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作者:九斛珠      更新:2021-02-20 18:18      字数:2275
  镜许以重金,将两位太医留在府里,方便随时照看。韩墨算是为公事负伤,永昌帝自然要关怀,二话没说就点了头,还派人送了些上好的药材来。

  韩镜见韩征神色憔悴眼圈乌黑,怕他撑不住,叫他先回去歇息。

  韩征垂着头不说话,也不肯走,只苍白了脸看着韩墨。

  旁人劝了都没用,韩蛰没奈何,只好揽着他肩膀,强行拖到侧间,将韩征按在榻上,“父亲的伤自有太医照看,等他醒了就叫你。府里的事不能乱,祖父能靠的只有你我,不能垮了。”

  “大哥。”韩征声音极哑,“是我没保护好……”

  “战场之上必有生死,连我也不能担保。”韩蛰在他肩头拍了拍,“放心,府里这么多人,父亲能撑过来。”

  韩征欲言又止,对上韩蛰冷淡却沉稳的目光,终究颔首。

  “好。”

  韩蛰直等他躺下,才出了侧间。

  屋门半掩,院里还站了不少人,韩蛰一眼就扫见了令容和她身旁站着的傅益。

  先时韩征来信,也提过傅益出手搭救的事,方才忙着照看韩墨,没瞧见,也没顾上谢他,遂出门走至跟前,拱手道:“家父这回遇险,多谢舅兄搭救。”

  傅益比他年幼三四岁,加之韩蛰行事老辣震慑朝堂,气度上更有天壤之别。

  他不敢叫韩蛰妹夫,只客气回礼,“韩大人客气。”他护送回京的任务已毕,方才韩家慌乱忙着照看病人,他总不能不辞而别,此刻正好韩蛰出来,他也帮不上忙,遂出言告辞。

  韩蛰要留他住下,傅益说离家日久,思念父母,想快马赶回去瞧瞧。

  这就不好拦了,韩蛰颔首。

  令容知韩蛰此刻心中担忧,便软声道:“里头还得夫君照看,我先送哥哥出去,待会再过来。夫君陪着母亲吧,瑶瑶说她这两日睡得不安稳。”

  韩蛰垂眸看她,瞧见杏眼里的担忧安慰,缓缓颔首。

  令容遂送傅益出去,各自说了些近况,至垂花门处驻足折回。

  丰和堂里,因韩墨包扎已毕,刘氏婆媳探望过,便先回去。令容跟韩瑶陪杨氏坐着,待天色暗沉后用了晚饭,被杨氏打发回去歇息。

  这里祖孙几人连同杨氏守了两个时辰,韩墨才从昏睡中醒来。

  失血太多,伤口又感染,其实最宜寻个地方静养。因当时伤得极重,韩墨怕他挺不过,心里有放不下的人,不想耽搁。且他这回担任招讨使,本就没指望冯璋归降,对战事影响不大,韩镜叮嘱的事也都做完了,待伤口的血止住后,便执意回京。

  京里的太医药材都比正逢战乱的光州齐全,韩征寻了最好的马车,拿软毯一层层垫厚,又铺上薄席隔开闷热,路上走得慢,加之回府的信念撑着,韩墨倒撑得住。只是伤势沉重,发烧不止,这会儿视线还是模糊的。

  韩墨十分虚弱,目光扫过韩镜、韩蛰和韩砚,最终落在杨氏身上。

  夫妻俩各自沉默对视,半晌,杨氏别开目光,一滴泪滚下来,渗入衣裳。

  韩墨仍盯着她,半晌才又看向韩镜,“父亲,儿子无能。”

  “先养好伤。”韩镜花白的胡须微颤,“太医说了,你能撑住,这伤就不算大碍。”

  韩墨缓缓点头,有些疲惫,暂闭上眼睛。

  他一醒来,韩镜总算放了心,一面叫人给他喂药,一面派人去庆远堂给太夫人报信韩墨重伤的消息递来时,太夫人受惊,病势愈发沉重,几乎卧床难起。

  祖孙坐了会儿,知道韩墨执意回京的心病,没再打搅,留杨氏在旁照看,各自先回。

  ……

  韩蛰拖着满身疲惫回到银光院,令容已铺好了床,在桌边坐着。

  因怕丰和堂有事来不及换衣裳,她没换寝衣,只穿着白日里的交领半臂和玉白襦裙。见韩蛰进门,她忙起身迎过来,“夫君,父亲醒了吗?”

  “醒了,神不太好。”

  令容入内倒茶给他即便神情沉稳,他的唇上却颇干燥,显然是心焦之故。

  韩蛰连着喝了三杯,瞧她一双杏眼里满含担忧,不由道:“父亲能挺住,放心。”

  “我还担心夫君。”令容瞧着他冷硬的脸颊,低声道:“这两天夫君都没睡好。父亲病着,夫君肩上的担子更重。我才叫红菱熬了碗汤,夫君先喝些。”遂去外间取了食盒里温着的汤,揭开盖子,里头已晾得温热了。

  韩蛰晚饭没胃口吃,这会儿确实饿了,自取出来,喝得一滴不剩。

  “父亲那边得有人守着,母亲熬不住,我待会就过去。”韩蛰起身,面目沉着。府里两个病人,朝堂上大事一堆,他也不是铜打铁铸的,见韩墨那副样子,面虽不露,心里忍不住胶着,眉梢带点疲惫,将令容揽进怀里。

  令容乖乖贴在他胸前,“夫君明早想吃什么?我让红菱做好了送过去。”

  “后半夜我回来,那边有二弟。母亲跟前有鱼姑,放心。”韩蛰随便报了两样吃食,将她抱得更紧,察觉她双臂也越抱越紧,有些害怕似的,安慰道:“别怕,这么点事,你夫君撑得住。”

  第81章兄弟

  韩墨熬过颇凶险的一夜,在太医妙手调理下,烧稍微退了些。

  太医怕病情反复,时刻守在丰和堂外,按着时辰给他换药,加之回府后照料得当,又有杨氏守着,韩墨昏睡了几次,到次日傍晚时,神总算好了些许。两位太医见状,稍松了口气,仍不敢掉以轻心。

  杨氏已按太医给的方子,熬了汤备着,带韩墨醒来,命人给他背后垫上软枕。

  韩墨的脸色颇苍白,就着她的手喝了几口汤,目光只落在她脸上。

  夫妻俩成婚二十余载,如今年逾不惑,韩墨甚少那样瞧她。屋里的丫鬟仆妇都在帘外候命,静悄悄的就只剩夫妻独对。杨氏被看得不自在,别开目光,“何必赶着回京呢,平白耽搁了几天。”

  “怕我撑不住。”韩墨缓了片刻,“快死的时候,我只想见你。”

  杨氏瞧了他一眼,沉默不语。

  “这二十年”他顿了下,想去碰杨氏的手,杨氏轻轻避开。

  “孩子们都大了。”杨氏搁下汤碗,“太医说你得歇着,不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