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凤抄手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43      字数:3516
  “安安, 为什么又要去秋熙路吃饭啊。”

  十一点半的时候,赵安把计嘉树从钢琴面前拉出家门。然后专门乘坐公交车, 花费半个小时来到秋熙路。

  平时二人要么花费二十多分钟直接到赵安家吃午饭,或者直接就在计嘉树家附近找个“苍蝇馆子”[1]解决午餐。

  “我妈叫我们一起去吃饭。”

  赵安的解释反而让计嘉树更疑惑了,今天又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 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出来吃饭。

  早知道阿姨也在的话,今天应该找我爸多要点钱,正好可以请阿姨和赵安吃饭。计嘉树有些懊悔。

  二人到达秋熙路的时候,赵母早就在一旁等着他们。而且已经选定今天吃饭的地方, 一家名为“凤抄手”的饭店。

  抄手是蓉城著名的小吃。抄手有些类似于北方的馄饨、沿海的云吞,但事实上体积、口感乃至内馅都不一样。

  而凤抄手则是蓉城历史相当悠久的小吃店,60年代就已经搬至秋熙路, 算得上是蓉城的餐饮招牌之一。

  主要贩卖的食品也很有特色,并不是传统的川菜馆,而是专门售卖巴蜀一带的小吃。

  凤抄手、鸡抄手、钟水饺、担担面、渣渣面、伤心凉粉、凉面、燃面等等。

  真正让赵母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凤抄手也有自己的分店,赵母想来学习一二。

  “来,小树,今天多吃一点啊。”

  赵母带着二人进入凤抄手后, 直接把招牌菜全部点了一遍, 准确说是招牌小吃。

  大概七八样,每一份并不是特别的多,起码对于十五六岁的赵安和计嘉树,一人吃两三份不成问题。

  这也是赵母要带上二人的原因之一,她想尝尝凤抄手的所有招牌小吃, 但是一个人又吃不完。

  “来,小树,你来尝一尝这个。”

  几人共同点餐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多品尝几种不同的菜品,赵母一直在给计嘉树夹菜,然后同时询问计嘉树的意见。

  而这也是赵母专程叫计嘉树来的另一目的,她需要计嘉树帮忙给出一些意见。

  其实这个工作赵母和赵安也能完成,但是为了全面客观,赵母还是叫上计嘉树。

  饮食口味一直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与经历、习惯、成长息息相关的事情。

  比如之前有提及过经典川菜鱼香肉丝就有多种不同的做法,一个小葱党很有可能就会吃不惯添加大葱的鱼香肉丝。

  赵母在家中掌勺一二十年,赵母知道赵安的口味和自己很相近,所以担心母子二人出来吃饭,对于菜品的喜好完全相同,没有办法做出客观评价。

  平时吃饭的时候计嘉树就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都是赞美赵母,但是在赵母眼中计嘉树对于味道很敏锐,所以赵母便让赵安叫上了计嘉树。

  其实这反而是赵母多虑了,虽然赵安的口味偏向于sc人,但是作为一个经常出入于各国、各类知名餐厅的钢琴明星,赵安已经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不同食材、菜品的口感。

  比如就赵安个人而言,他并不怎么喜欢吃法餐中的鹅肝,但是他明白鹅肝所特有的气味、细腻、鲜嫩是什么样的感觉,能够品尝、判断一道鹅肝料理是否正宗。

  毕竟社交中很重要的一门课就是带不同的人去不同的餐厅吃饭,并且让对方感觉到满意。

  赵安并不会给自己的母亲说这些,一是没有办法解释,二是出来带着计嘉树在赵安看来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

  此时的赵母和计嘉树在品尝各种小吃的味道,而赵安则在考虑餐厅的可行性。

  就是餐厅!

  赵母对于京城的经历念念不忘,一直在思考着开辟新的产业。倒不完全是为了赚钱,更多是一种热情。

  叶氏秘卤和辣椒酱作为自家的招牌产品,它们的味道、口感必须具有稳定性,品牌影响力才能够逐步上升。

  这也意味着赵母短时间内不用考虑改良口味的事情,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规范化叶氏秘卤连锁店的运营,而这并不是赵母最喜欢做的事情。

  所以在赵安的建议下,赵母已经招聘了专门的供应管理人员,负责核对每个点连锁店每天进购食材、香料的情况,同时也有专门的财务人员管理财务。

  赵母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监督。

  这样的日子对于赵母而言实在有些无聊,再加上现在赵父在农村的联合经营与白羽肉鸡饲养都搞得有声有色,赵母便开始思考做点其他的事情。

  赵母也没有冒进,而是根据自己从书本上学习的经营、管理知识,开始进行市场调研,而凤抄手就是赵母调研的第一站。

  作为赵母调研的第一站,凤抄手有很多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极具巴蜀特色,而是目前凤抄手也已经有了分店,只不过与现代意义上的连锁、加盟还有些区别。

  对于自己母亲的改变,赵安甚是欣喜,不是因为自己家能够挣更多的钱,而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有喜欢、热爱的事业。

  很多人就算想创业、想赚钱,也很少考虑那些在社会观念中低俗、下等、辛苦的产业。

  比如垃圾回收与分类,农产品的种植、推广、销售等等。更倾向于那些高科技、新概念产业。

  就像现在赵父的白羽鸡饲养,如果放在十年后,就算利益颇高,也很少有年轻人会选择扎根于养殖业。

  没有农业、制造业,何来服务业?

  这些道理并不是赵安从小就明白,以前的他同样是一个追求高雅、逃离庸俗的人。

  从小到大奋斗的目标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不要再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当一辈子的农民、工人。

  也是在重生之后,赵安才开始思考这些“大而空”的问题。

  一开始是偏激的想要赚钱,无论什么行业都可以。但是看见自己的父母在农业、餐饮上的努力与热情,赵安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

  或许将它们作为自己未来的事业也不错?

  这些都只是赵安现在的一些想法而已,他也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帮赵母进行前期的一些筹备,提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今天来凤抄手的调研,赵母和计嘉树在考虑味道的时候,赵安在思考着一些可行性方面的问题。

  其实凤抄手在蓉城的确是比较出名的餐厅,但赵安知道凤抄手未来的发展并不理想。

  起码同样走小吃路线的沙县小吃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时候,凤抄手的分店也不过几十家罢了。甚至在sc省,沙县小吃的数量都比凤抄手多。

  赵安以前对于凤抄手的经营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但真正坐在凤抄手的店铺里,赵安发现了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

  首当其冲便是定位问题,任何一个餐厅在创立之初便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卖什么、卖多少钱、卖给谁。

  凤抄手的总店设立秋熙路,而且采用复古装修,很明显是想打造比较高端的餐厅。

  但是凤抄手卖的却是小吃,这些小吃在蓉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因为小吃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而且原材料也很普通,注定了凤抄手与街边小吃的味道难以拉开差距。

  赵安刚才关注过价格,在街边两元钱就能吃到一碗抄手,而在凤抄手中则需要四元。

  接近一倍的溢价,但是味道和材料却没有明显的提升,最主要的差别来自于就餐环境。有多少蓉城本地人愿意支付这一倍的溢价呢?

  其次便是经营模式,很明显凤抄手的所有食材都是现场加工的。当天手工包的水饺、抄手甚至再十年后都是凤抄手的卖点之一。

  手工制作是一大卖点,后世一些水饺连锁便试图利用这一卖点吸引客户。

  但凤抄手并不适用这一卖点,原因很简单,作为荟萃了巴蜀各地小吃的凤抄手,需要制作多种程序复杂的半成品食材,难以统一规范化。

  如果只卖水饺,那制作则完全可以流程化,选用什么品牌的面粉,高筋面粉、低筋面粉与水的比例,选择什么品牌的酵母,发酵温度和时间是多久,每一个饺子的面皮大小、肉馅重量……

  这些全部可以做出明确的规定,保证在不同连锁店吃到的饺子,味道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速冻饺子便是采用这样的思路,选择一个最多数人接受的味道与口感进行大规模制作。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显然这对于凤抄手而言不可能实现。现在凤抄手的菜单上就已经有十多种不同的小吃了,所有的小吃都是从原材料开始进行现场制作,很难保证口感上的统一。

  这还是凤抄手总店,都有可能出现不同工作人员包饺子的习惯不同,导致最后水饺口感不同。

  更别说凤抄手的其他分店,凤抄手能够保证对所有厨师进行培训吗?

  所以凤抄手不同店铺之间的口味差别特别明显。

  虽然赵安上辈子没有吃过多少次凤抄手,但是作为一个蓉城人,他也听过很多关于凤抄手的评价。

  甚至偶尔有赵安的朋友从外地来蓉城,想要品尝一下凤抄手,赵安也只会带朋友来秋熙路的总店。

  外地人愿意来蓉城旅游的时候品尝凤抄手,但是本地人反而很少去凤抄手吃饭,尤其是总店以外的分店。

  作为专门贩卖小吃的凤抄手,想把自己定位成为中高端的小吃。但是绝大部分菜品都是巴蜀随处可见的小吃,本地顾客不愿意接受过高的溢价。

  这就是凤抄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