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
作者:浮世万千      更新:2021-02-18 04:21      字数:2486
  证道,“四海超市和鼎味西餐厅是一个东家,又怎么会不承认,自砸招牌呢。”

  原来是一个东家,吴大朗放心了,拎着买好的东西回家跟婆娘报喜去了,他终于也能带着老婆孩子去吃有钱人才能消得起的西餐了。

  除了超市里面和抽奖处,介绍新品的两个棚子,香皂摊子被人围得水泄不通,钢笔摊子人要略微少一些。

  其实对于香皂和笔的销售,罗昱已经做过预热了。比如现在西餐店里的伙计都是用铅笔帮客人点菜,他还送了些给私塾里的同窗;比如他把制好的香皂送给来西餐厅吃饭的一些相熟的顾客,并介绍了用法,叫他们送给家里的女眷使用。

  开了几家绸缎庄的郑大平就是西餐厅的常客,而且是vip贵宾。他除了带自家人来光顾之外,凡是有生意应酬的,也都带去西餐厅。不仅因为这里的菜品味道好,还有这里环境也非常好,带人来谈生意也有面子。

  郑大平拿着罗昱给的香皂没太当回事,回家之后就随手给了自家女儿郑瑶。

  郑瑶闻着这香皂的味道还不错,当晚就用它洗了澡和头发。她本以为自己三天两头的洗澡很干净,没想到这次用了香皂居然搓下来不少泥垢,顿时有些黑线。当然,这也说明这块不起眼的小香皂确实好用。

  第二天她给母亲请安的时候,母亲居然问她是不是要出门,熏了什么香?

  郑瑶今天还真没打算出门,所以也就没熏香。她仔细闻了闻,发现居然是香皂的香味儿,便跟母亲说了,着实夸了那香皂一气儿。

  有了好东西自然要出去显摆一下,于是原本没打算出门的郑瑶带着丫头婆子去拜访平日里玩的好的小姐妹儿。回来时郑瑶一脸喜色,直接往正房去,问父亲那香皂是在哪里买的,说是要多买些好送给其他的小姐妹。

  郑大平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香皂倒叫女儿上了心,便去跟罗昱打听。

  罗昱只道这个月初十,四海超市开业,将正式推出香皂,请他前来捧场。

  到了日子,郑大平便遣了家中仆从帮着女儿前来购买。那些得罗昱赠送香皂的顾客也多是家中女眷用得好了,便也派了人来大批采买,言是打算送人的。再加上还有些现场来的丫鬟仆妇,听那伙计将香皂夸得无比神奇,便也拿了钱帮家中的夫人小姐买些试用。

  罗昱制的香皂分了几种,一种是加了花汁子的,比如月季花、茉莉花,这种皂满是花香味儿;一种是加了薄荷、芦荟汁子,这种香味儿比较淡,有点儿清新自然的味道;还有就是里面加了香料的,这种香味儿就比较浓郁了。

  前两种香皂卖15文钱一块,后一种卖30文钱一块,主要是香料比较贵。

  这价钱并不算很便宜,却也是大把的人买,可见女人的钱确实比较好赚。

  另外的笔摊子,光顾的多是些读书人和店里的帐房等人。

  对于他们,伙计宣传的重点就是铅笔容易携带,比毛笔方便。比如读书人突然来了灵感想写首诗,就可以快速的拿铅笔记下来,或者先生讲书的时候也可以记笔记;比如帐房先生在外面的时候,带上一支铅笔也非常方便随时记帐。还有家里的蒙童,最开始学写字的时候,也不妨先用铅笔练习。

  而且,铅笔的价钱非常便宜,一支铅笔才两文钱,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至于钢笔,这种还需要蘸墨的笔暂时还有些鸡肋,带一支毛笔和带一支钢笔差不多。但也不是毫无优点,最起码写小字比较好用,就是还需要再练练,毕竟都是用惯了毛笔的人。倒是墨水瓶不错,最起码不用写字的时候现研磨。就是瓶口不密封,携带不是很方便。

  到最后的时候,铅笔卖了不少,钢笔和墨水瓶,只有一些喜欢尝鲜的人买了些回去。

  好在罗昱本就做的不多,慢慢卖着总能卖完。这也让他想着得尽快研发出带墨囊的钢笔来。

  第38章参加诗会

  罗昱把他在现代学的营销理念全都拿出来了,也让他跟何未俩人合伙开的四海超市,在开业第一天就赚了个盆满钵满。虽然抽奖确实抽出去不少东西,可那也不过是一碗水中的一滴而已,伤不了筋也动不了骨。

  临江县的老百姓们虽然在超市买了不少暂时用不着的东西放家里屯着,以后恐怕一时半会的不用再采购什么,可又架不住超市天天有特价商品,还都是平时需要的,什么白米、粗盐、猪肉,甚至松江三梭布、铁锅、盆碗……

  门口天天有伙计举着大喇叭喊:好消息好消息!今日特价商品……只有今天,就这一天,明天立即恢复原价,买到就是赚到……

  老百姓们架不住被他激情四溢的声音感染,还没等脑子做出反应,自个儿的腿就进了超市,虽是奔着特价商品去的,可出来的时候保不齐又顺手捎了点儿什么。

  除此之外,超市还会在临近关门的半个时辰内处理一些不易久放的商品,蔬菜、熟食、牛奶……这也让附近的老百姓趋之若鹜。

  反正买回家马上就吃掉,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而且这时候买能便宜将近三成的价钱,不抢才是吃亏。所以竟也有不少人是专门在这个时间来抢购处理商品的。

  ******

  搞定的超市的开业事宜,罗昱又接茬当甩手掌柜回去念书了。他只在超市开业当天跟先生请了一天假,其他时间都是散学或者休沐的时候过来看看,帮着出出主意,具体事宜都是何未在管。

  转眼到了端午节,私塾也放了假,李启辰便说要带他跟祝一清去参加诗会。

  诗会是在县学读书的严秀才筹办的,请的也是一些同窗生员和童生,据说临江县的大才子杨端也会去。

  罗昱他们仨既没功名也没才学,罗昱才读了一本《大学》,李启辰跟他同龄却是从五岁开蒙,念了这么多年书也刚刚把四书学完,比他强点儿有限。祝一清比他俩好多了,他虽只比罗昱小两岁,却已经在读《礼记》了。所以他们能有张帖子,也是托了李家和严家有姻亲的关系。

  罗昱没去过诗会,不过他自觉现在也算是读书人了,就想去长长见识。

  端午这日,罗昱家里插满了艾草、菖蒲,他的腰间也系着辟邪的香囊,手腕上还有他哥给缠着的五线,如此也算应了端午的景。他要去参加诗会,罗展也邀了三五同僚吃酒。两人各自出门,李启辰家的马车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别看罗昱现在赚了不少钱,他们家还真没马车。罗展出去公干的时候骑的也是衙门里的马,罗昱则不管是上学还是去哪儿都是腿着走。反正最远的书塾走过去也就两刻钟,他就当锻炼身体了。

  李家的马车内十分宽敞,里面弄得还算舒适,铺着一层层的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