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
作者:大风刮过      更新:2021-02-22 16:42      字数:2011
  日在朝堂上,若不是程适,你你你--」

  顾况的手揪着他领口,双眼中满是红丝,「你」了半日,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下面的话却吐不出来。

  恒商愕然看他,顾况与他对视半晌,终于狠狠一松手,磨着牙道:「你就不能让人省些心!以后再如此,我就把你丢回丧魂沟去!」

  恒商漆黑的双目忽然亮起来,顾况恶声道:「你给我记住,你这条命是我从沟里捡回来的,青山不改,改个鬼!下次在要死要活前,劳驾先知会我一声,我还没从你身上把当年的利息捞足,怎么着也要再榨个三、四十年的!」

  恒商惊诧的面孔渐渐浮上一层融融的暖意,低声道:「嗯。」

  顾况却忽然惊觉了什么似的,敛起方才的神色,恒商走得近了些,顾况却开始有些无措:「那个,我我我--」

  话未说完,被什么东西截住,顾况的脑中轰的一声,但唇齿之间却再容不得他龟缩,顾况将心一横,索性双臂一伸,紧紧圈住了恒商。

  半晌之后,恒商含笑凑近了看着他,双眼异常明亮,顾况咳了一声道:「殿下,你不是要和我青山不改,绿水长流,那就就此……」

  恒商低声道:「景言,我本以为你与程适……方才说出那番话来,但现如今,你到青山我也到青山,你去看绿水我也去看绿水,就像小时候似的,你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再没有什么拆分。」

  顾况觉得自己的老脸正火辣辣地灼烧,假装不经意地又咳了一声。忽然身子一紧,又被恒商的双臂箍住,听见耳边缓缓道:「我今生来世,只与景言在一起。」

  程适站到洞庭山庄的院子中,望着天边浮云,回想他当年极伟大的往事。

  段雁行的长子匆匆过来道:「程伯伯,你山庄里有人带口信来。」

  江北第二大山庄,祁连山庄的大总管弯腰站在程适面前,双手捧上一个包裹:「庄主,京城有信件来。」

  程适抖开信纸,上面的笔迹工整中又带着几分草率。

  程贤弟,最近为兄在京中日子过得还算舒坦,不知你近况如何,可还滋润否,上次你要的酒,我已经托人找到了,过几日派人给你送去,不然你亲自来取也成。

  程适望着信纸上落款处醒目的「愚兄顾况」四个大字扯了扯嘴角,还好还好,这小子还算有良心,和睿王黏黏糊糊的时候还想着我。

  程适揣起信纸,举目远望。晴空朗朗,秀木葱葱,浮云掠过山河。

  你若喜欢他,就该只为他好,最要紧是让他舒心快活。

  此时的顾况,刚下朝,正脱下官帽预备换去官服,望见厅外院中恒商的身影绕过矮树渐渐走近,不由一笑。

  你若喜欢他,只为他好,他总有一天,会晓得。

  《全书完》

  后记

  给《江山多少年》写后记,心中真的有种经过江山多少年的感觉啦,笑。

  《江山多少年》是我目前写的篇幅最长的一篇文,也是目前写的时间最长的一篇文。《江山多少年》开始写的日期远在《桃花债》之前,当时我平生的第一个长篇文刚完结不久,想尝试稍微不同的风格视角和题材,而且那个时候工作啊什么的也有点变动,对人生有点小感慨,于是就开了江山这个坑。开的时候是有雄心壮志将它弄得壮阔一点,望天,但事实证明,偶其实还是适合搞笑文不适合大题材,写着写着还是大踏步奔向搞笑加轻松路线去了。江山多少年这个故事本来就是想写两个小人物在乱世中,写着写着,忽然发现又有点偏,嘿嘿--

  这篇文最初也是一边写一边在网上连载,写到司徒暮归被「鸩杀」的一段后,戏份开始沉重,我是个很怕沉重戏的人,便很乌龟地将它坑到一旁,开开心心挖了《桃花债》那个坑。等到桃花债也完结了,跑来架空投稿时,编辑问我有没有新稿计划,我想起了这个未完的坑,很无耻地说,其实我手上还有篇未完结的文哦--将这篇稿递了上去。

  《江山多少年》这篇文,我一直对它不算很有自信,觉得对这种题材的把握上我还是有点弱,似乎有些失重或罗嗦。当时将稿子给编辑时还曾经担心过是否能过。居然可以出书感觉很兴奋。现在的出书版与当时的最初版比,有不少改动。要多谢各位编辑大人指出了其中的某些不足。乃至最后可以顺利结局,都是各位编辑大人督促的功劳。江山的配对是我写的最废材的,咳咳--其实……其实……大家一开始是想程适和顾况配的,但小十五恒商不受我控制地抢了戏,擦汗--遥记当时我将这篇文给编辑看时,编辑说:你这篇文分明是十五和顾况配嘛,小六他就是个炮灰大背景!我还在不死心地挣扎:我家小六分明很光鲜很亮眼啊!最终自己爬回去通篇看了全稿,不得不承认惨痛的现实。于是原定的主角小六就这样沦为了感情戏的炮灰。当然,握拳,就算没有cp,我家小六依然是主角!小六啊,因我无能,对不起你了,呜呜呜--泪飙…总之,如今,《江山多少年》顺利出书与各位读者大人见面了,不知道捧着这本书的你对它有什么看法,希望可以满意啦,害羞扭动-对各位编辑大人,我一直非常感激,多亏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更感谢架空愿意出这篇文。还有画者大人漂漂的插图,很有爱呀很有爱,滚动中-当然,最最要感谢的,还是愿意抽出时间来看这本书的各位。合掌鞠躬,请多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