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周村
作者:沛土      更新:2019-12-02 18:59      字数:9658
  “真是铁面儿将军,前些日子便听说铁面儿将军在亳州活动,夜夜盼着他们能来凤城除害,如今当真来了,我家阿奴对铁面儿将军可是仰慕已久。”一个三十多岁身穿麻衣的汉子说道。

  “真的是铁面儿将军,听说铁面儿将军除暴安良,救助我等黎民,铁面儿将军来凤城是我等黎民之福啊!”

  众人对着刘盛等人不断夸赞着。

  刘盛身后的少年郎皆露出笑容,又有些自豪感,他们随刘盛转遍各地,铁面儿将军之名已在百姓中盛传。

  世家豪强对他是恨之入骨,大肆追捕,但刘盛深得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打一炮换一地儿,倒也无事,但他每到一地,那地就出事儿。

  也有人怀疑他,盘查过他,因他为军事贵族,倒也不敢深查,即使查到了也无重罚,反而会得罪孤独氏,便不了了之,只道是个瘟神。

  但刘盛也有了警觉,拓跋焘即将改律令,会使得政治清明,官员也不再敢胡作非为,他若继续如此早晚要出事,所以他这才决定去朔州从军,不止是找花木兰。

  “阿柱!”

  柱子大声道:“将军!”

  刘盛指着衣衫褴褛补丁十数块的百姓道:“谷物与这些百姓分发些。”

  见者有份呐~拿了谷物,便不敢乱说咯。

  “是,将军!”柱子应着。扭过头说道:“本队,谷物分百姓些!”

  有牵着马匹的百人回应道:“诺!”

  说罢,扛起马匹上的谷物便往这群百姓而去。

  “铁~铁面儿兵来我们这了,我等速跑啊~”一人惊吓道。

  “跑啥子跑,铁面儿将军的兵不杀咱们百姓,没听铁面儿将军说是要分与我等谷物?”一个身着丝帛衣物的老头儿神色平静的说道,就在那儿看着柱子带人扛着谷物而来。

  “老乡们,勿怕,我等受将军命前来送些谷物与你等。”说着便把肩上的谷物放置地上。

  嘭嘭~百人把谷物放下欲离去。

  “铁面儿兵,你且稍等,我能否和将军说两句话儿?”这老头儿说道。

  “这?”柱子往刘盛看去,刘盛牵马而来。

  对老头儿道:“阿翁不知有何话儿对我讲?”(南北朝对男性年长者称阿翁)

  老头儿欠身道:“将军,近日以来周边风声颇紧,可缓些时日行事,我听闻已有三支部落宗主率兵追杀将军而来已至虎牢,望将军体谅下众位郎君,近日万不可再为我等黎民冒险了。”(丈夫为一般男子,郎君是对男子的敬称)

  “我等知晓,谢过阿翁!还请阿翁把谷物多分些困难之人。”说着刘盛对老头儿施一礼,便要带人离开。

  老头儿连忙跑至刘盛眼前。

  锵~锵~

  柱子等人吓了一跳,连忙把刀抽了出来。

  那些欲要拿些谷物之人纷纷吓了一跳,连忙后退。

  刘轻哼一声,挥手让柱子把刀收起。冷声问道:“阿翁是何意?”

  老头儿小声道:“郎君且听我说,我知郎君不是什么将军,若是郎君暂无落脚之处,可往虞城营廓大周村找费家之人,便说费虎介之。”

  听闻此话,刘盛眼睛一亮,知晓此人是谁了,便道:“有心了,费老。”

  老头儿面色一喜:“郎君还记得我?”

  刘盛道:“知晓,此地不可久留,我等先行一步。”

  老头儿一听,侧过身,大声道:“将军慢走~”

  刘盛等人并没有回宅院,打开城门便往城外而去。

  ……

  此时宅院内,很多人皆在收拾东西放置在宅院门口的马车上,隐约可见皮甲刀剑……不断有马车赶至宅院门口儿……

  后门许多女郎、丈夫、阿翁等,他们皆推着小推车,一袋袋谷物从后门搬出放置到他们的小推车上,推车旁不断有人交谈着。

  “这下有粮食了,我等可要藏好,勿不能再让抢去了,少郎主心地真好。”

  “那是,少郎主今日去讨那边延安,明日可便见不着少郎主了,若不是如此也不至于让我等夜里来拉粮,明个儿一早便给我等送至村了。”

  旁边一人低声怒喝道:“你这奴子,少郎主是经商去了,哪里来得讨边延安?”

  “是是是,阿奴说错话儿了,阿翁息怒!”这人儿连忙赔罪道。

  “哼,你等且记住了,我等贱民还能活着,皆是少郎主之为,若是有人再乱嚼舌根别怪我等不客气!”

  这些人儿纷纷点头称是。

  城门外~

  “少郎主,那老头儿是?”

  “是费家兄弟的家君。”

  “哦?费家兄弟?大周村那边的乡老?”

  “嗯,有费乡老安置我等三百人不成问题,等兄弟们出来我等便启程去那大周村。”

  说罢,众人无言,等了半晌儿,才见着一队车马从城门出来,数十辆马车缓缓度过城门,只见每辆马车上都插着两旗,一为鲜卑字,一为汉字皆为“商”!马车后边儿有人清扫着轴印。

  刘盛见马车驶来说道:“卸装!”

  说罢,众人纷纷把铁甲卸了下来,送往马车上,马车皆有夹层,此时夹层已经翻开。

  众人纷纷把铁甲两当衫放入夹层再盖上木板。木板上再铺一层麻布,奇珍异宝、谷物、绢帛、茶叶、蜡等物放置其上。

  一个正儿八经的商队就出现了。

  这个时代经商无非是衣食之物、奇珍异宝、乐器、茶叶、蜡烛等等,有些还是可手工制作,刘盛收留的人便有不少会制作茶叶、蜡烛等物,正好拿来帮他们销售下。

  ……

  刘盛他们连夜启程离开了凤城,这次袭击边延安让他得到了二十具铁甲,数百套皮甲,绢帛上百匹,谷物千石,仅仅是千石谷物就可见鲜卑宗主官员的贪婪,更何况贵重的绢帛?

  因马车速度不快,他们一行人赶路很慢,三百骑着马儿的人都有些无精打采,二百赶着马车的人儿也是昏昏欲睡,刘盛便教他们唱歌,这一路,便在唱着不同歌曲中度过。

  两日后,日中午时,刘盛他们终于到达虞城县下的营廓镇大周村,刘盛总觉得这个名儿在哪儿听过,一时也想不起来,也便放弃了。

  数十辆马车嘎吱嘎吱的压过村路,三百骑着马匹腰挎马刀的护卫,村里人何时见过如此庞大的商队?一个个出了门儿,看着商队前行,不时有窃窃私语声。

  不少女郎也出来对着商队指指点点,北魏民风受游牧民族的影响比较开放,倒没有那些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情景。

  若是在街上遇到女郎对你表达爱意,不用担心,也无须怀疑,她就是在撩你,这便是北魏的民风。

  麦秸混土糊成墙,茅草盖顶始成屋。

  这是大周村的主色调,也是北魏村庄的主色调。偶尔遇见砖瓦木房皆是大户人家,也便是宗主宗族的。

  此地因拓拔嗣攻伐时人数稀少,便离散了一些部落来此定居,此地到是有不少鲜卑人。

  一座砖瓦木房的小宅院门口儿,蹲着一个身穿宽袖对襟衫、腰系丝帛带、脚穿凤头履、额头有黄色涂抹的女郎,略显棕色的秀发梳着垂鬟(huan)分肖髻(ji),表示着这是未出室的女郎,若是嫁人则梳着十字发髻。

  这女郎约有十二三,垂鬟分肖髻使得她本就俊俏的脸蛋又俏皮几分,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手托着香腮望着源源不断从家门儿而过的商队。喃喃自语道:“独孤家的阿干长啥模样儿?”

  从此女嘴里可听出这女郎是鲜卑一族,皆因阿干是鲜卑族的称谓,而汉家儿郎则称阿兄、阿哥!再听独孤家,显然,此女便是刘盛要订婚的对象儿,但他却因袭击边延安把这事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