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险象环生
作者:杨远新      更新:2021-09-23 10:46      字数:3936
  叶丽丹睁大那双丹凤眼,盯着车头前,寻觅追踪的目标。她作为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的刑事警官,曾多少次跨国境追捕,西伯利亚的狂风,太平洋的恶浪,挪威的冰川,南非的高温,眨眼即来,睁眼即去。她处惊不变,遇险不慌,自由驾驭,游刃有余,押解国际毒枭,抓捕越洋大盗,捉拿金融巨骗,逮住偷渡蛇头,哪一次不是高歌凯旋,满载而归。如今在自己祖国的友好邻邦,在菲律宾共和国的土地上,有国际刑警总部做坚强后盾,有国际刑警菲律宾国国家中心局的同行联手行动,与几个跳梁小丑周旋,难道还会败阵不成?

  叶丽丹每次侦查破案,总是充满必胜的信心。因为她脑海里时刻装着一个信念: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显示出中国刑警的气质和风采。这是十几年前的那个秋天,她作为中国公安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参加国际刑警组织在卢森堡欧洲会议中心召开的第53届全体大会时立下的誓言。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中国被正式接纳为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她亲身经历了从申请加入到被正式接纳这一全过程,其间许多事,使她震惊;许多人,令她难忘。她深深感到在国际刑警大家庭中,做一名中国国家中心局的联络官,肩上的责任艰巨而重大。中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不易。中国加入了国际刑警组织,要在这个大家庭中发挥作用,赢得各成员国同行的信赖、佩服、欣赏,更不易。必须靠很好的合作精神,一流的侦查水平,现代化的专业技术,靠一次战役接一次战役的成功与胜利。否则,休想在世界警察之林独树一帜,独占鳌头。

  早在1983年10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中国公安代表团借访问法兰西共和国之机,特意派员前往巴黎郊区的圣克卢国际刑警总部大楼,拜会总秘书长博萨先生。因为在此之前博萨先生曾明确表示,支持并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警察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公安代表团此次派员登门拜访,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就中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后如何解决东山在该组织中的地位问题进行磋商。

  叶丽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拜会的情景。

  当他们驱车驶抵国际刑警总部大楼前停下,大楼铁门自动打开。他们到传达室办完登记手续,跨进电梯上楼。楼道里不时碰到一些脚步匆匆的工作人员,非常有礼貌地和他们打招呼。他们感到亲切、自然、普通,丝毫没有神秘和威严的感觉。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的中国刑警局a局长和b副局长悄悄告诉她,这里是协调打击国际刑事犯罪的中枢神经,是国际刑事犯罪资料的中心,是拥有135个成员国的国际刑警总秘书处的所在地。

  说着,他们走进博萨总秘书长的办公室兼会客室。

  她用好奇的眼光仔细观察,室内陈设简朴,壁厨里摆放着一些国家赠送的带有各国警徽标志的纪念品和工艺品。

  会见正式开始。宾主双方没有客套,也没有转弯抹角,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警察加入国际刑警组织后,如何解决东山警察当局在该组织内的地位问题交换了意见。

  博萨总秘书长提出:有关东山地位问题,可以参照“湘江方式”来解决。湘江警察当局是英国国家中心局属下的“湘江支局”,按照国际刑警组织章程的规定,它没有表决权,也不能委派团长,但可以派代表参加国际刑警组织召开的会议,在打击国际刑事犯罪方面与国际刑警总部及其成员国进行合作,在警察业务对外交往上不受英国国家中心局的管辖。末了,博萨笑着说:

  “东山是否接受这种方案,那就不得而知了。”

  a局长、b副局长表示:对博萨先生提出的意见,中国将予以考虑和研究。

  叶丽丹从跨进国际刑警总部的第一步开始,对这个组织就充满了神圣感与责任感,她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一员。事实上,公安部领导派她随a局长、b副局长两位资深警官一起拜访国际刑警总部,目的就是为了让她开眼界,见识面,以便日后挑起国际刑警联络官的重任。

  叶丽丹回想起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越觉肩上的责任重大。

  她用菲律宾语连声催促出租车司机加速,再加速。

  出租车司机多得了那700比索,自然不说二话,出租车越跑越快。

  这时,出租车司机一边驾车一边问:

  “二位朋友是赶着参加宴会?还是出席庆典?”

  “这……”

  叶丽丹、何绍军互相望一眼,异口同声地回答:

  “既是宴会,也是庆典。”

  “哦!难怪这么着急。”

  出租车司机收住了话题,一心快速开车。

  叶丽丹又回想起中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情景。

  从巴黎回国后,中国警方高层进行了多次研究,并报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决定在适当的时机正式向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长提出申请。

  1984年2月,b副局长陪同公安部俞副部长,在萨拉热窝与博萨总秘书长又一次会见,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警察申请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程序交换意见。

  1984年5月中旬,博萨总秘书长应邀访华。首先,a局长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警察申请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与其举行了会谈。接着,公安部刘部长、李副部长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博萨,进一步就中国刑警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一事进行友好的谈话。

  博萨总秘书长表示: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警察机关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加入后,国际刑警组织将更具有代表性。

  刘部长向博萨阐明了中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原则立场,并表示在打击国际犯罪方面,中国公安机关愿与国际刑警组织及其成员国合作。

  1984年5月18日上午,叶丽丹目睹了那划时代意义的一幕。中国警方在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长博萨先生下榻的北京饭店正式向其递交了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申请书。申请书首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东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国际刑警组织章程第七条和第十三条规定:“每个成员国可以委派一个或几个代表参加。但每个成员国只能由该国政府主管当局委派一个代表团长”,“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代表有表决权”,中国代表团加入后,即为中国政府惟一代表团,由我委派团长并行使表决权。东山只能以中国东山地区警察组织名义派代表留在该组织内,但不能委派团长,无表决权,会议和文件中均不得使用“中华民国”的名称和它的旗帜,也不能用“东山”的名称,只能用“中国东山”。

  1984年6月上旬,博萨总秘书长复函中国警方:“你们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正式申请,经本组织执委讨论,已被列入将于1984年9月4日至11日在卢森堡召开的全体大会日程。”

  然而,东山警察当局获悉,立即致信国际刑警总秘书处作出反应:“国际刑警是非政治性组织,本组织章程第三条规定,严格禁止本组织参与任何政治、军事、宗教和种族干预活动。”很明显,这是指责中国警方提出的申请带有政治条件,与第三条的精神不符。同一时候,个别执委成员致函国际刑警组织执委会主席,称中国警方的申请涉及政治问题,为避免冲突,建议推迟到明年的大会上讨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为了及时赢得胜利,中国警方立即派代表团赴巴黎。

  叶丽丹是代表团中惟一的女警官,也是最年轻的警官。

  中国警察代表团飞抵巴黎,速赴国际刑警总部,与博萨总秘书长面谈,详述原则立场,要求将中国警方的申请按执委会原决定列入第53届全体大会议程,如期进行讨论。并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被正式接纳为成员国之前,代表团暂不与会,拟散发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刑事警察机关申请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说明”。

  博萨总秘书长本人表示理解与支持,但散发文件之事必须待到卢森堡与执委会成员磋商后给予答复。

  1984年8月28日,中国警察代表团乘国际列车赶到卢森保,在中国驻卢森堡大使馆官员的帮助下,紧急会见国际刑警组织第53届大会东道主、卢森堡宪兵司令部司令瓦格纳,要求其向中国警察代表团提供各国代表团下榻的旅馆和电话号码,以便大会开幕前逐一拜会。

  瓦格纳满口答应。

  接着,中国警察代表团又驱车赶往欧洲会议中心,与先期到达的博萨总秘书长会谈。

  宾主见面,气氛十分友好。

  博萨总秘书长坦诚相告:“经与执委会成员研究,国际刑警组织非正式成员国不能委托秘书处散发文件。请中国代表团谅解。”

  这天下午3时,国际刑警组织执委会开会,商定第53届年会议程。中国代表团抢在开会前几分钟,会见了执委会主席、菲律宾刑事警察局局长布加林,向其简要介绍了中国申请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原则立场,希望执委会按原决定,把中国申请列入第53届年会的议程,如期进行讨论。

  布加林诚挚地表示:

  “我注意到了中国的立场。”

  接下来,他们必须紧急约见能够而又值得约见的执委会成员。可瓦格纳答应提供的各国代表团下榻的旅馆和电话号码迟迟不见兑现,因而无法联系。b副局长打电话到卢森堡宪兵司令部,要求瓦格纳履行诺言,可值班人员推说要找大会秘书处。

  b副局长打电话到大会秘书处,值班员又推说要找卢森堡宪兵司令部。就这样推排球似的推来推去,没有任何结果。

  叶丽丹想起在卢森堡市的那种紧急外交穿梭,比眼下在马尼拉穿梭追踪绑匪还苦还累。

  菲律宾是友好邻邦,而卢森堡公国却受西方大国的影响友好程度有所不及。在非友好国家的国土上,一切都掌握在人家手里,智慧、勇气、力量,几乎派不上用场。在友好邻邦的国土上则显然不一样,眼下追踪绑匪,虽然难关重重,险隘道道,却只要有智慧,有勇气,有力量就可以一步步去克服。加之有国际刑警菲律宾联络官骆卡西的周密安排,每遇难关,都可以及时化解。

  此时,叶丽丹发现前面好像是影条衬衣青年乘坐的那辆中巴车。她暗暗叮嘱自己:

  必须咬住不放,千万不能让影条衬衣青年跑掉。

  叶丽丹轻轻碰了碰何绍军的肩,朝前面扬了扬下巴。

  何绍军正盯着奔腾不息的车流搜索。这时,他会意地点点头,对出租车司机说:

  “按喇叭,超车,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