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连载
作者:木鱼念念      更新:2023-07-14 22:54      字数:3788
  宋忠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允炆的耳中,朱元璋杀戮功臣的现世报来的如此之快,放眼朝野内外朱允炆竟然没发现一个可用的将才。

  这时有人提议长兴候耿文炳可堪主将,他是开国功臣中除汤和外唯一活下来的大将,而且耿文炳身经百战,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在众人的一致推荐下耿文炳被朱允炆委以重任,统帅三十万大军出征平定叛军。

  临出征前,朱允炆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对耿文炳说了这么一句话:“燕王是朕的亲叔叔,击破平叛即可不要伤他性命。”

  耿文炳心头一口老血真想喷朱允炆一脸,心说人家都起兵造反了,你还顾念什么亲情?有机会杀掉他岂不是更好?

  但是无论耿文炳心中怎样的费解与不认同,皇上了说你就得照做,于是朱棣在今后的杀戮战场上所向披靡,于乱军中而过毫发无损身上就跟无形中多了一件防弹衣一样。因为皇上金口玉言,你要敢把朱棣杀了那就相当于让皇上背上了杀害血亲的罪名,虽然朱允炆手上血亲的性命也不是一条两条了,湘献王朱柏一家下上下以及朱高炽的性命说到底都跟朱允炆有关。

  朱允炆看着旌旗飘扬气势恢宏的军队渐行渐远,心中却是空落落的,储沾前两天已经回来复命了,朱允炆最终没有一怒之下杀了他,只是拔了他的官服把他扔进了天牢。朱允炆还记得储沾那天笑的很肆意,仿佛根本就不在乎朱允炆会不会真的一怒之下杀掉他,朱允炆有些动容又有些恼羞成怒,储沾的笑就好像在嘲笑他最终心软了一样。

  疯魔了,都疯魔了!

  朱允炆心中觉得对不起朱高炽,所以今天才会对耿文炳交代了那么一句话。

  耿文炳的到来确实给朱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初时两军对垒耿文炳不敌朱棣,连败两场后耿文炳果断转变策略,整合部队打不过我就防守,反正你想从我这过去那是不可能的。耿文炳素以防守著称,朱元璋之所以留下他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特长。

  对于耿文炳来说他只要紧闭城门严阵以待,朱棣就拿他没办法,耿文炳征战数十年被人围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多大的阵仗他没见过,何况现在刚刚起兵还没发家的朱棣。

  战事久攻不下双方都僵持着,这一日朱棣召集手下众将在中军帐内商议对策。

  齐虎是个糙人,说话向来不拘小节,打仗更是喜欢直来直往,所以他对耿文炳颇有微词:“这耿文炳把个真定城防护的固若金汤,跟个缩了头尾的乌龟壳一样,怎么讨敌叫阵都不肯出来,真叫人憋闷。”

  张玉笑着拍拍齐虎道:“你有所不知,这长兴侯耿文炳最擅长的就是防守布阵,当年张士诚厉不厉害,也在他的手里讨不到好去。”

  朱能跟齐虎的脾气差不多,都是善于打硬仗的猛将,此时也不由气恼:“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老这么耗下去。”

  “这……”还不等张玉有下文,帐外有守卫传报:“报王爷,京城有消息递进。”

  看到最新传来的消息朱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是瞌睡遇到枕头,因为战况持续僵持久攻不下,朱允炆居然听信齐泰的举荐把耿文炳换下由朱棣的发小李景隆担任主帅!

  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没有人比朱棣更加了解这个发小了,要说李景隆也是名将之后,他爹李文忠当年那也是与徐达常遇春齐名的开国猛将,但他这个发下却一点也没随他爹,虎父犬子说的就是李文忠与李景隆。

  李景隆自幼熟读兵书,但也只会纸上谈兵跟齐泰那个书生兵部尚书一样没真正打过仗,跟身经百战的耿文炳更是不能比。

  主帅换成了李景隆这确实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随之而来的对方的兵力又加了二十万,加上耿文炳之前的三十万现在就是五十万大军,朱棣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不到二十万人马,前景非常堪忧悬殊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亚历山大非常适用于现在的朱棣。

  中军帐内气氛有些压抑,形势前所未有的堪忧,充当军师的道衍对朱棣说:“王爷,如今的情形对我们非常的不利人数相差太大,为今之计只能以兔死狐悲日后封赏为利到周边藩国借兵了。”

  朱棣知道道衍的话是正确的,虽然对方主帅是个不堪大用的,但那五十万大军却也不是好相与的,借兵势在必行!

  过去与朱棣一样有重兵卫队的秦王晋王都相继去世,朱允炆更是一早就把那两方的兵力收拢了,现在剩下的诸王当中实力最强的就只剩下宁王朱权了,如果能把朱权手中的朵颜三卫收拢过来,李景隆就是那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长时间。

  想归想,但是如果朱棣此时前往大宁借兵,李景隆就是再傻也知道先攻下北平是最好的抉择,派谁留守抵御成了最大的难题,如果炽儿还在……想到朱高炽朱棣的心中又是一痛,自从开战以来朱棣都是用一刻也不肯停歇的备战指挥来麻痹自己,为炽儿报仇成了朱棣心中的执念,朱高炽已经咽气死亡是朱棣无法忽略的事实,对于道衍说的奇遇朱棣心中虽有奢望,但也不敢把寄托过多的放在那上面,因为他怕会换来更大的失望。

  像是明白朱棣心中的顾虑一样,道衍对朱棣说:“贫僧知道王爷的顾虑,两位小殿下早已能够独当一面,贫僧会留下与他们一起抵挡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借兵一事,我们最终能不能成功,都要看王爷的了。”

  朱棣留了两万人给朱高煦和朱高燧用作守卫北平,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十几万人赶往大宁,找朱权借兵去了。

  朱棣走后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每日勤勤恳恳的深入军中与士兵们同食同寝巡城戒备。

  他们大哥不在了,朱高煦自觉的照顾母妃与弟弟的责任,想象着如果是他大哥来做这些事情会怎么处理。对即将到来的李景隆五十万大军,还是个少年的朱高煦内心相当忐忑,但他仍旧极力表现的毫无畏惧,这个时候他不能退缩,为了全城的士兵百姓也为了他母妃与弟弟,他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怯懦,他大哥还在看着他等自己为他报仇,朱高煦给自己这样打着气。

  当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那黑压压仿佛永远看不到边一样的大军,仍旧让还涉世未深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胆寒。那是怎样一种精神上的震撼,李景隆的士兵们各个亮甲怒马气势勃发杀气腾腾,反观自己这边孤零零的一座城池内算上全城的百姓也不过三四万人,真正的士兵才两万,剩下的还多是老弱妇孺。

  这时同样与朱高煦和朱高燧站在城池之上观对方敌军的道衍,仿佛看出朱高煦的不安,他双手搭在朱高煦的肩上道:“殿下,怕了吗?做任何事能够平心静气下来想一想对策,那殿下你就已经赢了一半了。太祖打江山时,张士诚三十万大军围困长兴府数月不破,殿下比那时的耿文炳要厉害的多,您比他还要多面对二十万,我们只抵挡他一月即可,当年的耿文炳能做到殿下一样也能。别看他们有五十万人,但想要拿下北平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人虽少但又不是要跟他们正面交锋,只要守好城门等王爷回援就行了。”朱高煦被道衍老和尚念经一样的几句话这么一念道,心里的恐惧和怕守不住城池的自弃还真就压下来了。

  李景隆到达北平后,并没有着急马上进攻,他先是在北平九门依次修筑了攻击堡垒,又在周边设下了九座大营,这才慢条斯理的对北平城发起了进攻。

  朱允炆这次是下了血本的,他给李景隆准备了大量的火器和数十门大炮,战斗伊始双方就展开了对轰,李景隆又大炮朱高煦这也有,与敌军对轰的是朱高炽当年亲自组建的飞狼小队,朱棣临走时把他们留了下来。

  相比于古人的火器,朱高炽这个来自现代的特种兵比他们更加了解和熟练运用,早在几年前朱高炽就带人改良过朱棣军队内的大炮和很多其他火器,改良后的洪武大炮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加上朱高炽对魏汉等人风向计算射程瞄准上做了专门的培训,可以说经过培训的飞狼小队的成员在大炮的射程以内基本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这一场对轰李景隆的部队由于离城池太近,被轰了个灰头土脸,但是朱高煦这面的情况并不比李景隆好到哪去,对方的射程准头虽然不如自己,但还是有不少炮弹击中了城墙。

  傍晚时分双方停止了交火,第一场交锋谁都没讨到好去,这一仗大的人即痛快又疲惫,夜晚为了防止对方偷袭,朱高煦遣了朱高燧回去休息自己则挨个城门巡视。

  第二日李景隆果断改变策略使用最古老的登云梯人海战术,城墙上不断有密密麻麻的人借助云梯往墙上攀爬,朱高煦和朱高燧带人抵挡的非常吃力,其他几个城门也同样遭遇了攻击。

  朱高煦这边的人手吃紧已经有些快要捉襟见肘了,身后忽然人声嘈杂,朱高煦回头看了一眼差点急了,他母妃带着一堆老弱妇孺背着一筐一筐的瓦片石头跑到城墙上来了,于是北平城墙上出现了这么一幕,平均两个士兵的中间夹站着一个妇女往城下瞄准了砸石头瓦片,而旁边的士兵则护卫她们挥剑击落那些零星爬上来的敌军,那配合的叫一个堪称完美。

  朱高煦边奋战边想,他母妃不愧是将门虎女,这份果敢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由于徐冉英带来的娘子军的帮助战况稍有缓解,但是李景隆的部队并不只是攻击一个城门,总有防护薄弱的地方估计不到,几天之后李景隆的一个部下瞿能便找到了一个破绽,这一天新的一轮攻守之战再次展开,战况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当朱高煦等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顺城门的时候,瞿能带人偷袭了张掖门,当朱高煦带人在顺城门奋力防守抵抗的时候,有士兵来跟他他禀报张掖门告急,估计再有个一时片刻就要攻进来了。

  朱高煦此时真是□乏术了,道衍和朱高燧都在其他城门守卫,他现在根本就过不去,不说这边战线也吃紧,就是咬牙分一些兵力过去,又派谁去统领呢?

  正当朱高煦急红了眼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调些人来,我带人过去增援!”听到声音朱高煦猛地转回头,在看清来人后眼泪差点夺眶而出,那人不是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