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 71 章
作者:时光再笑      更新:2023-07-20 05:27      字数:3334
  此为防盗章

  全东城听了儿子全邵东的话, 在看着儿子一副天老大他老二的样子,顿时气的脑门顿顿的疼, “滚出去”想他全东城精明一世生的儿子竟然蠢笨如猪, 连自知之明都没有, 还真把自己当成通判家亲戚了,这么多年他妹妹早就失宠了,现在郑通判是看在他每年给他上供的银子才帮他们家的, 所以这些年他是做什么事都很谨慎, 也尽量结交些别的官员,烨朝的官员任上三年,最多也就能连任而已,最多六年就必须要调任。而郑通判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

  看着大儿子狼狈出去的身影, 全东城再次感到,全家要是交到这样的人手中,那真是完了。不着调,拎不清, 除了上青楼包□□, 纳一堆小妾,干什么都不行,就连生孩子这么多年这么多女人, 就给他鼓捣出一个孙子来, 看来要另作打算了。

  全掌柜看着这一幕也只能当做没看见, 看全东城还在生气赶忙转移话题“叔, 我来时碰到保康堂的伙计跟林公子打招呼, 等林公子走了,我问那伙计打听了下,那伙计说林公子的父亲去世不久,是个秀才。”他是坐马车来的全府,林亦的牛车慢,正好让他看到这一幕。

  全东城听了全掌柜的话猛然就想起来了,新安村林秀才曾经的林师爷,“这么重要的事下次早点说,一会你去准备银子吧,不,还是准备金子吧,这样带着方便,把契约准备好,下午你跟我去新安村。”全掌柜没想到一个死了的秀才竟然让全东城这么吩咐他,这是要走正规渠道购买配方了,这让全掌柜不由好奇怎么回事,“叔这是怎么回事啊,您跟我说说,让我也能明白些。”

  全掌柜也是全东城以后要重用的,所以也乐意为他解惑,“那林秀才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大青县的林师爷你一定听过,毕竟大青县很多大事上都有他的身影,连县太爷都听他的意见,因为他算无遗策计谋超群,我曾经跟这位林师爷打过交道,这个人很可怕,你就算有再深沉的心思和手段,在他面前都会无所遁形,你说这样的人会不给他儿子留下后手吗?”所以他没必要冒险,只不过是花些钱而已。全掌柜听了恍然原来是他。

  林亦从镇上回来后,把家里收拾了下,唉,家里大还就他一个人,最大不好的地方就是,他要自己打扫卫生,他现在都是隔天打扫一次,他把东西厢房都用锁锁上了,只打扫正房厨房和院子,这样每次打扫下来也要半个时辰。

  打扫完林亦去看了看果树,他家的果树已经都成熟了,在过几天就要陆陆续续把果子都摘下来,要不在放下去就该熟透了,落在地上就可惜了,他们家山坳里比外面的气温要高,种在这里的农作物都会比外面成熟的早,所以他家的粮食也会比外面的早半个月收。

  林亦以为全家怎么也要明天才会来人,没想到下午全掌柜和全东城就来了。

  他家书籍都是按照“经、子、史、集”四大类摆放的,书桌后方的书架上放着“经部”有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五经总义、四书、小学等。东边的书架上摆放的书籍类是“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薄录等。西边书架摆放的是“子部”和“集部”。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录的是历代文人的散文、诗词、散曲、诗文评、总集等。

  他这里摆满了,林秀才那间书房还有三书架子书呢。这么一想其实他还是蛮有钱的,在这里印刷一本书造价很高,所以书籍都很贵,很多学子家里条件不好的,要去书店抄书,才能看到想看的书,所以他的条件在这里真是得天独厚,他想看什么书家里都有,而且好多书都有大儒的注解这是很珍贵的。这种有当代大儒或前朝大儒注解的书,一般只有传了几代的氏族才会有,比如徐茂公徐丞相。所以光是把这里的书卖了,就够他当个大地主的了,当然他只是做个比喻,这些书都是林秀才留给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以后也会让他家的藏书越来越多的。

  林亦现在主要就是看四书五经里的注解和练习策论,他在12岁就考过县试成为了一名童声,那时就有了考秀才的资格,不过当时刚学完四书五经,林秀才觉得他基础还不扎实,就没让他继续考,让他先打好基础,又押了他三年,本来今年林秀才让他参加院试考试的。结果他没看到这一幕就走了,临走时拉着林亦的手满脸遗憾。林亦知道他已经尽力在挺着了,本来大夫跟他说最多能挺到年中的,没想到林秀才为了让他考院试一直坚持,但最终也没熬过命啊。

  院试在七月中旬昌河郡府的贡院考,据说贡院里的考场环境特别不好,考生进去就跟关在笼子里似的,有些身体虚弱的,甚至竖着进去横着出来。等出孝林亦会直接参加院试,乡试是三年一次在秋天举行,所以又称秋闱,乡试他要去香河郡府考,要从昌河郡坐船10天能到香河郡府,唉,他晕船啊。。。当然就算他考上秀才也还要等两年才能参加乡试。而会试在乡试的次年二月在京城举行,在春天故称春闱。

  林亦一开始看这些四书五经时头都大了,他刚来时才五岁,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时不要太轻松哦,毕竟这些以前还是接触过的,对他来说不难,后来开始学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时进度明显就慢下来了。。。

  等到了四书五经时,那真是要命啊,一开始死记硬背效果不大,能背下来但是不懂意思!最后没办法,也只能理解背诵,这样对他确实很有帮助,又因为他的记忆力好,大多数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易经除外,这东西只能做到知其然)所以现在他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但是还是做不到跟古代的事实政要融汇贯通。

  现在林亦每天会看书练习写一篇策论,主攻易经注解,在练会儿字到亥时初,(晚上九点多)这时头发也干了,躺在床上他会回想下今天看书的内容,然后睡觉,生活真的很有规律,这是他以前做不到的,以前晚上上网或加班赶设计图,12点之前是不会睡觉的。

  喻家兄弟这几天都在随着父亲,勘察盖学院的五百亩荒地,还有荒地旁边的小山,林亦让他们制作出一张图纸,然后把预算做出来,这几天他们都在忙着勘测制作设计图纸。

  喻禹站在小山顶看着四周,这座小山虽然不高,只有三百米左右,但是因为四周就这一座小山,看向四周视野开阔良好,特别是远处良田映入眼帘,一片片的麦田在微风里泛着金色绿浪,把密密匝匝的细碎白花绽放在无边无际的金色绿海里,风一吹,麦浪滚滚,让人心旷神怡。

  喻禹年轻的脸上,难掩激动的情绪,走向父亲:“爹我想在这山顶盖座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你说林公子能同意吗。”

  这样的宝塔只有先祖建成过,并把工艺传承了下来,但是他们喻家近百年时间,都没有机会在建造这样的塔,他想在他们这一代,让这样的工艺传承下去。

  喻寻听了四儿子的话,不由一愣,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是他们喻家工艺最顶峰的杰作,只有先祖建造过,但是后来随着战乱,那座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也被烧毁了,可以说能够重建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是他们喻家祖祖辈辈的心愿,现在真的能实现吗。

  不过还是决定试试,成与不成听天由命了,错过了这次以后可能更没有机会了,吩咐喻禹让他把设计图画出来,画好后拿给林公子做决定。

  林亦现在每天在家复习,基本已经不出门了,他家山上的陷阱,他都交代喻家去看看,有猎物的话,就拿回家吃,不用给他送来,他现在就是不想让人打扰,白天都是闭门谢客的,因为喻家要把画好的设计图给他看,也是吩咐他们中午来,他现在中午吃完饭会午休下,利用那会时间看看图纸。

  喻禹中午吃完饭来到林亦家,把上午改好的设计图拿给林亦看,他们家他的画工最好,所有设计图纸都是他来画的,所以每次都是他来见林亦。

  林亦吃过饭收拾完看喻禹来了,请他到院子里做,拿过他的图纸认真看了起来。

  说实话这图纸设计的真心不错,当时大家讨论过的是,学院会由几大科目类型组成,每个大科目都独立成为一院,学堂都是独立在一个院子里的,所以设计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分类好。

  而且这么大的工程量,也不是他现在有能力建造出来的,但是还是要出整体规划图,因为现在他只找到喻家,所以会先动工建造泥瓦木工这个专业,这样他的资金够,等以后招收到足够的学生,在建造其他科目院子,这样这个专业的学生也能得到实际操作,能学到不少东西,唉这是个漫长的计划,慢慢来吧。

  林亦看到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的设计图时,眼睛一亮,这要是建成了,绝对能成为他们学院的标志性建筑。

  看着喻禹:“这座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是你们家祖传工艺,可愿意教授给将来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