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一石掀起三层浪
作者:沐散人      更新:2019-11-10 01:33      字数:6636
  辛毗回到黎阳诉说曹操已经答应婚事,袁谭大喜,立即让辛毗准备嫁妆送女儿去许都,辛毗趁机将家人一并带往许都。

  曹操答应婚事,袁谭还没有傻到就自以为已得到曹操的鼎力支持,这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不多久辛评狼狈而回。辛评领军前去收粮,消息传到冀州,在审配的撺掇下袁尚震怒,派王门带兵出击。辛评见有冀州兵来,带着收获的十万石粮草退往黎阳,不料王门就没打算放过他,随后追击,辛评大败,粮草尽被夺回还损伤千余兵卒。

  辛评败回,袁谭不怒反喜。立即派手下部将刘询去青州镇守,令郭图带两万人及粮草来黎阳助阵,筹划争夺冀州。令手下岑壁整顿兵马,索罗粮草准备北上。

  郭图到达黎阳已是十月中,郭图直叹息说袁尚在黎阳之时就该将袁尚拿下,放走袁尚如同放虎归山。袁谭心中更加着急,与郭图商议就要马上进攻冀州。

  郭图连连摇头:“大公子,现在进攻冀州时机不好,虽然公子骁勇善战,但论兵力公子的兵力弱于袁尚。”

  袁谭不悦:“照你说来,何事才能用兵?”

  “公子莫急,听我慢慢说。袁尚虽然势大,冀州还不是他一人说的算,我们可分化之。第一,当派人四处宣告,大将军遗命将为传给大公子,却被袁尚与审配串通篡改遗命,得位不正!我可再造一份逢纪的口供。”

  袁谭点点头:“该这么做,我就觉得父亲就不会把位子留给他。”

  “第二,派人去见袁熙和高干两位公子,劝他们不要支持袁尚,至少不要介入公子与袁尚之争,并且答允他们,公子入主冀州之后,保留他们为州刺史。”

  袁谭摆摆手:“他们俩的性子,我知道,肯定会答应的。”

  “第三,我听说荀谌已离开冀州,从事王修与我相交甚密,他本是青州人,公子可写信给他,让他联络人离开冀州前往青州。”

  “可。”

  “第四,公子可写信给张燕让他带领黑山军袭扰冀州,令袁尚分兵。再写信给乌桓峭王与之交好,作为后援。”

  袁谭大喜:“幸亏有先生,有此四策,袁尚势孤矣,我即刻写信并整顿兵马,一举夺下冀州。”

  不出袁谭所料,一个月后,高干与袁熙相继回信,明面上劝两人和解,但言外之意就是两不相帮,谁拳头硬谁当老大。王修没有联络更多的人,只是带着自己的族人南下青州,袁谭立即委命王修为青州别驾,理青州政事。主簿陈林称病,闭门不出。

  张燕一直想打家劫舍,迫于有袁绍在不敢异动,有了袁谭的召唤立即开始四处抢劫,袁尚只得一面安抚张燕,一面派王门、孟岱领军一万前去加强守卫。乌桓峭王则明确表示支持长子袁谭。

  种种迹象似乎表明对袁谭很有利,越发坚定袁谭进攻冀州之心。建安八年春,自觉万事具备的袁谭在黎阳誓师,发布檄文声讨袁尚,亲领大军四万北上冀州。

  周冲得情报网效率很高,圆台还未发兵,周仓就得到消息,长叹一声:“该来的终究是避不过去。袁谭的眼光太浅,不听劝告啊。”

  周文嘿嘿一笑:“既然避不过去,那主公何不就此筹划一下青州?”底子厚了,连说话的底气也足了。

  “青州?能是那么好夺得吗?”周仓轻弹手指。“拿下整个青州,曹操必是不肯,青州刺史又该委派何人?若是能取得北海和泰山两郡,我就很满足。”这两处,周仓更看重战略地位,北海可拱卫东莱,而泰山则处于青州、兖州、徐州交汇处,自己本身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抢占者就可得到先机。

  “传令,徐晃、曲阿、黄忠整顿兵马时刻准备出击泰山,陈到、曹性准备出击北海,张平备足粮草做好供给。”

  “令锦州的武安国,务必在六月前完成宁远建城。所缺物资,各地要全力供应。”

  “令周冲密切关注辽东战事,随时报告。”

  袁谭出兵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手捻胡须哈哈大笑:“袁氏小儿这就开始了吗?袁本初泉下有知又该如何?”

  众谋士全部面带喜色:“恭喜主公,不出两年冀州可平。”

  “唔?那你们觉得现在该怎么办?”

  “二袁相争,冀州涂炭,主公当适时进兵,否则冀州全毁。”荀彧不无担忧的说道,他是担心袁氏兄弟打来打去,自己是消耗尽了,冀州也变成一片荒芜。

  曹操点头:“文若所忧甚是。”

  郭嘉呵呵一笑:“二人相争必有一败,主公可出征攻其胜者,冀州可得。”没有人袁谭与曹操的和亲当回事,郭嘉提出来,击强救弱的韬略。

  曹操捻着胡须,频频点头。

  刘表北上得计划失败后改为西进,他派万人围攻西鄂,西鄂长为曹操所任颖川名士杜袭,杜袭带领官吏约五十人杀伤刘表军数百人终是不敌退出西鄂,被刘表所占。当袁谭出兵的消息传到荆州,刘表面红耳赤,顿足大骂道:“竖子不成大器!不堪与谋!”

  蒯越、蒯良两兄弟劝说道:“主公勿急,何不派人前去劝和?”

  “唉,只好如此。”刘表召来曹撰王粲令他替自己起草书信,刘荆州的面子在二袁那里能值几何?

  王粲,山阳人,祖父为名士王畅,曾任司空,父亲王谦为大将军何进府中长史,因躲避战乱来到荆州。王粲胸有才学有过目不忘之能,但身材矮小枯干,容貌不佳而被刘表所厌弃,但蔡邕在世时叹为奇才。

  王粲略所思索,铺开引进的建安纸,文不加点,《为刘荆州柬袁谭书》、《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两篇文章一挥而就,轻轻吹干墨迹双手捧给刘表。

  刘表看后,拍手称赞:“仲宣好文采,那出使冀州劝和二袁的重任就交道你身上。务必劝说两位公子顾全兄弟情谊,缅怀远大将军在天之灵,以大局为重!”

  杜袭与王粲友善,夹带在随从中离开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