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登五凤山易 难在咫尺之间
作者:舟小凤      更新:2019-11-28 23:14      字数:9972
  遂宁有湖名为海-遂宁死海,以能使人在湖泊上漂浮而闻名。

  湖边有古朴的镀金雕花大象排列成弧状,环绕在湖边,犹如森严壁垒。

  城关大门处有青狮昂首挺胸,仰视高山流水,臣服于重峦叠嶂。

  邻城稍微富庶些的人家大多都来过此处赏景,一图游山玩水,二为请僧拜佛。

  沈庆文与陈茕驾马穿过桃花林,掠过芦苇湖畔,在人迹罕至的麓湖下马,直登五凤山。

  山腰上,沈庆文汗流浃背,白袍背面被汗水浸透,有一团团湿漉漉的褶皱。

  陈茕则安然自若,衣袂飘飘,正所谓练武之人可呼吸吐纳,气沉丹田。

  她指了指山麓处的湖泊,发问道:“那便是海么?”

  忽的,五凤山的细竹迎风招展,书生倍感凉意。

  他挺直腰杆,用袖子抹过额头上的汗水,摇了摇头,理所当然道:“当然不是”

  “哦。”陈茕抿嘴笑道,她当然知道那不是海。

  沈庆文眯着眼睛,气笑道:“我比你傻一半?”

  “咦,听你这语气,你见过海么?”陈茕疑惑且期待道。

  “画上的,算么……”沈庆文满脸心虚。

  陈茕转过头望向远山,白眼道:“切”

  海啊,若说关于海的文章,他能倒背如流,单凭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写上几首褒扬海景的抒情七律也不难,可真要说亲眼目睹那天海一线之景,嘛,一个在蜀州乡村土生土长的穷小子,他要如何闯荡这一生才能与它撞怀呢?

  二人对岸是遂宁魁山,魁山之顶有巍峨的寺庙,山脚处蜿蜒的云梯直通山巅罗汉堂,那里是整座遂宁离苍天最近的地方,几乎触手可及。

  白衣书生认真地打量过此处山脉地势,从行囊掏出纸笔,盘坐在视野极好的岩石上描绘布局,专心致志便是如此。

  陈茕见他正儿八经的模样,发回善心,解释道:“那座寺叫魁山寺,前有青狮白象,后有五凤朝阳,左有旅人桥,可渡郪江,云梯石亭,可迎真佛,右是金蝉护龙洞,旧西蜀的老皇帝曾在那处藏过身。”

  沈庆文没有回望青衣,仍着埋头绘图,说笑道:“你这是反他乡做故乡啊!”

  陈茕冷冷盯住他,书生笑了笑:“好嘛,你那叫游历江湖,四处历练。”

  青衣女子冷哼道:“我在那里闯了祸事,不易露面,所以你想去魁山寺就自己去。”

  郪江水流淅淅,直汇嘉陵江。

  沈庆文顿时生起兴致,打趣道:“陈女侠也会怕惹祸上身?”

  陈茕瞪着这个书呆子的背影,长叹一口气,老气横秋道:“我是怕万一和秃驴们打起来,保不住你这位弱不禁风的大圣人。”

  书生停笔,回头看向青衣,一脸愕然道:“圣人……我还不是,也不渴望成为那样。”

  陈茕嗯哼一身,不置可否。

  沈庆文再次提笔,随口一问:“你犯了什么事?”

  陈茕站在距岩石稍高处,紧闭嘴巴,瞭望峻峭山壁。

  二者陷入僵局,沈庆文不再追问,拾合纸笔,继续攀登此山。

  午时已至,书生扶着厚竹举步维艰,越往山上走,风便越大,细竹也就越少。

  陈茕走在前面,见沈庆文步狼狈不堪的惨状,嗤笑道:“你就是个娘们!”

  沈庆文哪里会服气?停下脚步,喘气道:“相比结实的体魄,我更倾向于深奥的智慧!”

  陈茕哈哈大笑,无情道:“对!你多聪明啊,沈才子。”

  沈庆文步履蹒跚,一脸辛酸,大声呼唤:“你和秦淮关多半有的聊。”

  青衣脸含笑意,想起修为不俗的秦淮关,不由问道:“那家伙落在那儿了?”

  沈庆文爬上山岩,趴在上面,气喘吁吁:“秦将军说他落在阆中城了,不过……我估摸着过了这么多时日,那小子能耐得住?能不乱跑?“

  陈茕冷笑道:“早闻秦家的爪牙不太靠谱,如今居然连自家少爷都跟丢了!”

  沈庆文一笑置之,吹捧道:“据说陈家的谍报曾仅次于燕家。”

  “嗯,曾听我爹说过,当年我们陈家的蛛网密布半个大唐,从临安往上至朝歌,往下至南平,哪怕是妇女肚中的婴儿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陈茕脚踩碎石小路,边走边说。

  沈庆文见状,赶忙坐起身,心急道:“你别走啊!让我再歇会儿!”

  他愣坐在大石头上,神情呆滞。

  几步后,陈茕回望书生,莞尔一笑,然后接着赶路。

  沈庆文气闷道:“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忽的,青衣停下脚步,捂住肚子,忍俊不禁。

  沈庆文见有成效,接着念叨:“过南平,卖蓝瓶,蓝瓶得南平,难得蓝瓶。”

  青衣蹲在地上,身体忍不住颤抖,她笑容灿烂,大笑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完全念错了。”

  书生坐在岩石上,摸摸后脑勺:“咱蜀州人哪分得清楚这些字音。”

  陈茕忍住笑意,回望沈庆文,无奈道:“为了拖延时间你还真是不择手段啊。”

  “那……”白衣书生探出手,满脸期待。

  陈茕站起身来,冷哼道:“自取其辱!”

  沈庆文一脸难堪,见青衣扭头就走,只好翻下岩石,跟着上山。

  五凤山比魁山险峻不少,二人越往上登,气候便越寒冷,山路也会更狭隘。

  此山与百峰山不同,百峰山山巅云烟袅绕,而五凤山山巅上飕飕刮着大风,掀起层层沙石,可谓磨人容颜。

  夕阳醉歌,午夜在打扰,常人登此山只需六个时辰,而沈庆文登山显然不止,托这位孱弱书生的福,让他们今天得连夜下山了。

  沈庆文坐在山巅悬崖处,孜孜不倦地记录眼下事物,偶尔赋于诗词,偶尔拙劣地画出山脉形态,但大多数景象,他只会记在心里。

  青衣走到书生身后,一脸无趣,她远望天边,昼夜交替只在一线之间,这便是阴阳么?

  天未暗,黄昏与黑夜的交界点,人们管它叫午夜,此刻,他们头顶上星光烁烁,犹如金黄的米粒。

  书生的白袍早已风干,他衣袂飘飘,盘坐在悬崖上,仰头说笑道:“天幕已近在咫尺。”

  陈茕冷静回应:“但繁星仍遥不可及,它们生来就是被仰望的。”

  沈庆文举起酒壶,吞下一口白水,起身挥袍,豪迈道:“它们未尝不在仰望我们。”

  青衣不曾回话,嘴角勾起微笑。

  书生早已疲惫倦怠,将行囊拾掇拾掇,对陈茕随性一笑,跛着腿向山峰腹部走去。

  陈茕跟去后,只见他背靠在大树脚下昏昏沉睡。

  暮云垂垂,她走向荫庇处,再走到沈庆文跟前,轻声道:“这家伙也就在睡觉的时候才会安分些。”

  “整天惦记着那些大道理,难道不累么?”

  注视他良久后,她的眸子黯然失色:“这样会不会很对不起他。”

  陈茕离他愈来愈近,她的臀股坐在沈庆文的腿上,腰肢如弧弓,两只素手扶住苍天大树,几乎要将曼妙的身体贴进书生的胸膛。

  正所谓鬼使神差,正所谓美人裙摆。

  她险些失神,回过神后,她已经失神……

  那抹朱红即将拥抱苍白额头,青衣女子目光一凝,书生的脸庞已近在咫尺,却是她不敢触及的温柔。

  她注视着他的柳叶眉,轻轻叹息,右手扶一下头,懊恼道:“我究竟在干什么?”

  书生或许听见了她的声音,口中响起呢喃细语,含糊不清,似乎在念叨着:红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