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公司的危机
作者:小河松      更新:2019-10-22 10:42      字数:6418
  眼看就到年底了,树斌与郑总开始核算起公司成立三个季度以来的账目来。

  “今年尽管只做了九个月,却完成了一年的协议供货量,非常不容易了。”郑总核算完账目说。

  “那是,这还亏得你们几位兄弟艰辛付出才可以取得这个成果的。我看啊,明年我们争取突破二万吨供货量,这样更有得赚,你的工资也要跟上这个节奏才行。”

  “加工资这个可以有。”郑总听到加工资,笑着说。

  树斌想到这一年来的变化,心里开始得意起来,跟郑总描绘起下来一年的蓝图来。

  这时,小佳急急忙忙地找到公司里来了。

  “出什么事了?”树斌看着小佳这个样子,急忙问。

  “不好的消息,刚才敏姐给我打电话说,明年厂里的结算政策要变了。”

  “政策要变了?怎么变?咱现在是大客户级别,要变也只有可能是对大客户有利吧。”树斌不以为意。

  “敏姐说现在厂里已经完成了升级,产能已经达标,成本也降下来了。现在厂里的产品价格好,资金回笼好快了,今年的这个年底,她们结算处都在联系货主赶紧过来结算。从明年起,只要是厂里认证的供应商都将实行即时结算,只要有了磅单与化验单就可以当天结算了。”

  “消息可靠吗?”树斌不敢相信这个变化,即时结算对他的公司来说可是致命的打击。

  “应该可靠,敏姐让我们赶紧想办法,如果没有应对措施,咱们可能要考虑一下其它业务了。”小佳说。

  “这可不好办了,我们现在占的便利就是大客户政策冲量而来的,如果资金回笼快了,我们的优势就没了。不行,我得把思奇找回来商量一下。”树斌赶紧打电话给思奇,让他尽快的回来商量对策。

  听到这个消息,思奇第二天就赶回了湘市。

  “这个对我们来说可不是好消息,看来原来的经营方法可不行了。”思奇说。

  “可不是吗?咱靠的就是结算的便利才有生存的可能的,现在这个空间被压缩掉了,我们也就很难做下去了。”

  “那些大一点的矿肯定会想办法成为认证供应商了,小矿估计还是有难度的,重点放在小矿上也达不到那个量了,达不到量的话,最后也会没钱赚的。”

  “还不只这个问题,如果矿太小了,品位也不稳定,品位不稳定,价格相差也就大了,一笔不慎,全年都会白忙活。”

  “等一下,我理一下,总不可能每一个矿主都跑到这里来送货吧,应该还有什么东西我们忽略了。先不要急于下结论,我跟三山县的那些矿里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看法再说。”

  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没有个结果,只好先散了。

  树斌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小佳看到树斌愁眉苦脸的样子,知道他们没有商量出什么结果。

  “这一年,你这公司还是给你赚了六七十万吧,实在不行,我们就做别的吧。”小佳安慰说。

  “做别的?做别的可没有这么顺手的。再说了,好不容易做出了起色,就这样退出,心里也不甘啊。”

  “心里不甘又能怎样?”

  “幸好今年的供货协议已经完成了,不然还得被厂里扣罚违约金了。”树斌自我安慰起来。

  过了几天,思奇从三山县回来了,找到了树斌,两人在贸易公司的会客厅里聊了起来。

  “这一政策对三大矿确实有影响了,他们都在观察效果会怎么样,不过年底前交货还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小的矿现在还不好说,都在观望中,工作不好做了。”思奇说。

  “这一结算政策一透露出来我就已经预感到了。没关系的,咱这一年还是做得不错的,总算没有白忙活。”树斌安慰起思奇来了。

  “只可惜在那边忙活了一年多了。”

  “一年多?你之前就在那边做这些事了?”

  “是的,那边的矿运出来很麻烦,那些小矿都卖给了县里的矿产品公司,账款回收期长,弄得那些矿山都经营不下去了。”

  听他这么一说,树斌说:“你已经尽力了,矿不经过咱贸易公司,咱的业务就会大幅萎缩了,咱这公司也做不了多久了。”

  树斌看了看郑总,说:“郑总倒还行,可以继续做涟县矿业公司的总代表了,现在就是咱们俩人看怎么弄了。”

  郑总在一旁听了,不好意思起来。“矿里最关心的就是货款回笼,如果货款能及时回笼,矿山里的事就简单了很多。我看以前那些做矿生意的开始都很兴旺,但政策一变,马上就消失了,这也是我一直不愿意断了与涟县矿业公司的关系的原因。”

  郑总这话一出,正中了树斌的痛处,树斌更加表现出了沮丧。

  看到树斌沮丧的样子,郑总赶紧说:“其实就算厂里即时结算,有些矿也不一定做得好的。如果能找出他们做得不好的原因,咱再加以改进,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吧。”

  树斌知道郑总是在安慰他,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那些矿出货,也不可能每次都从矿里派人出来吧,他们肯定也要在这里设点了。既然是设点,那就让他们设我们公司来。”

  “那咱只能收点办公费了,也没什么意思,那还不如把这门面租出去收租金了。而且我估计到时厂里应该会推出这种便利措施鼓励矿里去厂里设点,更方便他们联系的。”

  三个人越商量越没有了头绪。

  “办法倒还有一个,但利润会低了很多。”思奇说。

  “什么办法?”

  “干脆帮他们代办,咱们收点佣金,对货物我们只负责协调,咱风险也小。”

  “佣金比率是多少?这个郑总应该熟悉的了。”树斌一听,问郑总。

  “这个佣金不高的,一般在0.8%至1.2%之间吧。货越多,佣金比例越低了,而且还要看是不是老客户,如果是老客户的话还有优惠的。对你一个公司来说,一年五千万的货款,充其量有五十万的佣金,再扣除那些乱七八糟的杂费也没有多少赚了。”

  听到郑总这么一算,树斌苦笑着说:“那还不如出租门面省事了。”

  最后树斌说:“我看先等半年看是什么情况吧,跟厂里的供货协议暂时停签,涟县矿业的矿看他们公司自己的怎么弄,如果通过咱公司走货,那就签他们矿的供货量,如果不愿意,咱就申请保留供应商资格,到时候再决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