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会议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48      字数:3400
  “千禧年”正在悄然接近之中, 华夏百姓对于即将到来的2000年新年抱有一种很矛盾的情绪。

  首先便是兴奋,这些年华夏百姓都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起码曾经困扰着华夏数千年的粮食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绝大部分的人不用担心会饿死这个问题了。

  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从吃饱, 逐渐向美味、格调、安全发展, 吃货之国这个称谓也逐渐名副其实。

  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追去精神的享受。比如音乐、电视、电视剧……2000年前后, 是华夏乐坛、影坛集中爆发的一段时期, 有大量的作品产生。

  并不是说它一定比20年后好,而是指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创作欲望, 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在物质基础得到保证后,迎来了一个井喷式的创作时期。

  人们都在想千禧年之后, 华夏的未来是不是更加灿烂。

  当然在这种期待之中,也有一些谣言四期。毕竟“千禧年”这个概念来自于宗教,而宗教之中的千禧年是上帝复活的日子。

  各种末日论层出不穷,就连科学领域也难以幸免。当初赵安影响最深刻的一个谣言便是——千年虫。

  说计算机的编码系统不能直接进入到2000年,所以当时间到达2000年的时候, 全世界的计算机都会失控。

  而世界各国的核弹都由计算机控制很有可能会出现世界灭亡的危机, 除此之外金融市场、信息系统也会全部崩溃。

  这个传闻当年可是糊弄了不少人, 各种辟谣都没有用。

  总而言之, 1999年年末绝对是历史上格外有趣的一段时间。

  然而再有趣也和赵安与计嘉树无关,从十一月开始,两个人就忙个不停。

  计嘉树已经和音娱公司签约,计嘉树有把经纪合同提前给赵安过目。

  在李桦教授的帮助下, 计嘉树的合同相当宽松,并没有限制计嘉树在五年之内需要创造多少作品,人生自由更是毫无限制。

  为了这件事情,计嘉树还带着父母专门去拜访过李桦教授,以示感谢。

  计父计母专程来京城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与音娱签订合同,依然没有成年的计嘉树,与音娱签订合同必须要有监护人的出面,所以最终合同的时候赵安并没有在场。

  不过赵安相信计嘉树足以处理这些问题,并没有过多询问。

  在签订合同之后,计嘉树立刻开启了创作模式。计嘉树说公司需要一些新的单曲,然后找机会帮他推广,然后伺机推出作品。

  虽然感觉计嘉树刚签合同就开始创作有些太仓促了,但是赵安也没有多想。

  一来计嘉树一旦进入创作模式,就会绝对的全力以赴,这一点赵安早就已经知道。二来赵安自己也忙得没有时间过问计嘉树创作的事情。

  创立公司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尤其是在高速发展期的食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杜姐,格选生鲜的叫交接手续全部处理完了吗?”

  会议室内,赵安坐在会议长桌的前方,身着黑白色的经典西装,拿着一个笔记本说道。

  这里说的笔记本,可不是电脑,而是需要用笔书写的纸质笔记本。赵安实在无法接受现在比砖头还厚,比砖头还重,运行速度和砖头差不多的笔记本,只能使用传统的方式做记录。

  电话配送业务的火爆有些超出了赵安的预期,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电话配送业务与“格选生鲜”紧紧捆绑在一起。

  不仅仅货源来源于格选,连客户、品牌、场所都完全依托于格选。

  这对于食安集团的电话配送业务系统发展十分不利,于是赵安和赵父商量,直接把格选生鲜整个业务模块转手给食安。

  当然现在食安还这么多的现金,只能选择了股权交易。

  现在人事部的当务之急就是格选生鲜所有员工的转移,各地各选员工加起来早就超过了千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作。

  杜姐名为杜峨,是赵安高薪挖来的人事部经理,年近四十,有国企、外企的工作经验,平时特别雷厉风行的一女子,此时却有气无力地说道:

  “老板,工作在顺利进行,但是速度不够理想。现在完成的还不到一半,人手不够。”

  “人手不够自己招聘,这些权利全部下放给你们了,但是别滥竽充数就行。”

  “知道了。”

  虽然听到赵安给了她招聘的权利,但是杜峨一点都不高兴。

  招人哪有那么简单啊?

  更别说现在食安集团要求全部使用电脑办公,这可是硬条件啊。根本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自己好不容易通过以前的社会关系联系到了几个人事经理,但是他们一看到自己最近的工作状况,就直接挂了电话。

  杜峨真的很想说:你们先听听工资待遇再挂电话。

  听了之后你们就会跟我一样明知前面是个坑,但回也义无反顾地往前跳了。

  “立伟,让你构建的会员系统怎么样了?”

  会员系统是赵安最近比较重视的一个项目,通过格选生鲜他就已经看出了用户粘稠与忠诚多么的重要,所有他准备抢占先机把网络会员这一块做起来。

  周立伟也是赵安挖到的人才,本科是t大计算机系的学生,然后又去灯塔国学习了一年半,本来回国准备创业,但应是被赵安给说服加入了食安集团。

  为了找打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赵安也是煞费苦心。先去来联系p大和t大的教授,99年计算机的教授在国家层面都是瑰宝,可不是赵安挖得动的顶尖人才。

  于是赵安便缠着教授给他推荐他们的学生,为了让教授们相信他不是一个骗子,赵安也是手段用尽。

  先是p大金融系学生身份和学院教授的背书,然后再是各种公司证明和文件,最后则是极有诚意的合同与计划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个十八岁,长得特别好看的年轻人找到大学教授说我想招聘您的学生,教授不怀疑的话那他就不是正常的教授了。

  赵安又不要在校大学生,需要全职员工,而已经毕业的学生早就有了稳定的工作。

  最后赵安软磨硬泡才把正好回国的周立伟给“哄”到了食安。

  这也是因为刚回国的周立伟一时之间没有想好自己的创业项目,才暂时接受了赵安的邀请。

  至于以后周立伟想走?赵安便是他对于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公司潜力很有信心。

  “老板,会员系统是小事,我已经做好了。但是食安会员如何引流你考虑过吗?以及食安会员以后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呢?难道你准备花几百万就做一个让顾客专门上网看菜价的网站吗?”

  虽然赵安给周立伟开了很不错的薪水,但周立伟依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他很好奇,如果只是这些简单的工作,那赵安随便找一个程序员就能搞定,何必高新聘请自己呢?

  “引流的问题,你和宣传部沟通下,通过门户网站进行引流,至于未来这个问题……”

  赵安从笔记本下拿出一份策划书,扔给周立伟,说道:

  “你看看这个,等会到办公室来和我交流。”

  之前事情太多,赵安暂时先安排了周立伟短期的工作,对于未来的计划根本没有时间详细说明。

  最近一个周,赵安每天回到家中熬夜写到一点才完成这份策划书。赵安庆幸还好自己把计划书写完了,不然今天要花多少时间向周立伟解释。

  接下来赵安又和财物、宣传、供应、运输部简短交流了最近的工作情况。

  简而言之就是食安集团准备在千禧年到来之前,把电话配送的业务推广到所有的省会城市。

  最近运输部分的压力特别大。

  有了电脑的存在,电话接线、订单处理都可以远程集中完成,而且原来所有格选员工也转入食安名下,实体店方面也能配合工作。

  但是每个城市的配送业务都需要重头开始,招聘专员、建立办事处、购置运输车辆等等。

  目前格选已经遍布了华夏二十多个身份、地区,意味着最少要成立二十多个运输中心,哪怕工作内容重复部分比较多,但这也是一个浩瀚的工程,基本上所有的部门都在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在食安的部门会议上看不到王泽刚的原因。

  作为副董事长、执行总经理的王泽刚此时正扮演着空中超人,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

  当然,也不是王泽刚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除了王泽刚招聘的三位助理,还有几名副部长也在外出差。他们分头行动,定期向赵安汇报各自的工作情况。

  然而在所有忙碌不堪的部门中间,有那么一个异类,主动开口说道:

  “老板,有什么工作需要我们部门做吗?”

  “你们暂时做好一棵树的扩张和销售业务就好了。”

  这是产品一部的部门经理,他主要负责的是一棵树奶茶,也是食安集团成立之初的第一项业务。

  本来产品一部作为食安集团的立身之本特别有底气,然而这种底气在产品二部出现之后便烟消云散了。

  因为产品二部就是目前负责格选生鲜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