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
作者:七声号角      更新:2021-02-17 09:41      字数:2476
  气,他很缓很沉,戚戚然道

  “阿风,终于醒悟过来。”

  “他啊,已经死了啊。”

  只要活着,总会有办法的。

  那早已死去的人,又该如何?

  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满座衣冠似雪。

  依稀记得几年前,有一位龙潜凤采的少年郎,他踌躇满志带着对大唐未来的憧憬,离开了故乡。

  他深深记得那一年,他在城楼之上,遥看千里长安。

  他指着那处,大手一挥,映着苍茫滚圆的血色残日,道不出豪气万丈。

  他学着大将军双手抱拳,单膝跪地,毅然决然道:“皇上,臣愿往!”

  “臣愿自请长缨,复我唐威,万朝来贺!”

  那一年,安如风也是有剑吼西风的梦啊。

  作者有话要说:

  注:“*”

  “酒已……夜永”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回头.....长绝”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1之前说不要如风领便当的宝贝们啊,老七跟你讲,如风,是早就去世了啊。根本来不及你们看到他抗争什么。

  至于为何,咱明日继续。

  2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你们的甜文作者@七声号角

  请大家要对这位猩猩总导演有信心,大家自行体会那些无价之糖。

  3我爱你们!早安记得吃早饭噢~

  第15章国殇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安如风,是早就死了的。

  元和十二年,中央军大旗挥向淮西割据的第二年,安如风从军三年,最终做了逃兵。

  他未如“大丈夫生于乱世,当立不世之功”那般赤胆忠心地死于战场,也未建功立业,衣锦还乡。

  他像狗一样狼狈地出逃,不出一日便被缉拿逃兵者围了个前后合击。

  安如风在那一刻醍醐灌顶,唯有自己前脚刚走,张申后脚立刻禀报上奏,自己的行踪才会败露如此之快。

  安如风心头最后那点“生死之交”的过命情,也灰飞烟灭了。

  但他未被押解回营,安如风生得傲气,死得决然。他不顾追兵紧逼,宝剑出鞘朝着棠溪城方向毅然自刎。

  追兵面面相觑,面对这一幕,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张申有了嫉妒,这个不假。但比起嫉妒,他更愿意安如风留下来陪他“同生共死”。据《捕亡律》,安如风潜逃一日只需徒刑一年,这一年,张申会想尽办法让安如风留下来,留在军营中。

  这就应了连鸣那句:但凡经见过死亡的人,他会眼睁睁见别人逃命,而自己留在这儿继续送死?

  不会的,人性使然。

  人的恶,若不以最大恶意去揣度,便瞧不见那根底的淤泥与黑暗。没有人是黑白分明的,没有真正的圣人,也没有真正的恶人。

  亦如每个圣人都有不可告人的过去,但每个罪人也都有洁白无瑕的未来。*

  那些灰色温吞地带,构成了这世间最最动人的情愫。有爱才有恨,有怨才有怒,有矛盾纠结,才有最后的宽容与退步。

  安如风在临死时,确实怨了张申。

  他总以为兄弟情是不参其余任何欲念,他死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顿悟,人与人相逢本就是一场奇妙,至于它最终走向何处,当事人说了不算。

  这世间万物本没意义,人与人相逢,又有何意义?赋予这些东西意义的,都是人自身。

  所以,若说安如风对张申因情生怨,倒不如说,他对自己失望罢了。

  安如风死在逃亡途中,便也不存在与张申飞鸽传信之事。他在信内所表达的信任与坦诚,无非是自己的亡灵在大梦空间中行空臆想。

  而关于密室,确实被窃。但却在屠城之时,被中央军的某位将领所发现。更为令人不解的是,安宅所处,也确实是张申有意带人前去。

  那安如风是否曾在生前告知张申安宅密室所在?是否留下了什么可疑线索?

  安如风咬着牙关不透露,因此存疑。

  既然不是因为“贡献密室刀剑”一事而做了逃兵,那是为何?

  安如风从军第三年,调往轻骑兵,正值意气风发之时。三月初,他到了来自棠溪城的一封染血之书安秦二氏,惨遭灭门。

  那一刻,安如风坐在马鞍上眼前一黑,后脑勺霎时嗡嗡作响。他双耳一瞬失聪,捏着信纸指节泛白,他张开嘴,终是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这封明显被人扣押过的信书,算上驿站所耗的时间,安秦两家灭门,已是三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三个月之前,肃杀隆冬。雪末如流星下坠,寒风比刀刃凛冽。

  安如风刚得一令,从此进入轻骑兵,少年得志笑逐颜开,哪能忆起家书已断数日?

  为何爹娘久久不问归期,为何蕊娘日日不再来信,为何安如风察觉到这一切有失常态时,已是数月之后。

  是了,爹娘、亲人、蕊娘、秦家,他们都死了。

  早就死在了敌人的槊马横刀之下,没有人会想起他。

  他当真于这世间,茕茕孑立,迥然一身。他想顶天立地,却无法蝼蚁捍天。

  安如风失了安家,失了秦家,他先是没了天,再是没了地。

  理想与后盾都脏了。

  本该做鹰隼搏击长空的雄鹰,却疲力竭地不断崩坏。

  安如风盯着那封血书,想了很久。自己这般执着于建功立业,执着于功名,是为哪般?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自己选的,就不要令人发笑了。

  安如风承认自己怂了,他手提宝剑不断斩杀敌人,却还是失了至亲至重的人。他未见上亡者最后一面,留在这里,又有何用。

  安如风的将军梦破碎,陡然生出逃回棠溪城的想法。很奇怪,他没有如同其他人那般对敌军生出滔天的“杀父之仇”,亦没有战死沙场的想法。

  他忽然看看手中宝剑,将其折弯棠溪宝剑,可弯达九十度至一百二十度。

  剑,亦喻人。喻人品格,喻人抱负。大丈夫者当如剑,行侠仗义,立身立国;亦如剑,能屈能伸,柔韧刚劲。

  安如风自欺欺人想:几年前我伸了,如今屈一下,又何妨?

  安如风出逃之事,当真他内心想的什么,谁也无法揣度。

  可以说他直面了内心的恐惧,他从踏上战场的第一天便怕了,此事作为引火索,干干脆脆将其内心的灰暗引爆。

  可以说他为回去追寻至亲至爱的亡魂,虽是尸骨已寒,但不为他们立碑,于心不安。

  也可以说他对这场荒谬的、同袍之子互相残杀的战争彻底失望,他要回到棠溪城,或隐于市坊,或藏于山谷,最终隐姓埋名一辈子。

  无论哪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