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余波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42      字数:3534
  《叶氏辣椒酱远销海外!》

  《被华夏味道征服的外国人》

  《蓉城食品的骄傲》……

  这是最近sc省各个报刊的头版, 几乎所有蜀人都指导叶氏秘卤即将出口至地球另一端的灯塔国。

  赵安看着这些报道有些哭笑不得,他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造成这么大的轰动。

  虽然罗尔他们的到来是意外之喜, 但事实上结果没有宣传的这么夸张。

  最后只有罗尔这一名灯塔国的食品商人签订了订单, 而且准确说是与荣兴食品签订订单,对方只购买了鸡茸辣椒酱。

  主要是是叶氏秘卤暂时没有办法出口。

  因为大量的卤水香料都是植物,西方很多国家对于植物的进口相当谨慎,尤其大量的卤水香料都属于植株种子部分,哪怕已经经过晒干处理, 但是生物活性是否完全丧失依然无法确定。

  除非叶氏秘卤能够办理好各种繁琐的海关证明, 或者使用灯塔国的材料与食材进行制作, 否则没有办法通过海关。

  想要办理证明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过需要专业人事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申请和处理,对于现在的叶氏秘卤来说成本太高,暂时不具有可行性。

  而且叶氏秘卤的海外运营同样很麻烦,倾尽赵安一家人全部的精力来做这件事情, 也不一定能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

  当然最后让赵安放弃海外连锁店还是因为鸡茸辣椒酱订单签订的敲定,这件事已经足够起到宣传的作用。

  因为辣椒酱的制作需要经过高温的处理,可以确定生物活性已经完全丧失, 所以办理相关手续比较简单。

  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办理一些其他的证明, 比如灯塔国的食品卫生检验、华夏的出口证明、卫生证明等等。

  虽然这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王总当场就拍着胸口保证没有问题, 再困难都会配合罗尔。

  毕竟王总原本以为这次食品展览能够收获一两个周边省份的订单就不错了,结果没有想到会这么大一个意外惊喜。

  在食品展览之后,叶氏辣椒酱立刻被蓉城的超市摆放到了最显眼的位置, 同时各个超市的补货订单如同春絮般飘来。

  以荣兴食品加工厂现在的生产能力连蓉城的需求都没有办法满足,王总需要同时处理各种事情,贷款、建厂、扩大生产线、招聘工人……一时之间忙得不可开交。

  赵安一直担心荣兴食品的实力和社会资源能否把所有的事情解决好,但是在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所有的担心都消失了。

  尤其是《sc日报》的头版,作为sc省最大的报社,而且还是国有企业,它的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政/府的态度。

  显然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国家机器的主动啊!

  经济发展就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要能够出口创汇、拉动gdp,政府部门就会为企业大开绿灯。

  现在荣兴食品办理各种证明,那就是加快加急,专人负责。时不时还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打电话问王总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极大减轻了王总的负担。

  当让王总也没有忘记忘记带来这一切变化的赵安一家人。

  平时经常和赵父赵母商量事情,毕竟叶氏辣椒酱的商标权属于红秀食品,很多事情都需要赵母配合。

  还有就是王总需要赵安和罗尔进行联络沟通。虽然王总也有寻找专业翻译,但是他明显感觉到罗尔更喜欢和赵安交流,所以经常会让赵安去临时充当翻译。

  这也是自家的生意,赵安当然不会推脱。只不过还需要上课的赵安,只有周末可以帮忙。

  与此同时,叶氏秘卤的连锁店也陆续出现在蓉城的各个区域,两个周内开了7家新的连锁店。

  如果是一个月以前,叶氏秘卤这样的扩张速度或许会引发荣成百姓们的反感,毕竟一年前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但是本地报纸,甚至sc卫视都报道过食品展览的事情。

  “外国人也喜欢吃叶氏秘卤”这件事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叶氏秘卤也有了一种盲目的信任。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华夏对于外国人都有一种过度的崇拜,西方制度是先进的,音乐是优雅的,饮食是美味的……

  既然连外国人都喜欢吃叶氏秘卤,那就一定要买。

  至于为什么他们会知道外国人喜欢吃卤菜,全是因为铺天盖地的报道。

  “外国食品商对叶氏秘卤赞不绝口”、“国际友人对不能进口叶氏秘卤表示惋惜”、“被叶氏秘卤政府的西方人”……

  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赵安都会有些面红耳赤。

  作为当时在场唯一一个能和外国商人自如交流的赵安,他很清楚对方的评价。

  他向周围人翻译、转述的时候,选择尽可能原封不动地表达了对方的意见。比如味道、口感是否需要调整,食材更多的选择可能等等。

  赵安十分确信,这些报道上说的表扬,他绝对没有听过,也没有翻译过。

  赵安叹了一口,他很想辩解,但是现在他的还没有做出这个选择的实力。

  他看见过太多捧杀了,在这种情况下但凡叶氏秘卤或者鸡茸辣椒酱出现任何问题,绝对会招致难以想象的批评。

  还好因为之前连锁店的事情,赵母对于新开连锁店的要求相当严格。

  所有的连锁店在营业之前都必须要到总店进行学习,从卤制到服务,从装修到衣着,赵母的要求可以说是吹毛求疵。

  而且规定所有的连锁店必须有固定的营业地址,自行烹制卤菜也必须在半开放的厨房中进行,要让顾客“买的安心,吃的放心”。

  这些规定不仅仅是针对于这些新加盟的连锁店,哪怕是自家亲戚赵达和王怀德也是如此。

  如今的连锁二店和连锁三店同样拥有了自己的铺面,然后进行了精心装修,远远望去就知道是叶氏秘卤的装修风格。

  也就是最近叶氏秘卤风头无两,想要加盟叶氏秘卤的加盟商排成串,否则这些店主真不一定会遵从如此繁琐的规定。

  毕竟合同中明确规定,乙方加盟商如果不遵守甲方叶氏秘卤的经营规则,不仅会失去连锁店资格,而且还会基于对叶氏秘卤名声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赚钱机会,他们可不想就这么失去。

  当然这些严格规定带来的好处也是明显,叶氏秘卤在中午晚上都会出现排队的情况,收益让每一位连锁店都笑开花了。

  就算这样的疯狂的追捧很快会降温,但是赵安相信叶氏秘卤的收益依然会保持一个很可观的程度。

  与此同时,叶氏秘卤的扩张,让赵父三兄弟的食材供应再次陷入了一个紧缺的状态之中。

  虽然适逢初夏收获的季节,但是一次要提供十个店铺的食材,而且还是特别火爆的叶氏秘卤。还没两个周,十亩田地就全部告罄。

  赵父不得不临时去收购农村里的食材,这样才堪堪保证了供应。只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赵父还有饲养场的事情需要操忙碌,不可能每天这样到处收购食材。

  赵家三兄弟所有的土地就那么多,就算想要提供更多的食是不可能了。

  但是赵父又暂时不想把食材的采购权交给各个连锁店,毕竟他很清楚市面上的食材差别有多么的巨大。

  卤菜又是一种会改变食材本身口感与味道的烹饪方式,很容易就发生以次充好的情况。

  于是赵父就仿造连锁店的经营方式,立刻制定了种植与收购合同,然后开始寻找可以长期合作的农民。

  赵父在下东村生活了几十年,与下东村以及周围几个村子的大多数农民都认识,就算不认识打听一下也直到对方的品行以及干农活的水平。

  农村就是这么一个人际交往特别密切的社会,可以很轻易地了解到彼此的家长里短。

  赵父带着合同、现金、种子一家家地去拜访,给对方说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要求。而那些现金就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武器。

  很快赵父就与十几户农民签订了合同,等土地里的农作物收完之后便开始种植指定的作物。

  一共有一百多亩土地,足够共有目前的叶氏秘卤了。

  赵父和自己的妻子商量了,以后叶氏秘卤扩张的速度和原材料的供应要提前计划好。在下一批农作物收获之前,叶氏秘卤暂时就不开新的连锁店了。

  这个决定让赵安很满意,他完全没有插手自己父母在这方面的决定,但是他明显感受到自己的父母和一年前的他们完全不同。

  学会了去判断一个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不会贸然地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对于经营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热爱着自己工作的同时,慢慢掌握了经营管理的原则。

  当然这些变化与发展也让赵安他们家的收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辣椒酱的销售分成、连锁店的各种费用,每个月能有6000左右的收入。

  这在1995年已经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字了。

  而且这还是因为荣兴食品厂的生产能力更不上,否则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赵安也暗中感叹,难怪别人说80、90年代是一个充满了金色机遇的年代。机会遍地都是,只要你弯下腰就能够捡到钱。

  当然赵安并不满足于此,他心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计划。这并不是赵安有多么的爱钱,而是他享受一步步走向完美的努力与拼搏。

  不过这些都是废话,赵安最近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这些人生大道理,他要忙着参加中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