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陈茕书生一杯羹 昭君一舞舔绛唇
作者:舟小凤      更新:2019-11-28 23:14      字数:9034
  江城知府副堂,颜仲永,程简夫,秦淮关,鬼奵,王昭君五人周旋而坐,前后门窗尽开,敞快风花间酒,何不逍遥又自在?

  燕乐歌舞,翠衣丫鬟端坐古琴前,拨转丝桐之音,宽广深沉,余音悠远。

  舞女歌伎共舞,腰肢曼妙,玉手诱足,忽的,箜篌排箫争鸣,舞女脚步轻盈迅捷,歌伎香手端庄温雅。

  程简夫吩咐管家取来一支蛇纹玉笛,奏乐助兴。

  秦淮关悄悄对身旁的王昭君嘀咕道:“还别说,这胖子肺气大,笛子吹得悠长沉稳,简直妙啊。”

  王昭君摇摇头,端起一壶太白酒,吞饮而尽。

  绛紫长衫少年哭丧着脸对身旁的茶白素绾公子哥惆怅道:“我姐这是咋了?”

  颜仲永摇摇头,闻着酒香醇厚的太白酒,估摸道:“约莫是喝醉了吧。”

  鬼奵端起太白酒,爽快一饮,入口甘美净爽,齿牙春色道:“确实是难得的好酒。”

  随后是百越酋阳摆手舞,舞中蕴含神话传说,可惜只有十数人,在李莫愁的千叟宴上,朝歌宫廷有成千上万人击大鼓,鸣大锣,踢脚摆手,偏跹进退,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

  摆手舞也是那时起便扬名天下,如今已过十余载,富庶人家摆宴席,也常常请百越乐师之人前来助兴。

  舞者乐师哄堂大笑,程简夫坐在颜仲永身旁,安分守己。

  王昭君则心事重重,两眼失神,秦淮关讪皮讪脸地跑去跟王昭君解释,浅笑道:“踏娘摇的舞女已经在路上了,最多一炷香。”

  花青衣裳美人浑身酒气,推开少年,忽的,庭外莺声燕语,秦淮关赶紧问道:“仲永,这是踏娘摇么?”

  颜仲永满脸茫然,程简夫抿一口酒,淡然道:“她们是梨圆弟子,曾经在皇宫宜春北苑受人调教过,还得到过当今皇上的赞赏,本是我重金请来为我爹贺寿的。”

  秦淮关点点头,王昭君脸颊醺红,迷糊道:“据说唐朝的音声人每三年考一次试,他们三年内要学会极难的五十支曲子。”

  颜仲以茶代酒,笑谈道:“我在朝歌时结实过两位习师大人,一位叫张野狐,本是先皇亲封的太保,如今皇上还未立太子,固官居三品光禄大夫,另一位叫黄幡绰,霓裳羽衣的编曲人,如今沉醉于参军戏。”

  梨园弟子们戴朝珠,唱起《女驸马》,眉花眼笑,慷慨激昂。

  鬼奵边看边托腮道:“女驸马?那我也可以娶老大啊!”

  秦淮关叩指轻敲鬼奵的脑袋,唠叨起来:“我是老大,你是老二,花鲛是老三,我可以娶你,但你只能娶花鲛。”

  鬼奵嘟囔嘴,戏谑道:“我才不要花鲛呢!他太弱了!不值一提!”

  秦淮关捧腹大笑,幸灾乐祸道:“花鲛听到后又该找你切磋了。”

  “然后我再揍他一顿!”

  王昭君已侧抱身子在地板上昏醉过去。

  她醒来时,歌舞已罢,见那踏娘摇的舞女载笑载言,从后门离去,顿时绿惨红销,嗔怒道:“秦淮关!”

  少年挠挠后脑勺,无奈道:“她们已经跳过四遍了,可你怎么也叫不醒。”

  美人闷气横生,竟扶着扇门踉跄而出,拈花做簪,披柳做裟,舔尝绛唇,婉转香手玉足,无曲无伴。

  秦淮关摇摇头,无曲无伴?不见得!庭中,寿山石在南,美人倚在其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程简夫眼神炙热,那目光绝非垂涎,他自幼沉迷歌舞,自视名舞尽览,却不曾见过此舞。

  她绣鞋一翩,沉砾留空,春风拂过青丝,好似万里长江连延,连娟细眉,如锦绣河山娇媚。

  若说在秦府时,她如二月里的凤凰花,那么此刻,她便少年心中的青鸾鸟。

  夕阳在打扰,美人的翩翩起舞。

  颜仲永坐在副堂,停下喝茶的动作,摇头道:“这么璀璨的花朵,若是有人把她放在怀中,让她香消玉殒,我认为是一种罪。”

  秦淮关端起太白酒,水波倒映自己的眼眸,他错愕道:“是么?”

  颜仲永眼神凝重,放下茶杯,坚定道:“没错!”

  少年吞饮杯中酒,神情失落,低沉道:“看来我不是一个善于斟酌他人情感的人。”

  鬼奵举手抚摸少年的额头,念叨着:但你却能撩拨他人情感,哪怕是我这种……妖孽。

  ……

  阆中城,沈庆文越过嵯峨的蟠龙山,登上滕王阁,至高凭栏处,一霎时,疾风春色,山清水秀。

  今日他一走便是二十里,翻山越岭,跋山也涉水,曾晕倒过两次,陈茕既又当爹又当娘,力图将他照顾周道。

  他腿脚酸疼,却不坐,得意的春风吹拂他的脸颊,以及发髻外的青丝。

  陈茕换了身苍青大袍,沈庆文则穿着身黛蓝衣衫。

  她靠在沈庆文身旁,撑着脸注视着他,打趣道:“明明累得都快站不直了,还要爬上这座楼耍威风,图什么呢?”

  沈庆文笑说道:“登楼赏景,若非要说图什么,那既是一饱眼福吧。”

  陈茕望向阁楼远处的崎岖河山,轻叹道:“你忘了我们出行是为了干什么的?”

  沈庆文凝视着陈茕,哑然道:“太阳都快下山了,继续走下去咱们又要睡在荒郊野外了,这里好歹是座楼啊。”

  苍青袍女子知道自己嘴皮子赢不了这个书生,干脆不反驳,免得被欺负。

  沈庆文感怀道:“这段时间,我悟出一句话来。”

  陈茕变脸变色,背倚在扶栏上,难堪道:“又来了!”

  “夫三尺之险,空车不能登,何也?峻故也,险以远,重涉载道,何也?凌迟故也”

  女子茫然却振振有词道:“听不懂!小女子八岁便背井离乡,实在没来得及看书,先生可否细讲一些?”

  书生见陈茕难得迎合自己,认真道:“三尺之丘,空车不能登,是因其陡峭,高山峻岭,仍能负重而行,为何?坡缓渐进也。”

  苍青袍女子顿时出戏,挑眉道:“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个道理!”却见沈庆文不吭不响。

  那书生寄情于夕阳山水,豪迈道:“昔有古人润物无声,今有庆文重载涉道,何道?以身应道!”

  陈茕心存疑惑,迟疑道:“你到底想做什么?这段时间总感觉你对什么都沾边,而且似乎还挺精炼。”

  沈庆文递给陈茕一颗辟谷丸,一壶水,理所当然道:“我爹说做事情做一样就得像一样,所以我文章,诗词,兵法,奇门遁甲,天经地纬,样样精通,我爹说,侠以小者,行侠仗义,侠以大者,泽国安民,所以我治国安邦,自当私德无亏。”

  那女子接过干粮,无奈且无趣道:“听着都累。”

  沈庆文含入一口辟谷丸,感叹道:“是啊,何曾不累”

  “但汗水本就是人的寻常往复,我至少还能留得身后名,有什么不好呢?”

  “那至少让我分一杯羹吧,沈大人。”陈茕戏说道,心头肉悄然颤动。

  ……

  曾有赤壁之客,吹洞箫,笛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今有王昭君醉酒起舞,如凄似美,如刚似柔,可入史册,后世曰-《昭君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