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
作者:辛鹤垣Mel      更新:2023-06-02 02:07      字数:3744
  赵一鸿的吊唁现场,赵一如意外遇到了一位老友。

  “姐姐?”她突如其来的声音惹的现场人一阵注目。

  是浦宁的那位黑衣姐姐。

  可能因为来客都穿黑衣,姐姐在人群中没有以往那么显眼,但赵一如认得出她淡漠的脸。

  “我转行做媒体运营了,今天陪老板来”,黑衣姐姐临走前对她小声说了一句。

  来不及细聊,赵一如确认姐姐的微信没变,就说好改天再约。

  这个约很快被其他事情耽搁了。赵一鸿去世后,孟家沧海遗珠般发现,赵一如这个结婚小半年的媳妇,竟然肚皮毫无动静地在角落里自在着。于是宋明珠出面,带上她和辛未然一起去做检查。

  “我怎么有一种,两个差生在课桌底下传小纸条的感觉…”诊所温馨私密的等候室里,赵一如悄悄递给辛未然一块她自己做的布朗尼,耳语道。

  “那你上的是重点班…”辛未然耳语回去,她结婚快五年了才被抓来面诊,宋家绝对算是“仁政”。

  这么想起来也对,大多数想要孩子的夫妻,如果连续尝试两叁年都没有成功,就该去就医了。

  “你俩…是不是不太想?”赵一如拿出手机打字给她,“不愿说就不说”。

  “也没有,顺其自然吧”,辛未然算是委婉地拒绝了回答。

  虽然不知道辛未然夫妇想不想,但赵一如知道自己是不想的。

  好在她结婚时间尚短,基本检查没有问题之后,做了一次排卵监测,就让她先服用补剂和中药调理。

  “这个排卵监测…它要不说我还以为是b超呢”,回家的路上,两人送宋明珠上车后,赵一如提议在东山医院附近的公园里小坐。

  她刚做完排卵监测——一根细长的探管,没有征兆地瞬间插入阴道,在里面一通胡搅,比最粗暴的男人更让她有心理阴影。

  “你至少不用促排”,辛未然指了指手里的药,“我回去还得让之沛帮我扎针”。

  辛未然30了,时间拖的又长,她的治疗自然更猛一些。

  “我们太像两个比烂的差生了…”赵一如忍不住笑出声来。

  长椅后的樱树落下一片花瓣雨,两人凝神看了一会儿。

  “未然,还是要谢谢你”,这是她认识辛未然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的走向,“我和笃安现在很好”。

  “你还没找到那位同事的家属吧?”辛未然没有直接回答。

  “是啊,我不打算继续找了”,她耸耸肩。

  人生在世,怎么会事事都如意。孟笃安敞开心胸接纳了她,让她有了现在这个家,是时候该知足了,她决定与命运的馈赠、掠夺和解。

  “不用谢我们”,辛未然看了看表,“我们只是维护了一下交通,真正看清路的是你们自己”。

  两天后,她终于约上了黑衣姐姐。

  脱离了丧事的氛围,姐姐一袭黑衣在初春的鹅黄柳绿中格外显眼,赵一如和她约在了她与柳条话别的码头。

  “我记得五年前,你差不多也是这个季节去的浦宁”。

  五年前那个初春的寒冷、山路的颠簸、浦宁那顿大雨滂沱的晚饭,一下子浮上了记忆的表层。

  “其他姐姐怎么样?”

  “唉,大家最终还是各自单飞了”。

  好在姐妹情谊不断,大家还时有联系。黑衣姐姐拿出手机,一个个数着——

  娇小姐姐有运动员背景,又做过后勤和人事工作,离开后去了一个运动品牌做hrbp,目前在东大读emba;

  金发姐姐和圆脸姐姐都是组织活动的能手,后来转行做公关,两人前不久刚刚开设了独立的pr工作室。

  “她俩一个温厚一个直率,确实是不错的搭配”,赵一如看着照片中意气风发的两人感叹道。

  黑衣姐姐笑笑,说自己现在是四个人中混得最差的。

  “大佬太太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黑衣姐姐学着柳条的口气问她。

  “哈哈目前再就业中”,赵一如坦白承认,“反正大佬太太这份工,我打的是不太好”。

  这么一说,黑衣姐姐倒是有些沉默了。

  “我供职的这家媒体呢,恰好就是追踪城中名流的”。黑衣姐姐报上名字,赵一如一下就想起来了。

  “我知道你们,我还买过一次你们的杂志呢!”赵一如说出了杂志的名称。

  “你也看这种东西!”姐姐大笑,“不过话说回来,谁现在还买纸质版啊,我们早就主打线上了…”

  “线上?”赵一如想起来唐霜也在做类似的线上节目,问黑衣姐姐知不知道。

  “那可是我司力捧的霹雳娇娃呀”,黑衣姐姐表示自己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我们的台柱子”。

  没想到世界这么小,赵一如惊叹。

  “话说…你先生可是我们过去几年的重点关注对象啊”,黑衣姐姐淡淡地,丝毫不觉得自己在谈论他人的私生活。

  赵一如点头,承认自己买的那一期就是因为有孟笃安的报道。

  “当‘终结者’的感觉不错吧?我们编辑部还开了盘口,奈何我没押中”。

  也是,认识赵一如的人,包括她自己,应该都不会押她。

  “那你押的是谁?”这倒是她感兴趣的话题。

  “去年有一位…”

  “是不是头发很长很密,像海草一样?”

  “差…不多”,黑衣姐姐找出了一张照片,递给赵一如看。

  就是她。

  其实孟笃安这几年交往的女生都是长发苗条的年轻姑娘,这位的外形只能说标配。但她的特别之处在于,她不是出身优越的世家女儿。

  “你知道那种女孩子的,出了社会就几乎只有婚恋这么一件事可以干,从富有的爸爸手里,转接到富有的丈夫手里,那种女孩孟先生也交往过几个,但她不是”。

  她是一位初出茅庐的作家,刚刚出版了一本评价还不错的小说。孟笃安可能是在出版发布会上认识的她,因为她的经纪公司是“咚”娱乐。

  “很明显她以后是要往‘文化女名人’的方向发展的,言辞犀利,思维活跃,还有那种对自身美貌不屑一顾的洒脱,孟先生喜欢她,我觉得真是好眼力,比一般的公子哥有品味多了”。

  赵一如记下了小说的名字,准备回头买一本看看。

  “后面的事情你就比我清楚了…”黑衣姐姐摊手。

  整个会面,她们都刻意避开谈及柳条,黑衣姐姐因为还有工作在身,聊了一会儿就走了。赵一如请黑衣姐姐代为传达,等天气再好一些,在她自己家里聚一聚。

  为了迎接和姐姐们的聚餐,赵一如一大早就在自己房子附近的海鲜市场买了食材,按照已经得到各位姐姐“首肯”的菜单筹备起来。

  晚饭时分大家陆陆续续到来,金发姐姐一进门就大叫:

  “好香啊!”

  她最近换成了米灰色头发,当初戴假发的那些日子,让她爱上了挑战各种发色。

  “你的装饰太有趣了吧!”,圆脸姐姐在一楼转了一圈道。

  赵一如大致介绍了一下,这些是她从娘家带来的,都是她婚前和母亲买下的东西。

  除了孟笃安送的两幅画。

  “房子不错”,娇小姐姐最近正在这一带看房。

  “哇哦,到底是女高管,都自己买房啦…”几位姐姐热热闹闹地恭喜,一起上楼准备开饭。

  赵一如准备了一些刺身、葱姜风味的炒贝类、两款汤盅和一个海鲜打边炉。菜都放在靠近阳台的长桌上,她拉开阳台的门,让暮春的和暖春风,伴着海风吹进来。

  “啊…贵妇就是会享受”,金发姐姐把两款汤都喝了个干净,“你要是开个炖汤店,我一定找你订工作餐”。

  赵一如点头道谢。

  酒足饭饱之后,赵一如拿出烤好的马卡龙作为礼物给各位姐姐带回去,顺便敲了敲杯子:

  “姐姐们,我想向大家宣布一个消息”。

  “哎哟哟,这么严肃”,姐姐们一个个端坐起来,用筷子敲碗为她造势。

  这么一来,她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这是她和黑衣姐姐重逢时就有的一个想法——生活和五年前大不一样了,但她不想放弃自己相信的事情。

  回国后这段时间,她观察了大有这类主流大基金会的运营方式和项目重点,还是以传统的捐赠和社区服务为主。但是在她看来,善举和商业并不互斥。基金会在传统慈善服务之外,也可以直接投资扶植一批有社会使命的公益企业,帮它们把业务和资源拓展到需要它们的地区。这样的话,捐赠者不仅能看到自己的钱改变了社会,甚至还能从中获得经济收益,这才是民主的胜利。

  既然市面上没有基金会完全符合她的设想,那为什么不自己经营一家基金会呢?

  “其实说白了,和以前咱们跟着柳条干的事情区别不大,只是这一次,咱们不‘黑吃黑’了,咱们争取建很多座桥,把孤立的白点连成一片,让黑洞自己消失”。

  就像柳条曾经说过的:不要忘记自己存在的价值。她当年投身于此,不是为了在某个基金会平安终老,一直往前冲破藩篱,才是她的价值所在。

  基金会的名字她也已经想好了,叫柳条。

  赵一如说完,看着坐在桌边的姐姐们都在沉默。

  起初她有点惊诧——大家提点意见也好啊,就这样沉默着,让她有点羞愧。

  但是仔细一瞧,发现圆脸姐姐和黑衣姐姐眼角已经有泪水滑下。

  “我就知道!”金发姐姐率先上来抱住她,“就知道柳条没有看错你!”

  接着另外叁位姐姐也上来围住她们。

  “你是她最惦记的实习生了!”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去缅甸的时候怎么不告诉我们?!”

  “你要再不回来,我都打算自己干了!”

  ……

  “柳条!你看见没?”黑发姐姐冲到阳台上,对着远处的海湾大喊,“我们要有柳条基金会啦!!”

  “柳条!你好好躺着,我们不躺了!”金发姐姐跟着大叫。

  “柳条!我们好想你!”圆脸姐姐依然抑制不住眼泪。

  “柳条!等着我们!等我们去上面向你交代!!”娇小姐姐也跟着喊话。

  赵一如最后也被拉到阳台边,她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但经不住姐姐们怂恿,她还是喊出了自己一直想对柳条说的话:

  “柳条!谢谢你!我爱你!我会替你好好活着!!”

  一群人“啊啊 啊”地欢呼起来,楼下巷子里的行人都忍不住驻足抬头。

  “我宣布,从今天起,这里就是柳条基金会的筹备工作室”,赵一如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计划书和工作安排,发给各位姐姐。

  “计划书还请各位过目,工作计划里面有申请流程和招聘的需求,也欢迎你们给我意见或者推荐人选”。她知道大家都有工作,所以不奢求每个人都参与,但如果有人愿意业余帮忙,她欢迎之至,“我会出跟大有一样的时薪作报酬”。

  当晚,她们讨论到深夜,直到快要赶不上最后一班地铁,姐姐们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赵一如本想再向大家道谢,却被姐姐们拦住。

  也罢,能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用这样的方式纪念柳条,何必言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