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心里知道的
作者:艺云天      更新:2021-11-11 11:39      字数:4510
  我心里有个大胆的念头渐渐成型了

  既然有漏洞在,意味着征兵的事情一定能从中找到机会的。

  我抬起头看了远处的山道一眼。

  在我看来,车子的速度虽然不快,拉车的马看样子也是不太能跑得动,但至少比依靠自己的两条腿走路要强多了

  山风吹来,寒气冻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娘忍不住掩着嘴咳嗽了起来。

  她咳了好一阵子才停下来。

  惹得前头赶车的老大爷几次回头看向她。

  眼神中带着关切,很担心的样子。

  我离她很近,随手从边上拿起了一个水囊,心道应该是大娘带着的,伸手便递了过去。

  大娘她喝了几口,稍稍平息了一下咳喘。

  隔了小会儿,再次迎上一旁大娘打量我的目光,她问我道:“你家的亲戚是住在镇上么”

  我听言点了点头。

  赶车的老大爷回眸看了我一眼语重心长地道:“北地要打仗了,乱得很。”

  “其实还是少出来走动的好。”

  他顿了顿又道:“我们是没法子,有事一定得去镇上一趟。”

  我低头再次陷入沉思。

  目前的局面要是到了镇外,找不到进去的方法

  我的意思是通过盘查没有把握的话,会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我还是得仔细想一想的。

  念头既然有了,就要有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随后付诸实行。

  我自认是行动力很强的人,想到了就要去做的。

  北地镇那边自然不用说了。

  进镇子的时候,有陈响在前头替我们赶车的。

  当时,他的手上还有韩将军给他的令牌。

  带着我还有万师傅一起,那会儿陈响拿着令牌就能很顺利地通过镇子口卫兵的盘查。

  后来,我配合跟着万师傅还有那名如今看来应该是顶替了别人身份的假冒的侍从一块儿去镇南大街。

  那会儿停留出了乱子,等到后来出镇子的话我压根不清楚殉玉阁那些人用了什么手段能让马车顺利离开镇上的。

  就在卫兵的眼皮子底下。

  反正等我醒来的时候,我看到的场景是我已经在深山中了。

  综上所述,北地镇的事情做不了我的参考。

  我必须得想想以前从肃州出来的时候。

  记得我那会儿也是想了个权宜的办法,才得以顺利地离开肃州城的。

  在局势紧张或者出了乱子的情况下,我晓得卫兵的盘查会分外严格些。

  马车往前行驶,大娘忍不住在一旁说着:“幸好今儿天气不错,昨晚可是下了一整晚的雨啊”

  我专注地听着她讲话。

  大娘说:“早上,我还担心没法出门呢”

  听言,我的视线落在大娘的脸上。

  他们也是等天彻底放晴了才出来的,估计早上那会儿村里出来的道上还湿的很,是拖延了几个时辰后行动的。

  不过,仔细看看大娘的气色,其实我已经看出问题来了。

  可惜我现在身份微妙,加上可能很快会离开的我再三犹豫后还是没有多问。

  这种感觉不太好受

  前头赶车的老大爷转头道:“等到了镇上,咱们直接去一趟药铺抓点药。”

  “上回的药都没喝完,不管用的,还是别费银子了。”

  大娘语气中带着无奈,说到一半再度咳嗽起来。

  我转过头,觉得有点说不出的感觉,要是换成在正常情况下,我很想多问几句的,甚至会出手帮忙。

  然而我马上就要到达镇上,情况不一样。

  车子转过小山坡,他们的对话还在继续。

  “上回药铺的那位坐堂大夫已经走了,听说北地打仗的消息传来,他就离开镇上了呢”

  我眼中闪过一丝困惑,随即视线转向大娘。

  “我都是听药铺里的小伙计说起的,外头的人没瞧见他,问起才晓得。”

  赶车的老大爷听完这句话后,叹了口气回应道:“兵荒马乱的,又不是镇上的人,即使走了不奇怪啊”

  “再说别提镇上了,连村子里都有离开的人。”

  气氛显得有点沉闷。

  我想了想,低声问了大娘一句道:“因为北地打仗的事情,附近镇上走了的人多么”

  我想起肃州那边的码头,想到了一些事,所以忍不住想问问。

  算是从当地老百姓的口中侧面了解一下局势跟镇上的具体情况。

  我马上就要去那边了,想心里有个底,所以会比较关心。

  赶车的老大爷回头看了我一眼。

  大娘还没开口,倒是他先接了话题道:“挺多的啊,所以征兵才难,不是还有些人逃走么”

  “刚开始那会儿盘查都没那么严,”老大爷转过头继续看着前方的路。

  他说话的时候停顿了一下,又接着道:“如今就不行了,镇子进出都有不少卫兵守着呢”

  “想要走,都得过盘查那一关,没那么容易。”

  我再次低头思索起来。

  他们说得没错,因为战事即将开启,但不允许在这个节骨眼上乱起来。

  我虽然不清楚北地镇出乱子之后上头是什么反应,但是我觉得肯定会继续追查的。

  稍后,我看向前方追问了一句道:“两边儿要打仗了,公主这边的的大军已经驻扎在北地了吧”

  大娘看了我一眼回答道:“前头去的听说跟西兰王师隔的距离不远。”

  她话貌似还没说完,我望向她等待接续。

  大娘对我接着道:“镇外大约十里地听说还有一批人在那里的。”

  闻言,我愕然看向大娘,有点想不通:“您怎么会知道那边的消息”

  换句话说,这算是军情了吧

  大娘在山村里的,有没有提到家中有人在军营里,再说就算有,消息一般也不会外传,隔着不少路呢

  她是从何种渠道知晓的呢

  事情有点蹊跷,让我觉得奇怪,所以我很想知道。

  “咱们是听村子里送菜的人说起的。”

  大娘对着我解释了一句道。

  我望着她继续问道:“大娘,怎么说”

  “咱们村里有人给镇上的酒楼送菜,听到那边的人说起,也就几句话,他们不敢多议论的。”

  大娘靠近我一些,压低了声音道。

  这也算是敏感话题,如同在北地镇不太方便讨论王师的行踪是一个道理。

  昨夜的这一场大雨,对于路况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之前我们走的山道,因为地势还算高,因此路况总归是过得去的。

  至少在我看来,沿途跑得也不算颠簸。

  但是接近镇子附近的一段相对地势较低的山道则因为昨晚的大雨有多处积水。

  整条路都变得泥泞不堪。

  车子晃得厉害,有几次我心都提起来了,生怕车子会翻了。

  赶车的老大爷见情形,特地放慢了速度。

  车上还有人,他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小心一些。

  远远地,我们已经能瞧见前方小镇了,只不过距离上计算是还有一点的。

  因为镇子虽说看着比较近,可是郊野空旷的关系,实际行走耗费的时间没有想象中短。

  我找了个理由,在经过最低洼的最泥泞的那一段路之后,从车子上下来了。

  我自然有我的理由。

  我也晓得大爷大娘他们肯定有些不明白。

  为什么要去镇上的人却会在半道下车呢

  其实我是看到周围的小道上逐渐增多的车子跟行人。

  我一直都在留心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呢

  在我看来,要是真的等到了镇外再想办法,未免太晚也太仓促。

  若是想要顺利进去,就得提前想好到底该怎么做才行。

  我看着车子一路行驶,远处瞧见有岔路,并且隐约看到林中有能停留的地方。

  那个方向,确实也有马车跟路人过来的。

  我很快思索了一下,临时改变主意。

  我决定提前下车去看看。

  目送那位老大爷赶的车子远去,我转头走了点回头路,接着走上了一旁在林中的岔路。

  沿途的地势慢慢高了一些。

  我逐渐看清楚林中小道果然是一处看着十分破败的庙宇。

  我看到的车子,应该就是从那边附近的小道转来。

  隔着点距离,我看着破庙门口似乎还有空地,并且我看到有车子停在那边。

  我心中暗想要是猜得没错的话,就是途中一处能停留的地点了。

  我背着包袱走到外头的空地上。

  打量眼前的破庙,看着有些年头了。

  不过依我看,却是比我上回在肃州到南华镇停留的那一处地方略微要好些。

  我心中有对比,得出的结论。

  站在围墙外,我听到里头隐约传来的人声,再看外边树下停着的马车,我就晓得自个儿没猜错。

  我背着包袱走进去的时候,一眼瞧见坐在屋檐下的几个山民。

  他们几乎是肩膀挨着肩膀的坐在一块儿。

  听到我的脚步声,几个人的目光一齐朝着我这里看来。

  陌生的地方遇见陌生人,凭谁都会仔细打量几眼的。

  我神情淡定,站在原地友好地对着他们点了点头。

  见到我表情舒缓,一副很镇定的样子,其中一人还出声跟我打了招呼。

  “小兄弟,里头不能进去,”他提醒我道,“你要休息,就在这里跟咱们一块儿坐着。”

  怎么回事

  我皱眉望着他们,心想难道我的理解有错误

  等我靠近之后,山民才对着我比划了一个手势。

  我看懂了,视线忍不住朝着破庙内望去,不过门被虚掩着,我看不清里头的人,只隐约看到人影晃动。

  山民接着压低了声音道:“小兄弟,不瞒你说,有几位军爷在里头呢”

  “小兄弟,他们也在这里休息。”

  然而我从小道走进来的路上,我只在外头的空地上看到山民的车子,却没瞧见他们口中的军爷骑的马。

  视线一转,我忽然间领悟到了什么,那几名军中之人该不会是将马停在了破庙后的空地上吧

  我想了想,接着走到了屋檐下,将包袱解下来放在一边。

  随后便坐在了跟山民隔开一点点距离的位置。

  山民们在商量事情,不外乎是到了镇上之后的安排。

  几个人意见还有点不统一,所以说话的时候声音略微大了一些。

  显得在一旁休息的我格外安静。

  我想了想,暂时没想到更好些的主意,决定在这里多等一会儿,看看还有没有别的人经过。

  与此同时,因为听到了破庙内停留的是军中之人,我其实坐在屋檐下的时候也在悄悄留心着里头的动静。

  要是他们交谈的时候透露点讯息的话,对于眼下的我来说都是很有用的。

  不过,我没听到对话声,好像也很安静,该不会是真的在休息

  问题在于眼下是白天,大白天在破庙里睡觉么

  我转回头朝着屋内看了一眼,看不出端倪。

  思索了片刻后,我便稍稍挪开一些距离,将我的随身包袱简单整理一下。

  我带的东西我心里是知道的,但是大娘拿去替我装了馒头一块儿包起来带着。

  意味着眼下我带着的这个包袱比我在陌生地方醒来时候要重一些。

  打开包袱的时候,我看到大娘替我包好的装着馒头的袋子,然而我的视线忽然间凝注。

  因为在馒头的袋子底下,我看到一个很小的布袋子。

  我说过,我知道自个儿带着的东西,所以一看就晓得是原先没有的。

  是山民自家纺织的土布,很小的袋子。

  我心中有种预感,伸手拿起来的时候,轻微的响声在提醒我

  这个袋子如同我猜测的一样,是大娘悄悄塞给我的一点钱。

  那一瞬间,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心里头沉甸甸的,鼻子也有点酸。

  那种感觉,我曾经体会过的。

  那是来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温暖善意的举动。

  也许不仅仅是大娘一个人,还有孩子替我引路的那家大婶。

  很快整理了一遍自己带的东西,数都数得出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又一次想起在北地镇时候那名跟我在茶楼停留的所谓刘大人身边的侍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