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放河灯
作者:笔墨道不尽情深      更新:2023-07-17 06:18      字数:2983
  这两日燕京的天气着实怪的很。

  白日还晴空万里,一到万籁俱寂的夜晚便开始下雪。

  是夜,他端坐在铜镜前,身后有人轻手为他披上罩袍。

  不必回头也知道是萧夜蓉。

  她原先是长乐公主母妃萧氏从家乡召来的宫女。

  如今却是他最常眷顾的人。

  “皇上,还不歇息吗?”她伸出雪白的藕臂缠绕上他披散的乌发,黑者愈黑白者愈白,说不出的妩媚妖娆。

  从铜镜中望去,她的五官看起来竟有几分像慕容盈。

  伊人看起来有二十五六上下,作为宫娥,已不算年轻。

  但正因如此,才被他相中带回了寝宫。

  皇上喜欢比自己大的女子,这是阖宫皆知的秘密。

  他没有作声,只是失神地伸手去抚摸她光洁的手臂。

  萧夜蓉咯咯笑了一声,展臂环抱住他的头颈,将脸颊贴在他的发上。只觉心爱到了极处,反而无话可说,仍是低柔地叫了声,“皇上。”

  他鼻腔里嗯了一声,慢慢闭上了眸,他很享受这样的温存,这会让他想起小时候。

  那时的他是大燕独一无二的太子,他最喜欢的,就是每晚入睡前,母亲会亲自为他梳发。

  他也会安逸地靠在母亲怀里,体味安全和绵延的爱意。

  母亲的手,如瓷如玉,柔若无骨,如流水般抚过他的发。

  她唇边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似乎比这个江山更加迷人。

  这也是一个少年人对女性最初的憧憬和向往。

  但那时幼小的他还并不能读懂隐藏在母亲秋水双瞳之后的那种难以言喻的深刻寂寥。

  他只能隐隐感觉,虽然母亲在笑,但她似乎并不快乐。

  他还记得自己躺在床上,执拗地揪着母亲的裙角,不肯歇息。

  “母后,再给彦儿讲个故事罢。”

  她含笑坐在自己床前,从宫人手中拿过两个皮影小人,这是他最爱看的把戏。

  “天气好时,雾霭穷尽。有容容流云,暖暖惠风。一池春水,碧波青莲。打浆的女孩泛舟池上,爱上了一位路过的王子。她是多么害羞,尽管一颗芳心柔情荡漾,却只顾着低头撑船,丝毫不敢去揣测王子的心意。对她而言,能够和王子同舟而行,已是知足。你瞧,山上有树木,树上有树枝。可她爱慕王子的心,王子却永远不会知道。”

  他至今仍记得母亲在讲述这个故事时的那种梦幻表情,爱怜又忧伤的眼神中仿佛蕴藏着人世间的所有秘密。让小小的他于心不忍。

  “如果我是那位王子,定会明白打浆女孩的心意。”

  母亲怔了半晌,含笑抚上他的头,“能被我的彦儿喜欢上的女孩,该是多么幸运。”

  “母后,我喜欢你。”

  他抱住了她,母亲身上的幽香永远能让他感到安定,这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母亲。

  这是只爱他一个人的母亲。

  在皇叔回来之前,他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为什么那个人回来了之后,母亲的目光便不再只停留在自己身上了?

  “母后,我恨你。”

  他猛地睁开眼睛,只觉胸口一阵恶烦。

  “皇上,怎么了?”萧夜蓉感觉到他有异,忙抬头望向镜中,陡见他双眸含恨,心中一惊。

  “你先回去罢,朕想自己坐坐。”

  萧夜蓉恋恋不舍地道,“若陛下心中有甚么不痛快,就让妾身陪陪陛下罢。”

  “不必了。”他摇了摇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神情疲倦,“真的不必了。”

  她依言掩门退出,他才踉跄地站了起来。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过分在意母亲的男孩子了。

  尤其是他做了皇帝之后,公开和母亲的叫嚣,间接逼得她因病退居内宫。

  他本以为,他快要赢了。

  可如今想起那些旧事,还是如鲠在喉,令他难受。

  忽然想起前夜上元节遇刺时,众多骚动中母亲想都没想就第一个朝自己扑了过来,用自己柔弱的身子护住了他的头脸。

  就好像。。还当他是小男孩一样。

  看到母亲眸中自然流露的那种担心和慌乱,他心里不觉难过起来。

  他只是想让她爱自己一个人。

  只不过如此。

  他推开殿门,望着稀疏的雪花,长长呵出一口白气。

  忽然想知道,母亲此刻在做什么呢?

  ==============================================================

  雪花落下去,飘得缓慢。

  记得那人离开的时候,也是一个下雪天。

  自从她走了之后,她便常常睡不安稳。

  有时即使是远远的更漏声也能将她惊醒。

  明知道的不是么,她是不会再回来了。

  因为这次是自己亲手了结的,她拼尽最后一丝柔软,用来忘记她。

  一晃就是三年,她觉得自己应该是忘记她了。

  有时候就算拼命回想,也想不起她的脸庞来。

  终于皆大欢喜,她永远不会再回来了,而自己也似乎心安理得了。

  只是还有些睡得不好罢了。

  她相信,往后日子久了,也总会习惯的。

  但在这个雪夜,她却意外地又梦见了她。

  梦见她用修长的手指穿过自己的发,丝丝缕缕,透着温凉。

  这样的凉令她一阵激灵,可偏偏醒来时,这个梦又变得有些模糊,所有细节都已遗落。

  只留下了无尽的怅然。

  她披衣起榻,赤脚踩在冰冷的地砖上。

  有锥心刺骨的寒顺着足底蔓延至心底。她本以为不管怎样的疼痛,都会被渐渐淡忘的。

  可今晚是怎么了?

  是因为那惊鸿一瞥吗?

  可她分明什么都没看清啊。

  城墙上下,如此混乱,如同大难临头,人们的喧哗如此震耳欲聋。

  可为何她只是瞟了一眼那个掳走归儿的身影,便会做起这样的怪梦。

  似有冰冷的泪水蜿蜒而下,她伸手摸了摸,觉得更加诧异。

  “我这是。。怎么了?”她怔怔地盯着指尖上的泪。

  “娘娘,您这样会着凉的。。”

  文莲秉烛急急走来,看到她脸上的湿痕时,明显的一怔,但什么都没多说,默默蹲下身子为她穿上鞋,又寻了一件披风紧紧裹住了她。

  “本宫只是担心归儿。。。已经整整两天了。。。还没人找到这孩子。”她别过脸,低低地道,“真是个命苦的孩子。”

  文莲沉默地点了点头,只觉得从她的口中说旁人命苦,听起来格外心酸。

  “本宫睡不着了,陪我走走罢。”

  夜风掠过,夜风如水。

  文莲撑伞徐行,默默跟在她的身后。

  不知不觉走到太掖池边,忽见池面上闪烁着点点柔光。

  她走近一瞧,原来是有两名小宫女正往池内放一盏盏河灯。

  “奴婢见过太后娘娘。”两名小宫女朝她急急地行礼。

  她没有出声,只是失神地望着池中那一点点微弱的火光。

  她竟忘了,宫中的女子可在上元节前后,往太掖池中放灯以寄对人间的思念和心愿。

  这是那人在位期间才准许的。

  可惜她明白,无论那愿望有多么恳切,它们最终的归宿也只是水底的淤泥。

  但即使如此。。。

  她径直走到两名小宫女身前,弯腰拾起一盏忽明忽暗的河灯。

  素腕一推,送入河中。

  漫漫风雪中,河灯似白昙花般在盛开的一瞬就凋落了,了无痕迹。

  但她还是虔诚地双手合十,喃喃念道,“愿天下太平。”

  凉凉夜色拥抱住她单薄的身子。

  在这一刻,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

  十几年前,她曾经同那个人,做过一样的事。

  只是那时候放灯河上的思念,单纯真挚的令人感动。

  如今想来,竟恍若一梦。

  如今在这片坚壁清野的孤独中,她,大燕的皇太后。

  除了为这慕容家的天下祈愿,已别无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