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2
作者:舟自横      更新:2021-02-23 02:51      字数:2491
  模拟战役这种方式亲手□□出来的。

  为何十八岁的少年如此膨胀,连战场都没上过,就直接接管了天子亲军?那是因为他天天被虐,就这么被虐个三年,你也会自信心爆棚,觉得外头的那些人……

  都是垃圾!

  事实上,不是陈凤仪太过自负,而是他对自己和敌人都十分了解,果然自开战以来,没有他打不下的城池,攻克不了的关卡。

  不过遇上了难啃的缩头乌龟,陈凤仪第一时间不是恼怒对方的猥琐,也不是因为被打破胜利战绩而变得气愤,而是惊叹。

  他离开出发之前,师尊曾言他必然会遇到一种难解的城池,这时候,可以使用特殊武器。

  就是这种地式爆/破/弹。

  陈凤仪见识过它的威力,无论什么种类的石头,无论曾经吹嘘的有多坚固,遇到这种武器都会变成碎块。

  第一次听到那一声轰响,当时在深山实验的人都以为是神明降下雷罚,包括他这个因为刚来并未领教过师尊到底有多可怕的桀骜小可怜,所以大家一下子就趴在了地上。

  后来那次实验不了了之,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有他这个学生,有幸能认识到这东西的具体作用和基础原理。

  如今,自己将第一次在实际战场上运用这个武器,若是今日能成功,那么以后攻城掠地,对于周国,将变得如同喝水吃饭那样简单。

  然后一天晚间凌晨破晓之时,几个士兵趁着薄薄的雾气和墙头兵将松懈的时候,将数枚地式爆/破/弹埋在了城墙墙角。

  然后点燃了引信,几位士兵迅速离开。

  随着轰然一声巨响,让所有人都从昏睡中惊醒过来,而随即连续几声宛如雷霆,震动地面的爆炸声,让那厚实的城墙破开了一道口子。

  彻底震慑住了所有人。

  陈凤仪没想到的是,自己属下也都别吓到了,居然有人开始跪在地上念叨着自己供奉的神明。

  等陈凤仪见势不妙,干脆扯着天神庇佑大周的口号大旗,迅速整好队伍,带着气势和军心已经变得浓烈的有些可怕的人马,准备从缺口冲进城池,趁乱拿下此城。

  原本陈凤仪以为,自己整军是花了一些时间的,应该是错过了最佳时期,怕是要多花些力气,谁知道,城池中那些人,比自己这一方更加害怕畏惧。

  甚至不少被石勒编的兵将们又开始叛逃了。城池中的百姓甚至集结起来,兵将中的本地人被家中人揪回去了,不是本地人的兵将也被人做左说触犯天神,右说得罪菩萨,前面说是道祖降下雷劫示警,后头就说是石勒滥杀嗜血,被佛祖施展神通劈开了墙壁。

  总而言之,不能跟着石勒送死。

  然后城门便被聚集的百姓打开了。

  原本石勒见势不妙,又要走,这次他甚至就连自己的亲兵都不想要了,对于他来说,活下去就有机会,就有希望,他一点都不想把小命交代在这里。

  谁知道,同族的亲兵,原本对他忠心耿耿的人,会在最后关头,为了活命,将他的项上人头作为了投诚的晋身礼物。

  至此,雍州全境已经全线攻下。

  随后,周国相关的官员,驻军也都开始接手雍州。

  而接手此州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治理黄河水患,这是一项十分消耗钱财的攻城,不过游鸿吟的要求就是花再多也都可以,要求就是一步到位,不要每年都会出现什么水患决堤之类的天灾。

  应该说,幸好游鸿吟手中有水泥这项大杀器,沙土、石头和水泥等物的结合,将人力成本降低很多,也节省了很多钱粮,效果要比原本的泥土砂石修建堤坝要好上很多。

  其实黄河水浑浊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上游的雍州被草原诸部占领,他们这些部落并不喜欢按照当地规矩进行耕种,他们更喜欢放牧,大量牛羊马吃掉了地面植被,而无数森林树木被砍伐用来燃烧或者是作为修建城池和建造守城器械的材料等等,这才导致了黄河水开始有了向后世发展的趋势,变得有些浑浊。

  等陈凤仪将羌族杨氏赶回了草原,将卢水胡之人彻底驱逐回凉州,秦州便也拿了下来,一人克两州,这份功劳让陈凤仪这位少年将军彻底名扬天下。

  而此时雨季也结束了,大水慢慢的退去,被雨水沤死的庄稼开始进行补种,一切似乎都开始步入平静。

  周国的朝政班子一直都是高效率运转,人才需求量可谓是突然猛增,好在游鸿吟一向都有先见之明,刚开始就让最看重的大弟子负责建立学院,如今的青州学院已经正式改名为大周皇家书院,在每一州都设立了分院,不过为了纪念,总院并不是放在洛阳,而是在青州。

  书院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为朝廷不断的输送大量人才,至少干实事的低级官吏不再缺少,他们当中部分是寒族出身,却有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如果时势力足够,将来他们将有机会正式进入大周的权利中心。

  而书院中特别优秀的学员,却不出所料,大多数都是士族出身,这是社会现状,就算是游鸿吟也无法改变,唯有让时间去慢慢梳理这其中的矛盾,达到某种平衡。

  所以游鸿吟也并不在乎这些人的出身,一律公平对待。

  其实特别优秀的学员中,也有寒门之人,但是游鸿吟经过观察,反而觉得这些人并不适合登上高位,也让游鸿吟非常头痛。

  正因为这种情况,很快游鸿吟就将制定法典之事搬上了议事流程。世家之人不满于游鸿吟的‘唯才是举’,那么将‘德’归于法,定下详细法典之后,再将政绩之才、品性行为等仔细定于考核之中,作为官员升降的评判标准之一。

  这种方法出了之后,世家之人再无话可言,倒是有人想要说太过严苛,对于官员并不公平之类的,但是最后在游鸿吟和朝中重臣的辩驳只下败下阵来。

  实际上,大周法典并不严苛,官员的待遇也十分优渥,游鸿吟虽然不相信‘高薪养廉’这种东西,却明白,朝廷小气了,贪腐之事会更厉害。

  这也不怪游鸿吟在大周尚未完全安稳的时候就做这些事情,有些事情刚开始定下来了,之后形成惯例就好了,想要真正平定天下之后在做这些,或者是留给下一任皇帝去做之类的,都会非常累。所以游鸿吟就干脆一步到位了。

  大周在一片繁忙之中,变得更加繁荣,就连刚刚接手的雍州秦州都渐渐焕发出不同的活力,普通百姓能感觉到的,他们是不太懂政治,也不懂权利斗争,但是他们明白,什么日子是好,什么日子是差。

  在北地越发和谐的当下,原本应该在水涝结束之后,就重整旗鼓进行北伐的晋朝,却再无举动了。

  最后是鸿雁最先传来情报。

  疫灾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