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三大战略
作者:沐散人      更新:2019-11-10 01:31      字数:6186
  “呵呵,平州牧府变成了刺史府,子明不会心中不舍吧。”周仓笑说道。

  “唉,我张炯何德何能敢称州牧,主公不要取笑我。”周仓现在是徐州牧,张炯怎么能做平州牧呢?汉室还没有一人掌任两州牧的先例,即便是袁绍也只是冀州牧。“想当初在幽州之时,我流落街头是何等落魄,何曾想到今日。”

  周仓看看张炯,是啊,这就二十多年过去了,张炯已经六旬,眼角布满皱纹,两鬓斑白。“五禽戏你还在练着吗?”

  “练着呢,几年来从未断下,自觉身子骨好得很。”张炯笑道,“听主公说辽东人参大补,每月我都补上五钱。”

  “啊,这个年纪本该享清福,现在却要劳心劳力,你可要注意切莫劳累过度伤了身子。人参虽好,切莫用量过多,鹿茸和鹿血嘛”,周仓看看张炯,“还是少吃为上。”

  “主公放心,我心中有数。”张炯听出周仓话中之意,赶紧岔开话题:“占取辽东,主公准备怎么向曹操说呢?”

  “有啥可说的,回徐州之后我就给朝廷上表,不但奏请你为平州刺史,还要奏请裴元绍为镇北将军。曹操即便不认又能如何?”周仓反问,例行公事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说起来轻松,张炯知道决不会这么简单,曹操与袁绍肯定要搞些动作。不过自己的重要任务是守住、巩固和发展辽东,既然周仓不愿自己分心,也就不再追问。

  周仓又笑着问道:“元绍,你还提当年想要做校尉的事吗?”

  “哥哥又拿这事取笑我。”裴元绍笑道。轮战绩,裴元绍不如张颌、徐晃,甚至不如陈到、曲阿,官职却是他最高。“镇北将军免了,能做平北将军,我就心满意足。”裴元绍直接自降两级。

  周仓点点头,裴元绍骤然提升到镇北将军的确不妥,以后再怎么封赏?其他的将军怎么看?曹操的手下,曹仁、夏侯惇、夏侯渊也没有得此高职,如何让这些人咽下这口气?

  “我准备返回徐州,辽东的重担就落在你们和兴霸身上,今天主要商议今后的发展事宜。”周仓说道。“我们占据辽东,影响最大的是袁绍,但袁绍时刻仍在提防曹操,只要我们表现出与曹操不睦,袁绍就不会有什么举动。等锦州城建好,那辽东尽在我手,武安国沉稳老练,守住门口不在话下。因此这两年你们主要是大力发展,开荒种田、增加人口。北方就交给波才和管亥,逐步扫清异族,占领一片区域之后就建城、建堡,层层推进,只要不孤军深入,依托城池足可防御。兴霸再整顿水军,建造船只,我计划在两年后继续向东南进军,灭掉乐浪和东夷。要大量造船,建立辽东与东莱畅通的运输线,保证兵卒与物资的运送。”

  “主公深谋远虑,张炯佩服。”

  “那岂不是没有我什么事?”裴元绍问道。

  “你的责任最大,辽东地广人稀,现在只有三万军马,你可要时刻警醒不要被人钻了漏子。”周仓正色说道:“今后辽东将是我们的根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有辽东为后盾,想对付徐州的人都要好好思量思量。”

  “三万人是不是有点少?”按照裴元绍的想法,怎么着也得有五六万才行。

  “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兵源不足、产量不够,现在也只能维持这么多人,过两年再扩充,别忘了还有一万水军。”周仓说道,“原先得到的信息辽东有六十万人口,最新统计实际不过五十六万,移民来二十万后不过七十六万,还是太少,只有超过百万才算是真正的一州。”

  历史上,司马懿讨伐辽东,辽东人口只有不足十万人!

  张炯问道:“主公分别在锦州和襄平安置三万人,那剩余的十四万如何安置?”

  周仓仔细想了想,说道:“辽南旅顺安置七万,襄平三万,玄菟四万。”

  张炯奇怪问道:“主公为何不安置在锦州?”

  “无城守卫,移民无益。不过锦州还是要加快建城,做好应对之策。”周仓略一沉吟。“锦州,我最是放心不下,辽东之安危全在锦州。回徐州前我会先去一趟锦州。”

  “各处的驻军已经安排妥当,但是治政的官员奇缺,王烈可兼吏政司主事,这样算上民政司主事陈应,也不过才有两司。”周仓叹口气。“财税司就由子明暂时兼任,有合适人选再接任。陈登的病情已经缓解,我调陈仲来出任农业司主事。再令周冲和周喜派密谍司和监察司的人过来,不过他们不受平州管辖,直接向徐州报告。”

  “理所应当。”张炯慌忙点头。

  就这样七拼八凑之下,平州的官僚架构就算初定。

  “大规模移民事务繁多,子明要做好移民与当地人的融合,做好房屋建设和土地划分,切忌厚此薄彼,寻访当地的贤能任用为官,不能全部用徐州人,冷了当地人的心。”

  “是,我都记下了。”

  “玄菟现在虽为军镇,但北方安定之后,你们也要派遣官吏,然后军镇再向东北夺取高句丽,将高句丽作为军镇。以此类推,简而言之就是以玄菟为根基先向北貌似要征伐鲜卑,但只是为建立三百里的缓冲区域,真正的目标是高句丽,夺下高句丽与兴霸的东征军连城一片之后再谋鲜卑。”

  周仓完全是跳跃式思维,想到哪就说到哪。“辽东学院是今后辽东发展的基石,一切开销要优先,我会知会孙乾,让他每科派两名教授前来讲学,你们也要寻访当地不愿为官的贤能请他们入院讲学。劝告百姓将子女送学院入学,学有所成之后可在辽东为官,即便不成也多门手艺,多条活路。”

  张炯完全听得明白,周仓先说的政略,又说军略,后又说到学院,把下一步就该说经济,他对周仓的经济理念始终是理解不透。“主公,是不是把苏扬叫来。”

  “唔?”周仓一愣,“对极,孙达速去将苏扬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