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
作者:赵元宵      更新:2021-03-26 03:23      字数:2484
  在找这个?”

  虞渔舟点点头,道“我们在《山海经》残卷中看见过这副图腾,不知道到底是何用意。”

  迦楼罗道“这叫傩戏,是先秦时期娱神的一种戏。”

  虞渔舟道“这些在行祭拜礼的是先秦的人类吗?看起来有哪里不对,这四肢太长了。”

  迦楼罗无语“你要理解人类从古至今的美好愿望。与其关注那些人是不是腿,不如问我他们祭拜的是谁。”

  虞渔舟道“他们祭拜的是谁?”

  迦楼罗翻了个白眼,道“他们祭拜的,是他们认为的‘阴阳神’,实际上就是太阳烛照和太阴幽荧的合体。”

  虞渔舟笑道“这人类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

  苏厌却心里一惊。他心里想着,怪不得看那一半的面孔像极了虞渔舟,恐怕自己的推测是对的了。随即苦笑,还真是算尽世事却算不了天意啊!

  第44章第四十四章分手

  虞渔舟问道“那这幅图腾,又代表着什么呢?”想了想又道“是先民对日月的崇拜?亦或是……”

  “亦或是恐惧?”苏厌道。

  这一点倒是和虞渔舟所想一致了。对于先民来说,能作为一种图腾、一种象征供奉起来的东西并不多,不是能带来风调雨顺、好成的,就一定是一旦发怒就会招致灾祸的。

  那这“阴阳神”又代表着什么呢?虞渔舟猜测应该不会是前者。太阳烛照和太阴幽荧本就代表着日月,也就是昼夜更迭。这是天道,本就不需要人们刻意去祈求。

  那人们行如此大礼祭拜,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两个家伙并没有好好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是以某种形式在人间作威作福了。

  迦楼罗挑了挑眉,略微带着点戏虐的斜了苏厌一眼,道“我是应该说你聪明呢,还是应该说你狡猾呢?”

  虞渔舟道“这两者有区别?”

  迦楼罗道“当然有!以后你自会明白的。”接着,他又看了看窗外。外面还是一片的漆黑,大约也只有午夜,迦楼罗却道“时间不早了,还有什么问题快点问,我要走了。”

  虞渔舟从小最怕这种,本来脑子里很清晰的东西,被人一问就马上变得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就算是不是很有价值的问题,问了也总比就这么放走了他的好。

  于是,虞渔舟问到“怎么才能知道太阳烛照在哪?”

  苏厌微微摇了摇头。自己最开始只是想帮他,帮这个善良的典策而已,如今竟害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索性随他去吧,尽人事,听天命好了。

  迦楼罗眯缝起眼睛,瞳孔里的光就更加的锋利了。

  迦楼罗道“既然先秦的人们遭过阴阳神的殃,那他们自然是认得阴阳神的了,不妨去问他们。至于去哪里找先秦的人,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

  说罢,便化为大鹏鸟飞进了夜色中,不见了。

  虞渔舟愣了一下神,道“看来那些先秦的人是真的让烛照和幽荧坑害的不浅啊。”

  苏厌苦笑道“是。”

  虞渔舟道“既然迦楼罗这么说,那看来我们也就只能见一见先秦的人了。可是,这都已经两千多年过去了,上哪去见这些人呢?就算见到了,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谁还能记得前世的事呢?简直就是扯淡。”

  苏厌本是不想说的,可他知道,就算自己现在不说,虞渔舟早晚也是会知道的,于是道“上次李清进入到的海市,应该就是先秦时期的吧?”

  虞渔舟就猛的想到,李清从海市带回来的那张弓箭上便刻着同样的图腾,应该就是在先秦时期的东西。

  虞渔舟一拍大腿道“快告诉黑白无常!在地府里截着那些先秦遗民的魂魄!千万别让他们全都投了胎转了世啊!”

  那些先秦遗民被困在海市里几千年不得轮回,直到李清进入了海市才得以被解救。因为与世隔绝的太久,海市已经不能直接浮出水面与人类世界合并,所以只能全部直接进入六道轮回,一一投胎,忘了前世之事从新做人。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要去阴曹地府喝那碗孟婆汤的。虞渔舟现在便是着急拦住他们,千万不能放掉了最后知道实情的这些人。

  苏厌犹豫了一下,道“要不,就算了吧。”

  虞渔舟惊讶“什么算了?”他不知道苏厌为什么会这么说。

  一直以来,叫他去找烛照的是苏厌,最坚定的也是苏厌。不管遇见什么样的麻烦,好像都是在他的掌控之内,苏厌永远都那样从容不迫;他这个人不喜欢犹豫不决,遇事总是当机立断,从认识他的那一刻开始发生的一切就像是安排好的剧本一样按部就班的发生着。

  如今苏厌不仅犹豫了,还打起了退堂鼓。虞渔舟一时反应不过来,傻傻的问道“怎么?不想给那笔钱了?”

  其实虞渔舟是想说,都认识这么久了,就算不提钱,仅仅是这段时间的交情,虞渔舟都愿意无常的帮助他下去的。

  苏厌道“我想给你讲个故事。”

  虞渔舟不知为何,心里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便有些抗拒道“什么故事啊?等一会再讲不行吗?先告诉黑白无常一声……”

  苏厌道“你要先听我讲完。”

  虞渔舟的表情凝固了一下,道“好。”

  苏厌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包烟来,推出一根来点燃,放进唇缝里,吸了一口,道“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有名的方士,名叫刘伯温,据说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算古今未来之事。这人有一个徒弟,天赋极高,据说年少时便已经得到了刘伯温的真传,名噪一时。可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师父刘伯温虽然倾其所有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与他,却有意的在隐藏他的锋芒,不让世人知道他的本事。”

  “众所周知,这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身份地位是何等的显赫,出门便是高头大马,住的也是豪宅大府,可教出来的徒弟虽然有能力,也得了真传,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众人便开始揣度起来,说着徒弟是刘伯温落难时的私生子,刘伯温不愿让世人知道这么一段黑历史,才有意打压他。”

  “这少年风言风语听得多了,心里边也不是滋味。要知道,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可从来不讲心理教育。这少年知道自己并不像外面传言的那样是师父的私生子,自己初次见到师父的时候就已经又五六岁大了,虽然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但他坚信自己并非是那样一个不堪的出身。”

  “时间久了,他既不能反驳众人,又不能去质问师傅,心里便开始慢慢的变了形。他觉得,只要自己能做出点什么大事来,让大家觉得自己并非是见不得光的,一切的流言便不攻自破了。”

  “可是刘伯温却一直告诫他说,他命犯紫微,越是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