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 121 章
作者:春未绿      更新:2023-07-22 10:34      字数:3175
  本文为j_in j_iang首发, 请支持正版哟!

  张氏笑道:“也是,大哥大嫂虽说让您卖了田, 也不跟我们兄弟分田, 可大哥大嫂孝敬您啊!还有老五家的, 既孝顺又聪明,这生个大胖小子, 日后还不是咱们老余家的骄傲。以后就指着他们孝敬您了。”

  毕竟分家分出去了,张氏颇为泼辣,但为人做事很大方。不说其他的, 乡亲们要是去草埔, 吃个早点什么的, 张氏都不会收钱, 还会让她们放东西什么的,有时候还经常会帮人叫车,不过是些小恩小惠。旁人见了还跟余老太说:“他们做生意可辛苦了, 几个孩子都在摊子上忙的很,又没田又没地的看着也可怜。”

  乡下人也羡慕张氏进账不少,可是余家三房的辛苦那也是不可想象的。余松每日天不亮就挑着担子附近城郊或者更乡下的地方走个遍,余榕每日早上跟哥哥做好饭菜,又用暖瓶装好热水。余榕怕哥哥太过辛苦, “这钱也是赚不完的,若是把身体搞亏了, 那就不太好了。哥哥今日就到家休息, 等会儿我去集市里面买点猪骨头给你补补。”

  “我就听妹妹的吧!”余松笑笑, 看来看去还是家里舒服,他又十分佩服妹妹,弱质女流,竟然存下十多两银子,若不是妹妹,他们一家哪里能立的起来。

  余榕看余松睡下,先去摊子上帮忙,这几天生意一般,毕竟小吃摊再多也就那样,还幸好草埔的人不少。只是这样好的地方,难免有人看不下去要欺生,余榕去的时候,之前租给她们的老板正好在那儿跟张氏道:“我把钱退给你们,你们自去找地方做生意。”张氏等人在草埔就是生人,旁人见你生意好,难免不眼红。

  张氏气不过,也无其他办法,余榕干脆建议道:“我见那客栈旁边有个铺面,虽说不大,但我们盘下来做早餐,也可以多做些种类。”

  做小生意的都是这样艰辛的,张氏也咬牙同意了,对门客栈的东家是一对老夫妻。他们夫妻有子女,女孩儿年已及笄,儿子跟余树差不多大。这对老夫妻在草埔也算是地头蛇了,张氏带着余榕一起先找了掌柜,掌柜也知道张家这一家人也不是池中物。

  出来接待的却是东家的女儿,姓季名双双,长的微黑,相貌普通,人倒是很好,颇有几分古道热肠。

  “季小姐好。”余榕连忙道。

  “快别这样,我算是个什么小姐,你们可是为了赁铺子而来的?”她开门见山的说,张氏倒是很有好感,余榕也笑了笑。

  张氏便道:“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季小姐也知道我们家的状况的,负担又重,本来弄个小摊子挣点钱糊口的,现下又这样,我们也实在是没得办法了。所以想问问季小姐租金如何?”

  季双儿沉吟一下,“实不相瞒,我们这个地方也是个好地方。租金一年一付,大概二两半钱,若是可以,你们先去看看店面。”

  张氏和余榕对视一眼,张氏则道:“季小姐先带我们去看看店铺吧,等我们回去再跟榕儿她爹商量看看。您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我家也不是跟您诉苦,若是可以明日自然会给答复。”张氏实在是个爽快的妇人,季双儿听了好感好了很多。

  这个店面颇为宽敞,而且地段也不错,虽说租金贵了一些倒也划算。回家再找余老三和余松合计,余松拿出了一两银子来,“儿子这些日子也挣了一些,反正都是家里的钱,且拿去用吧!”

  “你收起来吧,我跟你爹我们手里有钱。”张氏道。

  她做的是小生意,挣不了大钱,最后还是得靠儿子有出息,她又怎么好拿儿子的钱。

  余榕也在一旁劝道:“哥哥不必如此,你且把钱都存着。你不是说我织的青布容易卖不是,我就多织布。还有绣活儿,这立马要立春了,到时候我绣些小屏风或者帕子什么的,哥哥帮我代卖也是极好的。”务必要让余松这个货郎也走些精品路线,有好有坏搭着卖才行。

  “日后我们有了店,这东西就不用搬来搬去了,也好,以后榕榕就在家做绣活,松儿出去卖东西。我就不信凭我们四个人倒还挣不了钱了。”

  第二日,张氏去跟季双儿签了租赁契约,这是拿到官府盖章的才算正式。余松也停了几日,去旧货市场买了桌子椅子,重新刷了红漆,余榕手巧,还专门做了桌布,一个早餐店布置的十分用心。

  等到开张,张氏开始增加新品种,卖蒸包子,有酱肉包野菜包糖包等等,余榕依然端汤。她们这里物廉价美,生意好的不行,余松也被留下来做生意。

  季双儿这个人来店里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余榕也觉得她不错,为人很讲原则。说实话,论起热情为人,倒是比余榕还强,余榕有些现代人的自私。余榕跟她熟悉一些了,送给她一些自己做的帕子,季双儿十分高兴:“论起来我比妹妹年纪大,可我从小弟弟又小,学的都是算账做生意。这女儿家的活我可是跟妹妹比差远了。”

  “我们这样的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比不得姐姐,像女中诸葛一番。对了,姐姐,我哥哥过几天要去湖阳,你看你要不要带些什么东西的?”

  跟吴慈柔熟悉了,余榕跟她也互称小名,俩人性情还颇为相投,所以说话之间也更为大胆一点。

  “什么大家子做派,都是我外祖母家那边来了个嬷嬷,我不过是跟着她学了一段时间。想必你也知道我嫁的那户人家,是凤安县的大户,家里是有名的乡绅,听说跟京里的侯爷还有关系。这不,我爹跟娘就怕我被别人笑村,特地去外祖母家请了人学。”

  余榕笑道:“你这就是大家小姐的做派了。”吴慈柔的话语中无不透露出高嫁的一种得意,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对余榕来说也是如此,能高嫁都不会选择低嫁。

  吴慈柔看余榕做绣活,很快一只并蒂花的模子就出来了,余榕帮别人绣还会加一些自己做的小配饰,这些相当于是白送的,质量也不算很差。正所谓慢工出细活,但余榕本身速度上就很快,吴慈柔几乎是每天去都可以看到她的那件嫁衣的变化。也因此对余榕印象好了许多。

  张氏让陈月香揉面,她手很快,一下一笼就做上了,生意并不算特别好,毕竟草埔也只是一个镇上,收益也有限,但比起在家来说那是要好太多了。陈月香不想妞妞也过来帮忙,就让妞妞去找余榕,谁知道妞妞刚走到门口就遇到一个男孩带着两个女孩过来,为首的正是余娟。

  “三婶在吗?我来找她。”

  余老三端包子出来,一下就看到余娟跟余柳还有余二郎了,他一贯是个老好人。以前在家里对待侄子都很不错,因此招呼余娟她们,“二郎,你带娟儿跟柳儿到这里坐坐。我让你婶婶跟你弄点煎包过来。”

  正好张氏端包子出来,张氏对孩子们倒是没有什么偏见,余娟一看到张氏就凑过来道:“我爹在附近做短工,我想着来还钱就先把钱拿过来了。”

  她这样的诚恳,张氏倒不好说什么了,反倒招呼她们吃早点,又跟妞妞说,“你等一会儿带她们去找你松哥那里。”余松那个杂货铺是应有尽有的,所以妞妞也喜欢去。张氏又拉着余二郎道:“你如今在做什么?”

  余二郎道:“跟着爹佃了几亩地,今天娘说让我们几个跟着爹过来,顺便把钱还了。”余二郎是赵氏最大的儿子,因为长年累月做事,已经被压弯了腰,他也只比余松大两三岁,但看上去却很大了。村里很少有二十多都娶不上媳妇的,这余二郎就是其中一个。

  “你娘现在可好一点了?”

  余娟笑道:“那可是好多了,现在娘在家带小弟。我哥好厉害的,对了,三婶,跟您商量个事。我听奶说松哥开了个铺子,我在家里做了香胰子,不知道松哥有没有兴趣?”余娟知道在三房,大家还是听张氏的话多。

  张氏知道余娟是个最不安分的,便跟她道:“我让妞妞带你们去松儿的铺子吧!”

  余娟一路走一路看,余柳夸起余娟,“娟儿,你刚才还敢跟三婶说话,我都不大敢跟三婶说话的。娘说三婶太凶了。”可这样凶的三婶却让余老太都高看一眼,反而是长房这几天的鸡飞狗跳,余娟都看在眼里,她并不是地道的农民,所以只是想着多挣钱,对于一切能挣钱的机会她都想试一试。

  余松因为要去湖阳县进货,也让余榕过来参考参考,毕竟余榕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余松也愿意听余榕的意见,而让余榕高兴的是她上次做的几件配饰都卖了出去,“不过是五文钱的成本,竟然卖了二十五文,看来这珠子哥哥帮我多进一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