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0
作者:寒梅墨香      更新:2021-03-17 12:02      字数:2272
  箱子都是有分量的。我去钢厂,带着水果商们盯着地磅过秤。”

  老支书点头,拿着杨树手里的小喇叭在果园里穿梭广播,轻拿轻放,谁要破坏一个桃子就卖给谁。

  捏了一下杨树的手。

  “别着急,不是有我呢吗?差不了的。”

  拿出一瓶水给他。

  “喝点水,喊了半天了你嗓子都冒烟了吧。”

  杨树有些不好意思。

  “挺没用的,就想着卖钱了,没想到这么做准备工作。”

  “第一次难。等到晚熟的桃子卖的时候,你就有经验了。盯着每一辆车装了多少箱桃子啊,盯住了,箱子也算分量呢,最后要除掉箱子重量人家才给钱。”

  “嗯,记住了。”

  再三告诉杨树,你别着急,千万别着急上火的,挺热的天你再中暑了。

  树不高,站在地上就能摘下来,小筐满了,就接过去在印有西山大甜桃的白色泡沫箱子里一个个码放好,每一个桃子都用网状包装袋包装好,然后再封箱,就连封箱用的胶带,都印有桃子和西山大甜桃的标志。

  这可是在工商局商标注册过的,只是西山的特产,别处不能有的。

  农村人有把子力气,扛起三四箱毫不力,堆放在桃园口,就开始装车,大型的集装箱。

  容刚把钢厂的会计都借出来了,在装车这里计数,每辆车装了多少箱桃子,杨树和会计坐在一起,两个人一起对数,确认无误。

  装好一辆集装箱的桃子,就去容刚的钢厂过秤。来的时候先称空车重,再称一下装满后的分量,去掉白色泡沫箱子的重量,就是实际分量了。

  每一家水果商的分量都记好。

  水果商们都没有离开,容刚当着他们的面,让计量局的把厂子内能过一百吨的地磅秤调了一次,证明他的地磅秤公平公正,眼睛不眨的盯着上面的吨数。

  一百亩的早熟桃子,丰产的时候一亩桃子能有五千到六千斤,这是第一年,桃子肯定没有到达丰产期,把所有数据加在一起,一百亩桃子有400000斤多。

  王卓直接就疯了,得到这个数据,他差点晕过去。

  他以为只有丰产期的一半,这就不错了,很多果园第一年也就只有三分之一的产量,杨树的桃园,直接破记录了。

  他推荐给杨树种植的啊,在农科院这么多年,推荐技术,推荐养殖,杨树用最最漂亮的成绩,给他一个奖励啊。

  这个数据汇报给农科院的院长,院长都震惊了,一直夸奖着王卓,你把咱们农科院的名声都打响了,这证明咱们农科院是多么有实力!是农民的好帮手啊,不是默默无闻的了。

  王卓就像是看见自己的儿子考上清华北大差不多,终于,他的学术研究,他的推荐,被认可了!

  桃子运走,水果商们签支票给杨树。

  大小桃子换算,签给他一百一十万的货款。

  杨树拿过这张支票,手都哆嗦了。

  “这是,这是,我为村里赚得第一笔巨款。”

  几乎天天上山,从种上桃树那天开始,不是上山给桃树施肥,就是捆绑防冻层,春天了摘花疏桃,喷洒农药研究桃子大小,在大竹竿上头绑上塑料袋轰着鸟群,下雨了披着雨披上山挖排水沟,带着大口罩给桃树施农家肥,天天关心天气预报就怕有对流天气有暴雨或者冰雹,这么辛苦的,终于,赚回第一笔钱了。

  “树苗儿你好棒。”

  容刚很想狠狠的亲一下杨树,干得真不错,第一年这才开始,早熟的桃子就买了这么高的价钱,接下去还有更多的中熟桃子,晚熟桃子,西山村终于有副业了,能赚钱了。

  杨树这么多辛苦没有白,有时候都觉得心疼,这么干巴瘦的人,挥着大竹竿子在桃园里跑来跑去,热得满头汗,晒得跟非洲回来的差不多,可拿到这支票的时候,这些辛苦都值得了。

  老支书兴奋地擦擦眼睛。

  “我在村里干了将近一辈子的老支书啊,我没本事不能让西山村发达,小杨你来了,咱们村从今天起,发达了,按照这个速度,发大发了啊!”

  再也不用因为几十万的修路款他们爷俩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求人了,再也不用担心小学是危房影响孩子们上课了,可以用这笔钱修村委会,盖三间大瓦房做村委会了。可以救助贫困五保户,可以给村里小学买足球篮球,可以为村民缴医保,养老保险。对了,修路,把去南山的这条路也都修好,方便货车运输啊,总不能每次都去容刚那里过秤吧,还要安装一个一百吨的地磅秤。

  还要干啥?不管干啥,有钱了啊。

  “卧槽,我觉得自己好牛逼啊。”

  杨树摸着上面的数字。

  “是挺牛的。”

  第二百零七章给你聘礼嫁我三回

  “要不要把村民干活的钱发下去啊,不用再等到秋后结账了吧,这笔钱可以给工人发工资了。”

  老支书一说这个,杨树瞬间就从惊喜里回神。

  “容刚,你炒俩菜,咱们爷仨喝一盅。”

  “炒什么菜啊,直接去镇上吃去。”

  “那你洗手换衣服去。”

  “行,我先去发动车。”

  容刚出去了,左看右看村委会没人了,杨树把老支书拉到一边去,压低声音趴在他耳边。

  “容刚对咱们村不错,你也看到了,要不是他在一边帮忙,咱们的桃子可不能这么顺利的卖出去。他建厂他爸不愿意,扣了他的资金,他不说可我和他住在一块,可我知道他现在挺为难的。”

  “不愿意?为啥呀,前几天不还回来了吗?我看着挺乐呵的呀。”

  “他爸想让他回城接管生意,咱们村这个厂子不建了,他不同意,他说厂子没了村民没处上班,非要留在这。他也是为了村里人,我的意思是,老支书,拿出十万块咱们先给工人工资,先把着急的饥荒还了,剩下的,支援一下容刚,反正他厂子建起来了,这笔钱就能还上了。”

  老支书抽着旱烟不吭声了。

  “你要不是不同意的话,一开始他借我四十万修路,那我就先从这账面上取出四十万还给他。”

  “我知道,这事儿可大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