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部分阅读
作者:六月观主      更新:2021-12-08 12:38      字数:7791
  到了最后,古剑宝殿之中,便只剩下燕地掌教和秦先羽。

  偌大的宫殿,一时变得冷清。

  “不要怪他们。”

  燕地掌教说道:“他们并无恶意,只是心中有些不快。”

  秦先羽微微笑道:“十脉首座,一代弟子,地位太高了些。诸位心中定是难平,如此实也在情理之中。”

  “我看过关于你的诸般事迹,也从三代弟子景堂那里询问过,你是个聪慧的性子,他们为何如此,你应该会明白,我也相信,你定会理解。”燕地掌教说道:“不过你终究是入了中州燕地的门墙,记入典籍,与我等同辈,他们虽有不快,但终究已经是同门,日后自当亲如手足。”

  “虽然各首座之中,八师弟对你态度最是不好,但昨日夜里,得知你要回宗的消息,他一夜未睡,据门下弟子讲,他为你如何适应燕地的日子,如何在燕地接受教导的日子,费心劳力,不惜列下了三大篇章的规划。”

  燕地掌教笑道:“若我猜得不错,再过不久,那三篇规划,就会有弟子送来了。”

  秦先羽怔了一怔。

  那位书生打扮的八脉首座?

  他态度最为恶劣,冷嘲热讽,指桑骂槐,但暗地里,竟然会如此上心?

  就在这时,有弟子来报。

  “掌教真人,第八山的首座真人命童子送来书信,请您亲自拆看。”(未完待续。。)

  ps: 其实这两章写得有点仓促,不过看了下,倒还自觉满意……

  四百二十六章 冥昼祖师

  从主峰古剑宝殿上面下来,秦先羽在明途带领下,入住一座院落。

  这院落处于主峰位置,虽然秦先羽乃是第十脉首座,但中州燕地如今仅有九座山峰,故而暂且居于主峰之下。而今后的第十座山峰,就在玉牌之中,可若要把玉牌之中的第十山搬出,将之坐落于中州燕地境内,身为玉牌之主的秦先羽,便须得有真仙道祖的大神通。

  也正是因此,八脉首座书生才会有那一番言语。

  只有秦先羽成为真仙道祖,方能将第十山现世,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他才是真正的中州燕地十脉首座。

  这座小院落并不如何出色,也并非多么宽阔,与寻常院落无异。院中有石桌石椅,亦栽种一株青树,院墙边上一汪清池,中间则又一道青石小道,从院门处,通至内里。

  外围院落,简约朴素。至于里边,倒是颇有特色,不拘是风格,还是装饰,俱有一股清新之态。

  他盘膝在座,呼吸吐纳,渐渐收功。

  这一次前来中州燕地,他此前并未有多少想法,反而心思清宁,除却登山之时心中不甚平静,此外,倒是没有多大的心绪波动,显得甚为平淡。

  此次前来,若说中州燕地之人对他十分不喜,甚至诸脉首座对他有些排斥,秦先羽倒也并不意外,毕竟这点,从善盈善柔等人的身上,便可以推测一二,尽管他并未在这方面费力思索,但许多事情却是他一眼便能看得分明的。当然。心中还不免侥幸觉得。也许中州燕地之中。气氛和谐相融,会是欢迎之至。

  但如今的状况,勉强属于后者罢。

  中州燕地之内,上至各脉首座,下至四代弟子,都对于这么一个莫名成为本门第十脉首座的外来人,显得极为排斥。八脉首座态度最为恶劣,更是当面冷嘲热讽。但事后,那三篇规划,却又令秦先羽有所改观。

  “尽管不甚愉快,但你入了燕地的门墙,终究是同门。”

  在他离开古剑宝殿时,燕地掌教再度强调了这么一句话。

  秦先羽至此,也算释然。

  尽管自身不是中州人士,更非燕地自幼教导成长的弟子,属于外人,可如今终究入了门墙。自此便是同门。尽管众位首座心中不甚愉快,但同门便是同门。不会对自己有敌意,也不会有恶意,或许还有一些表现得不甚明显的好意。

  同门之内自当亲如一家,师长如父,同辈手足,各脉弟子为后辈。这般教导,不论是中州燕地,或是其余仙宗,俱都如此。

  那三篇来自于八脉首座的条例,每一条都由燕地掌教亲自过目,认定对于秦先羽有着极大好处,正是当前最适合他的一系列规划。

  燕地掌教当场便夸赞一声,说八脉首座为此事,果真尽心尽力,各条建议,均无错漏,正是最适合小师弟。

  ……

  “小师叔祖。”

  门外传来明途的声音。

  秦先羽说道:“明途,你进来罢。”

  明途这类剑仙,只须放出感知,就能轻易感应方圆数百上千里,但来到这处座院落之中,却对院落中一切,都一概不知。其实院落之内,既没有半点阵法,也没有任何布置,就只是一座普通的院落。

  但这座院落,却是中州燕地十脉首座的暂居之所,纵然明途能够顷刻间感应到院落之内的任何一丝动静,却都尽数收敛,不敢妄自查探。

  明途推开房门,沿着院中的鹅卵石走来,躬身施礼道:“小师叔祖。”

  秦先羽微微一笑,点头示意免礼。

  明途目光平视,说道:“不知小师叔祖住得如何?可嫌此地简陋?”

  秦先羽笑道:“所谓居所,并非要金碧辉煌,奢华艳丽,只要能遮风挡雨,便是极好。此地简约朴素,内里清新,倒也利于修行,容易安神静心,清净修道。”

  “小师叔祖不嫌简陋便好。”明途说道:“中州之内,要寻一个阵法大家,布置阵法,建立宫殿楼阁,也不过举手之劳。但这类宫殿楼阁,小师叔祖恐怕要等到本门第十脉山峰落定后,才能着手修建,至于如今,便只能暂居于此了。这也是太上长老的意思。”

  听得太上长老四字,秦先羽微微沉默。

  “修道之人多为出世之人,山间野外亦可,洞|穴岩坑亦可,餐霞饮露,不食五谷,无须过于奢华。小师叔祖修炼的并非是入世法,无须入红尘,无须经繁华,安心修行即可。”明途说道:“如今此地,正可让小师叔祖静心修行,不会被外物蒙蔽心灵。”

  秦先羽低声道:“倒是劳烦太上长老了。”

  这一位太上长老,自然便是冥昼祖师。

  当日古剑宝殿上,燕地掌教并无隐瞒。

  原本秦先羽只是要入燕地三代弟子之列,但因冥昼祖师执意要将他作为道剑的传人,列入一代弟子,才有了如今的局面。至于玉牌,也是冥昼祖师动用了**力,才力压众人,从藏宝库取出来的。

  这玉牌虽不能对敌或防身,却是中州燕地第十脉的根基所在,实为至宝。如今给了秦先羽,直到他能够在成仙之前打开玉牌,见到里面那片山脉,才算是有了燕地第十脉首座的资格。

  如今秦先羽在燕地能有这等地位,能够作为道剑传人,拥有第十脉首座的资格,这位冥昼祖师可谓是抵住了许多的压力,甚至与其他太上长老冷面相斥。

  尽管费了大气力,但他能够让中州燕地破例添上一位小祖师爷,添多一脉首座。从这一点来看,却也能看出,这位冥昼祖师在中州燕地的至高地位。

  秦先羽沉吟了许久,才问道:“冥昼祖师……”

  顿了一顿,终是没有开口。

  明途说道:“太上长老如今正自闭关,小师叔祖要见太上长老,恐怕还要等他老人家出关。”

  秦先羽点了点头。

  对于冥昼祖师,他也略微知晓一二。

  这是一位道祖,且不是寻常道祖,因为他时刻都有可能一步踏出,成就仙圣之祖。

  传闻冥昼祖师曾行走于南州大地之上,颠倒日夜,呼风唤雨。

  闭眼为黑夜,睁眼即白昼,打鼾作雷音。

  天地俱随之而变化。

  一位大神通者。(未完待续。。)

  四百二十七章 听音阁

  听音阁。

  这不是一座楼阁,而是三十六座楼阁。

  在这里,有各脉三代弟子,每隔两日一次讲解经文,并且为门下弟子解惑。

  除此之外,亦有斗法阁,内中有着修为极高的弟子,都曾游历九州大地,历经无数厮杀,经验丰富,而他们在阁中,讲述的自然是如何斗法,如何灵活运用自身本领,又如何在斗法之中将自身力量发挥至最大,如何寻找对方破绽弱点,如何针对各类不同道术,施行不同类别的闪避,或者如何使用不同手段去破解。

  因此九州仙宗的弟子,从来不会是绣花枕头,空有一身道行,却还斗不过无门无派的散人。

  当然,道德仙宗除外,只是,道德仙宗虽然只重道行,不重神通,门下弟子斗法本领寻常,可修为往往是高得令人为之惊骇。同辈之人里,道德仙宗的弟子,往往是比同龄的仙宗弟子修为更高,虽然斗法本领不强,但凭借境界高深,法力雄浑,却足以压迫同辈之人。

  秦先羽虽然得了中州燕地的失传道剑,修有一式秘剑,又有掌心雷,触地印等手段,但细细想来,斗法的手段还颇显粗糙。如今在龙虎级数,凭借秘剑和掌心雷这道仙术,可谓是无往而不利,但到了地仙这等人物的眼里,斗法手段便显得稚嫩了。

  尽管秦先羽也算是身经百战,斗法众多,可毕竟未曾经受过真正的教导,斗法的手段也未经融合。其实还有许多破绽。实际上。他还算是散人修道者出身,只是因为自身的手段过于不凡罢了。

  相较之下,中州燕地传承许多万年的教导方式,许多先贤前辈以及当代弟子总结出来的斗法经验,自然要远胜于寻常宗门,更非散人修道者独自摸索可比。

  今日,秦先羽便来到了听音阁。

  但他不是来为四代弟子讲述经文的,而是来听讲的。

  八脉首座的三篇规划里。第一条便是屈尊。

  所谓屈尊,便是放下十脉首座的身份,以当代弟子的身份,去与四代后辈弟子同堂而坐,听三代弟子讲解。

  ……

  秦先羽实为散人修道者出身,与仙宗弟子相比,有许多地方是远远比不上的,许多弊端也是难以避免的,甚至在修行上面,也常会犯下那些十分粗浅的错误。因此。他必然要经历仙宗的教导,感受仙宗的氛围。也可以借此,融入中州燕地之内。

  仙宗的教导,乃是经历许多万年传承积累下来的,去粗取精,净糟粕,得精华,堪称无比完善,至少在当下,这些教导的知识及方式,还寻不出漏洞破绽来。

  每一个中州燕地的弟子,自幼便要经受教导,直到成仙得道之后,才算出师,甚至许多时候,也要去寻师长解惑。秦先羽虽然地位极高,但修行的想法,以及方式,手段,都比不上仙宗弟子,他既然入了门墙,就该经受中州燕地的教导,作为本门祖师一辈,更不能逊色。

  其实秦先羽也隐约猜测,八脉首座的这条建议,是否也有让秦先羽难堪的意思?

  作为祖师爷的辈分,和四代弟子同堂修习,听三代弟子讲解经文,着实能让许多人燥红了脸皮。

  但秦先羽不甚在意,至少原本是不在意的。

  直到他发现,周边都是四岁的孩童,才有所改变。

  这些孩童虽然年幼,但根骨极佳,乃是从亿万人口中挑出来的极好苗子,又经中州燕地秘法洗筋伐髓,浸泡药浴,以灵药丹丸为食。他们虽然都只是四岁孩童,但十分聪慧,大多都已识字。

  秦先羽得知,中州燕地的弟子,自小开始习字,四岁之后,已然懂得各类文字,懂得道家许多玄妙术语。从此,便可以修习功法,可以在听音阁听讲。

  到了此时,秦先羽才觉得,他的清净境,或许没有那般强大。

  “原来……我在中州燕地里面,也就是能够勉强认字的四岁孩童。”

  ……

  谈不上难堪,因为秦先羽得益极多。

  他在听音阁听讲经文,已过两日。

  这两日来,各脉弟子也有所耳闻,对于这位每天都来听音阁的小祖师爷,众弟子目光不免怪异。

  这种怪异目光,初时不适,后来也便不在意了。

  中州燕地积累无数年,秦先羽听讲两日,便发现以往自觉颇为熟悉的道家理论,实则漏洞还有许多,原以为自己修道之初的根基也算扎实,如今听过之后,竟十分心寒。

  就像一座楼阁,他原以为自己建立的这座楼阁十分完美,但如今听过中州燕地三代弟子的讲解之后,却发现,自己的精美楼阁,其实是一座无比简陋的茅庐,而且还有许多危机,或许一个不慎,就会倒塌下去。

  当然,也时而会有疑惑,时而会发现中州燕地的修道理念,与自身想法冲突。

  但前人辈出,中州燕地传承这些年,每一代都有许多弟子,各类疑惑,各类冲突,其实都能有十分详尽的解释。秦先羽原本笃定自身修道的想法未有错漏,但在观看过典籍之后,却发现,中州燕地的修道理论才是正确的,而自身之前的想法,终究是钻入了牛角尖,没有出路,只是一时迷惑,无法看透罢了。

  用了约一个月,这些四岁孩童依然在学,但秦先羽除却听讲之后,也时常会请教那位三代弟子,渐渐地,已经从这里习得完善了。

  那位三代弟子的各类问题及考验,秦先羽都逐一答下,无不准确。

  原本这三代弟子对于本门师叔祖前来听自己讲解,还有许多惴惴不安之意,后来却发现,他实则便如那些四岁孩童那般,在认真听讲,甚至问出一些十分粗浅的问题。开始极为疑惑,渐渐猜测这位小师叔祖其实没有仙宗的根基,再到后来,已经确定,这位小师叔祖其实与散人修道者无异。

  果然不是中州燕地的弟子。

  但一个外人,如何成为本门十脉首座?

  这三代弟子名作景尧,他原本十分不解,但一月之后,秦先羽对于他所教导的东西,都已经学得再无漏洞。

  “虽然说小师叔祖早有龙虎大圆满的根基,但如此悟性,着实不凡。仅仅一月,便将本门第一阁的知识学习完毕,无愧于本门师祖一辈的人物。”

  景尧大是吃惊,心中也甚为满意。

  秦先羽明白,今日过后,他已经不必来第一阁。

  到了第二日晨时,他便到了听音阁的第二阁。

  这里的孩童,已经是六岁孩童,所学的东西,又有不同。(未完待续。。)

  ps: 这种小学生的日子……秦先羽还是过得很愉快的

  四百二十八章 一年春秋后

  悠悠岁月。

  又是一年许。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春秋寒暑一轮回。

  听音阁三十六阁,秦先羽已然来到了第二十一阁,前面二十阁该学的,已都尽数习得。

  一年之间,秦先羽初时与四岁稚子同堂而学,时至今日,周边的四代弟子,皆已是少年。也即是说,他在一年之间,便将诸多弟子十多年该学的东西都尽数学得。

  如此进境,一来是秦先羽早有龙虎大圆满,堪比伪仙的根底,其二,也是清净境带来的淡然心境,以及不俗的悟性。

  在这一年间,秦先羽虽未修成大道金丹,晋身地仙,但获益之大,简直前所未有。

  他就像是刚刚踏入修道门槛之时那般,汲取着一切知识。

  不仅是在听音阁,他也曾去斗法阁听讲许多回,对于自身的斗法方式,以及今后各类手段互相融合补益,各自辅助,都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

  在这一年来,他才知道自身对于修道的见解,是何等地粗浅,自身对于斗法的手段又是何等稚嫩生硬。

  在幽州尘世,大德圣朝之内,其实对于许多老辈龙虎真人而言,甚至都不会有这样的疑惑。或许他们道行还不如秦先羽,或者他们也斗不过秦先羽。但他们多年修道岁月的沉淀,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而秦先羽修为进境之快,惊世骇俗,但在这些沉淀方面。终究是过于浅薄。换句话说。根基底蕴都远比不上老辈真人。

  好在这一切,都在中州燕地得以弥补。

  而在这期间,秦先羽亦是有了另外一种感受,仿佛回到儿时私塾,读书认字的时候。

  同堂学习,便是同窗之谊,在凡尘俗世间,或者在一起读书时还未将这些看得多么重要。但往往许多年后,同窗之谊,便会是十分厚重,十分怀念。

  而在中州燕地,这种同门情义,自然更甚于同窗之谊。原本,这种情义在经历时总是不甚在意,多是在许多年后才显得沉重,可在中州燕地这里,自然另有手段。不会让人在许多年后才感到珍惜,而是在当下。便会令人知晓,同门情义的珍贵。

  因此中州燕地的弟子,俱是同门手足。

  就算是秦先羽,也曾在诸多弟子间略加谈论,探讨修道上的疑惑,以及听音阁所出的难题。渐渐地,连他也觉得,这燕地,着实是一个充满和善的地方。

  原本众弟子都将他视作外人,但这一年间,同堂学习,已然渐渐消去隔阂,更何况,有祖师爷的身份摆在那里,终究是不免敬畏。而秦先羽对于众人之前若有若无的排斥之意,也从来不放在心上,他本就是淡然的性子,同样不觉尴尬难看。

  这一年下来,秦先羽已渐渐适应中州燕地,而众四代弟子也适应了这位小祖师爷在身旁的日子。

  秦先羽心中觉得,中州燕地是一个极好的地方。

  不仅是仙宗,不仅是剑仙圣地,还是一个令人舒服的地方。

  ……

  “本门弟子,皆是从中州各地选取而来的绝佳根骨,但各弟子的修行速度,除却一些特定的功法剑典之外,其余修道功法,却都并非势如破竹。本门明文规定,若是对于当前境界还有疑惑,而根底仍有缺陷,便不容突破,直到感悟充盈,对于当前境界圆满,才容许突破。”

  景尧说道:“天地间修行最快的是道德仙宗,门下俱是心性极佳之人,他们不重神通,只重道行,每日所学的便是如何圆满当前境界,对于道术剑诀,弃之如敝履。也正是因此,他们对于自身境界的感悟,最为深刻,修行上也最为稳当,从无差错。”

  “而我中州燕地,以剑诀为主,诸般剑术,俱是非凡,堪称天地间攻伐最利。而绝大多数的功法与修炼的道术,其实都和剑诀免不了关系,甚至我本人所学的功法,就是一部剑仙法典。”

  景尧目光扫过众人,在秦先羽身上顿了一顿,然后才道:“本门弟子亦从无根基不稳之说,与同等境界之人斗法,也几无败绩之说。”

  听音阁内,剑仙景尧正自讲述。

  秦先羽听得入神,不免想起自身。

  他修行上的速度,若是放在中州燕地的弟子当中,或许算不上最快,但从三代弟子到四代弟子之间,已堪入前十之列。可是这并非因为秦先羽比中州燕地这些弟子更为惊才绝艳,而是因为他奇遇不少。

  可中州燕地的弟子,又何曾少了这些机缘?

  秦先羽得到奇遇的同时,其实也为自身种下了缺陷。

  细细想来,并非是他不注重根基,而是由不得他去注重根基。

  一路修道至今,在黑风山要对付鬼王,不得不强行提升真气。在京城,为了应付陈原约斗,不得不快速提升法力,修成道剑后迅速将自身窍|穴打破,一路高歌猛进。到了天尊山,为对付盖矣神尊,只得强行降龙伏虎。如今到了上界,在南州与神灵斗法,强行服食龙息果,将自身法力提升至九寸,又拼着性命,凝炼假丹,最终才返本还源,化作一十三寸金汤玉液。

  说来自身的修道之路似乎高歌猛进,但对于根基,秦先羽早有许多顾虑,甚至在三年隐修之间,专门弥补根基的缺陷。

  若不是有了道剑,以这般缺陷无数的根底,几乎再无增进的可能,没有成仙的希望。但有了道剑,便能渐渐弥补回来。

  中州燕地掌教真人,各脉首座,甚至明途明风景尧等剑仙,都能看出秦先羽根基不稳,缺陷巨大的弊端。但他们从未点明,便是因为他们明白,有了道剑在身,秦先羽才无须忧虑这些难题。

  但天地之间,能够修成道剑的又有几人?

  因此对于仙宗弟子而言,每一个境界,都要习得圆融完满,方可容许突破。仙宗之所以能够屹立无数年,便是因为后辈杰出俊彦层出不穷,而弟子之所以出色,不仅因为根骨悟性极佳,更是因为根基无比圆满,不论到了哪一个境界,未来都有更进一步的希望,而不会如许多散人修道者那般,即便眼前突破,但面对下一个境界,犹如登上绝路,无法寸进。

  “道剑……”

  秦先羽听罢这一次的讲经,起身来,朝着藏书库而去。(未完待续。。)

  四百二十九章 以术剑之法养道剑

  关于道剑一事,时隔千年以上,纵然是当代掌教与诸脉首座,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是出了十脉首座后,众人争议不休,才开始细细查知失传道剑一事。

  至于二三代弟子当中,能够知晓道剑的,都是不多。懂得道剑玄妙的,更是稀少,三代弟子当中,林景堂对于道剑,算是知晓得最多的一人,但他对于道剑,也难以知晓得详尽。

  至于二代弟子,了解道剑的,也颇为稀少。

  但秦先羽便恰好知道这么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