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父母图鉴[快穿] 第483节
作者:一倾山水      更新:2023-06-01 09:19      字数:3185
  老师们不厌其烦地给大家检查准考证和文具,生怕有粗心鬼忘了东西。

  沈追凤精神十足走进考场,她觉得自己今天运气特别好,一定没问题的。

  监考老师走进教室,没第一时间发试卷,而是先发了一个准考证号,道:“这个准考证号,大家一定要带好,到时拿录取通知书,要凭借准考证号才能成功拿到,而是为了有人同名同姓冒领你的准考证书。”

  “每一个人的准考证号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们的试卷也要写上。”

  沈追凤没考过高考,自然不知道以前没有这个程序,她听话照做。

  而后,才是发试卷。

  拿到试卷,她先按照老师说的,粗粗浏览一遍,看完后,内心窃喜,这比她们的模拟考要简单,她以为村里最后一次模拟考已经很简单了,没想到这次还要简单。

  她缓缓呼出口气,沉下心来。

  爸妈和老师都说了,越到这个时候,就越要静心。这样的试题,对于卫则那样的学生没有太多优势,反而是她们这种中等成绩的考生,可能会超常发挥。

  她的脑子前所未有的清醒。

  沈追凤拿起笔,刷刷刷地写,写完后,她又十分小心地检查了好几遍,找出了两个小错误。

  她不由庆幸,看吧,今天果然运气超好的!

  交完卷走出考场,沈家村的人默契十足,没对答案,考完最后一科慢慢对不迟,现在不讨论任何关于考试的事情,以免影响心情。

  沈家村包了个大卡车,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吃完饭后,大家可以在后车厢休息一下。

  车厢内被婶子大叔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各人带上自己的旧衣服,往地上一铺,愿意谁就睡,不愿意睡就坐着复习,大家安安静静的。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沈追凤风似的跑出考场,小声对顾细说:“妈,我考得非常非常好!”

  她在考试的时候,一点都不浮躁。

  顾细竖起大拇指:“很有信心?”

  沈追凤连连点头。

  “那你可能是考试型选手,”顾细鼓励她,“等你的好消息。”

  沈追凤:“没问题!”

  等沈家村的所有人都出来了,大家一起回去,这次车厢上就热闹多了。

  孙文直接在车上就收集题目和大家的答案,下车后,一群人跑去教室继续搞。

  沈追凤坐在后面,心里默默盘算自己的分数,嘴角不由翘起来。

  有人欢喜有人愁,可是这考完试了,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结果,还不如先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应对生活的变化。

  第一节 高考的录取率很低,就连顾细和沈青松都为村里的考生们捏了把汗。

  村里的老人听了沈青松的讲述后,十分认真地保证,他们一定盯紧邮递员,绝不能让小人趁虚而入。

  当然,顾细也和康红打了招呼,她送了一大包卫生巾过去,姐妹卫生巾上过报纸,被全国妇联点名表扬,可谓是明星产品,要买这么一大包,要费不少钱。

  康红笑眯眯保证,“一定给你看好人和通知书。”

  沈青松此举,只要是做出个态度让其他人知道,他们沈家村可不是谁都能骑到头上来的。

  而好消息来得很快。

  县里工作人员一路敲锣打鼓地到了沈家村,把大红花挂到了卫则的胸前,又把另外一朵大红包挂到周盼盼胸前。

  袁县长笑眯眯地把沈广莲叫到跟前,“你这次有点可惜,只考到了文科的全省前三,和第一名只差一点点,县长伯伯私人给你奖励一朵小红花。”

  袁县长知道沈家村重视教育,可也没想到沈家村的考生这么给力!

  这里面有省理科状元,而且还是并列两名!

  文科差了一点点,最高分只是第三名,可是录取人数上,文科比立刻要多一名。

  沈家村的绝大部分考生都考上了大学,就算很多是吊车尾,但那样怎么样,考上了就行。

  袁县长哈哈大笑道:“青松,恭喜恭喜啊,你这个大队长看录取通知书都看到手软吧?”

  沈青松也难得开起了玩笑:“袁县长,您接报喜电话是不是也接到手软?”

  两人眼里都盛满了笑意。

  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羡慕地看向这几人。

  卫则扭头,在人群中找到沈追凤的身影。

  沈追凤以为卫则是在讨要恭喜,连忙说了好多句吉祥话,开心笑道:“卫则,我真的为你开心。”

  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真好。

  卫则抿唇一笑:“谢谢。”

  周盼盼这个成绩,沈红飞激动得喜极而泣。这么多年的相处,师徒俩的感情早已如同母女那般深厚。

  周盼盼抱住沈红飞,又抱着莫雯,哽咽道:“老师,雯雯也能考得很好的,等去了首都,我一定好好照顾雯雯。”

  “都好都好,”沈红飞笑道,“咱们村里人,都要相互照顾。”

  张兰芳似觉得自己在梦里,她生了一个差点考到状元的女儿?只差两名嘛,没关系,在她心中,广莲就是第一名!

  她激动万分,一会儿说要摆酒,一会儿说要祭拜,还是沈广莲喊住了她:“娘,我要小时候的压岁钱,你说帮我保管的。”

  张兰芳:……

  她好气又好笑:“给你给你都给你,行了吧?”

  省里的记者看到理科状元来子同一个地方,闻风而动,抱着好奇的心来到沈家村。

  她以为这一篇报道的基调应该是寒门出贵子,贫苦人家孩子艰苦学习之类的,可是没想到,来了沈家村之后才发现,这儿的环境,比她经过的县里还要好。

  房子是统一的红墙绿瓦,路上是水泥地面,旁边还有花圃,小广场里还有许多给孩子玩的设备,甚至还有木头做的健身器材。

  这还是村里的老人给她介绍的,要不然她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

  比起村里人,她更像是从乡下来的土包子。

  她对这个沈家村的兴趣,和对两个理科状元的兴趣一样大。

  采访两人的时候,记者和摄影师就发现,这两人提起最多的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和大队长。

  包括她问其他考生也是,问村里人也是。

  之后,她在村里参观,发现了更多的事情。

  这夫妻俩居然懂那么多,是他们开了这么多的厂子!

  这布告栏上的照片,也真实记录了村里的发展,记者迫不及待要给两人做专访。

  顾细面对采访自然不陌生,她游刃有余地和对方交流,沈青松在一旁做补充。

  记者充分感受到了顾细和沈青松的魅力,她昨晚采访,喃喃道:“有实力的人,在哪儿都能发光啊。”

  记者迅速写好采访稿,她都想好了,先把沈家村状元和高考的报道发出去,吸引人看,然后再把对顾细和沈青松的专访发出去,肯定会有更多对的人看。

  沈家村收到了那么多录取通知书,本来就引起了周围乡镇和上面的注意,随着报道的发出,更加引起了轰动。

  这里不仅有被顶尖大学录取了的人,还有很多上了大学的人,既有质量,也有数量。

  一时间,沈家村的风头大盛,就连沈家村系列产品都买得特别好。

  村里人真是痛并快乐着。

  快乐是因为最近有那么多喜事,痛是,居然要加班,不过有钱喔,那还是很开心的。

  沈青松顾细和考上大学的考生家长们商量一起摆流水席。

  这是沈家村的大喜事儿,值得庆贺一番。

  “大队出一部分钱,我出一部分钱,剩下的大家都随意,不拘多少,”顾细笑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重要的是一个热闹。”

  村里人知道顾细和沈青松的爽快为人,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能让顾细和沈青松吃亏。

  大家打算既出钱又出力,一定要把这场喜事办得热热闹闹。

  七大爷几个老人走进来,递出几个红包:“这是我们几个老家伙的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

  其他人:“这……”

  顾细和沈青松对视一眼,笑着道:“长者赐,不可辞,这是您几位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我们代表小辈们收下了。”

  七大爷几人开心了,脸上笑成花:“这就对了嘛,还是小顾懂我们。”

  等几位老人离开,顾细笑道:“咱们把这笔钱拆开,给出门的小辈们包红包,图个吉祥。至于几个老人拿出来的钱,以后我们另外找个由头发回去就好了。”

  其他村民笑了,都道:“这个办法好!”

  顾细还邀请记者一行人留下来吃席,顺便给他们村里拍张大合影。

  办流水席那天,沈家村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无论是谁过来吃一顿都行,沈家村就是这么大方。

  当然了,菜主要还是以素菜为主,反正绝对能填饱肚子。

  沈盈竹和沈远梅也回来了,她们俩在文工团没有懈怠,也考上了大学,这次回来,和大家一起庆祝。

  “啊啊啊!”沈广莲看到沈盈竹和沈远梅,立马扑过去。

  村民们看到几个姑娘这么激动,都笑了。

  今天是特别特别好的日子,就连小孩儿都知道,调皮了起来,因为今天调皮一点,爸妈不会说他们。

  顾细招呼:“来来来,我们拍全村大合影了!”

  村里人今天都穿上了最新的衣服,力图在照片留下最好看的样子。

  “椅子搬过来!”

  “木箱子摆好了,年轻人站上面,小心啊。”

  第一排,自然是老人,顾细和沈青松被人推着坐下。

  大家笑闹到:“大队长,顾主任,你们都不坐,我们哪里还敢做哦。”

  盛情难却,两人就在边上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