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作者:寻香踪      更新:2021-09-23 13:05      字数:5527
  闵翀说:“吉山,你领大家回去。”他安排完,从包裹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萧彧,“这是名册和卖身契,所有人都签字画押了,就等你签字画押了。名册上各人擅长什么也都写在上头,你自己看着办吧。”

  萧彧接过来,笑眯眯地说:“谢谢闵当家,闵当家办事就是这么靠谱。”

  闵翀将手里的包袱扔给裴凛之:“这次卖粮买人后剩下的银两,你们清点一下。”说完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

  裴凛之抓住那个沉甸甸的包袱,脸色不是很好看,最近这姓闵的风头出得太旺了,莫名叫人不爽。

  萧彧笑呵呵地说:“辛苦闵当家了,赶紧回去好好休息。”

  闵翀摆摆手,然后背着手一摇一晃地走了,那步伐相当地自得。

  萧彧抓过裴凛之手里的包袱掂了一下:“真沉!这得有多少银子啊?”

  裴凛之面无表情地说:“恭喜郎君,既赚了钱,又添了人手。”

  萧彧笑着搓搓手:“对啊,最近真是时来运转,感觉终于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裴凛之好奇地问:“何谓小康?”

  萧彧想了想:“小康就是指某种生活状态,家里有房子,仓里有粮,锅里有肉,手里有闲钱,还有马当代步工具。”

  “那郎君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准了。”裴凛之说。

  萧彧嘻嘻笑:“真是,已经小康了。凛之,我说了吧,只要踏实肯干,想当个富翁还是不难的。”

  裴凛之露出无奈又宠溺的笑容:“对郎君来说自然不难,但是对普通人来说,真是相当不易的。”

  萧彧抬抬眉,点头认可:“也是。”毕竟别人没有自己这样的外挂啊,还有一个保驾护航的裴凛之陪在身边。

  他们回到家,吉山正目瞪口呆地站在新房子前,这才离开多久,郎君居然就盖了这么多的新房子,见到他回来,急忙跑过来:“郎君,这是咱家的房子吗?”

  萧彧说:“对,就是你们离开后修的,给新来的这些人住的。我先看看名册,应该怎么分配。”

  那群人都站在在院子里等着被安排,此刻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他们从村西口进来,看见清一色茅草屋,心里哇凉哇凉的,这地方怎么这么穷啊,连一家盖瓦房的都没有。

  等到了村东看见青砖大瓦房的时候,顿时便生出了希望,这应就是主家的房子了吧。结果还真是的,众人心里的不安终于消散了,主人家还是很有实力的。

  现在家主告诉他们,这两座崭新的青砖楼房是给他们准备的住处,自然都无比欣喜和期待,不用住茅草房了。

  裴凛之给萧彧搬了张桌子,吉海连忙端来了凳子:“郎君请坐。”

  萧彧便在桌边坐下来,翻看着名册,说:“我现在点名跟大家熟悉一下,一会儿点到名的,要是有家人的,就一起出来。好,第一个,徐江。”

  徐江站了出来,是一个三十左右的精瘦汉子,他还带了一个老母和一个十来岁的女儿,萧彧问:“你是个篾匠?”

  徐江点头:“对,我会做一些篾活。”

  萧彧问:“都会编些什么?”

  徐江说:“寻常的竹席竹筐竹篮竹匾扫帚都会,小一点的蝈蝈笼子也能编。”

  “那好。吉山,你带着他们一家去这边一楼最南面这间。以后你们一家就住那边了。”萧彧说。

  “谢谢萧郎君。”徐江鞠了一躬,跟着吉山离开了。

  萧彧又继续安排,他先安排的都是带有家小的,先紧着这群人安排了,那些单身汉几个人一间,比较好安排。闵翀买人的时候还是用了心的,一般拖家带口的,都是手艺人,泥瓦匠、木匠、渔夫、茶农、屠夫、陶工等,甚至还有一个口技人。

  除了那个口技人,其他的都很实用,不过口技人也不错,可以给大家逗个乐子解个闷,人类不愁吃穿之后,总要有点精神娱乐的。

  萧彧将拖家带口的安排下之后,又开始安排那些单身汉,他说:“这次来的人有点多,他们拖家带口的,单独分了一间,你们这些独自一人的,就四人一间吧,每个房间其实有个隔间,所以算是两人一间。你们来的路上已经相处了一些日子,有关系好的,投缘的,可以自己组合一下,我尽量给你们安排住同一间。”

  于是这些单身汉开始自由组合起来,萧彧很快就将他们都安排下去了。单身汉多是青年,有少数几个十几岁的少年,这些人大多没有技艺,大部分都是为了解决家里困难,主动卖身换取银两给家里人,自己跟着船来到了崖州。

  没有技艺,但是年富力强,正好也是萧彧需要的,不管的冶铁还是做船员,都需要年轻人。

  这一批带回来了一共一百二十三人,但是闵翀只买了七十个人,拖家带口的共有十五个家庭,这些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劳力卖身,其余的跟着过来的,依旧是自由身,但是可以帮主家干活,换取三餐和一些报酬。也就相当于买一个送一家,萧彧觉得也挺不错,本来他就没想买人。

  所有的人都被安顿好,还有三个单身青年没房间住,萧彧就给他们安排进了他自己的宅子,等吴兴义家房子落成后,他们夫妇搬走,老房子就能空出一间,可以给这几个青年住。

  新来的人住进了新房,房间陈设很是简陋,除了床就没有别的。萧彧解释是时间太过仓促,木匠师父还没来得及打其他的家具,以后每个房间里还会配备一个柜子和一张桌子,算是考虑得很周到了。

  人们对新住处还是很满意的。刚安顿下不多久,就可以吃饭了。饭是糙米饭,菜是蒸咸鱼,还有一个虾皮紫菜汤。

  他们回得突然,人又太多,家里没有更多的准备,来不及找别的菜,有菜有汤,这样的伙食对一群遭遇饥荒的人来,已经是美味佳肴。

  现在吃饭的人都有将近二百人,以后光靠吴家娘子和几个小姑娘根本就忙不过来了。

  吃饭的时候,萧彧宣布:“大家听好了:但凡年龄十五岁以下的,不论男女,每日朝饭过后,来这边的厅堂上半天课,我们教授识字算数;每家的女性从今晚起就来厨房帮忙做饭,以后还要绩麻织布缝衣,春上还要采桑养蚕,我会根据各位的熟练程度给一些工钱;男性的工作我会根据各位的特长另外安排。”

  裴凛之补充说:“明日寅时起,所有六岁以上男丁都起来跟我练兵。”

  他们一说完,下面的人都面面相觑,然后开始窃窃私语,原来吉山说的是真的,家里的孩子都能上学,年轻人都要练兵。虽然练兵苦了点,但主家对孩子那是极好的,居然还能读书识字,这可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好事,读书那是门阀子弟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啊。

  女人们也很满意这个安排,做家务、绩麻织布原本是他们擅长的,本来主家免费提供住处和三餐就已经很满足了,没想到还有工钱可拿,多少不要紧,关键是愿意给。这主家是个仁善的人。

  吃完饭,萧彧和裴凛之才回自己的宅子,问起闵翀这次出海的经过。闵翀大致说了一下,他们先到广州买了八万斤粮食,再北上,粮食是在吴县和东扬州卖掉的,一文半两斤买的粮食,卖三文一斤,比进价足足翻了两倍多。

  闵翀说:“再往后迟一点卖,怕是要卖到五文十文,我没等了。穷苦百姓的钱赚得没达官贵人的钱过瘾。”

  萧彧赞许地点头:“闵当家也是仁义之人。”

  裴凛之问:“北边还有其他动静吗?”

  闵翀说:“今冬北方极寒,尚且十一月,就已经下了几场大雪,饥寒交迫,怕是有很多人熬不过去了。听小道消息,柔然正在袭扰东西戎,怕是又要起战火了。”

  萧彧皱眉,和裴凛之对视一眼,柔然想必也是遭遇了大风雪,牛羊没了粮草,只会南下劫掠,东西戎地势虽好,但也都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并不好欺负,就怕他们联手,放开口子,让柔然兵长驱直入,大安国危矣,百姓又要受苦了。

  萧彧问:“听说过朝廷有什么动静没有?”

  闵翀说:“朝廷现在也在到处收购私粮,而且还是涨价前的价格,所以我才没去建业卖粮,就怕撞在了风口上,被拉去充了官库。”

  第39章 窦七爷

  闵翀接着说:“北边局势不稳, 年后我打算往南边走。走之前可以去广州府收购一些茶叶和丝绸。”

  萧彧发现自己的想法闵翀都非常清楚,他点点头:“好,我抓紧时间安排人造纸烧瓷器,给你安排一些人打下手吧。”他指的是造船的事。

  “可以。”闵翀答应下来。

  萧彧回到自己房间, 也不急着数钱, 而是长叹了口气:“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安国怕是又要起战火。”

  裴凛之说:“郎君认为柔然会打到安国来?”

  “东西戎也是游牧为主, 粮食不够, 南边有一只更肥美的羊, 你说那群狼会怎么处理?”萧彧斜眼看他。

  裴凛之叹气:“若是大将军还在, 就不会这么被动了。”

  萧彧摆摆手,坐在了矮榻上:“并非这样, 前两年西戎攻打晋州, 大将军尚兵权在握,一样无济于事。失去了长城作为屏障, 汉人政权的边疆到处都是突破口, 对于胡人铁骑来说,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自西晋后,各族胡人异军突起,你方唱罢我登场, 不断往南侵吞, 汉人政权节节败退,今日割一城,明日让一地,你觉得这样还能持续多久?”

  裴凛之惊讶地看着萧彧, 虽然殿下表示不愿意居高位, 事实上, 他身处偏远的崖州, 依旧关心着国家的安危与命运:“依郎君之意,只有将胡人赶往长城以北,天下方能安定?”

  萧彧点头,仰天长叹:“但是又谈何容易,打仗需要的是兵力,优良的兵器,充足的粮草,除了这些基本之外,还需要善于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的将领。这些,全都缺一不可。”

  裴凛之自小熟读兵书,却没经历过多少实战,仅有的两次,还是来崖州之后跟海贼山贼打,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战场,领兵的也不是他,所以他不敢打包票说自己善用兵。

  萧彧看着裴凛之,说:“凛之,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愿意想庙堂之上那个高位了吗?因为太难了,我不认为自己能够外御强敌内抚国政。”

  裴凛之却不这么认为,除了殿下,他的那些兄弟谁不认为自己是天纵奇才,个个自命不凡,以为自己能够媲美秦皇汉武,然而他认为吴王越王之流俱是草包,连殿下的脚趾头都比不上。

  裴凛之说:“郎君深谋远虑,所考虑的皆是事实。然也不必太过忧虑,我们现在根基尚浅,只需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萧彧笑着摆了一下手:“不想那么多了,来数钱吧。”他示意裴凛之将钱倒出来。

  裴凛之预备将钱袋里的金银铜币倒在自己的矮榻上,萧彧阻止他:“别倒床上,脏。”

  裴凛之闻言失笑:“还是头一回听人说钱脏的。”

  萧彧说:“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这钱不知道经了多少人之手,你知道之前拿钱的人又摸过什么,说不定刚吃完饭往嘴上抹了一把。这还是好的,或者刚从茅房出来,没洗手就直接去摸钱……”

  裴凛之嘴角抽搐了一下,哭笑不得道:“停,郎君你别说了,想象力委实丰富。”

  萧彧笑道:“我说的难道不可能发生?”这个年代的人可没有饭前便后净手的习惯。

  裴凛之笑而不答,难怪郎君经常会耳提面命大家饭前便后净手,他去外面拿了个簸箕进来,将钱倒在里面,免得铜钱到处滚动。

  两人凑在一块儿数钱,这次的钱袋虽然重,其实不多,主要都是铜钱,清点过后,仅有二百多两银子,钱都花在买人上了。

  萧彧便拿出算盘来算账,发现将分红给了闵翀之后,自己也就剩下一百多两了,萧彧苦笑:“居然又穷了,买人真够贵的。”

  裴凛之说:“这还是饥荒年成,人为了活命贱卖了自己,若是正常情况下,价格起码还要翻倍。郎君不必担心,前阵子囤的粮够吃数月时间。现在有人手了,叫大家去垦荒,明年的收成就多了。”

  萧彧将给闵翀的钱数出来,看着自己那堆铜钱:“倒不是担心缺吃的,而是闵当家说开春南下,要买茶叶和丝绸,这点钱能买多少?好不容易冒着那么大的风险走那么远,不能空着船去吧。”

  裴凛之宽慰他:“实在不够,到时候我跟薛钊去借点银子。”

  萧彧看着裴凛之:“那就得麻烦凛之了。”

  “不麻烦。”裴凛之淡淡地说。

  萧彧起身:“我去给闵当家送钱。”

  闵翀正准备休息,见他送钱来,便说:“你手头尚且紧,可以先不给我。”

  萧彧讪笑:“我的财务状况闵当家最了解不过了。还是先给你,以后不够用了再与你借,一码归一码,比较清楚。”

  闵翀也没说话,接过钱袋子,也不清点,直接扔进了床头的一个箱子里。

  萧彧回来,见裴凛之在翻看那叠卖身契和花名册,见他进屋,抬头说:“郎君打算如何分配这些人?”

  萧彧说:“有技艺的,就尽量分到作坊中去。没有的,就分去冶铁、垦荒、造船。”

  裴凛之点头,说:“明日问问那群人中有没有读过书的,找个人来帮郎君分担一下。现在人多了,事情也杂了,记账算账分配工作都需要一个好手才行,不能什么都你自己来,太累了。”

  萧彧想想也是,得找个人来帮忙才行:“新来的未必合适,其实孟大哥最合适,他最了解这些情况,只是他家事情多。”

  裴凛之笑了:“这还不简单,不就是要交珠嘛,安排人去给他捞珠贝就好。”

  萧彧点点头:“也行。北边来的这群人水性怕是不好。”

  “那还有吉山和吉海呢。况且郎君养殖的珍珠到明年差不多也能打捞了吧。”裴凛之说。

  萧彧忽然笑了起来:“对啊,最早一批放下去的珍珠都快一年了,不知道长成什么样了,开春后捞出来看看。要是可以了,就拿去给孟大哥交差。”珠核那么大,只要外层包上珍珠质,完全足够交差了。

  确定好这件事,萧彧亲自登门去请孟洪。孟洪听说萧彧想请他来管事,非常意外,他站起来朝萧彧作了一揖:“萧郎君如此信任洪,洪岂敢不答应。”

  萧彧双手托起他的手臂:“那就谢过孟大哥了。往后你也就不必再下海了,明年的珍珠我替你想办法解决。以后你就负责给孩子们上课,协助我处理家中的事物。”

  “洪在此谢过郎君,定当尽心竭力辅助郎君。”孟洪再次作揖道谢。

  萧彧信任孟洪,当初说办学堂,他二话没说就来了,因为没收过任何学费,孟洪也没有拿过任何工钱,只因他的儿子也在这里上课,他便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地坚持了这么长时间。

  他们这算是义学,但教书先生是要吃饭的。萧彧打算年终的时候给孟洪发个红包,感谢他一年来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