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汉华章(41)
作者:洛娜215      更新:2023-07-22 23:29      字数:8303
  翌日, 整个朝堂都忙碌了起来,不光光是中山国本身的三公九卿,就连学舍的教书先生们也被频繁请来商谈此策。

  中山国的公立学校的先生们均为大家, 其中有不少都是中山国如今公务员班底的老师或者长辈。

  都是之前学舍成立之时被这些“不肖子孙”从深山老林里头挖出来的。

  正所谓打倒了小的……啊不是,难倒了小的就要老的上, 领导已经布置下来了任务, 甚至说了你们要是解决不了,我就宁可不要这铜山的任性话, 下头的官员们挠头半天发现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自然只能去骚扰老一辈。

  然后他们惊悚发现, 老前辈们一脸「我们正要去找你们呢」, 然后听闻他们说明了来意之后,更是一脸欣慰。

  中山国的官僚阶层普遍较为年轻,在这个时代举荐而出的才子分孝廉和茂才, 前者除了看你的品行也要看你的工作能力,而且还得在当地有名望。

  除了特别会推销自己的人,有多少人能在小年轻时候在当地一个县能有名望?即便是资讯发达的现代, 再优秀的小朋友除非能够拿个大奖引来记者采访,否则能名出小区就已经很不错了。

  相比孝廉, 茂才还要更难举一些。孝廉还能靠宣传、刷名望刷出来, 茂才则完全是个人的才干。

  一般靠这两者入了官场的基本都得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啦,像曹操当年能够以二十岁就孝廉出仕那真是非常了不起, 所以他当时还吐槽了一句自己身边的都是五十来岁的,而这些人还是官场新新人呢。

  但是中山国的此次择才方式因“唯才是举”,吸纳了大批年轻人,年轻人冲劲大, 但经验却难免不如老一辈的了。对于某些事情他们也知道的不太清楚,自然不会有警觉心。

  事实上他们即便不来求助, 书院的老人们也要去求见殿下了,为的也是这铜山之事。

  老一辈当年多多少少都耳闻或者经历过当年货文帝时候的货币混乱时期,中山国所在之地富庶,但也难免会受到两个大型造币团伙的货币流波及.

  后来景帝收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因为吴王想要干坏事需要积累资金囤积兵粮,对中山国来说这冲击才算好了些。

  哪想到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了没几年,陛下又发给了小国王一个铜山。

  这些老人们当然不知道夏安然是做了什么才换来了这个奖赏,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熊家长的节奏。小国王年龄小,拿了金山银山不挥霍那有可能吗?他们之前还觉得小国王是个可造之材,才存了在这里养老观望的念头,现在眼看着好苗子就要学坏,诸位老前辈这下是课都不打算上了就准备撸袖子去骂人来着。

  这下听闻学生/后辈们的来意后,他们的神色才舒缓了下,一个个又恢复成了光风霁月模样,抚须和善而笑。见后辈们被他们方才怒发冲冠模样惊到,老先生们纷纷表示:惭愧惭愧,修身养性多年,老夫还是未曾修炼到家哎,啊哈哈哈。

  再看后辈还是畏畏缩缩,他们瞬间吹胡子瞪眼:都站直了,什么个德行,看事情还不如十来岁的娃娃透彻,赶紧回来补课!

  夏安然不知道自己官员们都一个个被带回去回炉补课了,他正忙着写信给自己的兄长们询问关于铜矿的问题。

  铜这种金属在举国分布不寡,除了有大铜矿的吴国,别的诸侯国多多少少都能发现一点,就算没有铜矿,有铁矿也一样啊,铁比铜廉价些,但是也能卖钱。

  哥哥们有没有考虑过这种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工农商不均衡问题?弟弟没经验啊,急,在线等。?

  第一个接到弟弟骚扰的自然是河间王。

  河间王作为中山王的邻居,真心是拿他这个弟弟没法子。都是一个爹生的,是他出来单干得太早了吗?怎么感觉已经跟不上弟弟的节奏了?哪有人拿这种问题来问人的。

  河间王还不知道这位弟弟这不光是问人,还是群发。

  但是无奈他拿人手软,现在又在和人一起经营商路,自然不好不回。但这个问题河间王没法回啊,因为河间没有矿。

  河间主要是冲积平原,以农业为主,于是他开开心心告诉弟弟:我亲爱的弟弟,为兄没有这个烦恼哟。既然你来信了,哥哥这儿正好没纸了,你那还有富余不?再给为兄一些呗,哥知道你缺菽麦,跟你换。

  第二个收到信的是同母哥哥赵王刘彭祖。

  赵王的封地在如今的邯郸,他倒是有一个武安大铁矿在。

  刘彭祖一脸莫名其妙,怎么处理?赵国邯郸非常富庶,又是交通枢纽,所有前往中山国的货物都要从他这里经过,光是税收就足够让他不用收农税了。而且他本身对于敛财也没太大兴趣,现在正忙着整治国内不法呢。

  所以没有农税的赵国农民们当然能够大力发展农业,加之法治清明之后农人生产积极性更足了,虽然还没收获,但是目前看情况收成不差。

  同理,鲁王挠挠头,他境内也有一个大铁矿,而且矿藏很丰富,每天都在苦恼人不够用。

  鲁地本身三面环山,种植条件优势十足,加上铁低价,鲁地农民的农具都能用上铁具,事半功倍加上天公作美,反正从鲁王到了这里之后连年增产。

  也正是因为太空了不需要他管理,他才闲着没事忙着造宫室呀。

  对了,弟弟这是为兄最近研究出来的宫室围栏图纸,我觉得这个特别好看,但是你五哥说这个不好看。你帮我下个决定,哥哥下一个宫室的围栏用这个咋样?

  皇五子非嗤笑了一声弟弟没事找事,但是难得收到兄弟的来信,他也不好不回。他随意挑笔落墨,写了个“以力破敌”回了过去。平衡?那是丞相干的事,作为一国之主,要做的可不是平衡各方势力。

  而是破、杀、屠。出头的椽子灭了即可,只要足够强大,何愁下头不太平?

  长沙王刘发离得最远,收到信的时候也是爱莫能助。他那就一亩三分地,又在偏远地区,啥都没有。连大道都不通的地方能有什么商业?

  洞庭湖连年泛滥,忙着整湖都来不及,更别提别的了。

  但是难得有兄弟写信过来,长年被忽视的刘发心里头也是很欢喜的,他认认真真写了长长的回复之后送了回去,还一并带上了些长沙特产。

  当然,现在长沙也没什么特产可带,他送了些椿油过去,也算是当哥哥的一番心意就是了。

  等人走了之后,刘发摸了摸弟弟送来的纸,叹了一口气。

  当弟弟的在苦恼太富了怎么办,而他还在苦于怎么发展当地经济,让百姓能吃饱饭……人真是不能比。长沙王苦笑着摇摇头。

  胶西王刘端的回信来得最晚,内容也最干脆。

  这位性格有些阴鸷的国王很干脆地写了个“庸人自扰”丢给了自家弟弟,也不管此举会不会得罪人,反正他人缘一惯不好。但是他上头有两个能干的哥哥,胶西王任性之举也能有兄长们兜着。

  总之,兄长们的回信陆陆续续抵达之后,夏安然觉得都没什么参考价值。兄长们的意思都是顺其自然,要么是压根没发现有这个问题,要么是因为矿藏历史悠久,当地居民已经在长期和其共生时有了一套自己的节奏。

  毕竟矿藏的挖掘和使用也有一个过程,谁也不像他是天上掉下来的。

  夏安然将哥哥们的信塞进了小盒子,然后吧唧吧唧开始啃起顺道被捎来的各地特产。他边啃边想着这个问题。

  然后他很快就收到了嫡亲哥哥又一封信。

  虽然搞不懂这个弟弟满脑袋哪来那么多奇怪注意,但是作为兄长,他还是帮着查了资料的,查完之后当哥哥的就来信嘲讽啦!

  就算你家里有铜,哪儿就能无限制币了?傻弟弟,你先去研究一下造币的工序吧!

  而且你以为造出来的钱币就真的会都用了吗?

  唔?

  这是啥意思?

  夏安然满头雾水,然后他就被科普了——就算有铜,但是以诸侯国的能力,铸币的量无法太大。

  因为如今使用的是浇筑法制币。

  浇筑法就是建好模板然后将融化的铜液灌入,然后敲碎模具取出的一种方法。即便匠人想尽办法将模板制作玩出花来,但是它还是势必受到一样东西的限制——陶泥的干涸时间。

  这些陶泥还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哪怕匠人日夜不停地铸币也要不停地重复「造泥板、等它阴干、灌入铜液然后敲碎取下来打磨」的过程。

  这样的生产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一个模子里头一般也就能做十来个铜币,一个匠人一天能产出两百个便也了不起了,加上天气因素,特别潮湿的季节还要停工。

  这样的超低生产效率才是此前没有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的原因,除此之外,还会发生富户收集钱然后将它融了之后做铜器等情况。当然还会有铜钱藏着不舍得花,富豪将铜钱当做陪葬一起带进地里去等等事情发生。

  种种因素堆积之下,其实市场上的钱一直不够用。市场嗷嗷待哺,官方造币又来不及供给市场。否则你以为为啥当皇帝的不把铸币收为国有?你以为为啥咱们爷爷把半两的重量调为四铢?就是为了防止货币被这些有钱人大量收拢然后造铜器再冲击可怜的货币市场呀!

  老爹给你铜矿你就乖乖铸币,如果实在担心,就把钱造出来当做岁贡丢给老爹不就完了吗。

  夏安然沉默了……这,这还真是他意料之外的发现呢。

  缓慢的生产过程勉强补上了货币缺口,也算是因祸得福?

  但是……咳,夏安然知道更快的铸币方法啊!让他放着不用新方法就眼睁睁看着现在的工匠慢慢干活,这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而且他老爹已经免了他十年岁贡了,这时候赶着送礼,还是拿亲爹发下来的东西转手送回去这个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正当小国王烦恼的时候,门口探进来了两个小脑袋。他招招手示意他们进来,两个小孩恭恭敬敬地冲他行礼。

  前者是刘彘,后者是阿孺的弟弟,叫阿青。

  小鸭子虽然好玩,但是毕竟不会说话不会交流,所以刘彘很快就还是投入了和同龄小朋友玩耍的圈子里头。而且他带着鸭子们招摇过市别提多醒目了,特别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就吸引了一干小朋友的围观。

  小朋友们的友谊建立得迅速,夏安然这几天繁忙,一个没看住就发现弟弟背后多了一个小尾巴。

  和刘小猪满世界乱蹦跶,招猫惹狗,每天都想着往马背身上爬相比,这个叫阿青的小孩就安静得多啦,他是那种特别害羞的小朋友。

  看人的时候眼睛也是湿漉漉的,就像小鹿一样。

  刘彘选择自己的小伙伴是完全出于他自己的喜好,不过其实他原本以为刘彘喜欢跟他一样的皮孩子。直到他看了两个孩子的相处,夏安然才满头黑线地发现:他弟弟原来也能算是个保姆性子。

  不知道是不是养鸭子养出的后遗症,对于这位新的小伙伴,刘彘也像母鸭子护着小幼崽一样的护着他。

  自己有的小朋友也必须有,如果有人同他说这样东西于理不合,小伙伴不能有,那他也立马不要。

  那一套一套的姿态把小朋友哄得只觉得这位小哥哥天下第一好,自此成为了一个小跟屁虫。

  夏安然看着两个小孩嘿咻嘿咻让人搬进来了一个大盒子,那两人齐齐兴奋到小脸通红的模样便有些好奇得靠近。刘彘没有卖关子,盒子一开便露出了里头的两个瓷枕头。

  虽然夏安然没能看懂弟弟做的是什么东西,但是看他一脸的骄傲,好哥哥没把这个问题问出来。

  之前刘小猪刚到这里时候,他就告诉弟弟可以自己diy做枕头,但后来因为种种事件被暂时搁置了。没想到这几天他忙得顾不上弟弟时,弟弟就去做了枕头!

  虽然难看了点,但是他弟弟居然想得到自己,还给自己带了一个枕头,这可把夏安然给感动坏了。

  但是他的感动下一刻就消散了,因为弟弟对他说这两个枕头一个是他的,一个是小跟班的。

  他只是拿来给哥哥看一眼欣赏一下而已。

  怪不得婆婆永远看媳妇不顺眼呢,夏安然将自己冒着酸泡泡的心按了下去,他有些不是滋味地捏了捏弟弟的脸颊肉上下拉扯,觉得还是不太解气,于是他坏心眼地告诉弟弟:阿兄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你要先听哪个?

  刘彘没见过这阵仗,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先听好消息。

  好消息是——温泉庄子造好了一部分。

  还没等小孩蹦跶起来,夏安然立刻告诉弟弟坏消息是——哥哥被坏弟弟伤了心,决定不带弟弟去跑温泉啦!

  刘彘小朋友立刻就不乐意了,他就是为了温泉来的中山国呀!

  他立刻抛弃小枕头举起小拳头开始咚咚咚地给他哥哥捶背,以实际行动表示他是个好小孩。

  这个伎俩放在他们的老父亲身上可行性九成九,在哥哥身上也没降低多少。

  刘胜的小身板也就才十二岁,哪怕按照这里算法也就十四岁,十来岁的小朋友皮嫩,筋肉又不板结,不需要捶打按摩,刘彘那“按摩”手段在他看来和揍人无异。

  虽然是爱的小拳拳,那也真是够痛的,最后被“感动”的小国王带着他的弟弟驱车一日来到了造了一小半的温泉庄子。

  在这个制造工期动辄四五年的时代,夏安然很机智地让人先造了一小间平房供他们先洗了再说,至于别的整体建筑什么园林可以慢慢来。

  虽然是临时建筑,但毕竟是国王要用的,整体造型还是做好了的,一点都看不出是偷工减料的产物。

  现在已经完工的池子有三个半,那半个是在室外,以供天气适宜时候露天泡汤用的。

  温汤池子被造成了竹木为底的长方形浴池,设有三层台阶,可以随身高坐在不同台阶上。这是为了照顾未来的小王子翁主们,现在则是被小豆丁刘彘享受了。

  还有一块区域做成了缓坡,那儿水不深,能让人躺下,其头部还有一个小枕头,可以眯一会。

  夏安然现在就靠在这儿,他额头上盖了一块小毛巾,整个人都舒服到放空啦!

  新水从三根竹木塞口涌入,两根是热水,一根是山泉水,用木塞控制水量可以达到控温效果。旧水的出孔则是设在了池子顶部两寸的地方,水漫上去便会被排出。

  房间的床铺和汤池子用新鲜芦苇作为隔断,很是带着些野趣。不过据说这一部分还没完全做完,匠人们还在试验那些植物可以被栽在这儿。

  当然出于排水需要,虽说温泉池在室内,但是浴池离就寝的区域还是有些距离。

  于是当中用石子做了石子床,下头是火炕温度最高的地方,泡完温汤之后在上头躺一会也是很舒坦的。

  为了保温和祛湿,房间整体通了地暖,烟道和山庄的灶间相连接。经历了一个冬天的数据采集,匠人们发现温泉水层层传递之后到达此处的温度会明显降低,最后只能勉强有体温那么高,哪怕他们将竹管包起来之后也一样。

  虽然不知道届时更新上陶管情况如何,但为了避免冬日引来的泉水寒凉失去了泡温汤的意义,在夏安然批准之后特设加热温泉水的灶间。

  也不需要人特意照看,温泉水被引入后会接上一段曲折的铁管,就和热水器的原理一样,铁管被加热,而泉水在这段曲折道流动的路中也会被抬高温度。

  而灶台加热铁管的热量还会被传入到房间内以保证室内供暖,到时候差不多两个房间共用一个加热系统即可。

  当然,考虑到这样的温度不太好控制,所以才引入了冷水管。

  刘彘对于这种设定很是好奇,但出于安全考虑,最后进入室内出水口的三个管子其实是放在一个木匣子里头的,外人只能接触到混温之后出来的水和操纵的杆子。夏安然便也随便他玩去了。

  片刻后,刘小猪觉得没意思了就猫在水里头吐泡泡。室内除了伺候的人就只有兄弟二人,离开了小伙伴和小鸭子的刘彘无聊极了。

  夏安然看他这可怜模样就伸手在在边上的箱子里头掏出来了一些小玩具。

  他手一掏便拿出来了一根竹管,夏安然这个坏哥哥趁着弟弟没注意把竹管口子塞在了水里,然后一拉后头的杆子吸饱了水之后猛然间举起冲着刘彘喊了一声。

  刘小猪刚一回头便被“嗞”了一脸的水。

  他惊呆啦!

  在他还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小豆丁又被“嗞”了一下。

  哥哥有新武器!

  刘彘瞪着哥哥手上的武器立刻不干了,但是刘小猪是一个非常有战略意识的小豆丁,他当下拿起了边上的布巾开始甩水捣乱哥哥的视线,然后潜伏过去抢来了哥哥的水枪。

  然后兴高采烈地迈着小短腿蹭蹭蹭就去了池子的另一端。刚刚夏安然吸水时候的动作都被他看在眼里,刘彘立刻照着做了一下,第一下没对好方向糊到了自己头顶。

  第二下他就朝着哥哥喷了过去。

  夏安然机智地背过身去,让水流全落在了他背上。他享受了一波人工淋浴的待遇,然后他伸手摸摸摸又掏来了一把水枪就对着弟弟还击。

  两兄弟你来我往打得热闹,把池子里的水狠狠糟蹋了一遍之后才尽兴上岸。夏安然自己拿着布巾擦头发,刘彘则是比较粗糙,他在原地疯狂甩头,成功撒了哥哥一身之后咯咯咯笑着就冲到了房间里头。

  夏安然眼看他就要带着一身湿冲到床上,赶忙喊了一句:“抓住他!”

  侍者两步向前把小皇子给拦了下来,夏安然亦是快步赶到,他拿布巾往小豆丁身上一盖就是一顿揉搓,然后在弟弟的软屁屁上拍了一下:“穿衣服,擦头发,可别忘了咱们还有约法三章在。”

  刘彘鼓了鼓腮帮子,最后考虑到约法三章的威力,还是乖乖让人给他罩上了一层一层的衣衫。夏安然和他并排坐着,擦头发的任务由侍者接手,侍者的手劲刚刚好,屋子里头又暖烘烘的,很快刘彘就没了声音,夏安然一看,弟弟的眼睛都眯上了。

  从卢奴到这坐了大半天的车,然后刚刚水里头一通闹腾,刘小猪的体力条已经见底。夏安然上手摸了一下小孩头发的湿度,然后吩咐侍人再擦得干一些。刘彘迷迷糊糊任人摆弄,最后自己是怎么被搬到床上都还不知道,刚一碰床,脚一蹬就睡了个四仰八叉。

  夏安然头发比他的长一些,自然没那么快干,他摆摆手示意不用擦了,又让人看好了小孩就出了门。

  稍稍走了一段路便是一块公共区域,在那里已经有好些个人等着他。

  因为是工作日,夏安然干脆就把几个臣子一并带上了,他和小皇子泡一个汤,大臣们就泡另一个。

  就当是团建活动了。

  夏安然的班子里头年轻人多,对于顶头上司公然带人翘班适应良好,现在春意浓,能踏个青也是很美的。

  就算有若干个有意见的,多半也是少数服从多数。更何况温泉庄子距离卢奴来回一日,大家在这里住上一晚上第二天就能回去上班,在郅都要求带上休沐日后,也就浪费了一天时间。

  这在如今中山国官员满员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接受的,回去加个班就是了。

  夏安然这边不需要,但是官员那边可还被安排了按摩服务,长期坐案工作的办公室人群现在一个个都充电完毕,容光焕发。

  虽然是团建,但是在工作狂丞相的带领下,这群人还是带上了公务。

  反正现在中山国官方公文都改成了纸张。“用珍贵的纸张给你们写公文就是为了方便携带啊”,这是郅都大佬的原话,夏安然可没这么说过这种充满了黑心商人风格的话语。

  西汉五日一朝,夏安然和这些官员平日也不是经常见,他们主要隶属于丞相治下,有问题也是直接汇报给丞相。

  按照如今西汉的朝廷规制,皇帝就相当于董事长,丞相则是执行总裁。藩王的小朝廷也一样,譬如夏安然负责下要求说:我们中山国今年要进入小康时代,而丞相则负责告诉他:殿下,这没可能,按照如今的发展计划,我们可以努力在一百年时间内完成这个目标。

  夏安然能做的就是选择接受这个百年计划或者换掉这个丞相……哦对了,他还不能换,毕竟丞相一职是朝廷派来的。

  但好就好在,比起某些藩国的主臣水火不容,中山国的各方面关系还是非常和谐的。

  现在大家都乐滋滋的。大家见了小国王纷纷起身行礼,又闲聊了一番,特别和乐。

  这份和谐到夏安然说出了他的想法后就戛然而止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夏喵:有问题,群发,骚扰哥哥们!y(^o^)y

  刘彘:get.

  若干年后。

  刘彘:哥!!我遇到麻烦啦!

  刘彘:哥!!我又遇到麻烦啦!

  刘彘:哥,你来一下吧麻烦有些多,一时半伙说不清。

  刘彘:哥,要不你就别回去了?我们改个法律把诸侯王放在京城?

  刘彘:哥!!!!

  夏喵(未来):……???陛下,你哥哥还没老到揍不了人!

  摸到了刘彘的嫩屁屁,嘿嘿嘿嘿

  昨天评论区出现了几个崽提到了要怎么处理钱的事……的确是宏观调阔能,其实我们现在就在用这方法,否则造纸币不比铜钱方便?

  古代铁比铜廉价,因为铜还有观赏价值,铜器可是金光闪闪的,和镀金看起来没啥区别,老好看的。

  钱这个东西,你大量出口的结果就是国内不够用,然后就会出现代金券,最后就是纸币(参考宋明清)当然现在木有纸币,但是有当币。

  就是“以一当百”

  在你的1块钱上面敲个章说这玩意当做100块用。

  顺便,三国时候除了曹魏之外,东吴、刘汉都这么玩,他们两国最后崩溃的原因也和经济政策有关,曹柿子(当然那时候已经是王了)当时是死撑着不动钱,最后笑到了最后。

  经济一崩绝对爬不起来。

  大量买买买还会冲击国内市场,大家都种植经济作物的结果就是生命线被别人握在手里。

  在古代,地里没粮是致命的。当时《三国》卷时候,郭嘉就利用这一点从那谁手里骗到了粮和合作。

  西汉早期铸币是浇筑法,效率很低,所以官方也是没有这个实力去做。

  一直到武帝那时候改进了……咳咳,再到唐宋发明了……咳,先不说,否则我写啥(搓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