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
作者:niuniu(风维)      更新:2021-02-25 13:25      字数:2484
  抱着席天回家,教他认字。

  “一……”爹爹在纸上画了一横,“这个字念一。小天啊,你有几个爹爹?”

  “一个。”四岁的席天奶声奶气地答道。

  “真聪明。”爹爹抱着亲了一口,又在纸上画了两横。

  “二………,这个字念二。小天啊,你有几个哥哥?”

  “两个。”

  “对啦,二呢,就是两的意思,两和二呢,是一样多的。”

  席天糊涂了。

  半个月后,席天终于成功地弄清楚了“二”和“两”之间的关系。

  爹爹又在纸上画了三横。

  “三……,这个字念三。小天啊,爹爹有几个儿子?”

  席天想了半天,答不出。

  “三个。你看,大哥,二哥,加上你,一共是三个。”

  “还有福伯。”

  “福伯不是儿子啊。”

  “那福伯是什么?”

  “福伯和爹爹一样,是长辈。”

  席天看看爹爹年轻美丽的脸,再看看坐着打盹儿的福伯脑门上的皱纹,困惑地眨着眼睛。

  “一样的?………”

  一个月后,席天终于放弃了在爹爹和福伯之间寻找相同点。

  爹爹在纸上写了一个“四”字。

  “四……,这个字念四。小天啊,这张桌子有几条腿呢?”

  席天摸了摸桌子,迟疑地说:“……四………四条?”

  “对!小天好聪明!”爹爹高兴地抱着小天又亲一口,把写着一、二、三、四的白纸举了起来,“咱们来复习一下这一个多月来学的东西。小天,你念一遍给爹爹听好不好。”

  席天乖乖地点头,认认真真地看着那张纸,念道:“一个爹爹两个哥,三个儿子四条腿……”

  爹爹晕倒。

  席天九岁时,爹爹开始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历沸」适赂他听?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因为邻居不学好,怕自己儿子跟着学坏了,所以一连搬了三次家,才算找到一个好邻居。”爹爹讲道

  席天点了点小脑袋。

  第二天福伯发现似有追兵迹象,一家子人急急忙忙地拾搬家。席炎正忙着,突然听到小天站在门口的台阶上,责问邻家大伯:“你们怎么就不学好呢?害得我们又要搬家了……”

  “悬梁刺股。是说一个人非常努力认真地学习,很累了都不休息。他把头发绑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皮就会被扯痛,他还拿了一根锥子,觉得困了就扎自己的大腿……”

  席天听了,满面惊恐之色。

  入夜,小天打了一个呵欠,揉揉眼睛,突然看见二哥席愿向自己走来,立即哭叫:“我没有睡觉,二哥你别用锥子扎我……”

  爹爹闻声赶来护住,怒道:“小愿,你为什么要用锥子扎小天?”

  席愿哭笑不得。

  “香九龄,能温席。是说一个孩子非常孝顺父母,才九岁就知道先帮父母把被窝焐热了再让他们去睡。”

  “九岁啊……”小天掰着手指头,闪着眼睛仔细想。

  当晚。

  “爹爹你睡,我已经把床和被单焐得很热很热了。小天很孝顺吧?”

  爹爹额头挂下黑线。

  “小天……现在是夏天啊,本来就已经热得睡不着觉了……”

  席天十四岁时,努力地念古文。

  “小天,今天念哪里了?懂不懂?讲给爹爹听听。”

  “是,小天念到这一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大概是说一个又穷又贱的人决不能忘记自己长得象糟糠一样的妻子,否则就走不下大堂了。爹爹,人怎么可能长得象糟糠一样?”

  “>_<……,小天,你句读断错了,应该是‘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才对。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忘记贫贱时交的朋友,不可以休掉吃糟糠时娶来的妻子……”

  席天认真地消化着,半晌后问:“爹爹,是不是一个人富贵时交的朋友可以随便忘,没吃糟糠时娶来的妻子可以随便休呢?”

  小天念古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爹爹,为什么是鸭先知道水暖了?鹅呢?水里的鱼呢?小虾呢?水蛇呢?还有水耗子呢?”

  “>_<……”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爹,李白的眼神儿真不好,明明是光,他居然会看成是霜,呵呵呵……”

  “>_<……”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爹,那个将军很无聊吗?他为什么要射石头?”

  “不是,这个将军以为自己射的是老虎。”

  “他射老虎,却射在石头上,他的箭法好差哦,根本比不上二哥。”

  “……”

  “还有,那只箭很贵吗?为什么射出去了第二天还要找?如果这个将军不去找,别人就不会知道他居然射到石头上了,他真的好笨哦。”

  “>_<……”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爹爹,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他是不是晕船?”

  “>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爹,这个人是谁啊?胆子可真小。不就是前面后面都看不见人嘛,居然吓哭了,昨天你们都出门去,我一个人在黑屋子里,也没有哭啊。”

  “>_<……”

  席天十六岁了。一日,爹爹看到一个对联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老夫子,为人很严谨。这天,一个小书童在上学的路上采到一朵很漂亮的花,舍不得丢掉,就偷偷地藏在袖子里带进学堂,可是还是被老夫子看见了,便出了一个上联,叫做‘小书童暗藏春色’,那个小书童很聪明,一下就对道:‘老夫子明察秋毫’。”

  爹爹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有趣,就叫来了小儿子。

  “小天,你到爹爹这里来。”

  小天听话地过来坐下。

  爹爹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但是没有说出下联,“小天啊,你来对一对这个下联。”

  席天吓了一跳,“我……我对?”

  “是啊。爹爹不是已经教过你怎么对对子了吗?”

  席天捧着小脸,拧着眉头使劲想,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也想不出来。

  “小天,”爹爹以一个教育家的口吻循循善诱,“咱们可以分开来对啊。上联是小书童,下联当然也要对这个故事里的一个人物,是什么?”

  这个故事只有两个人,所以小天立即道:“老夫子。”

  “聪明。”爹爹夸奖道,“还有这个‘暗’,暗应该对什么?”

  “明?”

  “没错。下一个字,藏?这个字不好对,我们跳过去,春,你说春应该对什么?”

  “冬?”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