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
作者:寻香踪      更新:2021-09-24 07:34      字数:4688
  他转身朝屋里走去, 一边走一边拆信。裴凛之捎回了两封信, 一封是捷报, 报告军情的,一封是家书,特写了陛下亲启。

  萧彧从已经打开了的捷报中拿出信纸,一边看,嘴角忍不住上扬,己方以极小的伤亡攻克了潼关,歼敌近三万,还缴获了一万多匹战马,大获全胜。

  萧彧兴奋得仰头哈哈大笑:“太好了,太好了!咱们赢了,而且伤亡极小。”

  闵翀抱拳:“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拿下长安指日可待了!”

  萧彧说:“对了,军中的棉衣与棉被都送过去了吗?”

  闵翀说:“陛下放心,都送过去了,此时想必早已到了,不能让将士们穿不暖睡不好还要打仗,那便是我们失职了。”

  “有腾云在,我便安心多了。前方有凛之,后方有你,你们都是安国的定海神针。”萧彧欣慰地说。

  闵翀笑道:“还是陛下治国有方。”

  萧彧哈哈笑:“那也还是多亏了你们。今年秋收的情况如何,统计出来了吗?”

  闵翀说:“已经出来了。广交崖三州不受影响,益州与宁州影响也不大,其余各州多少有些影响,粮食减产三成左右。”

  萧彧说:“那还好。尽量调控地方平衡,粮食产量不足的地区从足够的地区调配,控制好粮价。”

  闵翀笑道:“陛下不必担心,此事我已安排妥帖。”

  萧彧满意地点头:“大战在即,西戎成败在此一举。吐谷浑不知是否可靠,凛之又调了七万兵力前去长安支援。东戎这边也不能掉以轻心,我打算派关山过去驻守。京城的防御交给赖峰,还需要你协助一下他,可以吗?”

  闵翀虽是户部尚书,但带兵打仗的经验不输于任何武将,是典型的文武全才,裴凛之与关山都不在的时候,他便是萧彧最倚重的对象。

  闵翀满口答应:“可以。陛下让关山去守边境,是担心东戎会与西戎结盟?”

  萧彧点头:“西戎如今受双面夹击,元坦多半会放下成见请求与东戎结盟来对抗我们。就看元崧与慕容敢怎么打算了。”

  闵翀听到这里,说:“我倒是觉得,东戎不会出兵。他们会静观其变,做捕蝉的黄雀。”

  萧彧皱眉:“那我们就要更加防范了,不能在最后关头被人摘了桃子。”

  萧彧知道,东戎肯定是会有所动作的,元崧和慕容敢都不蠢,他们必定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西戎一旦被灭,下一个便是他们东戎。

  如果东戎这个时候不顾一切打过来,己方的压力还挺大的,因为主要骑兵都被派到西戎去了,靠步兵对抗东戎骑兵劣势相当明显,所以他才要将关山派出去。

  萧彧说:“柔然应当是最不想东戎与我们交战的,一旦交战,他们的茶叶来源就断了。所以我打算派人秘密出使柔然,只要东戎敢动我们,便让柔然攻打东戎。”

  闵翀抱拳拱手:“陛下此招甚妙。合纵连横,彼此间互相牵制,方能达到某种平衡。”

  柔然虽然也是潜在的敌人,但现在并没有被萧彧当成真正的对手,毕竟中间还隔着东戎,况且柔然人居无定所,占地面积虽广,人口却非常有限,还常年在塞外活动。

  只要柔然人退到长城以北,两国便能和平共处,以后依旧可以在边关开设边市,进行商贸往来。

  安国国力若非达到鼎盛,萧彧也无统一整个东亚的打算,一切都得慢慢来。

  裴凛之的家书是闵翀离开后才打开的,除了嘘寒问暖,倾诉衷肠,还写了潼关之战的详细过程,以及当下战况的分析与预测,末了还分享了秦州的风物人情。

  “八百里关中,一马平川,天高地旷,有苍凉厚重之感,秦汉故都,果真名不虚传,君定然会喜欢。君若迁都,吾观长安甚好。待吾为君拿下三秦大地,届时与君驰骋旷野,饮马河川。”

  看到信中的描写,萧彧不禁充满了神往,来日一定要将都城定于长安。他提起笔,给裴凛之回信。

  正写着,大勇匆匆忙忙跑来,站在门外,难掩激动地说:“陛下,小春生了。”

  萧彧停下笔:“生了?儿子还是闺女?”

  大勇笑容灿烂:“是个闺女。”

  萧彧大笑起来:“好哇,咱们宫中可算是添口了。去库房领二十两银子,是朕送给她们母女的营养费,买点好吃的给小春补补。”

  “谢过陛下!请陛下为小女赐名。”

  萧彧想了想:“起名当是长辈的职责,朕就不僭越了。你们夫妇做主即可,若是觉得不满意,请闵大人帮忙起,他相当于你们的长辈。”

  大勇与小春都是闵翀收养的,闵翀才是他们最大的恩人。

  大勇一听,便说:“好,卑职这就去请闵大人赐名。谢过陛下!”

  萧彧看着大勇离去的身影,嘴角扬上去,就该是这样嘛,增丁添口,生生不息,传承不绝。他要将这个喜讯告诉凛之才行。

  稍晚一点,关山应召进宫,听说要去镇守边关,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几人又认真商议了边境军情,讨论可能发生的种种状况。

  结束之后,关山欲言又止,萧彧说:“关键句有话就直说。”

  关山说:“陛下,臣还有一事相求。”

  萧彧说:“你尽管说。”

  关山脸上露出有些羞涩又幸福的笑容:“内人怀孕了,我这一去不知道要多久,希望陛下能帮我照料一下家中老少。”

  萧彧十分惊喜:“真的吗?恭喜啊,你也要当爹了!大勇才刚刚生了个女儿,这可真是双喜临门哪。”

  关山的嘴角下不去:“真的?今天生的?”

  “对。你只管去吧,朕会好好照看你的家人。”萧彧说。

  赖峰拍了拍关山的肩:“可以啊,要当爹了。”

  闵翀在一旁说:“哟,关将军也要当爹了啊。苏大人怀几个月了?我今日怎么见她还在上衙?”

  关山笑笑:“四个月。内人说她觉得身体无恙,也没有太大的妊娠反应,就一直都上着衙。”

  萧彧笑道:“就上着吧,有点事做日子容易打发,腾云关照点让她别太辛苦了。等到临产前一两个月便休产假,休上半年,再回来上衙。什么时候休假,苏大人自己看着办,关山回去同她说明白即可。”

  关山忙拱手作揖:“谢过陛下!大哥,我们去交接一下军营中的是。”

  赖峰点头:“好。”

  闵翀起身:“那臣也告退了。”

  萧彧说:“去吧。”

  待众人都退下去了,萧彧高兴地对身边的向阳说:“这接二连三的添丁,真是喜事连连。”

  向阳笑了笑:“前线大捷,宫中又添新丁,确是喜事连连。”

  萧彧斜眼看着他:“关山都要当爹了,向阳你都不着急?”

  向阳淡淡一笑:“我为九哥感到高兴。”

  萧彧只好低下头,对牛弹琴,算了,不说了。

  与赖峰交接完毕,关山便带着亲卫出发去了豫州。豫州离东戎都城洛阳近,大军驻扎于此,足以对东戎造成一定的威慑。

  同时,萧彧也派出了使者,去拜会柔然可汗,与柔然结盟,牵制东戎。

  秦州前线频繁传来军情,裴凛之为了消耗西戎骑兵,经常小股军队去偷袭西戎军营,还常常能获得不错的战果。

  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西戎骑兵十万,已经被消灭三万,余下尚有七万,而安国骑兵仅有三万不到,实力相差悬殊,就算有吐谷浑在西线牵制,估摸着安军也要对付五万左右的骑兵,这对安军来说,是个巨大的压力和威慑。

  到十一月下旬,西戎大军集结。安军援兵也赶到,十七万安军与十二万西戎兵在长安城外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虽然人数上安军略占优势,但西戎有五万骑兵,且都是精锐,所以这是一场异常难打之仗。

  萧彧早就得知裴凛之的行军计划,从十一月下旬起,便开始坐卧不安。裴凛之身经百战,但这一回,是他面临的最大一场战役,也是最难一场战役。

  这一仗必须要赢,并且希望伤亡尽量要少,凛之和萧繇他们也不要受伤。

  第174章 较量

  这一仗, 裴凛之准备了许久,他很希望像潼关之战那样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但面对准备充分的西戎兵, 取巧的几率非常微茫, 只能拼实力。

  安军骑兵跟西戎骑兵实力相差较大,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战力上。毕竟西戎人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 而安军骑兵大部分都才训练了一两年,实力差距可想而知。

  西戎人也因为这个, 面对比自己多出数万的安军,丝毫不忌惮。

  穆坤作为西戎第一战神,在裴凛之这里吃了败仗,按说是该让西戎人对安军有所忌惮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 穆坤作为战神, 在尚武的西戎, 是仅次于元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这一次栽跟头,反而让朝中很多人喜闻乐见, 原因无他, 因为他只手遮天太久了,打压西戎其他大家族, 用人唯亲,早已引起了公愤。

  穆坤栽了跟头,另外几大家族就有机会出头了。等到西戎大军赶回长安时, 穆坤的大将军之位都被被罢免了, 由征吐谷浑归来的主将宇文英暂代。

  这宇文智年过三十, 十分骁勇, 与五十出头的穆坤比起来,正值年富力强。

  宇文家是戎族的大家族之一,但处处被穆家高压一头,这次穆坤丢了潼关,便是其余各家拉他下马最好的机会,岂能放过他,所以合力将宇文智推举为了大将军。

  裴凛之看着收集的敌情,略略松了口气,西戎换了新的将帅,临阵换将,此乃兵家大忌。穆坤被换下去,想必不会那么心甘情愿将自己与安军交战的经验全告诉宇文智,他们也许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打赢第一仗。

  首战非常重要,如果获胜,将会大大鼓舞士气,接下来的仗就会好打许多。

  裴凛之与萧繇等人商议了许久,决定还是用步兵对付骑兵,不过需要换一个阵法。田忌赛马的故事裴凛之还是知道的,己方骑兵跟敌方骑兵硬碰硬,胜算很小,那就用步兵来对付,只要阵法运用得当,用倍于对方的人数不会居下风。

  十一月廿一日,安军与西戎兵在长安五十余里外的平原上正式开战。西戎兵派出了三万骑兵。裴凛之则用六万步兵结阵抵御,用盾阵防御,长枪与长矛进攻。

  这一次是白日作战,对方来势汹汹,好在步兵将士死守阵法不乱,并没有出太大的纰漏。

  宇文智见骑兵居然奈何不了步兵,大为震怒,马上又增派三万步兵前来。裴凛之见状,立即派出所有骑兵迎敌,以己之长治彼之短。

  西戎步兵不懂阵法,对安军骑兵构成不了太大威胁。安军骑兵正杀得兴起,西戎那边又增派了骑兵。

  裴凛之赶紧命人鸣金收兵,骑兵不再恋战,赶紧从两翼撤出。

  西戎骑兵穷追不舍,追了一阵,便发现不对劲,因为安军还安排了床弩在两翼等着他们。利箭穿过呼啸凛冽的寒风,穿透身着皮甲的躯体,敌人根本就没有挣扎就坠下马来。

  西戎将士赶紧收兵停止追击,鸣金收战。这场战争便结束了。

  首战结束,打扫战场,清点伤亡人员,安军牺牲了四千余人,主要是步兵。西戎的伤亡更大,折损了六千多骑兵,四千余步兵。

  首战告捷,裴凛之并未有多少喜悦之情,这可都是用将士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不过到底还算赢了,极大地鼓舞了军中士气,接下来还有硬仗要打呢。

  西戎这边,宇文智首战就吃了败仗,如遭当头棒喝。他开始意识到,对面的安军不似想象中那么好对付,穆坤未必就真是廉颇老矣,而是碰到了硬茬。

  只是这安军统帅裴凛之年不过三十,竟未料到会是如此出色的将帅之才,最可怕的是,还是他们的敌人。

  宇文智吃了亏,决定不再光靠正面战场硬碰硬打,兵不厌诈,他们有骑兵,可以发挥骑兵最大的优势——袭扰。

  当晚,宇文智就派出了三千骑兵,趁着夜色去偷袭安军营寨。未料到了半途,就遇上了有着同样打算的安军骑兵。

  不过安军骑兵人数较少,大约只有千余名。与西戎骑兵刚打了个照面,便拨转马头撤退。

  西戎骑兵见状策马紧追不舍,不知道跑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了哪里。忽然就听得一阵喊杀声四起,四围冒出来无数的安军骑兵,将三千西戎骑兵围在中间。

  西戎骑兵这才反应过来,他们中了埋伏!原以为他们是黄雀,没想到只是螳螂。

  这其实是裴凛之的安排,他担心西戎骑兵会趁着众人疲惫和松懈前来偷袭营地,便安排一支骑兵队伍去巡逻,结果还真遇上了西戎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