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提为礼部尚书
作者:纤阳      更新:2019-09-24 20:02      字数:7838
  苏心研微笑,“我倒是颇为好奇,元策到底是如何威胁你的!”

  谋谷子眯起眼睛,似乎是对方说了让他不满意的话!事实也的确如此!一想到元策嚣张的嘴/脸,再看看苏心研幸灾乐祸的模样,谋谷子咬咬牙,动了下眉毛,大喊:“我要你管?!”

  不料苏心研依旧笑着,“你以为,要我管我就会管?”谋谷子咬牙切齿,“反正不要你管!”话音刚落,瞧见苏心研身后的九天作势要打他,脑袋一缩,静默不语。苏心研余光似乎看到了九天的动作,好笑地垂下头。

  虽然是这样说,但谋谷子为了让他能够继续留在队伍里,不情不愿地每日去给太后请脉。但用他的话来说,很惊讶的,太后居然没有为难他。就像是对待普通太医的态度!

  太后启程前去皇陵的倒数第二天,苏心研唯一一个接触的人是一个刚当上九品芝麻官的人。一张薄薄的宣纸上写了几行字,对方拿到纸的时候,苏心研就坐在一普通酒楼的二楼雅间里。别人不知道,苏心研却清楚,拿到宣纸后的男人犹豫了一会儿,随即回他的房子收拾了东西,很快就离开了大都。

  那个时候,将宣纸交给男人的,正是素雪。

  几日舟车劳顿,不但路途不比前些时候的好走,而且,得到的待遇也不必前些日子。如果说之前还有酒楼客栈可以居住,到了第五天,就只能够借住在百姓家了。

  北山村的百姓们都知道他们北山村在今天黄昏时候,来了一批人。队伍浩浩荡荡的,在他们北山村,没有一户人家能够招待他们所有人的!热情好客的他们决定一户人家一定要宴请及招待两个以上的人,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受到北山村所有人的同意。

  村长是一命年过花甲的老人,据说他是村子中年纪最大的人。老人见到进入他们村子的一种人时,惹人奇怪地跪在地上给正中央的太后叩了个头。嘴里喃着让人听不清楚的话。

  到后来,苏心研才从招待她的那户人家那里听得,这位村长,是前朝的一名臣子。在皇帝登基之前,他就已经辞官归隐了。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村长见到太后的时候,还给太后叩头了。

  不知道想到什么,苏心研陷入沉思。

  北山村的村民朴实到了极点,第二日,队伍还没有启程,该劳作的村民早早就离开了,每家每户屋子里剩下的都是些妇人。

  在织布机前边的妇人忽然抬头,正对上从内屋出来的苏心研,“姑娘这么早就醒了?这天还没亮呢!俺还以为你京城里的小姐家会睡到日上三竿呢!”

  朴实的话让苏心研暗觉好笑,她拉紧了披在肩头上的轻纱走到妇人边上,颇为好奇地盯着妇人的动作,“这是何物?”

  “姑娘未见过这种东西?”妇人也是奇怪,不过,她很快就了然了,“姑娘身上穿的东西大概都是从皇宫里的织女做出来的,不知道这种东西是什么也是正常!”她指着织布机朴实地笑了笑,“这件织布机,俺们身上穿的东西都是从这做出来的!”

  听到她的话,苏心研不由自主地瞧瞧对方身上的粗布衣服和自己身上的绫罗绸缎,默默地点了点头。

  “姑娘等一会,炕里的窝头快要好了,待会姑娘要走了带些在路上吃。”妇人停了织布的动作,双手在衣服上拍了拍,话说完就往外走。

  待那妇人拿着一盘温度刚好的窝头和一盆豆浆进来时,苏心研已经梳洗完毕端坐在老旧的凳子上,手里拿着一块她还没有绣完的手帕!手里的针带着丝线飞快地来回。她在绣的时候,素雪还在拿着木梳为她挽头发。

  见到人进来,素雪对她点了点头。妇人把东西放在了桌子上,瞧了苏心研一眼,又转身出去拿碗筷。很快,桌子上就放了几碗冒着热气的豆浆。

  “姑娘,你仔细着!”妇人忙活完了早饭,又回到织布机前边。在她看来,苏心研一个小姐家的,肯定不会绣帕子这样的事!她之所以有模有样地在绣帕子,不过是来了兴趣罢了!

  苏心研模糊地应了一声,动作不停。

  妇人半匹布还没有织完,就见到苏心研坐到了老旧的桌子前,优雅地端着明明不过半两银子价值的豆浆,好像在吃价值百两的燕窝一样。妇人觉得,苏心研在吃饭的动作像是练习了百次的优雅的表演,赏心悦目。

  至于经过了苏心研的手的帕子,妇人甚至未挂在心上。一块帕子而已,再难看也能够使用不是?

  天空泛起鱼肚白,苏心研刚好吃完。妇人这才停下织布的动作,用纸包了几个窝窝头,塞给素雪。得到苏心研的默许,素雪才心安理得地收下了窝窝头。

  阳光洒在大地上的那一刻,队伍整装完毕。不少村民送到的村口才回去,其中也包括招待苏心研的那个妇人。

  回到了自己的房子,坐在饭桌前,妇人才想起经过苏心研的手的手帕。她转了转眼珠子,她很好奇,那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到底会把她的手帕弄成什么模样。妇人很快地拿到了她原本只绣了几枝连理枝的手帕。

  拿起手帕,妇人看到属于自己的手帕上有了不同的景象——一对栩栩如生的鸳鸯靠在自己绣着的连理枝上。好不容易从“那个自己认为不会绣手帕的姑娘绣了一对栩栩如生的鸳鸯”带来的惊讶中回过神来,妇人又发现,原本放着手帕的地方,还放着一对镯子。

  在她拿起手帕之前,镯子就在手帕下边。

  与此同时,东宸因为许久没有降水陷入旱灾的窘境,即便是开国库开仓放粮,能够挽回的地步也是微乎其微。

  终于,一个新上任的地方官呈上了奏折,他在第一天上朝的时候,当天第一个向皇帝呈现奏折的人就是他。接过由太监呈上来的折子,皇帝翻开一看,里边只写了八个字:国库一千,百姓一两。

  众人不知道奏折里边写的是什么东西,但由皇帝的态度隐约可以知道不会是好事!在琢磨里边内容的同时,他们发现了皇帝的脸色越来越沉。

  皇帝抬头看着队伍里唯一出列的小官,黝黑的眸子令人看不出个子丑寅卯。就在那些官场的老油条们觉得这位新人即将受到皇上的责备和怒火的时候,皇帝出乎他们意料的笑了,“着,升高寒为礼部尚书,赐府邸一座。负责赈灾钱财、粮食受阻记录一事!受高寒查出贪污之人,若在四品以下官员,不必请示朕,直接处理即刻!”

  高寒,一个九品芝麻官,在上朝之前还不为人所知!高寒,一个正二品的官,礼部尚书的官位,理所应当的受到百官衡量。高寒,负责记录赈灾钱财去路的官员,如同猫、百官为鼠,又如同刀、百官为鱼肉。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九王爷,皇帝压下了许久不提,百官也许久没有见到九王爷。据宫里的人所说,九王爷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早朝一下,高寒就被叫到了养心殿。就连丞相有事与皇帝相商,也不得不被养心殿外等待。

  高寒的行事风风火火,速度之快,皇帝才赋予他的官位和职权,当天,两个七品的地方官就被革职了。朝廷中人人自危,一瞬间,提到高寒的名字,如同提到皇帝般心惊胆战。

  “二皇子,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是否要把他处理掉?”丞相压低声音,在宫道上暗自询问。

  “不可!高寒当上礼部尚书不过一天时间,如果这个时候就死了,父皇难免怀疑!如果做事的时候留下什么把柄,你我还要不要做事了?”慕容成宇的脸色甚至比丞相更为难看,但他的态度明显比丞相更加冷静。

  “哼!如果这么放任他调查,查到老夫身上只是迟早的问题!”丞相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不自觉地抽了一下。如果被查到装进自己钱袋里的数目,被查职是连考虑都不必的事情!

  慕容成宇厌恶地闭了闭眼睛,“那只能怪丞相做事不严密!可怪不得别人!”

  丞相微睁大眼睛,“二皇子这是什么态度?难道,本官收敛的钱财都是用在本官身上吗?二皇子就敢说一分一毫都没有从本官这里出取吗?”

  二者是合作关系!就算严谨如他,也不能打包票说自己没有拿对方的钱!况且,这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哪里有去注意这些?

  来者不拒!

  却没有想到丞相会主动拿这件事来说!

  慕容成洋微不可闻地暗骂了一句,“丞相想多了,你我是一舟船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