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建安文选
作者:沐散人      更新:2019-11-10 01:45      字数:5382
  人口问题是没办法解决,不仅如此,还要向并州迁移一部分人口,只能依靠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的发展和医疗的改进慢慢增长。

  经济问题也是令人挠头,人口不足、以农业为主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首要解决的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量,周仓任糜芳之子糜贞为典农校尉,专司农业生产;其次是发展经济作物,还好自去年开始棉花开始种植,当年的产出虽差强人意,总算有了增长点;第三项就是开矿,周仓知道并州最大的资源就是煤炭,于是他派人从辽东将刘立调过来勘测煤矿;第四项是技术进步,周仓给冀州学院院长葛均布置三项任务,一是研制织棉纺纱的工具,二是研究煤炭的应用,三是继续改进农具和灌溉设施。

  经济使苏平对贸易和银行提了两点意见。由于周曹开战,双方的贸易停滞,由于鲜卑混乱,对外的贸易也停顿,因此各州的贸易成为主要主体,因此建议将商会在各州的贸易收益进行分割,或者各州商行干脆独立核算。随着幽、冀、并、青四州的取得,银行设在边远的辽东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建议将总行南迁至冀州。

  不用苏平解释,周仓也可以想到将总行南迁的好处:总行数百名职员,造币厂、制票厂数千名工匠拖家带口至少一二万,既补充冀州的人口,高收入阶层也会带动消费增加;总行在冀州,各地分行到总行办业务、汇报工作、解运钱币和银票,直接带动人气,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商机无限。至于其他好处自不用说,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金融拉动经济。不得不说这是立竿见影的好办法,况且辽东毕竟太远,诸事不便,而冀州则是地理中心位置。于是周仓当即拍板,令张晋、韩悦筹划将总行迁至邺城,邺城留下的豪宅甚多,场地不用愁。再叫辽东银行就不太合适了,于是南迁之后更名为大汉银行,铸币的印模同时改变字样,背面的长白山图案改为龙,自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启用。至于行会的运作模式,周仓令苏平、张双、韩悦、苏扬等人商议,拿出一个完整的章程再议。

  经济与人口问题算是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成效如何还需拭目以待。周仓最担心的还是人心和思想,在此之前他已经做了各方面的准备,包括任命葛均为学院院长,推进自然学科的普及;令周冲搜集一些士族的黑材料,现在看来这一切还远远不够。荀谌借鉴苏平的思路建议成立最高法院,将陈矫调入冀州出任大法官,推进司法建设。

  周仓哈哈一笑,糜贞、刘立、韩悦、苏扬、陈矫四员干将充实到冀州,就差把自己的辽公府迁到冀州了。不过冀州实在是紧要,周仓自然应允。

  周冲搜集的黑材料中很多是妄言乱政的,把这些黑材料给曹操借他的手处理这些人还可以,但在周仓的治下,周仓可不敢轻易作为问罪的证据,堵塞言路算是轻的,引发文字狱那可是不得了。既然难禁,只能疏,蒋干不知从哪里逃出一本小册子。

  “主公,这是属下搜集筛选的一些诗文目录,请主公审阅,如果可以,属下拟大量付之刊印,广为传播,以纠文坛之风。”

  是要搞新文化运动吗?这个主意不错。周仓赞许的点点头,接过来一看,好嘛,都是自己和一些官吏的作品。蒋干还专门做了分类,有诗词、有文章、有对一些公文的批示,甚至还有各类不同场合的讲话,就连自己当初在武院关于万人敌的谈论以及在论坛、商会上的讲话也在其中,真不知蒋干从哪里挖掘出来的。一看就知蒋干可谓费了苦心,经过精挑细选。至于能不能领导文坛,引导思想还不能肯定,大量刊印带动冀州造纸业印刷也发展那是一定的。

  荀谌笑道:“此文刊出反响必烈。流传越广、时间越久越能见到奇效,至于其他的诗文若要刊印,宣抚司还需严加审查才是。子翼此举甚好,还请主公为其命名。”

  周仓想了想,“目录我看过没什么问题,里面的内容还需要仔细的斟酌,子翼、友若你们再把把关,适当做些修订,然后就分期刊印,以后可不断增加。就叫建安文集,呃不,叫建安文选吧。子翼,即日起宣抚司下设编辑处,专门从事文选审核编印。”

  在密谍司设分拣处,又在宣抚司设编辑处,可见周仓的重视。“子翼,编辑处主事你可有合适人选?”

  “孙乾院长之侄孙琳可当此重任。”

  “甚好。”周仓本以为还会从自己这里抽人,没想到蒋干已有合适人选。“子翼你也留在冀州,宣教百姓,刊印文选。我本意现在开设论坛,那就过一年再说。刚才友若提及其他的诗文若要刊印,宣抚司还需严加审查,也交给编辑处审议,若有违背者责令回收、依法论处。”

  周仓说完,笑着看看众人和周信。“你们以后可要当心,除了周冲又有一个蒋干,你们的言论都会被他们记下来……”

  蒋干讪讪一笑,周信抿嘴道:“父亲也要当心啊。”

  “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主簿徐亮说道。这是《礼记?缁衣》中的话,徐亮参与新礼编撰自然熟悉,而按照周仓存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很多好的思想得以保留。

  周仓稳稳点头,未做评说,转而对荀谌说道:“烦劳友若为我准备一下,明日我去扫祭袁本初,我与周信前往即可,你们各去忙今日所议之事,不必随行。”

  第二天一早,周仓与周信赶往袁绍陵,周仓上一次扫祭袁绍还是陪同曹操,一晃近六年了。

  祭品摆上,烧过纸钱,周仓与周信席地而坐。“信儿,你可知我为何带你扫祭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