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连载
作者:木鱼念念      更新:2023-07-14 22:55      字数:3188
  永乐元年一月,朱棣颁布了一条针对靖难时期流散在各地的兵丁将领的诏书,内容如下:

  一各处守城官军,有系别卫调到并征进漫散军士,见在他处,各还原衞所,本处官司不许留难阻当。其奉差守城文武官员及内官人等,诏书到日起三月内,俱各回京,到期未归者,逮捕后斩。

  二所有逃军以及作战时冲散军兵藏躲山林者,诏书到日为始,限三个月之内赴官,首告免罪,所在官司发回原衞所着役,到期未归者,逮捕后斩。

  三一天下各都司衞所官军,皆太祖皇帝恩养者,奸臣迫胁调遣拒战,情有可悯。见存者俱还原衞所,其有阵亡伤故失陷病故者,官则袭其子孙。旗军每名赏钞五锭,户无壮丁补役遗下寡妇母女者,所司善为存恤,愿从亲还乡者听从其便。

  齐泰与黄子澄先后被抓,六月被押送回京城。

  由于之前朱棣发布的那道诏书,是在早朝时与文武百官们共同商议拟定所成,所以当朱棣判决齐泰与黄子澄斩立决时,众臣们都哑口无言。

  因为朱棣严格遵守了诏书的旨意,圣旨昭告天下后,曾与朱棣对抗多年的盛庸还有平安回到济南,朱棣一点都没为难他将他官复原职了。

  而齐泰与黄子澄二人,在朱棣攻打南京的时候跑出去募兵,京城攻破后,他们既没像与之同去的黄观一样自杀殉国,也没在接到诏令后回朝,被抓到时已经超过诏书内的时间了。

  所以朱棣非常占理的杀掉了这两个眼中钉,虽然他仍旧觉得就这么痛痛快快的将他们斩首,着实有些不解恨。

  要说建文朝里朱棣最恨的是谁,那恐怕就是齐泰与黄子澄这两个人了,虽然他们两个没有方孝孺死的惨,但方孝孺那完全是自找的,因为人家朱棣一开始没打算杀他,是他自己激朱棣。

  朱高炽从一开始就知道,朱棣能放过方孝孺,但绝对不会放过齐泰和黄子澄,但若真让朱棣用历史上凌迟诛三族的方法对待他们,那么先期下的功夫也就白费了。所以才在诏书上加了一个期限,过期不候就是这个道理。这样一来,既让朱棣解了恨,又保住了好不容易扭转的大好局面。

  深夜皇宫御书房里朱高炽和朱棣两个人分两桌而坐,每人面前都堆了几摞二尺多高的奏折,此时已经接近凌晨,两人却都还在挑灯夜战。

  朱高炽坐在灯下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半晌后气咻咻的把折子往桌上一摔,自己跟自己发脾气似的喊道:“这日子没发过了!”

  朱棣放下手中的朱笔笑道:“都说了不用你陪,你却偏偏不干,困了就回去睡吧!”

  朱高炽鼓着腮帮子转头怒瞪朱棣道:“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每天都有这么多折子,一日复一日铁打的人也受不了啊!”再说他的龙袍play都六个月了还没实现,每天光批折子就批的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了,谁还有工夫做那爱做的事?

  朱高炽现在极其的欲求不满,但是偏偏有心无力也没时间。

  朱棣耸耸肩道:“那有什么办法?你皇爷爷不也是这么过来的,我们这还是两个人呢!再说,总不能不批吧?那岂不成了昏君了。”

  朱高炽咬了咬唇心里恨恨的想:“妈蛋,谁能和朱八八同志比?每天累得跟死狗一样,后宫还能照旧临幸,生了一个又一个儿子,而且存活率还特别高。”

  “这样下去不行,父皇你得想个办法!”

  朱棣手里捧着奏折,抽空看了朱高炽一眼道:“丞相这个职位倒是能帮忙批阅奏折,不过被你皇爷爷给取消了,所以你就别想了,再说皇权统一中央集权,朕可不想大权旁落。”

  “可是父皇,这不是长久之计啊!想想办法吧,要疯了!”朱高炽从自己的桌旁跑到朱棣那里和朱棣挤在一起撒泼耍赖。

  “别闹,别闹!你还不得容父皇想想,总不能说风就是雨。”其实朱棣自己何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这事还得周密的考虑清楚以后才能行动。

  朱高炽楼主朱棣的脖子亲了朱棣一口后道:“那父皇你可得快点想,你没看儿臣 都面有菜色了吗?再不吃肉我干脆就跟道衍师傅一块出家算了。”

  朱棣抱着朱高炽的后腰,啄了一口朱高炽的耳朵道:“怎么?炽儿你想要了?想要你就说啊!”说完朱棣的大手暧昧的在朱高炽的腰上揉捏了两把。

  朱高炽看看两人桌上的奏折,垮着脸道:“还是算了吧,我怕我现在满足不了父皇你!”

  朱棣脸色极差的想起还有那么一码子事,他捧住朱高炽的头狠狠的在朱高炽的脸上咬了一口,成功的在朱高炽的脸上留下了一圈牙印,然后推开赖在自己怀里的小崽子恶声恶气的道:“快滚吧!赶紧把你的折子批完。”

  “父皇,你不要想赖掉!哼。”

  朱棣磨了磨牙,这小王八蛋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几天后朱棣拿着一张名单献宝一样递给朱高炽,脸上不无得意之色,朱高炽疑惑的接过快速的扫了一眼,发现是一张名单。

  解缙翰林院侍读

  黄淮翰林院侍书

  胡广翰林院修撰

  胡俨翰林院检讨

  杨荣翰林院编修

  金幼孜翰林院检讨

  杨士奇翰林院编撰官

  咦?朱高炽看着名单上的名字熟悉之感扑面而来,解缙他知道,永乐大典的总篆修,明朝第一任首辅大臣,最后因为帮历史上的自己上位,说了一句著名的‘好圣孙’,然后被朱小二记恨,若干年后在解缙落魄后,朱小二伺机给朱棣打了一个小报告,解缙最后死在了大牢里。

  想到首辅大臣,朱高炽顿时想起了一件事,他数了数名单上的人数,尼玛正好七个人,莫非这七个人就是著名的第一任内阁成员?

  “父皇,这是?”

  朱棣伸手拿过名单,揽着朱高炽走到龙椅上坐下,这才开口道:“你皇爷爷在位之时,先是于洪武十三年废除丞相,罢免中书省,两年后又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之责。但是为了防止他们擅权,所以设的品秩都非常低,只有正五品。”

  “父皇是想要效仿皇爷爷的这一方法?”

  “要更加具体化,这七个人是朕精挑细选后筛选出来的,朕打算让他们入值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文渊阁属皇宫内廷,就称之为内阁吧。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阅审地方送上来的奏折,先由他们草拟建议附在奏折上,由朕审阅批复。朕打算把过去宰相执掌的权利下发,决策权由朕掌握,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炽儿,你觉得如何?”

  “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上传下达相互监督核对,确实能够省却不少功夫,还能得到更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儿臣觉得可行。”

  朱高炽转身抱住朱棣,眼睛亮亮的道:“父皇,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宣布这条旨意?”

  朱棣闻言轻笑了一声,朱高炽打的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不过朱棣还是正面回答了朱高炽的问题:“尽快吧!炽儿,父皇还有一个想法想与你说。”

  朱高炽弯着眼睛问:“嗯?什么?”

  朱棣敲了敲额头,严肃认真的道:“炽儿,父皇认真的考虑了你之前说的朕有重文轻武之嫌的这件事,不可否认父皇在这方面可能确实有所偏颇,治国之道当以文治武功,眼下秋闱在即,父皇想在这之前,做一件足矣让天下文人都感受到父皇兴文决心的事。”

  朱高炽瞪大了润透的园眼,不由问道:“什么事?”

  看着朱高炽闪闪发光的眼睛,朱棣凑上前亲了亲后抿唇笑道:“炽儿,你这个样子让父皇想干坏事。”

  朱高炽不悦的抓住朱棣的胳膊捏了一把,说话说一半掉什么胃口?

  “父皇你快说,别卖关子!”

  “父皇想要修一部书,修一部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

  朱高炽看着朱棣彻底傻了,口中不自觉得喃喃的说了一句:“永乐大典!”

  明显处于亢奋阶段的朱棣没注意到朱高炽已经傻掉的情况,听到朱高炽不经意说出的‘永乐大典’这四个字,自己反复念了几遍,越念眼睛越亮,最后朱棣干脆拍板道:“好,这部书修成以后就叫永乐大典!”

  朱高炽被朱棣这一嗓子吓了一跳,有些茫然的看像朱棣,什么啊?书还没修呢,名字就起好啦?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我能不能问一下,你们是希望快点完结,还是想多看点两块豆腐登基后的事,我很纠结查资料查的头昏脑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