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作者:寻香踪      更新:2021-09-24 03:48      字数:4978
  裴凛之说:“你爹爹不小心扭到了脚,我抱他回来。”

  萧彧:“……”

  阿平紧张起来:“那爹爹疼吗?要不要叫二师——不对,二师兄不在家,那我去找御医来给爹爹瞧瞧。”

  裴凛之说:“无妨,你师父我会正骨,小毛病,休息两天就好了。”

  萧彧伸手摸一下阿平的脑袋:“爹爹没事,你去睡吧。”

  裴凛之抱着萧彧进了寝宫,将人放到了床榻上,阿平跟进来:“爹爹你真不要紧?”

  萧彧说:“真的。不用担心。”

  裴凛之说:“你回自己房间去睡吧,我来照顾你爹爹。”

  “哦,好。”阿平点点头,出去了。

  终于将这小家伙给打发走了,萧彧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是的,何必扯这个谎,明日还要圆谎。”

  “无伤大雅。他迟早会知道咱们的关系,让他慢慢习惯也好。”裴凛之也上了床,搂住萧彧,将脸埋在他颈窝肩,深吸一口气,以手轻轻摩挲萧彧的脊背。

  萧彧靠在他身上,拉开他的衣襟:“让我看看你身上的伤。”

  裴凛之抓住他的手:“别看了,不是已经好了吗。打仗哪有不受伤的,这也只是皮外伤。”

  萧彧说:“你居然都没在信上跟我说。再说你一个统帅,怎么也会受伤?难道你又去冲锋陷阵了?”

  裴凛之说:“偶尔也是要亲自上战场的,视情况而定。不跟你说,因为只是一点小伤,无伤大雅。”

  萧彧叹了口气:“想到东戎西戎还在那儿,我心里就非常不爽,不知道还有多少仗要打。这次打西戎,还死伤了那么多将士。”

  裴凛之安抚他:“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打仗也是为了死更少的人。你没看见西戎人对待咱们汉人那股子狠劲,真让人觉得千刀万剐了都不解恨。不说这个了,回头再去收拾他们。说说京城的近况吧。”

  萧彧便讲了一下最近的事,孟洪过来了,带着孟思归回乡了,关山动春心了,看上了此次唯一的女考生。

  裴凛之笑着说:“那好啊,总算是有着落了。”

  萧彧说:“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那姑娘家里的情况有些复杂。不过只要他们两情相悦,我便成全了他们。”

  裴凛之说:“赖峰与关山的感情都有了着落,只剩下向阳了。”

  萧彧用手指把玩着裴凛之的衣带:“要不你还是劝劝他,让他去军中吧。”

  裴凛之看着他的眼睛,过了一会儿才说:“行,我抽空跟他谈谈。不聊这些了,咱们这么久没见,老说别人做什么。”

  萧彧笑起来,张嘴咬了一下他的鼻子:“那你想说什么?”

  裴凛之翻身将人压在身下:“我什么都不想做,就想做点什么。”说完就吻了上去。

  春宵苦短,翌日萧彧竟然起迟了。待他上朝的时候,朝臣们都已经等了好一会。

  走到殿外,裴凛之突然凑到他耳边说了几句话,萧彧会意过来,将手搭在他胳膊上,拖着脚一点一点地往前挪。

  进了殿门,萧彧说:“让诸位爱卿久等了,朕昨夜不慎扭伤了脚,行动有些不便,来得迟了,请大家见谅。”

  等了快半个时辰的朝臣们当然不敢说什么,皇上抱病还来上朝,难道不敬业吗?偶尔迟个到,绝对是情有可原的。不过裴凛之并无受伤,为何也来得这么迟?

  萧彧在裴凛之的搀扶下坐好,说:“有本启奏。”

  王启便将会试放榜的事禀报了,然后说:“陛下,是否要将这个名单交由吏部,直接由吏部安排人事?”

  萧彧说:“不着急,再给这三百名考生安排一场殿试吧,朕亲自出题,亲自监考。”他觉得一场考试便决定了这些人的未来有些不太妥当,再加试一场对比一下,应该能更客观一些。

  王启说:“那臣便去安排。”

  接下来裴凛之汇报了一下这次征战西戎的战况,论及论功行赏、安抚受伤将士、抚恤亡者等事,这些都是他在回京途中慢慢拟好的奏折,将士们出生入死,不能让大家的血与汗水白流。

  萧彧听完他的汇报,点头说:“裴将军所言极是,将士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是该安抚和表彰。就按照裴将军所提的标准去做吧。”

  闵翀站出来:“陛下,此次伤亡将士数量巨大,目前国库恐是无力负担。臣以为,商业税该推行下去了。”

  萧彧点头:“准奏。回头闵爱卿将征收商业税的具体办法与标准呈上来。”

  裴凛之说:“禀告陛下,国库虚空,此乃国之艰难时期,本不该在这个时期提额外要求。但此次征西戎战中光阵亡的将士便有将近两万,如若亡者的抚恤金都克扣,未免太打击士气。往后再征兵怕是会不易。”

  “裴爱卿所言极是。闵爱卿,果真是没有办法了吗?”萧彧问闵翀。

  闵翀说:“办法也不是没有。陛下当日在登基大典上,便向天下百姓许诺过,待天下初定,便会均田地,臣以为,到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闵翀这话一出,震惊朝堂,大臣们都纷纷议论起来,明明说的是抚恤金的事,怎么又变成了均田地,这田地要怎么个均法?

  一位大臣出来说:“闵大人,你倒是说清楚,抚恤金跟均田地有什么关系?”

  闵翀说:“当然有关。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照人均分配田地,让人人有田可耕。而一些商用土地,比如要修庄园、建商铺,便需要朝官府购买土地。这便是抚恤金的来源。”

  朝堂上的人都变了脸色:“你的意思是,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包括已有地契田契的?”

  闵翀点头:“正是。”

  这回就连王启都震惊无比:“这如何得行?”从来没有哪朝皇帝会这样对待世家大族。

  闵翀挑眉:“如何不行?”

  第152章 割肉

  王启说:“有地契与田契, 那就是私产,自古私产都受国法保护。”

  闵翀微微一笑:“难道王大人没听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大人家的田地, 难道不是陛下的?”

  王启一时结巴起来:“这、这、这不一样, 这天下自然都是陛下的, 但陛下也照样尊重私产,否则天下不就乱了套!”

  闵翀慢条斯理地说:“王大人且说说, 你家的田地是何处来的?跟谁买的?陛下可曾收过你一文钱?”

  王启觉得闵翀简直就是胡搅蛮缠:“闵大人你这就不讲理了。我家买地的时候, 陛下也未曾登基啊。我虽没给陛下交过买地钱, 但我还是按期按量纳了赋税。”

  闵翀说:“孟子曰:‘民之为道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陛下乃天选明君,他要均田地, 让天下百姓皆有恒产,如此百姓才有恒心, 才能开创真正的太平盛世。王大人居庙堂之高, 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吧?难道不该支持陛下吗?”

  王启被闵翀说得一时语塞, 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他要是不愿意, 那就是不支持萧彧, 他要是愿意, 那没收的就是他家的田地啊, 他只好转头去看其他朝臣。

  这帮臣子一个个都满脸惊惧与愤懑, 他们无一不是万贯家财,左拥良田无数,难道只因皇帝要创太平盛世,就要将他们家数代的经营全都没收?这放在哪里都说不通,跟强盗有什么分别?但他们敢指责皇帝是强盗吗?

  一位老臣行礼:“陛下,臣以为闵大人所言颇欠考虑,此事干系重大,万万不可轻率决定,还请陛下三思。”

  其余人都说:“请陛下三思!”

  萧彧看了一眼闵翀,这事他俩商议过许多回,连具体方案都考虑得差不多了,没想到他会趁着这个机会提出来。看在场人的反应,确实吓坏了这帮大臣。

  萧彧略略颔首:“朕被贬崖州数年,亲自躬耕,深感百姓疾苦。许多百姓辛劳一年,依然填不饱一家老小的肚子。是以朕暗下决心,如若有朝一日登上大宝,必为天下百姓发声。闵爱卿所言非假,如今天下已定,也到了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朝臣无不惊恐,已经有人跪下了:“请陛下三思!陛下可曾想过,此举乃会动摇国之根本,造成时局动荡。”

  萧彧挑眉:“哦?杨大人,愿闻其详。”

  杨焘匍匐在地:“陛下,如今天下初定,东西二戎与柔然等敌国虎视眈眈,正是需要万众一心团结抵御外敌的时候,陛下若此时提出均田地,恐会寒了朝中大臣与军中将领们的心哪。”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警告如果收了地主阶层的田地,就会动摇军中那些将领的心。

  裴凛之笑道:“看样子杨大人比我更了解军中将领?”

  杨焘不敢接话。

  裴凛之说:“如若军中将领得知此举是为了给死伤的将士们发抚恤金,只会举双手赞成。”

  萧彧微微一笑:“杨大人认为国之根本是朝中大臣与军中将领,诸位爱卿可赞同他的意见?”

  闵翀说:“臣不赞同,臣以为,国之根本在民。无民,则无邦,无民,也养不活诸位大人。”

  有人听到他这话,忍不住反驳:“你这简直就是谬论!”

  闵翀扭头冲着反驳自己的人说:“哟,看样子崔大人是亲自躬耕,自行劳作的了?”

  反驳他的人住了嘴,因为不知道怎么辩驳。

  萧彧说:“闵爱卿所言极是。诸位大臣是朕的肱股之臣,朕的确离不开大家的辅佐。然民为社稷根本,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君者,岂能不居安思危?均田地一事暂且就这么定下来罢,土地丈量已经结束,户籍统计也都做完了,接下来便由诸位爱卿商议具体操纵细节,由户部拟定操作细节。众爱卿还有意见与建议者,皆可上书陈情,朕会好好考虑的。”

  下了朝,直到萧彧和裴凛之离开,在座的大臣都没人动弹。闵翀起身,甩了甩袖子,对着木雕一样的朝臣们扯起嘴角一笑:“诸位大人,怎么还不走啊?”

  王启回过神来,重重叹了口气:“闵大人,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闵翀说:“这很重要么?重要的是,陛下是有心想要成就一番伟业。王大人跟了陛下这么久,不会不理解陛下的鸿鹄之志吧?”

  王启默然许久,自从萧彧到广州之后,他便跟随他,足足有四五年之久。他知道萧彧天纵奇才,屡有惊世创举,确实有伟人之资。

  但他真没有想到,萧彧的步伐快得他完全跟不上,或者说他的想法真是特异得令他完全意想不到,他竟然完全站在那帮庶民的立场之上行事,难道是因为曾经做了几年庶民的缘故?

  他现在直接向他们这帮世家动手,就不担心各州刺史造反吗?

  闵翀说:“诸位大人,若是有什么好建议,便主动跟闵某提吧,若是不来提,那闵某就直接拟奏章了。”

  杨焘站起来,拱手冷冷说:“闵大人好生大方,拿着我等的身家向陛下邀功。你就不怕遭报应吗?”

  闵翀莞尔,双手一摊:“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真不怕遭报应。”

  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怒目圆瞪着他,但也拿他莫可奈何。朝中这些大臣,哪怕是后来萧彧选拔上来的官员,也都是庶族出身,谁人家中没有至少几十上百亩良田呢。

  唯独闵翀是个异类,名下没有一亩地,所居宅子是陛下赏赐的,所花费的皆是自己的俸禄。这均田地,根本就均不到他头上去,也难怪他起哄得这么厉害,这分明就是损人不利己之事。

  闵翀摆摆手:“诸位大人慢慢商议,闵某人先行告退,还要去给将士们筹集抚恤金呢,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难哪!”说完背着手,一步三摇地走了。

  众人盯着他的背影,几乎要在他身上烧出几个窟窿来,如若眼神能杀人,闵翀怕是已经死上好几回了。

  萧彧和裴凛之出了大殿,不约而同回头朝殿中望了一眼,萧彧叹息:“辛苦腾云了,他要当背锅侠。”

  裴凛之说:“此事怎么没提前跟我说起,就这么突然地提了?”

  萧彧说:“我也不知道他今日要提这事,恐怕是时机正好才说的。”

  裴凛之想了想:“这个时机的确正好。均田地的源头是为了给死伤将士们筹集抚恤金,田地均分下去,军中所有将士也都能分到田地。若是有人要闹事,那就是与天下百姓为敌,与所有军中将士为敌。”

  萧彧笑道:“看样子这事能办成了。不过具体操作起来并不会太容易,到了地方上,定会出现许多阳奉阴违之人。”

  裴凛之说:“这世家大族坐享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土地成果,只怕不会那么轻易将田地吐出来。而且就算是现在让出来了,他们将来也还是会有办法将这些地弄回到自己手上。”

  萧彧说:“以后土地禁止私人转让,每隔一些年头便小范围重新分一次。放心吧,会有办法的。”

  “那便好。你只管均,我替你护航。”裴凛之笑道。

  萧彧莞尔,用手背敲敲他的胸膛:“有你在,我底气就足多了。”

  均田地一事在朝堂上提出来后,城中各大世家的反应都不一样;有人琢磨着是不是要抓紧时间出手田地,将土地兑现;有人则还在观望中,以为这事不太可信,因为从来都没出现过这种事。

  不过就算出手田地,也影响不到普通百姓,毕竟能买得起田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就算买得起,也吃不下世家大族的连田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