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秋狩
作者:吃瓜人      更新:2023-07-17 03:09      字数:4669
  购买不足40%的亲, 6小时候可以看到正文,谢谢。  “庆文怎么样?蛋蛋生的安静, 将来一准是读书的料。”

  第一个名字就有反对的:“安静就更不能叫文,男孩,又是长孙文文静静可不行,依我说叫庆武……”

  “庆什么武, 大壮倒是爱武,长大了去打仗连个音儿都没有。”那个话还没落地就有人不同意。

  “那就庆孝‘百善孝为先’”

  陈明德听了转头问抱着蛋蛋的顾默默:“大壮媳妇, 你看呢?”

  按理蛋蛋的名字该牛三旺或者牛大壮取, 就是入了陈家也该陈家的长辈取。可惜蛋蛋在陈家最亲的长辈——陈明德——也不过是堂爷爷, 因此陈明德问问顾默默的意思。

  顾默默抱着蛋蛋站起来先团团屈膝道谢:“劳烦各位外爷舅舅们费心。”说完才起身又说道:

  “依外甥媳妇的浅见:庆有年、庆丰年、庆余年, 不如叫‘庆年’。”

  “这个好!吉庆年年。”

  九外爷,摸着胡子也点头:“庆有年是长寿,庆丰年是喜事, 庆余年是富有, 不错。”

  “行, 那咱们陈家‘庆’字辈第一人就叫陈庆年!”陈明德拍了桌子定下蛋蛋的大名。他高兴地对屋外的院子扬声:“大满她娘跟弟媳们上菜,早点吃了去大伯大姐坟上,跟他们报喜。”

  张腊梅高兴的从灶房里探出头扬声问:“蛋蛋取了什么名?”

  “陈庆年!”陈明德扬声答完,又感慨伤心的看着蛋蛋说“今儿请刻工, 给大伯的碑上刻下曾孙陈庆年的名字, 也让人知道大伯不是断后的……”话没说完四十余岁的汉子捂着脸‘呜呜’的哭起来。

  屋里几个陈家人也有些感叹, 陈明德不足八岁爹娘就相继过世, 是陈老大和陈宝珠一手带大。要不是陈明德是独子, 他都愿意把自己过给陈老大。可惜他是独子,自身也只有大满一个儿子。

  三舅看着捂脸哭的陈明德,有心想让他高兴就哄着蛋蛋说话:“看到那个哭的没,以后蛋蛋就要管他叫大爷爷了。”

  陈明德听了抹干眼泪,充满希翼的看向蛋蛋:“乖蛋蛋叫声爷爷听听。”屋里人都摈息的看向蛋蛋。

  蛋蛋乌溜溜的眼睛,看着陈明德还红红的眼眶不说话。屋里人等了一会,陈明德苦笑一下说:“蛋蛋还小,不急不急。”语气忍不住有些落寞。

  “爷爷。”

  屋里忽然响起一道稚嫩的嗓音,屋里人都惊喜的看着蛋蛋:“蛋蛋会叫爷爷了!”

  “叫我、叫我,我是三爷爷。”

  “我,我是五爷爷。”

  “都闭嘴,”九外爷威严的来了一句,然后对着蛋蛋露出笑眯眯的样子,哄到“蛋蛋乖叫声‘太爷爷’。”

  蛋蛋静静的看了九外爷一会,开口“太爷爷。”

  屋里的人乐疯了。

  ……

  不满一轮十二岁是不能去坟地的,顾默默领着蛋蛋在家里,远远地听到坟地里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想着坟地上的情形,顾默默弯腰摸了摸蛋蛋的小脑袋:“以后你就是陈庆年了。

  二三月间天慢慢热起来,人们都换上薄棉衣或者夹衣。这一日天气晴朗,顾默默带着蛋蛋在后院整地,准备种点瓜果蔬菜,郭秀娘拿着活计过来闲聊。

  “大壮媳妇,卖画挣钱多轻松,何必种这些。”郭秀娘一边说,一边坐在小板凳上纳鞋底。

  自从相邻们知道顾默默在藏压雅轩卖画,就都很好奇。顾默默不想这种好奇最后变成眼红,变成嫉妒和不怀好意,因此总是一个说辞

  “哪有很容易过年时还好点,平常卖不出去的话,人家也不能收 。”

  这话顾默默对村里好些人说过,因此郭秀娘听了点点头,又换了话题:“你要种什么让你小舅来就行,小心磨粗手。”

  顾默默笑着放下耙子:“我也没做什么,这地是大舅前两天翻好的,我不过是耙一耙就能种。”

  说完换锄头拉出一条畦子,对一直守在一边的小家伙说:“蛋蛋把韭菜根给娘提来。”

  脱了冬装换上薄棉衣的蛋蛋,已经走的很稳当。他双手拖着有他一半高的竹篮,踩在松软平整的土地上,磕磕绊绊的迈着小短腿,往他娘身边走。

  郭秀娘看着走得东摇西摆,还拖个大篮子的蛋蛋,爱的不行。她停下手里的针线,摸了摸还不明显的小腹:“我呀要多来看看蛋蛋,将来让肚子里这个,跟蛋蛋似的漂亮乖巧可人疼。”

  “娘~”能帮到娘亲蛋蛋很开心,一双乌溜溜的眼里全是喜悦的光芒。

  顾默默笑着摸摸蛋蛋的头,她蹲下身把韭菜根理顺,排整齐摆在畦子里。

  “不管是乖巧的,还是活泼的哪有不招人心疼的孩子,小妗子只管安心等着。”

  顾默默家后院不大不小,开出大约一分地的样子。种了几畦韭菜、几畦菠菜、两行葱外,她还点了几窝南瓜、冬瓜,搭了架子种丝瓜、葫芦,另有几颗茄子、扫帚菜。

  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顾默默很喜欢,还特意画了一幅农家闲居图。上边除了蔬菜瓜果,还有扶着锄头的顾默默自己,和拖着篮子拔菠菜的蛋蛋。这幅画娘俩都很喜爱,装裱成中堂就挂在东屋。

  早上渭河的景致特别好看,顾默默挎着篮子,领着蛋蛋去河滩挖点野菜换换口味。。

  朝阳升起三丈高,金灿灿的霞光照亮大地。河边的野草在欣欣向荣的绿意中,于叶稍透出明艳的嫩黄,恣意的舒张生命的新鲜。渭河水在霞光下,蒸腾着一点薄薄的雾气,安静的蜿蜒向远方,近处则则反射出点点波光。

  一望无际的绿野里,洁白的山羊、棕色的黄牛,都安静悠闲地低头吃草,偶尔甩甩尾巴。

  “娘~娘~”蛋蛋手里举着一棵野菜,小心的绕过太高的绿草来找她娘,顾默默停下本就不快的铲子,笑眯眯的亲了小家伙一下。蛋蛋眼睛笑的弯弯的。

  “蛋蛋~,来太爷爷这里,太爷爷有好吃的给蛋蛋~”不远处放牛和羊的九外爷,手里举了什么东西,语调悠长的喊孩子。那大山羊和小山羊顾默默和蛋蛋都很熟,他们娘俩可没少喝羊奶。

  就是那头牛也很熟,以前顾默默没少背着蛋蛋给它割牛草。

  蛋蛋听太爷爷的话到后看了看,又转过头拿黑黑的眼睛看顾默默。

  “去吧,娘就在这里的等蛋蛋。”顾默默笑着说。

  不一会蛋蛋手里握着两把茅芽儿,左右小心的绕过杂草回来,举给顾默默看:“娘~”

  顾默默笑着抽出一根,剥开绿皮露出里边白如雪,嫩的进口能化的白茅幼花,喂到蛋蛋嘴里。

  蛋蛋把手里的茅芽儿,放到她娘的篮子里,两只小嫩手笨笨的,食指拇指挤在一块掐开绿皮儿,从小心翼翼的剥出一棵:“娘~”送到她娘嘴边。

  顾默默含住甜滋滋的幼花,顺带含住了蛋蛋嫩嫩的手指,母子俩一起眯着眼睛笑。

  太阳再高些的时候,顾默默一手挎着篮子,一手牵着蛋蛋,娘俩慢悠悠回家。到家时碰到小妗子取花样,自从知道顾默默能画画,村里有些会刺绣的便来求些花样,顾默默从来都是笑着应承。因此村里的妇人们,都挺喜欢顾默默。

  初夏的时候田边渠里长满了婆婆丁,清早或者傍晚,顾默默会带着蛋蛋去采一些。凉拌或者炒鸡蛋都很好吃。

  “娘~”蛋蛋摘来一朵金灿灿的婆婆丁花儿,努力地踮起脚尖想要给她娘插到鬓边。顾默默笑着歪下头,蛋蛋掂起脚跟,终于成功了。

  “娘最好看~”

  “大壮媳妇~”不远地传来陈明德的声音,只见他满脸喜色的赶着牛车过来。顾默默想起来,大舅今天一早就去了府里。

  “大壮媳妇,”陈明德脸上的高兴挡也挡不住“我今儿个去府衙查了,今年的抚恤名单没有大壮的!”

  额……要不是有大舅经常提起,顾默默真的都忘了这个人的存在。不过大舅这样高兴,作为牛大壮的娘子,顾默默自然只能“羞涩的”低头笑。

  “蛋蛋,想你爹不?等你爹回来,给你骑大马。”陈明德笑着弯腰,摸摸蛋蛋脑袋上的一撮毛。

  ……

  “娘~”蛋蛋又找来一株圆滚滚白绒绒的婆婆丁,放到他娘嘴边。顾默默轻轻一吹,白色的绒毛便随风轻舞,越飘越远。

  时光在宁静祥和中流逝,转眼便到了次年八月,顾默默以为,她会和蛋蛋一直这样悠闲的日子,发生了变化,很大的变化。

  “大舅说的现成的宅院,可是从这里西数第三家,明义舅舅家的宅子?”

  陈明义和陈明德是出了五服的本家,不再一起序齿,因此顾默默称为明义舅舅。

  “嗯,他们全家搬去宝鸡府,村里留一套老宅就行。后来给明义盖的那个宅院就不想要,托大舅往出卖。”

  那个宅子还不错盖了有六七年,最主要的是在村子中间安全。

  顾默默自己有本事挣钱不在乎价钱。陈明义则是一来同情顾默默不容易又沾亲,二来那房子卖了一年多也没卖出去,所以要价也低。陈明德在中间调停,第二天便用三亩地换下了宅子。

  牛车则是当天下午,就被九外爷以八两银子牵走了。九外爷原本要给十两银子,顾默默却不好收那么多,牛值八两新车顶多值二两。

  最后顾默默笑着说:“九外爷也不必觉得沾了外孙媳妇的光,等家里的羊下崽子了,外孙媳妇天天去讨羊奶。”

  但是九外爷始终不是好占小便宜的人,等第二天知道顾默默买了宅院,就送去了一百斤白面,几十斤小米,十几斤菜油还有好些豆子。

  第三天送走了帮忙的亲朋,顾默默一手抱着臭蛋,一手拿着钥匙。望着自己和臭蛋的新家。

  陈明义家原本就是村里的富户,给儿子盖的宅院自然不错。三间上房坐北朝南,三间东厢房一律是红砖青瓦,余下一个挺大的院子种了几棵柿子树。如今金黄的柿子挂满枝头。一幅祥和农家小院的场景,让人不由身心平和下来。

  穿来十天有房有地有儿子,相公……那个可以忽略,顾默默觉得还算不错。她带着臭蛋开始安安稳稳的调养身体,准备过悠闲地农家生活。

  这时的顾默默不知道臭蛋他爹,那个经常让她用来刷亲情,那个她这一生注定的男人正在北境搏命。

  北地的风刮起来是顺着地面横刮过来,带着呼哨吹在脸上好像刀割。牛大壮和朱喜子骑在马上,尽量俯下身体把脸贴在马脖子上,咬紧牙关抵御狂风和寒冷。

  草原上的草早已枯萎,一些干草被风卷起来飞在空中,有些地方□□出大地本来的面目。茫茫草原荒凉无边。

  朱喜子侧着头避过风对旁边的牛大壮吼道:“娘的,才出来一天一夜就受不了这鬼地方。”

  虽然两个人离得不过几步远,说话就却要用吼的,要不然风就把话吹散了。

  牛大壮活动了下,自己带着厚绵羊皮手套的手指。一路抓着缰绳,手都僵掉了。他侧向朱喜子这边吼道:“差不多绕道鞑子军后边了,估计今晚就能碰到他们的后卫。”

  “我鞑子话不好,只能装结巴了。”朱喜子抽了一鞭子继续吼道“这次要是能立功我混个小旗,到时候给爹娘捎信回去,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牛大壮笑笑没说话,这鬼天气实在不是聊天的好日子,一开口就是一肚子寒风。朱喜子也不再言语,两个人一起赶路。傍晚的时候他们远远地看见鞑子的营地。

  “光看这毡包和营地,像是驻扎了五六万军队。”朱喜子低声跟牛大壮说。牛大壮站在马的下风处眯着眼睛,仔细的观察这个营地,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将军这次派人出来,是想打探关外鞑子的虚实。因为天候太恶劣,秋冬季向来是休战的时期。可是将军却想趁此,打鞑子一个措手不及。

  “不行,光靠营地和毡包不好判断万一有诈呢?”

  “那咋弄?”朱喜子冷的缩肩躬背。

  牛大壮耷拉着眼睛,慢慢的拿定主意:“你先调转马头回去,我亲自去一探虚实。”

  “你不要命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牛大壮握紧缰绳跨上马背,低头对朱喜子说“如果我不能回去,你就把眼睛所见回报将军,走吧。”

  牛大壮说完不管朱喜子,一人驾马向五里外的营地跑去。朱喜子在后边咬了一会牙,最后一甩马鞭上马,往来路返还。

  “什么人?”守卫的鞑靼兵拔出马刀,拦住牛大壮。

  牛大壮豪爽一笑,流畅的鞑靼语回道:“我是来自噶顺诺尔,塔塔尔部的牧仁。为了寻找最好的野马来到了这里。天色太晚风又大,所以找到这个山坳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