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鉴宝》!
作者:木木鱼猫      更新:2019-10-25 12:02      字数:7488
  几位专家都撂挑子,让整个节目进程也搁置了下来。

  苏尘道:“几位老师,我们不是说好的吗?怎么能临时反悔呢?”

  蒋定声淡淡道:“小娃娃,我是看在你老师面子上才来的,本以为你这节目还有点看头,谁知道要啥啥没有,你说我们图个什么?”

  苏尘也不知道如何反驳,人家说的在理啊,一把年纪了,那有空陪你这闹?这些个专家到哪不是一方诸侯,录这个节目的功夫,人家就日进斗金了。

  “您们三位也这样想吗?”苏尘试图挽留其他三个专家。

  只有候兰兰一人说话:“我虽然不知道是这么个情况,但来前就答应慕老了,我就不会反悔,但是就我一个人,这节目也做不了啊。”

  邓昌平和赵成都都默认了蒋定声的话,他们都不是缺钱的主,来就是为名的,你这节目没收视率还要停播了,还浪费这时间干嘛?

  所有人也都开始谴责这几个专家了。

  “不是都说好了吗?现在反悔?还专家呢?这么没素质?”

  “就是!一个个一大把年纪了还耍大牌儿?”

  当然也有说风凉话的:

  “你看吧,我早说了,做节目哪这么容易,老老实实等停播散伙吧!”

  “是啊!都是那什么苏尘搞出的破事儿,还拉我一起疯,现在好了吧,又不白干一场!”

  ……

  不过这都是众人私底下传言,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说出来。

  而苏尘也不愿在去麻烦慕天晟了,再要慕天晟求情他那点老脸也不知道往哪搁了,只能试试灌鸡汤了,实在不行,就自己掏腰包吧!苏尘豁出去了!

  “是!没错!我们这个节目收视率是低,可我们一直在努力了着!您们都是学历史的专家,应该知道如今历史文化都逐渐淡化在人们的生活里,你们真的可以眼睁睁看着你慢慢热爱的历史文化、文物珍宝被人们所遗忘?”

  “我们是收视率低,但我们在为了传播历史文化和华夏文化努力着,如今我们面临着惨死的命运,而解救我们的解药掌握在你们四位的手里,你们忍心看着历史文化类节目就此消亡?然后被一堆低俗浮夸的娱乐节目代替?”

  考验一个人演技的时候到了!苏尘说的声泪俱下,感人至深!

  有些围观者顿时愣住了,原来我们的节目这么的有意义!

  可这四位专家好像无动于衷,只是默默不语,蒋定声道:“小伙子!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可凡是得量力而行!”

  苏尘还想继续说,可蒋定声手机响了,蒋定声摆手让苏尘别再说了,意思是我去接个电话。苏尘又想劝说其专家,可这几个人也陆续走到一旁接起了电话。

  靠!拒绝别的方法也太统一了吧,妈的!一群势利眼!不就是钱吗?老子豁出去了!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行了吧!

  几人接完电话,苏尘便道:“四位专家,我决定了……”

  “给我们点时间,我们四个商议一下!”蒋定声打断了苏尘。

  这几个老家伙商议什么?商议钱吗?四个一起商议?唉,心真黑啊,不会要的我破产吧。

  那四人商议完以后,个个满脸堆笑对苏尘道:“苏尘小友!说的对!我们都是历史学专家,也是华夏文物的收藏家,应该为传播华夏文化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所以!我们一致决定一起录制你们的节目!”

  “啊!你们答应了啊!”苏尘大喜过望,这幸福来得很突然啊,这几个老家伙不是要天价的出场费吧?

  “那出场费……”

  “不要了!我们一分钱不要!以后的每一期都不要了!”蒋定声笃定地说道。

  不要了?众人都听傻了,他们这是怎么了?被苏尘老师感化了良心发现?

  苏尘也怀疑自己的嘴炮能力了,我有这么大的感染力吗?

  蒋定声小声的埋怨着:“这什么电视节目,有这种后台,还找我们干嘛?”

  不过这句话似乎只是说给自己听的,谁也没有听见。

  众人一阵欢呼,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苏尘道:“苏老师!你真棒!这几个老顽固都被你说服了!”

  咳咳!注意影响!这么多人看着呢!

  苏尘得意的正了正自己衣冠,自己可是节目主持人啊!别给电视台丢人!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文艺频道全新推出的一个栏目---《鉴宝》。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苏尘!我们节目与其他鉴宝类节目不同,我们的持宝人都是来自民间大众,也即使说任何人都有机会带上你的宝贝参与到我们节目,我们这里有最专业、最权威、最资深的鉴赏专家,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服务于地方收藏文化!”

  一番开场白说的流利自然,没有专业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的播音腔,但苏尘口语自然顺耳更为贴近生活,更让人有亲切感。

  接下来苏尘又一一的介绍了来的四位专家,一个系列的专业称谓已经能让观众信服了!

  在一阵音乐声中,苏尘请出《鉴宝》节目的第一个鉴宝人!

  这人姓高,带来的藏品是个白色笔筒,上面绘着几个彩色的男女,一副嬉戏的场景。上面还有一副对联‘掀启珠帘有古刹,拆开金锁出西厢’。

  看样子是这笔筒讲述的是关于《西厢记》的爱情故事。

  苏尘问高先生如何获得,花了多少钱?

  高先生告诉苏尘,他在古玩市场两万块钱淘来,这次想借这机会想让专家鉴定一下是不是真品!

  这是四位专家表现的时候,瓷器这方面候兰兰是专家!

  只见她微笑着摆弄这这白瓷笔筒,笑道:“这笔筒上讲述的确实是《西厢记》的故意,这长得好看点的男性便是张生,旁边是崔莺莺和红娘,最后一个就是张生的同窗杜确。瓷的笔筒是从明代末期才有的,因为可以在上面绘画装饰,受到广大文人墨客的追捧!不过瓷器笔筒流传到现在,你这个也可能是清早、清末或者现代的。”

  候兰兰卖了个关子,继续道:“清早期画人物是很讲究的,喜欢将人物画的高大挺拔,特别是这个仕女,发髻高很漂亮,如果是清晚期这发髻就往下塌了,当然仿的的可以是这样。不过这上面都是用的矿物料,上摸上去是凸凸的,而且他的绿非常清澈,透亮,它这个质感有一种胶质感就是老得东西,还有一个是康熙的五彩啊,发明了釉上蓝彩,所有这个东西上限只是道康熙,墨彩、蓝彩也好,真品的话一定非常厚实,这瓷胎非常厚实!非常细腻!这个釉呢?像玉一样,这些特征能都符合这是一件‘康熙五彩’真品!”

  候兰兰的专业分析获得了所有人的掌声,高先生也是非常高兴,自己眼光确实没错!

  苏尘也恭喜高先生:“那么进入我们最精彩的环节,让我看看专家能给这个真品康熙五彩笔筒估多少价?”

  几个专家经过简单商议,给出了一个大概数字:“十万到十五万左右,而且这个笔筒保存完整做工精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高先生一个劲儿的感谢专家,没想到自己两万块钱淘来的笔筒现在涨了五倍,自然让他欢喜的不得了。

  接下来苏尘又请出了下一位鉴宝人——冯先生。

  冯先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喜欢收藏古玩,这次他带来一件价值三十万的瓷盘,这是他在一次拍卖会上买下来的。

  这一刻,说有的观众都好奇起来---不知道专家会对这件宝贝又如何鉴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