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南疆之旅
作者:土豆娃娃      更新:2019-09-24 18:17      字数:4650
  在得到楚国皇宫里头没有问题,楚皇确实是主战一派后,楚洛轩去找了慕晴两个人商讨了一下如何从源头上制止这样的苗头也就是两国交战的苗头,还没有派人去齐楚边境驻扎军队查探就得到了东瀛酒楼的消息,是老管家传过来的消息。

  楚洛轩在东瀛也就是跟齐国隔海相望的南疆地域的一个小国家里头有一处酒楼产业,虽然明面上是一个酒楼,但是实际是平时搜索情报用的地方,酒楼的管事人是老管家,一个对他很好的老人家,也是她母妃的旧故。

  所以楚洛轩完全放心他,只是现在东瀛那里突然传来了消息,说是有人在攻击酒楼,势力不清楚,目的不清楚,是什么人不清楚,是完完全全的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攻击酒楼。

  接到了老管家的传信时楚洛轩就能大致猜到东瀛的酒楼应该是出大问题了,因为一般的话老管家不会贸然的联系他,心中有了数,看了纸条也不觉得不能接受了,只是实在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突然攻击起酒楼,当初建立酒楼建立的也很隐秘基本上不会有人发现,只是到底是什么人要攻击他的酒楼,为什么要攻击他的酒楼,实在是想不通,楚洛轩只能暂时按下,想着进几日一定要去一趟东瀛去看一看,至少要知道是为什么。

  其实要说到老管家的来历,那是一定要追溯过往的,不需要太久,只要追溯到母妃的那个时候就可以了,不知道该说是母妃运气太坏还是母妃的运气太好,说是运气太坏是因为老管家喜欢母妃,母妃却是注定要被送到宫里头去的,说是运气太好,那是因为许多人终其一生可能都不会遇到一个一心一意喜欢自己的人,母妃却遇到了,老管家一心一意的喜欢了母妃一辈子,并且还是因为知道楚洛轩是母妃所出所以才会一直细心的照顾着楚洛轩。

  只是楚洛轩在未来到齐国为质的时候,跟母妃的交谈也总是不多,母子情分是有的,只不过是不如寻常人家的明显罢了,显得毕竟单薄。

  唯一一次觉得接近了母妃的时候大概是因为皇后娘娘举办的赏花宴会回来,那时母妃喝了酒,看见坐在一侧的他,第一次没有在他问安后让他回去,反而是抱着他絮絮叨叨的讲了许多话,其实都些没有意义的胡话,什么院子里头的牡丹开的好,今天的彤妃心情糟糕透的将事情说了一遍,齐馨在听了楚洛轩的事情后,略一沉吟还是答应了去南疆帮忙救人的事情,因为慕晴的关系她也是多少的知道楚洛轩,对于他的观感也不错,如果是可以帮忙的事情她也愿意帮忙。

  见齐馨愿意帮忙楚洛轩也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有一个杏林医女同行的话,他要办的事情会简单一点。

  楚洛轩派出的黑衣人到了慕晴的含芳院将事情大致的跟慕晴复述了一遍,也就是因为在东瀛国的产业出了点问题,楚洛轩需要去一趟南疆东瀛。

  慕晴皱了皱眉头,甚至忘了身边的剪影,只是在想着为什么突然东瀛就出了事情,攻击楚洛轩的产业,也不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是不是跟齐楚两国关系紧张有关,只是但愿他一切都好,千万别出什么事情才是。

  黑衣人看了眼慕晴继续道:“南疆那边齐国公府的郡主是去过的比较熟悉,九皇子为了自己的势力不被齐皇发现所以已经将管家调去了南疆,管家现在受了重伤,齐馨郡主有高超医术,所以还要带着齐国公府的郡主一起去一趟南疆地域的东瀛。”慕晴听了也没有觉得奇怪,毕竟是出了问题的是东瀛,楚洛轩去东瀛大概是为了看一看牵连的产业,况且齐馨是去过一趟南疆的人,对于南疆的东瀛一定是比较熟悉的,有齐馨在她也会放心很多,点了点头示意她知道了,那黑衣人完成了命令就飞身出去了,消失在夜色里头。

  送走了黑衣人,慕晴继续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皱着眉头,希望齐馨和楚洛轩此去平安无事。

  他们去的时候,正好海面顺风,所以在三日之内就完成了海上的航行到了南疆这里的东瀛地界,幸好一切顺利,慕晴看了看楚洛轩送过来的信纸,挑了眉毛想。

  可惜慕晴不知道,只是这三日以来朝堂上依然是争执不下的,主战和主和的不握手言和,朝中大臣一上朝就谈论楚国贼子侵犯我大齐国威的这件事情,大齐是应该同他们握手言和大度的说原谅展现一个大国的风范,还是应该直接轻点铁蹄,千军万马踏入楚国境内,展现国威,叫楚国偷袭也不找个弱一点的国家,一挑就挑中了齐国,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

  这样来看的话明显是主战一派的人更加的蓬勃旺盛有理由,最最重要的是,太子殿下站在主战的一派,这样的分量在很多的程度上也就决定了投靠主战一派的人不会是少数,毕竟太子殿下就是未来的齐皇陛下,这个时候跟未来的齐皇陛下过不去,那不就是等于跟自己的前程过不去。

  所以聪明人已经去了主战派,傻的还在坚持着主和派,明显已经是主战派更胜一筹了,只是边疆却传来了消息,说是楚国已经暂时停止了挑衅行为,这一消息瞬时间朝堂上又惊起三冲浪,主和派又有的讲,上次挑错了柿子的严相对着齐皇陛下一拱手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楚国的人已经知错收手,齐国何不也是一笑过之,也免得引起更大的动荡。”

  齐皇陛下闻言看了眼上前献言的严相,给了他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严相从善如流的站回了原来的位置,复议的人也显得七零八落的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