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无法改变
作者:派对动物      更新:2019-10-21 18:28      字数:10496
  战事比赵哲预估来得更早一些,七月刚过了一半,也不知道赵佶派出的议和团有没有到达会宁府(金国首都),金国的铁骑却早已兵分两路,南下攻宋。

  左路大军由完颜阿骨打次子,完颜宗望率领,完颜阇母和刘彦宗为副将,从燕京出发。

  另一路,右路大军,由国相完颜撒改长子,完颜宗翰为主帅,自河阴出发,同样的来势汹汹!

  消息传到开封时,朝廷上下一片死寂,连个大声说话的人都没有。

  赵佶喃喃道:“这可怎么办啊,诸位!”

  “臣请皇上下令,号召各地方自行募兵,就地训练,以抗金兵。另,大开国库,凡在战争中立功者,大赏……如此,举全国之力,何愁金兵不败!”

  “然后呢?皇上有什么反应?”

  赵哲半眯着眼,摇头晃脑的,正听着赵偲说着今早上朝的事,

  赵偲挑了些紧要的和他说,一说一叹气!

  今天的朝会议题无非就是如何应对金人入侵,大多数的官员纷纷跟赵佶说,打不过啊,皇上我们还是赶紧派人议和吧,再不议和人家大金国就要打到开封来了。

  之前议和的朝廷官员占了八成,中立派占了一成,主战的也占了一成,可前天檀州失陷,朔州归降的消息传出后,中立派马上转向议和派,主战派也有一部分马上转向了议和派。

  “议和?我觉得议和就是让人家觉得我们不敢打,打不起,只会更加让对方得寸进尺。”

  赵哲是极力不赞成议和的,可现在赵佶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是没人能劝说得了他。

  “那……谁跳出来跟皇上说了这么一番激昂的话?”

  赵哲看赵偲沉默不已,把话题转了回来。

  “李纲!”

  赵偲微微摇头,苦笑一声:“只是这番话皇兄大概是没有听进去的,李纲把话说完,就让满朝文武百官的抗议声给轰了下来,这人也是个犟性子,下了朝还和几个议和派大吵起来。恩,差点就要大打出手,哎,皇兄看了也只能派人把他们分开。”

  “老爹,你觉得呢?”

  “打不过是事实……我知道哲儿你一腔热血,觉得议和就是丢了我们大宋的脸面,对我们大宋是一种屈辱!可不议和的话,能怎么办?”

  赵偲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叹气道:“不议和,说不定就真的打到了开封呐!”

  “我倒是觉得,李超他爹说得对,举全国之力,说什么也能够把金兵给打回去。”

  “呵呵,哲儿你啊……”

  赵偲怜爱地看着赵哲:“别说举全国之力,就是几个州的百姓聚集起来,也能把金人打败!问题是,你觉得是所有人都愿意为赵家效忠的吗?”

  赵哲愕然!

  赵偲继续道:“我另有消息,朔州不战而降,除了一部分守城将士贪生怕死外,城内的百姓同样如此,他们都想着要活命而已,至于属谁统治,谁在乎?”

  “跟着赵家真的好吗?”

  赵哲沉默!

  “皇兄登基以来,奢侈无度,宠信奸臣,朝政败坏……呵呵,天下人为此多次起兵造反,你真觉得,举全国之力,现实吗?”

  赵偲的一番话,把赵哲说得冷汗淋漓,他还是太天真太幼稚了。

  这么看来,金兵南下,说不定还有很多地方百姓在欢呼雀跃……

  “可这样议和的话……”

  赵哲依然觉得,这样子未战而降,实在太过……憋屈。

  “我也知道!”

  赵偲在窗前来回踱步,神情多少有些疲惫,又是叹气:“我曾经建议皇兄,怎么都得先打上一打,哪怕是用一百人去拼金兵一人,也要向金兵证明我们的勇气,我们不怕他们的入侵。”

  “打了,打出个气势来,再去议和!总会好一些。”

  赵哲觉得有理,这样一来,至少让金国觉得我们大宋也不是软柿子,可以随随便便欺负。

  他追问道:“然后皇上怎么说?”

  “呵呵……”

  赵偲又是一声长叹:“皇兄说,打不得,打不得,要是惹怒了金人,议和都议不成,那可怎么办?还是干净利索地开出条件议和,实在不行……”

  “实在不行……呵呵……实在不行,就让我大宋成为金国的附属国,世世代代朝贡。”

  “……”

  听完赵偲的话,赵哲剩下的,也只是一声苦笑。

  “要是金兵非不议和,一直打到开封来呢?”

  刚重生时,赵哲还想着凭着自己对历史的超前认识,想要赶在金兵南下前,做一些逆转未来的事,至不济也安排好后路带着老爹老娘离开,可结果,到现在他一件事都没做成。

  金兵依然南下,看样子攻破开封城也是改变不了的事。

  想着别人穿越古代,美女主动投怀送抱,敌人总是成为成功的踏脚石,升官的平步青云,打仗的节节胜利,而再看看自己呢?哎,赵哲只有跟着自己老爹一起叹气。

  好在自己老爹并不如表面,真的是个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理的清闲王爷,赵哲觉得老爹面对当下的形式,肯定有了充分打算。

  “那就在开封城和对方决一死战吧。”

  赵偲一挥衣袖,露出腰间的佩剑,紧握着:“太祖给我们打下来的江山丢了大半,已经愧对祖宗了,没理由连太祖定都的开封,都要守不住。”

  “可老爹,留得青山在啊……”

  “哲儿,做人有时候需要圆滑,但有时候有需要骨气。”

  赵偲抬起手中佩剑,笑道:“这把剑还是当年太祖打江山留下的,可惜太祖之后,这把剑就如同废铁般被扔在了宫内的一处仓库,后来还是我找了出来。”

  “到时候要是金兵兵临开封城,我当以此剑杀敌,才不愧对先祖。”

  “老爹!”

  赵哲喊了赵偲一声,却已无话可说。

  老爹是要想着做英雄,儿子再怎么样,也不能拖他后腿啊!

  到时候,万一到时候真的历史不能改变,自己还是偷偷敲晕老爹,把他带走好了。

  太祖需要一个忠烈的子孙,天下百姓需要一个赵氏英雄,可我只需要我老爹好好活着。

  仅此而已!

  ※※※

  其实战火离开封还很远,要是真的打到开封,至少还要一两个月时间。

  但大宋军队接连战败,让朝廷上下震荡,更有传言,赵佶听到消息后,当即吓得昏迷过去,醒来之后,就准备要退位,要让自己的长子赵桓继位当皇帝。

  但更戏剧的是,赵桓得到消息后,痛哭流涕,拒绝了赵佶的禅让。

  真是一出荒诞剧!

  赵哲是现场的见证者,期间的混乱场面比起后世历史记载的,还要糟糕很多。

  赵桓或许也想不到,他曾经渴望已久的皇位,在赵佶要扔给他时,他居然硬生生拒绝掉。还担心甩不掉,又建议赵佶把皇位传给赵楷。

  好在赵楷当时也在场,赶紧找了个理由回绝,不然他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下来。

  直到赵偲和赵俣两人出现,劝说了赵佶许久,说现在天下已经动荡不安,要是赵佶突然让位,会让天下人心更加不稳……又如此这般说了许多理由,才勉强让赵佶收回皇命。

  可赵哲想着,今天已经折腾到这个样子,说不定如果明天北边再传来宋军战败的消息,自己这位大伯肯定又会上演一出“继承者”的大戏来。

  思来想去,人家别的朝代,王子们为了抢夺皇位,都是勾心斗角,不念手足之情,反目成仇,甚至可以到不死不休地地步。可现在,这大宋这张皇位似乎烫手得过分,老赵家的那几个学着孔融让梨,一个推着一个,都不想要接下这个重担。

  赵哲看着看着,好想来一句,你们要是不要,就把皇位传给我吧。

  可惜那时候赵偲就站在他身边,赵哲担心这句话说完后,会被赵偲打得一个桃花朵朵开。

  其实自金兵南下后,赵哲也在想着过着问题,如果不按历史走向的话,如果赵佶当时把皇位传给自己老爹的话,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至少在赵哲看来,老爹比起大伯可是厉害多了。

  ※※※

  战报就如同雪花一般汇聚过来,冷得开封城提前进入了寒冬。

  但一阵阵的折腾,让开封百姓在初始的恐慌过后,又回到了原先的生活去。

  反正这不是还没打过来么?能过一天日子就过一天日子吧。

  当然,也有人提前做好打算,携家带口的,悄然地离开开封,往更南的地方去躲避战火。

  昔日繁华无比的开封城,确实少了许多生气。

  赵哲走在街上,有些怀念前不久还是人山人海的开封城。

  买了一些酒肉,赵哲去了一趟大相国寺。

  鲁智深见到赵哲很是欢喜,不过武松倒是不在了。

  “他赶往太原去了,之前和那里的守城将军王禀有过交情,前不久收到了王禀的来信,希望他能够前往太原相助,这人啊,二话不说,就赶了过去。”

  鲁智深摇摇头,猛地喝了一大口酒,却觉得不太痛快。

  “贤弟,你现在的武功如何?”

  “只是学了些皮毛,刚会了养气,还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凝气化劲。”

  赵哲老老实实地回答,最近他烦心事儿太多,还要装神弄鬼的,最开始想要学的武艺只能被他放到一边,不过赵重阳也无所谓,偶尔还宽慰赵哲几句。

  “习武是欲速则不达嘛,慢慢来,不急。”

  鲁智深点点头,表示认同:“学武一事,天赋,机缘和时间,缺一不可。”

  “想起当年,要不是路过白骨岭,我也没有今天这点功夫。”

  “哦?!”

  赵哲一听,来了兴趣,想来这里有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