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董卓之死
作者:沐散人      更新:2019-11-10 01:20      字数:5570
  李肃赶紧插话:“还没跟相国说,天子在宫中大宴群臣,又为相国专门建了一座祭坛,准备宴后拜祭天地,尊相国为仲父。百官都已进宫去,百姓们也一定是在祭坛那里看热闹,李傕将军他们怕是去维护秩序去了。”

  “嗯嗯。”董卓点点头,给皇帝当爹,心里美呀。他却不知,王允等人给李傕送去五十坛美酒和五十名美女,他们正在府中饮酒作乐。

  到达宫门,李肃扶董卓下车后,故意落在董卓身后,不动声色的将董卓和侍卫隔开,吕布手持画戟紧随其后。此时,宫门侍卫已经换成王允的人,原先的侍卫都是李儒安排的,如是李儒在这里一定会发现人不对。

  董卓如同往常,晃动肥胖的身躯缓步迈上台阶,还没等到顶,只听吕布一声大喝:“奉召诛杀董卓!”董卓大惊,待要扭头看时,只见画戟已经到了眼前,躲闪不及,只听噗的一声正中咽喉,董卓颤颤巍巍的抬起手指向吕布说不出一个字,尸体砰然倒地,顺着台阶滚落。这一切不过只是在刹那间,董卓随行武士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立在那里发愣。

  吕布站在台阶之上一手持画戟,一手从怀中拿出天子诏书大声喊道:“奉天子召诛杀董卓,余众投降者既往不咎,负隅反抗者格杀勿论。”

  李肃上前一刀将董卓脑袋砍下,高举首级大声喊:“董卓已死,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武士终于反应过来,有几个本能的拔出佩刀,更多的人一见董卓已死,吕布手持天子诏,自觉即便所有人一起上也打不过吕布,就算是杀了吕布也是于事无补,拜倒在地,“愿听将军号令。”

  拔出佩刀的人面面相觑,还在考虑是放下刀投降还是上前拼命的功夫,被李肃一一砍倒在地。

  吕布令李肃统领这些甲士,就在宫门外守卫。王允等人见吕布已经摆平董卓和他的手下,在宫墙上探出头来。“奉先速去占领城门。”

  吕布拱拱手,命令手下通知张辽等人一起发动,攻占四门。又命人在城中四处大喊“董卓已死。”并州兵马虽然不多,但是有备而来,凉州兵马一是没有防备,二是人马分散,没有集结,三是主将不在,两军一触即溃,西凉军四散逃离。

  李傕、郭汜等人还在府中做乐,醉醺醺的忽听外面大喊董卓已死,都吃了一惊,忙派人前去打探,来不及披挂就上马出门,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报告,吕布、李肃已经反了,董卓被骗进宫已经被吕布杀死。李傕不知城中虚实,只得与郭汜等人领人冲击西城门退出长安,收拾残兵前往湄坞投奔牛辅。张辽等人也怕李傕狗急跳墙,没有与之硬拼。

  赶走李傕,吕布迅速占据长安城,接管城门和城中防务,收编城中残留西凉余部,人马增加至万人,吕布分配给手下诸将统领。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王允大喜,立即派人前往新丰给徐荣送天子诏书。果然不出所料,徐荣接到天子诏,只是反复查看诏书是否属实,确认无误后即表示服从朝廷调遣。没有骨气的胡轸听说董卓已死,徐荣投靠朝廷后立即举兵投降,王允接受他的投降,吕布也不好再处置胡轸。

  至此,长安城落入王允、吕布之手。吕布削减徐荣和胡轸手下万人充实到自己手下,徐荣则罢了,胡轸十分不满,担心吕布报复自己。

  憋屈了数年的王允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他禀明天子后,下达三道命令:一是列举董卓十项大罪、三十六项小罪,按罪诛杀董卓一族及其余党;二是赦免被董卓压迫,被关押的大臣,为死去的张温、袁隗等大臣平反;三是加封吕布为奋武将军,爵位温侯。有人劝说王允,董卓已死,首恶已诛,现在长安还没有安定,不宜大肆株连。王允却认为,长安已经掌控,徐荣、胡轸投降,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对董卓的爪牙不能放过,否则民心难安。

  老百姓们听说董卓已死,纷纷涌上街头,有人指着董卓的尸体痛骂,有人上前用刀割下董卓一片肉放到嘴里大嚼,有人控诉董卓的暴虐,有人则控诉董卓的荒淫无耻。一个个说的生龙活现、有模有样,吕布真有点看并不下眼,就好像董卓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趴在董卓的床底下偷听,董卓活着的时候怎么没见有人跳出来呢。

  饱受欺压的老百姓们尽情的在董卓的尸体上倾泻自己的愤怒,他们将董卓扒光,在肚脐上插上灯芯,给董卓点上天灯,据说一直燃烧三天三夜才脂尽灯灭。

  蔡邕经过这里,不仅摇头叹息,董卓虽然诸般不好,可是对自己还是很客气的,也就是在董卓手下得到重视和尊重,并且对自己几乎是言听计从,没想到是这般下场,唏嘘唏嘘着,蔡邕还是忍不住流下两滴眼泪。马上有人报告给王允,王允大怒,命甲士将蔡邕捆绑起来推出去斩首。

  众大臣都呆了,这是什么节奏?都上前为蔡邕求情,请王允看在蔡邕才学的面上,饶蔡邕一命。蔡邕也下跪认错,说是自己一时糊涂,非有意所为。王允不住的冷笑,“董卓老贼,祸国殃民,人人得而诛之,你却与董卓站在一起,与天下为敌,你是有些才学,然而德行有亏,那你的才学只能成为祸害。”

  又有人哀求说道:“司徒大人,蔡邕奉旨编撰汉书,现在正是关键时刻,还请完成后再问罪。”

  可怜的蔡邕,他的队友都没有领会王允的意图,找出更刺激的理由,无疑是把蔡邕往火坑里面推。

  王允冷笑道:“当初武帝就是没有杀司马迁,才让他编书立传,以至于扰乱视听、为祸世间,我哪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在王允的坚持下,蔡邕还是被杀,朝中大臣不寒而栗,一些大臣们继续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