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舆论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49      字数:6722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 发现自己民族企业,把更好、更廉价的商品卖往其他国家, 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无数重演的历史给出了一致的答案:人们会变得愤怒、失去理智,开始抵制甚至谩骂这些公司。

  这一幕在未来的华夏也曾上演,此时的纽西兰也不例外。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纽西兰的人民,发现汇美牛奶在华售价比国内便宜后, 迅速陷入了一种愤怒的情绪中。

  十数篇质问汇美的报道出现在纽西兰国内的报纸上,同时电视采访以及最近几年流行开来的网络媒体也不甘示弱,纷纷报道此事。

  一时之间,整个纽西兰都在质问为什么汇美会以如此低的价格在华销售牛奶。

  汇美大楼, 总裁办公室内。

  “你这个华夏的负责人到底在做什么!谁给你的权力在华夏的牛奶上贴上汇美的标签!”

  一名身材臃肿的中年男子, 坐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对着手机破口大骂,手机另一头则是朝身处北半球的华夏负责人。

  “总裁, 这些华夏厂商根本就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直接把汇美的标签用在华夏本土生产的牛奶上。按照当初的合资合同,他们的确有这个权力使用我们的商标。”

  华夏负责人在电话中小声辩解,然而这样的辩解却让汇美总裁更加愤怒:

  “你的意思是我当初签订合同出错了吗?”

  电话中一阵沉默, 华夏负责人一句话都不敢说。在资本主义的公司中,上下级的关系同样只有命令与臣服。

  稍微缓口气,强行压住自己想大人的冲动,汇美总裁开口说道:

  “给我详细说一说华夏的情况。”

  无论之前有什么的过错暂时都不重要,当务之急还是弄清楚华夏的情况,然后想想怎么向国内消费者解释。

  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口碑, 如果以不小心很有可能会一朝失去。

  于是华夏负责人便开始解释,这一次他可不敢再隐瞒合资公司的情况,就算华夏的商人给他再多钱他也不敢了。

  他能有这些灰色的收入,完全是因为他在汇美公司内的地位。一旦惹怒公司的总裁,那就什么都没了。

  华夏负责人说的很详细,华夏生产的牛奶为什么这么便宜、目前在华夏的销售政策、销量与利润等等,全部如实汇报。

  唯独有一件事他没有告诉汇美总裁,那就是自己私收金钱,然后恶意抬“一棵树”标书价格的事情。

  在他看来食安一事与纽西兰国内的舆论没有任何的关系,这种情况下能少一事便少一事。

  然而就是因为他的做贼心虚注定了他和汇美总裁没有办法看透这件事背后的脉络。

  “所以这件事是国内有人在动手脚?”

  商场如战场,汇美总裁什么样的商业竞争手段没有看过,在第一时间便发现了国内舆论来势汹汹,实属反常。

  为了弄清楚是谁在背后推动这件事,他才会联系华夏负责人。但现在看来这件事应该与华夏没有任何关系,只能暂时假设是国内的竞争对手在算计汇美了。

  “总裁,那我们该怎么做啊?”

  “还能怎么做,肯定要先安抚国内消费者的情绪。你立刻把所有的材料通过传真和邮件的方式发给我,你别给我说你没有留存任何证据吧?”

  总裁的声音明显带着不悦。如果自己的下属做了这些勾当,而没有保留任何的证据,那就真的太蠢了,商场不适合他。

  “有有有,我立刻给您发回来。”

  负责人唯唯诺诺,他肯定有收集各种各样的证据。万一哪天东窗事发,这些证据或许能救自己一命。

  半个小时后,总裁的办公桌上就摆满了文件。华夏政府的公文、与华夏公司来往的邮件、检测报告等等。

  公文与邮件,负责人都已经用英语做好了标注。汇美总裁估计负责人也不敢在这些材料上做手脚,暂时直接采信了负责人的备注。

  而那些检测报告才是真正让他感觉到头疼的事情,作为一名国际奶业公司的总裁,他太清楚各种指标与数值代表什么了。

  这哪里是牛奶,这就是毒药!

  哪怕他在食品圈子里几十年,自认为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识过,但是看到这些华夏牛奶的检测报告,他还是觉得心里发寒。

  不要以为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食品市场有多么的健全、透明与善良,其实同样肮脏不堪。

  灯塔国自诩为世界文明灯塔,但在食品市场依然是蛮横无理。

  80%以上的生产资源集中在几个大型厂商手中。他们牢牢控制着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整条产业链,他们规定农场主必须使用规定的种子、肥料……不能把生产过程告诉社会公众……

  他们操控着食品链的每个缓解,而他们唯一的考量就是公司的收入。

  灯塔国最大的食品骗局便是糖类的泛用。

  这些食品商人明明知道糖类每天的摄入标准以及过多摄入糖类可能会导致的危害。

  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公布这些真相,反而在各个领域推广糖类的使用,饮料、零食甚至药物。

  原因很简单,糖的成本极其低廉,而且很容易上瘾,他们可以轻松地将整个社会推向一个高糖消费社会,以此攫取夸张的金钱利润。

  这些只是世界各国食品行业的冰山一角罢了,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便是这个道理。

  只不过汇美总裁看着手中的牛奶检测报告,竟然生出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一瞬间的惭愧而已,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操纵舆论媒体,来为汇美公司洗刷名声了。

  手中的材料自然不可能全部向社会公开。

  虽然厂商之间对于彼此的内幕都一清二楚,但这也仅仅局限于业内而已。

  如果有谁突然良心发现,向整个社会公布。不用等整个行业一起围攻他,单是社会公众第一时间的怒火就足以把他轰成渣,所以开诚布公这个方案在第一时间被他排除。

  汇美总裁挑选了一部分材料,交给了公司内负责产品宣传的部门。在一番春秋笔法后,汇美对外公布了他们的答复——

  《一个企业应该承担起的职责》

  各位汇美的忠实消费者:

  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于汇美的支持,汇美一直坚持着将最优质的牛奶带给每一个需要牛奶的客户。也是因为这个理念,所以汇美在保证牛奶品质的前提下,一直坚持走平价路线。

  汇美在国内的销售价格,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有多么平易近人。所以在得知我们汇美在华夏地区的销售价格之时才如此的疑惑。

  汇美在此必须告诉大家,我们一直坚持着我们的理念,从未改变……

  华夏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没有我们这么发达。但是他们的人民同样需要牛奶,需要生存……为了给华夏带去高品质的牛奶,汇美进入了华夏市场。

  因为汇率的问题,华夏原奶的价格很低,而且汇美在华夏设有分工厂,才能在华夏本土生产出价格低廉的牛奶……

  所以请各位消费者不要单纯以价格的高低对汇美进行判断。请相信汇美一直是一个有着国际胸怀的企业,我们一直在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请相信汇美公司!

  这封公开信,列举了大量华夏的经济落后、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材料的证据,同时也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国际企业,写得声情并茂、催人泪下。

  一时之间,纽西兰的消费者纷纷赞美汇美,认为这样的公司才能够代表纽西兰的良心。

  作为一个物质丰富的发达国家,纽西兰的人文主义蓬勃,而且整个国家信奉基督教,又有一种博爱之心。

  汇美公司的这封信,可以说是戳中了他们的自豪感,让他们为自己国家有汇美这样的公司而欢呼。

  短短的五天内,汇美的股价上涨了30%,这是一个在平时难以想象的涨幅。

  而且各种对于汇美赞扬的文章纷至沓来,连汇美公司二十年前的一笔捐款都有人再次提及。

  无论是打开电视、报纸还是电脑,纽西兰这个周最热的话题就是汇美公司。

  星期一,汇美公司的例行大会。

  汇美总裁坐在会议厅的最前方,环视着他的臣民们。

  公司的其他员工一边窃窃私语,一边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他们的总裁。

  之前汇美遭遇的舆论危机与后续的反转,公司员工大多知道个七七八八,知道公司总裁是如何挽大厦于将倾。

  而汇美总裁也十分享受这样的注目礼,他觉得自己就是刺杀恶龙的英雄,而且还借着这个机会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汇美的股价上涨,也就代表着他的身价上涨,他难免有些飘飘然。

  其实一开始,他也只是想摆脱负面的评论而已,他完全没有想到国内对他的评价竟然会这么高。

  他还担心这件事幕后的推手会不会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但是一整个周末都风平浪静,他也逐渐放心,将这次舆论的爆发判断为一个偶然事件。

  “好了,我们来开会吧。”

  看着所有的部门经理都已经入座,汇美总裁便开始主持今天的公司会议。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上个周我们汇美遭遇的一些意外情况,不过大家放心,这件事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而在这件事中,功劳最大的便是宣传部门,他们撰写了公开信,然后联系了各大媒体进行报告,成功让这件事化险为夷。”

  说到这里,总裁便开始带头鼓掌,整个会议室内瞬间掌声雷动。

  宣传部的负责人是一名容貌亮丽的中年女子,她起身后对着所有人露出了一个甜美的笑容,然后说道:

  “其实这件事全部是总裁的功劳,是他制定了整个宣传计划,我们只是负责撰写文字而已。我建议大家一起为总裁鼓掌。”

  如果刚才只是晴天霹雳的话,那现在就是盛夏巨雷,整个会议室都快炸裂。

  大家都很清楚给谁鼓掌应该用多大力,这也是一门学问。

  看到自己的员工如此懂事,汇美总裁也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他现在脑海里已经在思考什么时候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成为纽西兰最大的乳业公司,再征服整个国际市场。

  就在员工掌声不休与总裁自我陶醉的时候,会议室的大门突然被推开,一名男性员工慌慌张张地跑到宣传部负责人身旁,与部门经理低声交流。

  这名员工的行为实在有些失礼,连汇美总裁都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他,如果不是他此时心情正好,恐怕已经开口训斥了。

  很好,你这个小员工已经引起了我的注意力。

  因为注意力被吸引,所以汇美总裁也顺便观察着正在与之交流的宣传部门负责人,他亲眼看着部门经理的表情由红变白、由白变黑、再由黑变红。

  如果是平时他也有兴趣欣赏这样的变脸绝技,但这可是在公司例会之上,不用想都知道这名小职员汇报的事情肯定与汇美有关。

  倏忽之间汇美总裁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本来准备借助今天的例会,回顾下过去几年的发展,然后再展望下未来的路线。然而汇美总裁现在根本没有这个心思,潦潦几句便结束了今天的例会。

  不等汇美总裁开口,宣传部门负责人便直接走到汇美总裁面前说道:

  “总裁,有麻烦了。”

  强忍住心中的不祥预感,带着部门经理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汇美总裁才开口询问发生了什么。

  原来今天早上报纸突然刊登了一篇对于汇美公司的质疑文章——

  《承担责任还是利益熏心?》

  报纸中刊登了汇美公司在华夏销售牛奶的质量检测报告。

  牛奶可是纽西兰引以为傲的国家支柱产业,国民对于牛奶的质量标准多少有些了解,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官方的解释,便能自己看懂牛奶的检测报告。

  蛋白质含量偏低、微生物含量偏高、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不足、脂肪含量超标……

  各项指标一览无余,大家都很清楚,汇美在华夏售卖的牛奶,按照纽西兰的产业标准就是劣质牛奶,根本不允许放上货架。

  不过,他们也能勉强理解,毕竟这款牛奶的价格如此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有牛奶喝总比没有好。

  然而当他们顺着报纸继续往下看到“添加物检测”——

  在牛奶的添加物检测中发现有害物质“三聚氰胺”,根据我国(纽西兰)牛乳产业标准,三聚氰胺属于有毒有害化工物质,通常用于牛奶指标造假,对人体有较大毒性……

  社会公众对于检测报告没有任何的怀疑,毕竟这是纽西兰最大的报刊《纽西兰新闻》,而且检测报告也是由纽西兰最具公信力的检测机构出具。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所有报纸的民众都愤怒了!

  这已经不是劣质牛奶了,而是有害液体!

  汇美为了降低成本,敢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虽然这只是在华夏销售牛奶的检测报告,但是在纽西兰国内呢?在其他国家呢?

  汇美一直强调自己的售价低廉,是不是因为他们在所有的牛奶中都添加的三聚氰胺。

  这种恐慌快速蔓延,人们对于汇美充满了怀疑。

  有一些对于纽西兰国内质检体比较了解的人在网络上发声:国内生产的牛奶不可能添加三聚氰胺,请大家继续放心购买。

  然而这句话就像火星一样点燃了□□堆,公众们怒斥:“难道向其他国家贩卖有毒牛奶就可以了吗?你们这是在杀人。”

  之前对于汇美的公开信有多么佩服,此时就有多么的愤怒。

  人类是有同理心的生物。

  纽西兰的公民无法想象这样的有毒牛奶居然在华夏堂而皇之的销售。

  “总裁,我们该怎么办?要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华夏公司的头上,就说是他们自行生产,然后贴了汇美公司的标签”

  这已经宣传部经理短时间内能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了——祸水东引。

  她也没有想到这件是居然会这么快就暴露。作为公开信的负责人,她也知道汇美在华销售牛奶的情况。

  从内心而言,她认为汇美并没有多大的错误,又不是汇美主动生产劣质牛奶。这些牛奶完全符合华夏的相关标准,要怪也得怪华夏的标准太宽松了。

  有的人永远不会反思自己的过错,一次又一次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理由,这名容貌妍丽的宣传经理便是这样的人。

  她的话让汇美总裁有些想打人,自己公司上个周才标榜了自己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几天后就突然改变说辞。

  你真以为公众是傻子啊?你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

  如果不是看在她的皮囊份上,他会让这样的蠢东西当宣传部经理?

  到此时此刻,汇美总裁总算是确信整件事背后肯定有一个幕后策划者,从一开始看似偶然的出口企业报道,到后来对于汇美在华售价的讨论,以及此时此刻的监测报告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计划。

  这可怕的策划,一环扣一环,完全没有给汇美留下任何的退路。

  汇美总裁很想知道到底是谁策划的一切,但怎么都没有想出一个结果。这几年汇美在商场上也没有得罪过谁啊?、

  汇美总裁恐怕一辈子都想不出正确答案了,因为他的逻辑是汇美动了谁的经济利益,谁才可能会选择这样的商战手段。

  他根本想不到这一切的策划者,是一名华夏的普通商人,与汇美其实没有任何的竞争关系。

  这个注定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先放在一边,现在对于汇美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度过眼前的危机。

  “你先立刻去发送通稿:市面上所有的汇美产品自愿接受质量检查,只要有任何有害添加物或者质量不达标,汇美将支付巨额赔付款。”

  汇美总裁对于汇美国内的产品还是很有信心,在纽西兰严苛的产业标准下,想将产业做大,质量是第一要求。

  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保持对汇美产品的信心,起码要证明汇美的产品是安全的。

  然后他继续吩咐:

  “你再公布一些汇美在华合资公司的情况,然后说明一下我们对于合资公司没有生产和检查方面的权利,争取把关注点转移到从国内直接出口到华夏的牛奶。最后多做几个检测,证明我们自己生产的牛奶没有问题。”

  对于核心矛盾与焦点问题,汇美总裁的选择是模糊因果关系,尽可能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现在已经不要去奢望这件事能够完美解决,他已经做好了面对各种损失的准备。

  汇美在纽西兰很有影响力,关系较好的电视台、报纸、网站也有不少,一时之间为汇美辩解的声音突然增加。

  虽然汇美不能自己说华夏的质量标准有问题,但是记者、主持人、网民完全可以,他们是“中立的”第三方。

  一开始纽西兰的公众只是在声讨汇美的做法,可到了后来,他们也开始主动了解华夏的乳业情况,是否真的如汇美所说那样低标准。

  看着大家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华夏之上,汇美总裁也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件事总算过去了吧。

  然而谁知道纽西兰的政府突然把汇美负责人叫去谈心,并且对汇美暗示:这件事已经上升到国际外交的层面,汇美必须要配合调查。

  汇美总裁真的很心累,每次感觉这件事已经快到头的时候,又会朝着一个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他都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在盛怒之中,他直接撤销了华夏负责人的职务,然后让对方立刻回国,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

  这名原本意气风发的华夏负责人,现在才是如丧考妣。

  明明马上又要做成一笔大生意,他都计划好凭借这次的生意,一跃成为整个亚洲区的负责人,怎么就突然被撤职了。

  他根本不知道,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大生意——“一棵树”的招标。

  如果他严格坚持纽西兰的乳业生产标准,严禁合资公司生产毒奶;或者他没有因为华夏奶商的鼓动,贸然抬高招标书的价格,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然而,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