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
作者:总裁哥哥      更新:2021-02-17 10:27      字数:2489
  们应该说些什么吗?”

  谢锦言那群好友并不如锦颐那样,将视线放在了各国势力映射在华夏的模样,自然便也不明白锦颐为什么会问这样一个“浅显”的问题。但到底,还是有人出来给了锦颐一个答案。

  回答锦颐问题的那人显然也是对北伐一事持犹疑态度的,是以他刚刚答完锦颐的问题,便沉了一口气叹道:“哎,这都两个月过去了,也不知道北方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这个年代到底不如后世那般通讯发达,有些消息未必能够真正准确的传达出来。尤其事关战争,在还未能得知究竟是南京政府的秦非正胜利,还是奉系林昌庸胜利的情况下,那些撰写新闻的记者们,为怕胜利一方对报社秋后算账,在表达方式上自然便有了些许的偏差。

  以至于两个月过去了,他们除了能从一些语焉不详的只言片语中、判断出哪一方显现颓势,除了能从几张作用不大的黑白照片上、判断北方的人民现下的生活以外,便再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消息了。

  而这样的情况,是在五月中旬的时候结束的。

  那些报纸上所刊载的,已经是五月初的消息了。但正是那样一则消息,一瞬间便震颤了所有华夏人民的心房

  “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于五月三日至五月五日,在济南屠杀华夏军民万余人。仅五月三日一日,被日本军队以残暴血腥的手段,野蛮屠杀的华夏军民,便有千人以上!”

  当锦颐从报纸上看到这一则消息的时候,她连手都在不自觉的颤抖。

  她记得的,日本是从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发起“九一八事变”的!她记得的,“九一八事变”才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怎么现在才是一九二八年,日本便对华夏犯下了一桩“五三惨案”?!

  她的记忆里深深烙印着的,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所以,她便单纯的以为,至少在那之前,华夏应当是安然无恙的。

  她忘了,人的野心是被一点一点养大的……

  在侵华战争开始之前,日本如果没有一点一点的尝到过侵略中国的好处,又怎么会有后来侵华战争?

  从来,时间便没有给她留下过余地。

  锦颐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她匆忙将手中的报纸扔开,从抽屉中急乱的抽出了几张白纸。

  时隔半年的时间,她再次拿起了笔。

  什么都好,她必须要写些什么了!必须!她要写下那些日本鬼子的狼子野心,她要让所有的人都站起来守卫家园!她不想看见那样屈辱的华夏,所以她必须要写些什么!

  锦颐只感觉一股前所未有过的恐慌和压抑,正在向着她心灵的最深处压迫而去。她的情绪前所未有过的失控,根本便顾不及原先的茫然,只知道逼迫自己去写些什么。但实际上,她什么也写不出来。

  从报纸上看到那一桩“五三惨案”的消息的时候,锦颐甚至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那一刻,被人瞬间捏紧。她无比清晰的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底端

  她是没法去想象她的祖国演变成历史上那样血腥的火炉厂的。哪怕她的祖国,现在所呈现出的模样,就像是一个濒危垂死、行朽将至的老人,她唯一能想到的,仍然是救他!

  情绪极度的失控之后,锦颐竟又渐渐恢复了冷静。

  她握着手中的笔,一笔一划的用力写着“文人”两个字。力透纸背,几乎连纸张也要随着她的笔锋勾破。

  文人,真的能够救国吗?

  或许可以,不过在那之前,华夏应当早就破败了。

  文人,是只有躲在一个安逸的屋檐之下,才能写出救世之言的存在。

  蓦地,锦颐将手里的笔丢开

  她手中的笔,已经不足以救国了。她必须要想办法重新找到一个更快更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那之前,她首先得要学会面对那些她并不大愿意面对的东西。

  想着,重新拾起那一份她未能忍心看完的报纸。

  这一次,她从中看清了所有的缘由

  日军为什么要掺和进奉系军阀和南京政府的争斗中去?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支持林昌庸,更因为亲英美的南京政府会随着战争的胜利,引得英、美势力也随之渗透进北方,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说到底,日本在这个时候,便已经将东北视为囊中之物了。为了避这块“肥肉”被叼走,于是民党的北伐军和山东济南的无辜百姓,便成为了利益权衡下,理所当然的牺牲品。

  万余人……着实不是少数了……

  锦颐的一颗心全程都被揪着。但每当她以为自己快要不忍再看下去的时候,她却仍旧是理智而又冷静的往下看了下去。

  当然,这份理智和冷静并不是毫无作用的。

  在看到文章报道最后的时候,锦颐眼前一亮,几乎所有积压在胸膛中的郁气,都开始慢慢的散了开去

  那是一则“招生通告”。是一则国民军校将在全国各地展开招生活动的招生通告。

  北伐军数千将士的牺牲,不仅仅有英勇的士兵,更有众多优秀的将领。将领的缺失,在民党军队中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口,秦非正总归是要进行填补的。而这,就打破了原本任命将领的时间流程。

  自秦非正任职校长一直以来,作为专门为民党军队提供将领人才的国民军校,自然也被迫提早提上招生的日程。

  几乎是在看到这一则招生通告的同时,锦颐原本的那些茫然与挣扎,瞬间便有了答案。

  是的,她要成为国民军校的一名新生。她要成为一名军人。

  如果,以她现在的身份,她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去改变国内的格局,那她便努力去拼出一个高身份!

  如果,她手中的笔阻挡不了国难将至,那她便亲自去用自己的武器、自己的身躯,去将祖国的敌人赶出华夏!

  如果,历史注定要上演,华夏注定要被重创,那么,她也至少有那样一次,在战场上奋力杀敌,与华夏共存亡!

  总之,如何都好,她不该是一面愤愤不平,一面安逸待在华夏某一个角落的模样。

  当然,女子参军从来便不是一件易事,在她做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她可以确信,成为一名军人,是她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最后的出路。

  按着报纸上登出的要求,锦颐预备好了两张二寸的小照片后,便夹在了小手包里。等到第二日上午,锦颐谁也没有告诉,便径自出门了。

  在上海,想要报读国民军校,是要去到华夏民党上海执行部报名的。

  或许是因着济南的“五三惨案”太过震撼,也或许是国民军校这个名头本身便足够吸引人,所以在听闻了国民军校开始招生的消息之后,前来报读的人并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