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幕后(06)
作者:传山      更新:2023-07-23 07:24      字数:3613
  “送, 真的吗?”

  蒋胖胖是个科学家也是个吃货,听到送,声音又高了八度。

  “嗯, 送,这些全是咱们种的, 不仅是所里, 就是外面的有人站岗的路边也不少。

  我们处长, 为了让你们科学家吃好住好, 没少绞尽脑汁想办法。”

  “能进七所,是我们的福气, 大家说对不对?”

  “对, 我们有个好管家还有一群能干吃苦愿意付出的后勤好同志们。”

  “哎呀,我不是要你们表扬我们,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蔡大姐不好意思的脸红了。

  “我们是发自真心的, 不是客气表扬。”

  一人两片三角形西瓜, 一人能吃上五六口, 或者秀气点吃能吃上十来口。

  七所的所有的能利用的角落能利用的空地, 全给沈清和利用上了, 蔬菜,土豆红薯,西瓜,还养了二十来只鸡,不可能给鸡吃粮食,吃的都是菜园子里抓的虫子, 蚯蚓。

  他自己用土坑把蚯蚓集中在一起,繁殖出来好多蚯蚓。

  午饭时,沈清和吃的比较少,一顿就吃一点点。

  几位一起吃饭的看到都劝他,“沈处长您多吃点,一顿吃一点点,身体怎么受得了。”

  “没事,我就是这几天胃口不好,吃的少点。过些天就好了。”沈清和安抚着身边的同事。

  他晚上在空间内,能吃各种好吃的美食,对于外面的这些,节约一口算一口。

  “胃口不好,不会是生病了吧?”身边的同事又开始担心起来。

  “没有,可能天气热的原因。我每到夏天就吃的少。”

  随意找了个借口,很不走心。

  很快他岔开话题,让大家不再关注他吃的少的问题。

  十月的时候,沈清和还用自己手中的粮票买粮食,自己存起来,饥荒要来了,也不知道湘北农村的情况会怎么样。

  他想着明面上存一些,然后等过段时间再给原身的弟弟妹妹们寄过去。

  一年寄一两次,每次也不多,一家十斤或者二十斤,稍稍补贴下。

  他已经在春初就给弟弟妹妹去了信,让他们在菜园子还有自留地里多种些红薯。湘北农村种土豆的不多,大多是种红薯。

  他们写信回来说自留地种的都是红薯,但愿他们没有骗自己。

  原身的心中除了两个儿子,再就是湘北农村的一对弟弟妹妹。

  他几年前能大手笔的资助一对弟弟妹妹盖房子,是因为知道很多政.策都要变,以后盖房子瓦,木梁都不好弄,还别说玻璃。更是难弄。

  他给家里弄的玻璃都是旧玻璃,可却是九成新的玻璃,托一位远在省城的朋友弄的,托人运到市里。

  到时候不但要票,有票也不一定能买到。

  记忆中原身的老家房子很差,妹妹也住的差,想着以后也要帮,还不如早点帮。

  花点钱,也没啥,算是他为原身做的。

  “老沈,你回来了。”又到了星期天,沈清和回了一趟家里,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去过了,该回去通通风,打扫打扫卫生。

  沈清和穿着一身旧旧的外套,回到家里。

  还没有进门就遇到邻居打招呼。

  “是啊,老庞干啥去?”

  “出去买水果,听说副食商店刚刚来了一批水果,我去抢点。”

  去副食商店买水果,真是抢,去迟了果皮都看不到。

  “那我运气好,我也去买点。”沈清和顺手又关上门,跟着老庞一起去副食商店买水果。两人是小跑着去的。

  有点距离,赶时间不得不小跑着去。

  抵达副食品商店,人头攒动,周围得到消息的人全部赶来,沈清和与老庞身后很快又站了一长队人。

  卖的是苹果,因为刚到,还很新鲜。

  一家一份,一份也就两斤,又大又新鲜,看着水灵灵的。只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他在后面等老庞,老庞买的多,他借了别人的份额买。

  在后面等,沈清和悄悄放进去一些,老庞也不会追问,这种事心知肚明。有些人买到了,并不是自家要吃,在现场就可以转手卖掉。

  价格不变,但是买的人会给两块钱的辛苦费。

  回到家里,沈清和关上院门,然后打扫卫生,开屋门开窗,到处通通气。

  还搭好梯子爬上屋顶检查瓦片,已经是冬初,屋顶检查是惯例,每年他都会检查四次。

  一个人忙活到中午,坐在空间,吃了一顿大餐。

  美食加水果,吃的他肚子撑,然后在空间里打了一套拳。

  一天忙到下午三点,才结束,坐上公共汽车返回单位。

  进出都要检查,今天他提着一提兜的苹果,进门检查完,才进去。

  休息,两个孩子也在屋里看书,“咚咚咚!”

  “谁啊?”

  “沈清和!”

  “啊,爸,快进来。”沈文涛快步走出来,打开房门,隔壁的沈文熙也打开房门走了过来。

  “爸,家里还好吧?”他们兄弟俩虽然没有回去,可他们还是记挂着家里。

  那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家,也是第一个家。

  “挺好的,你们俩别整天只知道看书,把自己绷的紧紧的,还是好适当的放松。

  都二十几岁了,也该找女朋友,咱们所,也有年轻的女科学家,你们倒是处处呀。成家和工作都不能耽误。

  特别是文涛你,赶紧找一个,明年过年前不找一个结婚。

  看我怎么收拾你,文熙你也别看你哥的笑话,也给我赶紧找。后年年前你也得找一个结婚。

  听到没有?”

  “听到了。”兄弟俩很无奈,父子三在一个单位上班,就是这点不好,催婚太方便了。

  提的苹果,兄弟俩一人分了十个,其余的五个,沈清和自己留着。

  院子里也有苹果树,味道也特别的好,可那是分给所有科学家的。

  “爸,我哥有喜欢的人了。”沈文熙啃着苹果,打小报告,他喜欢看哥哥的热闹。

  “有喜欢的人,是谁?”

  所里的搞研究的男女同志,他都认识,脑袋瞬间堪比百度,立马在搜索着。

  “许薇姐。”

  “哦,我记得她,不错,性子爽朗,长媳就得这样。”

  想起来了,许薇如今跟孤儿差不多,他的父母都是军人。如今在边防,什么时候能调回来还真不知道。

  “对呀,许薇姐也喜欢他,两人正在悄悄瞒着咱俩约会呢?”

  沈文熙毫不犹豫的出卖哥哥,谁让他瞒着自己,要不是他撞上两人约会,还不知道呢。

  “文涛,你要加把劲。争取明年国庆结婚,后年国庆给我生一个孙子或孙女。”

  沈清和又有了新方向了:催生。

  他是带有恶趣味的,不全是真的要催生。

  “爸,您也别跟着老二起哄,我和许薇才刚刚开始,哪有你说的那样快。”

  “不管怎样,早点结婚的意愿你要传达给许薇,要不人家还以为你是只谈恋爱不愿意结婚的那种。”

  沈清和不以为意,这年头还真没有几个女孩愿意谈很多年恋爱也不愿意结婚的。

  都愿意自己的恋情早日开花结果,哪怕是女科学家也一样,除非因为工作原因耽搁暂时结不了婚。

  “嗯,我会的。”

  父子三聊到吃晚饭,然后拿着饭盒一起去吃午饭,这种情形在所里经常看到。

  平时都是各吃各的,但是休息的时候,总有一天是父子三一起吃饭。

  对于这位七所的大管家,科研人员都心存感激。从他们进七所,生活方面,人家给他们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

  万事都为他们着想,不说前几年,就说现在,干旱的威力已经发散开来。

  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他们也知道,都吃不饱吃不好,杂粮馍馍都是稀罕物。

  哪怕是从国外回来的教授年青学者,往日曾经还会嫌弃那些杂粮馍馍剌嗓子,可如今剌嗓子也欢喜,代表有得吃。

  他们所里每周才吃一顿杂粮馍馍,其余的都是糙米饭,或者颜色不好看的馒头包子,虽然颜色不咋好看,可味道却不错。

  都是人家沈处长精打细算,给他们储备的。

  用新鲜粮食换陈粮食,能多换一些,这几年七所一直都是这样换。

  今天春初,人家沈处长就开始带着后勤和保卫处的同志到处种土豆,种红薯,还种了不少的菜,就是西瓜也没少种。

  做这一切为了什么,都是为了他们。

  七所还有三个实验基地,物资的采购调拨都是沈处长,人家啥事都想到远方的吃苦的同志。

  在西北地区的实验基地,极度缺水 ,沈处长一次又一次的找上面打报告,然后用买菜节省下来的钱,用七所单位的名义买下来两辆完全报废的拖拉机。

  沈处长自己钻研自己学习,硬是修好拖拉机,在西北的荒凉之地,改装了两台拖拉机,用来装水。

  每天都给实验基地运送两次水,一次两辆拖拉机,一天就是四拖拉机。

  大大的缓解了缺水的问题。

  几天后,沈清和收拾好行李,背着一个黑色的行李袋还有两个大麻袋,一个人登上了去西北的列车。

  他每年都要去很多次西北的实验基地出差,负责协调生活物资问题。

  这次去,他想帮忙找找水源,让基地有水源,也许能找到地下水,打一处深水井,还有就是基地虽然不在沙漠,可也是荒凉之地。

  距离周围最近的城市也有两百多公里。

  火车轰鸣,一路哒哒的抵达离基地最近的西林县。

  外面没有人来接,他不让后勤的同志和拖拉机来接他。浪费汽油浪费人力。

  一个人背着行李袋,用一根粗木棍挑着麻袋去到汽车站,到了汽车站坐上一辆臭烘烘还有快散架的公共汽车一路吭哧吭哧的开往一个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