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节
作者:封玖      更新:2021-10-17 16:29      字数:3063
  “是我让陛下担心了。”

  阿弟比她想象的还要出色得多。

  适时,梁霈和陇州知府跪地行礼。

  楼喻心中一叹,可惜了屏州知府,竟为巫塔族所害。

  “起身罢。”

  梁霈和陇州知府还想述职,却听楼喻说:“爱卿一路奔波,先回去歇息,待明日早朝时再谈不迟。”

  又对楼菱说:“爹娘与大姐还在寿康宫等着见你,你先去罢,我先与定国公商议国事,稍后便去。”

  他都这般说了,楼菱三人只好退出殿外。

  冯二笔极有眼色,跟着楼菱三人一同出了殿,并贴心地关上门。

  楼菱回身看去,心中怪异更甚。但她急于去见亲人,未作多想。

  勤政殿内,门甫一关上,楼喻便与霍延抱在一起。

  他将脸埋进男人颈部,嗅着他满身风雪的味道,低喃道:“阿延,我想你了。”

  霍延什么都没说,直接扣着他的后脑吻过去,像是饿了许久的狼,凶狠而激烈。

  思念入骨,想得心都疼了。

  “阿喻、阿喻、阿喻……”

  他边亲边唤,弄得楼喻头皮发麻,腿脚俱软,整颗心都被泡在蜜罐里,甜得脑子里一片空白。

  下一刻,双腿忽然离地。

  霍延托起他,抱着来到内殿的软榻边。

  “等会还要去寿康宫。”楼喻伸手在他背后不断安抚,“咱们晚上再……”

  唇又被堵住。

  良久之后,楼喻靠在榻上,把玩着霍延的手,叹道:“以后都不想让你离京了。”

  两人在一起这些年,很少分开这么久过。

  霍延从背后拥着他,擒住他的手送到唇边,一点一点啄吻,胸腔内狂烈的心跳声透过衣服,清晰地传给楼喻。

  方才的浅尝辄止,根本平息不了霍延心中的火热。

  他低哑着嗓音道:“好,我不离京。”

  想要不离京,很简单。

  天下太平,霍延便可一辈子待在京城里。

  这么一想,楼喻豪气顿生。

  他定要治理好大盛,让大盛国富民强,无人敢犯。

  两人又磨磨蹭蹭好一会儿,这才相携去了寿康宫。

  楼菱看到两人,不由面露疑惑。

  这不是家宴吗?怎么定国公也在?

  驸马梁霈立刻躬身行礼。

  楼喻笑着说:“这是家宴,姐夫不必多礼。”

  搁以前,梁霈根本不敢想象自家小舅子能成为天下之主,毕竟不被削藩就算万幸了。

  这一路,他听闻太多关于楼喻的事迹,也读了许多报纸,心中对楼喻的敬佩简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他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但见楼喻态度温和,没有帝王的架子,便渐渐放开,边吃边和楼菱一起说南方的趣事。

  至于定国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他也不敢问哪。

  一家人相谈甚欢。

  楼绩看着楼菱和梁霈成双成对,再看看楼荃和楼喻,不禁郁闷地喝了几盏酒,说道:“阿荃哪,你如今年纪也大了,什么时候再找个如意郎君?”

  “爹,我现在还没有嫁人的打算。”楼荃平静道。

  她已经被催习惯了。

  楼绩尚且不知楼喻和霍延的事,一直以来,霍延参与家宴,他都以为是江岚想为大女儿和霍延牵线。

  既然今日大家都在场,他便道:“你俩若真有心,就让阿喻赐婚。”

  众人:???

  江岚掐他一下,柳眉微蹙:“你在说什么?什么赐婚?给谁赐婚?”

  “给阿荃和定国公啊。”楼绩理直气壮道,“每次家宴你都让定国公来,难道不是因为……”

  “别乱点鸳鸯谱!”江岚微微瞪他一眼,“我不舒服,你扶我到内殿去。阿喻,你们慢慢吃。”

  楼喻和霍延无奈对视一眼。

  他爹怎么就这么迟钝呢。

  家宴结束,楼喻带着霍延回到养心殿。

  霍延还记挂着席间的事,问:“娘说她身体不适,可看过太医了?”

  “我正要跟你说这个。”楼喻抱着他低声自责道,“娘怀孕了,是为了我。”

  他原本是打算从宗室挑选继承人的,可万万没想到,他娘居然为了他的江山甘冒风险。

  霍延手臂蓦地一紧,眸色微颤。

  “是我不好。”

  是他自私地想让楼喻成为他一个人的。

  楼喻摇摇头:“要说不好,那也是我们两个人的。娘这样为我们着想,我们不能让她失望。”

  “好。”霍延亲了亲他的鼻尖,“不管做什么,我都陪着你。”

  楼喻眸光晶亮,如星辰坠落。

  “我想做很多事,或许一辈子都做不完。”

  霍延又亲亲他的额头,俊目含笑。

  “那就一件一件做,做不完丢给后辈,不要累着自己。”

  楼喻点点头,正色道:“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治理南方诸族一事。信上不够详细,你先跟我具体说说这次南征的见闻。”

  “好。”

  楼喻笑问:“先沐浴,再去榻上聊?”

  霍延眸色瞬间幽暗无比。

  “一起。”

  第一百一十八章

  翌日,朝会之上,楼菱、梁霈以及陇州知府,凭借这些年在南方治理的经验,详细阐述了当前南方的局势。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朝臣闻言,皆激烈讨论起来。

  “南方蛮夷不通教化,都是些刁民,这次还杀害朝廷命官,企图造反独立,就是一颗毒瘤!”

  “不通教化也可以教的嘛,我看那个榕族就不错,将他们立成榜样,那些不服管教的自然就会被同化。”

  “这都快两百年了,有些部族就是朽木不可雕,我看直接将他们驱逐出境得了!”

  “这都已经打服了,多加管教便是,何需这般极端?”

  诸臣争论不休,楼喻就坐在上头看热闹。

  庆州系官员一看就知道陛下已心有成算,所以没有参与争吵,就算参与了,也只会偏向继续教化,而非不管不顾。

  以他们对陛下的了解,陛下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南边。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楼喻伸手下压,示意众人安静。

  广德殿立刻陷入安静。

  楼喻面色淡淡问:“范爱卿,你怎么看?”

  范玉笙是连夜做了功课的,一点也不怵。

  他出列行礼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南方诸族叛乱,不通教化是其次,难以生存才是关键。”

  群臣又窃窃私语,怎么就难以生存了?有的部落连铁都有了,怎么可能无法生存?

  楼喻淡淡道:“继续。”

  “陛下,微臣查阅了当年朝廷实行的教化政策,又根据方才长公主殿下、梁知府、何知府的阐述,故得出这个结论。”

  范玉笙侃侃而谈道:“当年的政策主要有二。一是南方诸族保留武装,朝廷将南方地域划为三州,并建城派兵驻守;二是鼓励南方诸族从大山里走出来,将原始的狩猎模式改为半耕半猎模式。”

  “既然是给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田地,他们缘何继续返回大山?”楼喻问。

  范玉笙道:“一是农耕技术问题,二是朝廷赋税问题,三是州府治理问题。”

  “具体讲一讲。”

  “南方诸族习惯以狩猎为生,对如何种植庄稼一知半解,如果没有技术指导,恐怕他们费心尽力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糊口。在这种基础上,朝廷的赋税势必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比起以前不用交税的日子,他们自然不满当下的生活。更甚至,三州的土地大多被豪强富绅瓜分,部落族民们,要么选择成为地主的佃农,要么回归山林自由自在。”

  他分析得有理有据,众人皆颔首同意。

  陇州知府却道:“范相,下官以为,我大盛各地都有地主和佃农,南方部落族民不愿成为佃户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与州府治理无关罢?”

  “如果我没记错,占州产出稻米,一年可达两熟,这种情况下,仡族为何还要依靠山林?但凡他们有足够的土地耕种,便能养活一家老小,何必在山林里与野兽搏斗?因为占州开垦出来的田地全都被豪强占据,这些豪强从何而来?就是当年前去治理的官宦之家。何知府,梁知府,我此言并非针对你二人,请见谅。”

  何知府脸一红,拱手道:“是下官着相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