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
作者:柔桡轻曼      更新:2021-02-20 15:14      字数:2448
  住,主子不让你打听的事情,你便不能去插手,此次便作罢,不过没有第二次的,若再犯,你便去外院待着吧。”

  翡翠急忙道:“奴婢谨记。”

  “起来吧。”

  等着丫鬟们都起身,珍珠上前道:“姑娘,老爷太太让您过去谨兰院那边用膳。”

  姜起身:“这便过去吧。”

  春蝉随着姜一起去谨兰院伺候着,珍珠翡翠立在廊庑下,珍珠抚了下胸口,可怜巴巴的道:“珍珠姐姐,姑娘方才真是吓着我了。”

  珍珠点点翡翠的额头,叹气道,“你也要改改自个的性子,主子吩咐的事情是你能随意打探的?往后主子吩咐什么就是什么,有些事情真不是咱们这些做奴婢的能打听的,幸好今儿不是什么大事,往后你可要注意起来,主子说一不二,就真的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翡翠慎重点头:“珍珠姐姐说的是,往后我定会改正的。”

  姜过去谨兰院陪着爹娘用过晚膳,膳后两人留她吃茶,问姑爷的情况,又同姜讲:“行李已由奴仆们送着从水路出发,我还拨了府中几个护卫一块护送着,你也别担心,姑爷一到京城应该会写信给你的。”

  姜点点头,许氏道:“也累着一天,早些回去歇着吧。”

  姜离开,许氏和姜清禄也梳洗歇下,两人躺在床榻上,姜父的手还不老实,许氏嗔道:“早些歇息吧,明儿一早你还要跟管家一块去庄子上租的。”

  姜清禄半撑起身子压在许氏身上,低头亲上她的颈,含糊道:“姑爷中解元,往后生的孩子怕是不能跟着咱家姓的,所以媳妇儿你也要多努力,给我生个大胖小子出来,也解了的烦恼。”

  许氏道:“我这般大的年纪,哪儿还生的出来。”

  姜清禄咬她嘴巴一口,“快别胡说,你还年轻,肯定能给爷生个儿子出来的。”

  幔帐落下,一夜春宵。

  第47章

  燕和默然静然两个小厮,白日赶路,夜里入住客栈,晌午那会儿日头太烈,也会寻地儿休息,三天两夜才跑到京城。

  大魏朝的京城邑安城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与苏州有些温差,这边十月便有些寒,快入邑安城时,天色已暗,三人在城外几十里外的郊县暂居一晚,默然从带着的行李中翻出一件大氅来:“爷,这边天冷,姑娘出门时给您备的大氅,明日便可以穿的了。”

  燕正在燃着油灯的书案上写着什么,闻言淡声道:“搁着吧。”

  默然把明日要穿的直缀和大氅整齐叠好搁在床头,过去道:“爷,明日入了城可要置办宅子?这样住着也方便些。”离家时,太太和姑娘都嘱咐过他们两人,不过两人也谨记,如今是姑爷的小厮,万事都要听姑爷的。

  燕把狼毫搁在砚台上,起信笺,问道:“此趟出门,准备了多少银票?”

  东西都由着两个小厮着,燕知岳母和给他备下不少东西,具体有甚却是不知的。

  默然垂首道:“姑娘给备着二万两的银票,都搁在行李的锦盒中,里头还有支百年老参,姑娘也特意交代过,这老参留着给姑爷补身子用,不可做礼送出。”

  燕失笑,他家娘子可真是大手笔,且不说那二万两银子,那支百年野山参都是难遇的珍品,关键时候能够救人命的。他道:“先着吧,等明天入城先去客栈住几日,打探下京城里的情况,再看看宅子买在何处。”

  入夜,三人早早歇下,翌日辰时动身,一个时辰后,三人骑马到城角下。巍峨高耸的城墙,城门之上是座雄伟箭楼,重檐歇山顶,气势磅礴,位于城墙之下更能感受到这座京城的雄伟壮阔。

  城门入口便是披着铠甲戒备森严的守城士卒,手握长矛,面容严肃,来来往往的巡逻着。

  燕扯住缰绳,挺直脊背坐于马上,十四年,他又回到这座古城,这座城历经几百年的风霜,从着一座小城变成历经几朝几代,扩建一次又一次的繁华都城,它被鲜血洗刷过,被无数马蹄踏过,见证几代帝王,无数英雄豪杰,也见证无数百姓的喜怒哀愁,它都静静屹立在此,不悲不喜,冷眼看待这世间一切。

  “进城吧。”燕回目光,松开缰绳,马蹄儿哒哒,慢慢的朝前走着。

  都城繁华,辰时城门开,到酉时关上城门,这一整日,都会有人进进出出,繁华盛兴。

  入城,三人朝着内城而去。整个邑安城由着内城,外城,皇城,宫城合成,内城九门,外城四门,皇城和宫城也有四门,繁华无比。内城多是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达官显贵。

  内城更是繁荣昌盛,入内城已快晌午,燕寻了个最热闹最大的客栈入住下来。梳洗过后去楼下用饭食,最后回房同默然静然道:“你们两人去找京城的百晓生买些京城朝廷动向,百官的关系网回来,俗话说,这内九城里去街上随便碰见一个人都有可能同各世家权贵百官重臣有些关系,所以你们出门都要小心谨慎,客气些,莫要得罪人。”

  两人道:“奴才省得。”

  两人晌午出门,亥时才归,他们两人也是有些本事,还真给找到那位百晓生,从他手中买来这京城的不少消息,明面上的都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不过足够燕了解这京城的盘根错杂的关系了。

  他的目光落在户部尚书周长林的那页消息上,户部尚书掌户籍财经,却是一位真正的大清官,很得皇帝看中。燕离京时只有六岁,对这位的了解也仅限于父亲的至交好友,严气正性,常从父亲口中听说他有一股浩然之气,令人敬佩,当初燕家出事,也的确只有他一人帮着周旋,甚至暗中解救他出燕家。

  上头的消息都是这位户部尚书兼太子少傅这二十年间的事迹,并无不妥当的地方。

  随后,燕的目光落在另外一人的信息之上,护国公陶元九,又任丞相一职,官拜一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权利滔天。先帝在时,他不过四品下的尚书右丞,踏着燕家的血升至尚书令,此后一路高升坐上丞相之位,直到七年前,先帝驾崩,新帝登基,他扶持当时还是四皇子的新帝打压住太子,登上新帝之位。

  被新帝封为护国公,一路荣华。

  他小时不懂燕家明明是被诬陷,先帝为何还会下令斩首燕家满门,长大就渐渐明白起来,燕家百年世家,屹立在这座古都之上。当初的燕家当真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满门荣耀,他的叔叔伯伯都在朝堂为重臣,他的祖父是镇国将军,手握重兵,他的叔父乃大都督,他的父亲年纪轻轻便做到礼部尚书的位置。

  这样的门庭,若是造反,当真无人可以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