:“皇爷放心,呈进御览的戏岂有敢敷衍的?这出戏唱的是牡丹亭中事,教坊叫人做逼真的亭子,比外头那真的亭子还好,还做的大丛牡丹花儿,奴婢看着都分不出真假!”

  高太监抿了抿嘴,默默一笑不过是造个亭子,何如云雾雨雪的高明,这也好意思向皇爷面前吹嘘。

  然而天子看多了云雾雨雪,偶尔也要看看接地气的亭子。又听覃太监说这出戏是刘阁老里人所编,作的是阁老家事,兴致顿时又高了一层。

  阁老家的事,岂不比一个名字都只听过两三回的锦衣卫看着更亲切?

  天子欣然道:“可,呈上来。”

  教坊进戏虽不比钟鼓司方便,便因这出戏是早备好了要献给天子的,伶人、杂役太监早在下面候着了,略等等便能布置好。

  等不数刻,内侍就来报请天子移驾。

  早朝已拖过去了,内阁送上的奏章也都看过了,正是闲赏新戏的时候。天子心悦神怡地摆驾到戏楼,正待观戏,却有不张眼的小内侍来报信。覃昌出去听他报奏,过了一会儿才回来,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奏折,双手呈给天子:“东刘先生送了奏章上来,奴婢们不敢拖延,请陛下御览。”

  内阁的奏章自然跟别人的不同,天子不给御史面子,总得给先生面子。天子看着已布置好的戏台,亭边正自娇艳盛开牡丹,淡淡地说:“念罢。”

  念完了奏折再开戏罢。

  覃昌便翻开奏折,抑扬顿错地念了起来。奏本中伏请天子少奢、省私欲、远小人,勿为淫声艳色所迷;又劝天子宜亲近朝臣,善纳诤言,重开经筵以修身养德……种种套话之后,才说到了正题。

  他要请天子废传奉官。

  全废也不现实,只要把新近因戏而起的那个锦衣卫撤了职即可。若此事不作处置,只怕日后众人皆当效仿其所为,找人作戏称颂自己,再交通内使功佞臣将戏呈到御前,以图幸进。

  倘使这样的东西蒙蔽圣听,成了奸邪小人进身之阶,朝堂上又当是何人盘踞?正人君子又当以何处立身!

  刘次辅的奏章声振金玉,尽数朝廷敝端,似乎要把这些年教万安、刘吉夹击,无力革新朝政,只能当个“纸糊三阁老”的愤懑都抒发在这份奏折里他忍了汪直、他忍了西厂、他忍了李孜省、忍了继晓……他还要再忍即将进入朝廷的营营群小么?!

  满纸激情,几乎要透纸而出,覃昌也读得满头大汗。高太监因奏折中几乎明指他义子高百户进奉戏剧替人谋官,早已脱了帽子伏身陛前,哭着替儿子向天子求情。

  成化天子轻哼一声,叫人搀他起来,淡淡地说:“不干卿事。高伴伴起身,明日,代朕去,镇抚司,看看谢……”看看他做得如何,拿出点儿东西来堵上那群御史的嘴,也叫先生们少上两张折子。

  高太监叩了个头,利落地从地上爬起来,擦着眼泪低声应喏。

  天子叫覃昌把奏折拿下去,堵心得险些连戏都不想看了。覃昌却为叫他看见这出戏准备得太久了,不能叫他就离开,忙劝道:“朝堂事繁冗,皇爷何不看看外头书生、百姓之乐?”

  刘阁老刚刚来了一封奏折扫天子的兴,再看刘公子赏牡丹,就远不如刚才那么亲切有趣了。可这亭子造得好,牡丹做得也好,看在景致的份儿上,也得看一折戏。

  天子微微点头,覃昌便高声叫人出场。

  上场的先是几个少年书生,戴黑纱方巾、各色锦绣直身,口中先喧着些轻薄艳丽的闲言语。渐说到刘次辅有一位三公子,博了乡试亚元,才学出众,人物标致,常好携妓出游,是京中第一等的风流人物,不知怎么好结交得他。

  一名少年便说今日牡丹正好,欲办一个牡丹宴,邀他共赏群芳。

  天子近日看惯了数曲之内就死人,唱几句就换背景的新《琵琶记》,再看这种慢悠悠一递一唱,唱词间还夹杂着听熟的旧宾白的传统乐工戏,竟有些不而烦了,问覃昌:“刘公子何时上场?”

  刘公子很快便上场了。

  台上的刘公子穿着一身举人袍,头上方巾微微歪着,身边左右跟着几名□□【妓女,后文“刘公子携妓饮酒的风流事”】,到台上站住,先自夸身世京中阁老之子,兄长亦在朝中,自己少年中举,前程抬手可攀,遍京中何人能与他相比?

  之后便开腔唱自己不愿闲抛了春光,拘束在书馆中,趁春日引自己常来往的众美人共赏牡丹。

  写这院本的人原是听了刘公子携妓饮酒的风流事,写成曲子取笑。但在上台之前,有小内侍拉住了唱小生的伶人,嘱咐他加了一句。一句隐晦意指他身边的□□【妓女】也曾与刘阁老有过露水因缘的话。

  父子聚,乃是天大的丑事,若叫天子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