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张小虎家的陆海之争
作者:猛将如云      更新:2021-11-07 03:31      字数:3588
  琼州府崖州红沙镇。

  这里就是着名的天涯海角所在地历来就是文人笔下发配官员最为悲惨的去处。

  的确在这个时代这里就是蛮荒之地。

  红沙镇上带着一阵阵浓烈鱼腥味道的空气用贝壳垒筑起来的院墙沙滩上的大大的仙人掌都告诉人们这里的荒凉。

  但是自从海上一下子来了十条炮船几千号人红沙镇登时也热闹了起来。

  镇上的人们纷纷的为这支水师提供各种方便房屋蔬菜鱼虾等等也有些渔家的小伙子平日里自恃水性和操船本领都不错纷纷想去投军。当然这绝对不是明朝的军民鱼水情而是看在了这支军队拿出的白花花、黄澄澄的各种金属份上。

  在这个时代军队不抢掠相反还拿出钱来用比较合适的价格来买东西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来的人正是南中军水师左翼张小虎的舰队。

  除了船队本身的人手之外还搭载了一营兵玄武营的前营和他同船抵达这里以后会是南中军的一个前哨和跳板、据点。向东奔吕宋、琉球向西是南中向南是满剌加。

  到了崖州除了礼节性的同当地的州县官客气了一番拿出些财货给这些被发配到天涯海角的官员告诉他们从此不必担心海匪的袭扰之外张小虎便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榆林港的建设来。

  一船一船的烧灰被运来同时运来的还有河静的主打产品——精盐和大米以及那些在山区黎族眼里几乎是神兵利器的九转钢制成的各类刀斧还有各种锅碗瓢盆。

  “到水师营去做工去管饭干一天可以获得吃一天的口粮干一个月可以获得五斤盐干三个月可以获得一柄刀或者斧子”

  这样的消息在黎家村寨、苗家村寨中如同长了翅膀一样流传。各个村寨中的青壮年纷纷到红沙镇来碰碰运气。

  果然昔日比渔村稍稍繁华些的红沙镇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在那些学习了测绘技能的学生们的笔下一张纸地图被绘制完成通过花钱聘请当地渔民航线上的明暗礁石和浅滩沙洲、水道被清楚的标注在了海图上。

  利用“不值钱”的工业品张小虎雇佣了大量的民工对榆林港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建设鹿回头、马岭、南山岭等突出海面的山岭这样的地形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和处于海中的东、西瑁州岛一样修筑了炮台和灯塔。

  “好了就等着主公派人把大炮送来咱们这榆林港就彻底建成了”站在西瑁州岛上用望远镜向港内望去榆林港的工事建设和金兰湾、鸿基港比起来也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张小虎是海盗出身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偷袭、钻空子。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他的习惯性思维就是如何的防止别人来钻空子或者如何给别人设置陷阱让企图偷袭的船队陷入到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三面火力夹击的境地之中这样的陷阱在榆林港的水道上比比皆是。

  岛上和山头顶上的炮台均是按照棱堡的样式结合山形地势修筑对于可能来犯的船只将要行进的路线都进行预先推演根据推演的结果布置炮台火力形成了炮台火力同海底地形相结合明暗两处杀伤的效果。也许为了躲避炮台火力而进行的规避迂回动作会让船只搁浅在某个海底沙洲上成为炮火的活靶子。

  但是眼下炮台上缺少火炮。每一个炮台也就是安装了一两门火炮来充充门面就这还有几门炮是从炮船上拆卸下来的。

  “大人”一个亲兵提醒了张小虎一* www..com下“那边有船过来了”

  张小虎手搭凉棚向西望去水天相接处一点白帆正在落日的余晖下向自己的方向驶来。举起手中的望远镜向西望去口中还不干不净的吩咐那亲兵。

  “丢那马要是过路的船只你们就上船跟老子出去收个买路钱从老子炮口下过就要给老子交钱”

  他将望远镜的镜头对准了来船口中突然大叫一声“哈来的是自己人”

  来的船上桅杆上头高高悬挂着南中军水师的铁血十八星军旗船头上一个同样拿着望远镜的家伙也在朝着瑁州岛方向望去。

  “小六子个混蛋居然把这里打造的如此如此如此”他如此了好几次也想不起来应该如何形容眼前这座军港。

  来者正是张小虎的三哥张小麒。

  “八门十八磅火炮每门炮附带五十发实心炮弹二十枚榴霰弹以及相关配套的火药。”

  “左翼的这个月的军饷菜金。一共一万二千两出海津贴四千两下个月的口粮一千五百石。另外有汉元商号委托你代售的盐一千石布一千匹。”

  手里拿着一份清单兄弟两个在码头的栈桥上就开始交割起来。

  “另外还有给玄武前营的一百柄绝户刀一百五十支丧门枪四十支火铳的补给你也一并收了。”

  除此之外船队带来的大宗物资便是一样极其庞大的货物——烧灰。

  “小六子我就不明白了你几次三番的上呈文要这么多烧灰做什么?修路啊?可是你这里四下里很是平坦就算是把炮台里都用烧灰砌筑地面怕是也用不了这许多的数目吧?”

  一面督促黎族劳工将船上的烧灰桶搬下张小麒拿出了三哥的派头口中喋喋不休的同张小虎叙谈着。

  张小虎摘下黑色护目镜将黄铜制成的镜架很是随意的别到了竹蔑编成的凉帽上弯下腰眯缝着被海风吹的有些睁不开的一双小眼仔细的在栈桥上搜寻着什么过了半晌他猛地欢叫一声“老子看你还往哪里跑”

  张小虎手中紧紧的捏着一个正在蠕蠕而动的东西递到了张小麒面前“三哥你还认识这个玩意吗?”

  “六叔这是什么?”从张小麒身后冒出一对小脑袋瓜。

  “大狗二狗亏你们还是我们张家的后代还是在船上长大的”张小麒低声喝骂了一句“还有脸问这是什么?这是船蛆”

  一面将手里的船蛆递到两个侄子面前让他们仔细的看看这为所有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所深恶痛绝的小生命。一面问自己的三哥“你怎么把这两个小子带来了?四哥知道吗?”

  大狗和二狗是张家老四张小彪的儿子也是张家这一代中硕果仅存的两个男丁其余的都在张家老大发动的弑父夺权中被杀了。

  “哦你四哥升官了被调到了藩郎如今的平顺营当了一个知府吧也算是手下管着几万人口呢”

  投了李守汉之后张老三也就是这个张小麒因为善于调动船期管理船只是把好手被委派到了汉元商号而老四张小彪因为腿脚受了伤无法再进行海上生涯于是便在河静不远处安排做了一个镇长几年下来也是考评优异在这次调整地区建制的时候被委派到了昔日的占城王国旧地当了一个知府。

  但是到那里去上任是没有关系的这两个儿子可是从混乱中用十几个亲兵的命换回来的不可以随便就跟着自己去那种蛮荒之地老三老四商量了一下觉得效仿一下古人遣子为质也可以表示一下自己的忠心。

  “我就和你四哥给主公写了封信说平顺那边也是刚刚平定不久事情头绪万千带着孩子去不方便就想把大狗和二狗留在河静读书最好是上讲武堂以后也好给主公效力”

  “然后主公很是好言好语的安慰了一番还在河静府给你四哥留了宅子让人安排这两个小家伙去讲武堂的养成班读书。结果唉也是家门不幸”

  提到家门不幸张小虎不由得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想起了自己那个弑父屠弟的兄长。

  “六叔六叔”大狗高举着那蠕蠕而动的小虫子兴高采烈的向他跑过来。

  “你说这东西是什么?”、

  “船蛆”

  船蛆虽然说是蛆但是实际上是蛤的一种属于贝类而且据说吃起来口感还不错。但是这种吃起来口感不错的东西却以木头为食物。而且如果不加以防范的话生活在船上、码头栈桥上的船蛆会在半年顶多十个月之内将一条船或者一座栈桥蛀得千穿百孔。

  为了防止这种小生命对于食物和种族延续的追求当时的人们不得已在每隔几个月就把船或是驶进河道里用河道里的淡水对船底进行浸泡来除掉这些令人讨厌的小生命。

  如今南中军水师的船底拜真腊的菩萨铜矿所赐已经开始逐步进行黄铜包底这些小生命的活动空间被大为压缩但是张小虎新修建的这座榆林军港的码头、栈桥可是以木头为主建成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几次三番的要你们送烧灰来的缘由”张小虎虎着脸同自己三哥解释道。

  逐步的将木质的栈桥构件更换成水泥浇筑的构件这对于栈桥、码头的寿命而言都是大有好处的。

  走在红沙镇的街头一路不时的有军官和士兵停下来向张小虎行礼也有些土人的头人带着自己的族人跪在路旁向张大统领叩头不已。

  “老六这镇子也太小了些太乱了些”

  看了一会街头景象张小麒吧嗒吧嗒嘴给红沙镇下了一个结论。

  没有办法不觉得小

  试想一下一个原来的常住人口不过五七百余户三千余人的镇店突然间一下子涌进来两三千号的青壮年汉子之后又来了至少是一倍以上的土人劳工和左近村镇上到这里来寻觅活计的人这红沙镇还能不是一派乱轰轰的景象?

  就算是张小虎带来的人里有对城市管理有点心得的巡检但是架不住这里来寻觅活计的人多到处是想在这找到一个可以出卖劳力来换取温饱和生活必需品的人们这些人要吃要喝要交流要寻找工作机会甚至还要排泄

  更有那蛮野之气未脱的土人将自己诸多不顺心之事都换成了酒在街头借着酒气大打出手调戏过往的妇女。

  搞得红沙镇的乡绅们无数次的向张小虎哭丧着脸来诉说委屈。

  “大人您是来为咱们防御海匪的可是如今海匪是不敢来了这蛮子又来了您得管管啊”

  正等着你说这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