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投机者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51      字数:6883
  为什么从灯塔国购买大豆的价格560灯塔币/蒲式耳, 但是国内到大豆的交割价格依然维持在600灯塔币。

  原因很简单——有价无市, 现在国内大部分厂商都没有办法购买到灯塔国的廉价大豆。

  在商/务部和关税局下调关税的第一时间,就有企业已经前往灯塔国与三大粮商进行交涉,希望能够购买到足够便宜的大豆。

  然而三大粮商统一回复却是:去年库存的大豆已经全部销售完,想要购买大豆的话, 只能等八九月月份灯塔国第一季大豆成熟的。

  这对于华夏大豆期货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华夏大豆价格便不会再下降, 甚至国家也会继续推动国内大豆的种植,一旦灯塔国供应不足、不及时,还有国产大豆可以使用。

  好不容易才让华夏从自己这儿进口大豆的灯塔国, 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所以三大粮商又用尽各种手段安抚华夏的需求企业:

  我们灯塔国正在进行春耕,如果你们需要进口大豆的话,不妨现在先告诉我数量,然后我们好规划种植面积。

  我们灯塔国是现代化种植, 能够精确的评估产量。到时候会给大家优先提供大豆。而且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灯塔国的大豆价格, 肯定要比华夏的大豆便宜许多, 一定能给各位带来满意的利润率。

  华夏这些中小企业也没有过多的考虑, 便大致汇报了自己需要的大豆数量。但是当他们提出签订订购合同的时候,三大粮商又开始各种推脱:

  两国的关税、贸易政策不稳定;大豆种植规划需要一定的时间;最近国际大豆期货变化也很大等等理由。

  就算签订合同, 也是价格未定的合同, 或者直接采取期货合同,约定以交割日的价格为准。

  除了这些中小企业外,当初参加考察团, 通过大豆进口尝到甜头的大型企业们也纷纷与三大粮商再次联系。希望2002年依然能够从灯塔国进口大豆,而且所需要的数量比上次更多。

  对于这些大型企业,三大粮商表面上态度十分和善许下各种口头承诺,但是到签订合同的时候依然是各种推诿。

  这次从灯塔国进口大豆的价格已经接近于倾销的价格,华夏企业也能预见今年大豆的价格肯定要涨价,不过所有人心中的想法都是再怎么涨价也比国内的大豆价格便宜,也没有特别关注这件事情。

  毕竟进出口价格一般与国际大豆期货保持一致,看看最近几年的国际大豆期货价格一直相对稳定,各个企业都不是特别的担心。

  赵安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华夏企业与三大粮商的接触,甚至食安也一直派员工与对方接触。所以对于三大粮商的态度、策略赵安十分清楚。

  大家都知道三大粮商会涨价,只不过没有任何一个人像赵安一样知道三大粮商或者说灯塔国有多么的狠心。

  很华夏企业对于整个世界贸易组织认识还不够,这可不是什么善良的公益组织。资本市场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都的地方。与国家、民族都没有关系,最本质还是人类被资本异化后的贪念。

  面对步步紧逼的陷阱,赵安也无能为力。难道让赵安去对每个企业的负责人说:

  不要相信灯塔国,不要灯塔国购买大豆,他们会恶意抬高价格。

  在不能预知未来的情况下,没有人会选择相信赵安的“危言耸听”。甚至会认为赵安这是在挑拨离间,让所有人都不与灯塔国三大粮商交易,这样食安就能独占廉价的大豆货源。

  这种市场内部的阴谋诡计实在太多了,多到任何一个老练、成熟的企业家都不会轻易相信同行的话,他们相信的只有真金白银。

  所以赵安只能选择保持沉默,然后争取从三大粮商这边入手进行反击。

  赵安可不会选择与对方友好协商了,既然对方想通过金融手段来攻占华夏大豆市场,那赵安就不会怯战,他要让灯塔国在自己最熟悉的战场体验一下滑铁卢的感觉。

  不过这些事情都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赵安必须要在第一个战场取得足够丰富的战果,才有资本进入赵安计划中的第二个战场。

  而现在国内大豆期货市场,还有一批资本在和赵安进行斗争,这批资金足有数亿华夏币。

  经过三个月堪称传奇的期货操作,赵安当初投入市场的1.5亿已经翻了几倍。

  不要认为期货市场的钱好赚,哪怕赵安提前知晓这场战争的结果,还有宋桥教授这样的人形作弊器在一旁,赵安都因为资本狙击而险象环生,好几次都几近撕毁合约、全局崩盘。

  在金融市场中,那种无能为力,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一般人难以承受。很有可能在一夜之前,数亿身家荡然无存。

  期货市场的传奇故事很多,但是传奇之后,则是累累白骨。

  在期货市场共赢就是最大的谎言,期货本身不会创造财富,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游戏。

  所有人都是抱着这样的觉悟进入期货市场,所以赵安并没有任何的不忍心。

  现在反着和赵安投资期货合约的商人,他们最大的依仗便是华夏市场上大豆有价无市!没有任何一个大型企业愿意以成本价,或者仅仅高于成本价些许的价格出售大豆。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大豆的价格自然会高于最后的均衡值。

  这些投资者是看准了大企业为了市场份额不屑于赚这一点小钱,而国内的大豆商则坚持600灯塔币这个底线,在灯塔国大豆收获季节来临之前他们都不用太担心大豆的价格波动,他们已经达成了默认的约定。

  想要打破现在的僵局,唯一的办法就是往市场中投入足够的现货大豆,满足中小厂商的大豆需求。

  对于其他人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死局,但赵安手中一直藏着一张底牌没有使用,那就是大量的大豆现货!

  作为当初考察团的成员,赵安自然也将进出口银行提供的特别贷款全部用于购买黄豆。

  三大粮商要求以灯塔币进行结算,这是灯塔国调整进出口赤字的手段之一。

  而华夏为了经济的问题,一直在努力储蓄外汇,在刚刚给考察团提供了大量外汇带哭咽的情况下,国家不可能再提供大额外汇。

  除非企业自身就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才能够继续购买大豆。

  虽然华夏近几年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优势地位,但事实上华夏的产业结构十分畸形,食品类企业基本没有出口创汇的能力。

  创汇的产业大多是附加值低廉的制造业,而国家又要用外汇采购生物、信息、医疗、电子等高端产业设备,所以外汇一直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规划使用。

  在国/家并不认为需要继续大量采购大豆的情况下,食品企业很难筹备足额的外汇。

  哪怕国字头的几家企业也不可能,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政/府给国字头企业特别待遇,其他企业肯定会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考察团每个人手中掌握的大豆数量基本一致。

  投资商们在清楚赵安的身份之后,便暗中收集着食安的情况。知道食安一直没有销售大豆,也没有将大豆使用于加工行业,一直预防着赵安在关键的时候销售大豆,让大豆价格再次下滑。

  决定和赵安手中的大豆进行对冲操作,这些投机们直接建立了一个资金池。只要赵安有销售大豆的行为,他们就会进行反向操作,保证价格的稳定。

  他们自认为已经了解赵安手中的底牌,并且做好了应对措施。然而他们还算漏了一点,赵安手中或许没有足够的外汇,但是赵安的母亲手中有!

  从90年代初期便一直在进行贸易出口,尤其是98年之后,红秀食品丰富了调味料的种类,海外销售额不断上升。

  如果单纯的进出口企业因为资金周转的问题,在获得外汇之后也会通过银行转换为华夏币,从而扩大生产、再生产。

  但对于红秀食品而言并没有这个问题,红秀食品的高额利润足以支撑自身的发展,所以在赵安的建议下,红秀食品一直有进行外汇储备。

  储备的方式也很简单,购买大量的灯塔国国债、股票、基金、公司债券等等。在赵安的知道下,红秀食品的外汇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

  在赵安与三大粮商私下协商的过程之中,赵安同时以红秀食品的名义与三大粮商签订了进口协议。

  其中有关于关税方面的处理,赵安先后向马局长、商务部部长进行报备,这一些列操作没有任何的违规之处,但是又相当隐蔽。

  作为食品供养商,跃华和食安在海港城市都有各自的仓库。这些以红秀食品名义购买的大豆,在抵达华夏之后便一直安静存放在仓库之中,等的就是现在。

  2002年4月7日,荣鼎投资公司。

  “王总,放心吧。我估计赵安那小子应该要忍不住出货了,现在整个市场都在等着他抛售手中的大豆。我现在担心的不是吃不吃得下,而是吃不吃得到。盯着这批大豆的企业不少啊。”

  一名中年男子身着西装,靠着办公椅,然后双腿放在办公桌上,一脸自信对着手中的电话侃侃而谈。

  荣鼎在华夏也算很有名的投资公司,这名顾经理更是业界内有名的操盘手。

  前些年在股市里呼风唤雨我,打下偌大的名头,后来嫌股票市场杠杆率不够高便投身于期货市场,这几年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本来通过某些渠道获得了有关灯塔国大豆购买的内幕消息,想凭借这些消息在期货市场里狠狠捞一笔,但谁知道偏偏遇到一个赵安?

  金融市场十分追求消息的时效性,哪怕是同样的消息,早获得一个小时、晚获得一个小时,对于投资策略的影响近乎致命。

  顾经理本来也想做空大豆市场,只不过因为筹措资金的关系晚进场几天,结果所有的投资策略都被赵安所压制。

  比如顾经理刚准备做720灯塔币左右的期货合约,结果赵安一通操作已经把价格打压到715灯塔币。

  就算顾经理和赵安对于市场的预测相差无几,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个亏损、一个盈利。

  顾经理也不是没有想过超前越过某个价位阶段,比如赵安在做700灯塔币的期货,他就去做650这个价位。

  但赵安以及宋桥教授可不会一路做空,在某些价位赵安甚至会故意停留一段时间,等待一些大宗合约完成交割后再继续做空。

  这就是对于整个市场的把握,知道有多少资金会进入大豆市场,以及他们会选择在什么阶段选择什么样的策略。

  当让宋桥教授也不是神,做不到未卜先知。

  过去的几个月里,宋桥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团队一直在做大豆期货市场的研究,保证能给赵安最及时、最准确的操作方案。

  赵安的天时地利人和,压得顾经理有些喘不过气来,他手上私募基金的亏损幅度已经让他有些坐立不安了,所以他才联合另外几家投资公司、市场参与者一起谋划了600价位的狙击战。

  毕竟期货市场就是一个零和游戏,赵安赚了多少钱,就有多少人怨恨、算计着赵安。

  “王总,你就放心吧。你看食安前几天放出来那些大豆,一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交割,他手上的存量是不会影响市场的。”

  挂上电话,顾经理在办公室继续等到今天的情况,就像等待兔子撞树桩的猎人。

  没一会,顾经理的下属走进办公室,送来了最新的消息。

  “顾经理,食安刚刚出售了一批大豆。”

  “怎么?又没有买下来吗?”

  顾经理说这句话的时候十分惬意,就算没有抢到大豆也无所谓,只要有人买下来就能让交割价格保持稳定。

  “经理,这批货的价格有点奇怪。食安直接在610的价位进行销售,但是没有人接盘。而且国内大豆商跟风的610也没有人接盘。”

  “你立刻把数据全部给我看看。”

  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经,顾经理立刻开始研究数据,果然如同下属所说,刚才610价位的现货大豆居然没有人购买,现在在整个交易场里孤零零地挂着。

  “顾经理,我们需要买吗?”

  “买!无论如何先买下来!”

  说实话610灯塔币并不是顾经理心中的价位,甚至也不是其他狙击赵安投资者的价位,他们的合约大多在595-600。

  难道赵安在610还有合约?或者是赵安准备套现离开了?这些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

  但顾经理知道如果这个价位的大豆一直没有人买的话,就是在传递出一种利空的信号。

  试想一个市场里,当货物无法卖出去的时候,所有市场的参与者都会对市场失去信心。到时候就算有人维护市场的秩序,但只要有一个人开始抛售货物,那市场就会逐渐崩溃。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国内大豆商们对这个市场失去信心,所以顾经理毫不犹豫下令购买大豆。

  然而刚购买没多久,食安又以同样的价位出售一批大豆。这一次同样没有人收购大豆,顾经理不得不咬着牙又买了下来,按照这个继续下去,就算成功拖垮了赵安。荣鼎投资也赚不到多少钱。

  顾经理还是觉得事有蹊跷,立刻拿出电话簿拨通了一名大豆加工工厂老板的电话。

  荣鼎只是金融公司,如果只操作期货无所谓,但如果涉及到实体大豆的交割还是得联系企业。

  “李老板啊,不好意思打扰你了啊。昨天不是和你说过大豆的事情吗?我这有一批大豆,可以按照600的价格给你。”

  “哪有的事,我不是听说你们急需大豆才找上你的吗?都是为了我们以后有用更多的合作机会。”

  “暂时不需要是吧?没事,黄土食品公司的钱总也想要这批大豆。”

  ……

  一连拨打了几个电话,顾经理的表情越来越难看,因为所有急需大豆的公司此时居然说自己不再需要!

  虽然不清楚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肯定是食安再背后搞鬼

  顾经理重重锤在办公桌上,桌面的文件也震了震,低声咒骂一句:

  “该死的小东西。”

  心中再怎么愤怒,顾经理也没有忘记正事。立刻联系了几名约定好一同狙击赵安的投资者,

  果然大家都已经发现了这件事的蹊跷之处,众人约定好无论市场上出现多少大豆现货或者期货合约,必须全部吃下。

  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比拼财力的时候了!

  2002年4月8-9日

  赵安以610灯塔币的价格继续抛售大豆,连期货合约期开始出售。

  2002年4月10日

  “顾经理,对方已经开始询问交割大豆的事情,请问该怎么办?”

  这两天连续吃下不少610灯塔币价位的大豆,荣鼎投资也有些力不从心。

  “先别管!继续给我买,绝对不能让市场上有期货。这两天短期大豆的价格已经拉升到608了,赵安绝对支撑不了多久。”

  “顾经理!急事!”

  一名员工匆忙跑进来,连办公室的门都没有敲。

  这种时候顾经理也顾不得其他了,问道:

  “发生了什么。”

  “市面上有其他人开始卖大豆现货了,价格605……”

  “该死!”

  这下顾经理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果然从608开始,不少国产大豆商也开始出货了。

  这三天国产大豆商们也一直在观察成交情况,从头到尾就只有赵安在相对高价出货,市场上的需求方完全没有购买,只有荣鼎这样的金融公司在吃货。

  再联系他们得到的一些情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华夏大豆市场暂时饱和了!

  如果等九月灯塔国的大豆成熟,国内大豆必然再次降价,所以他们必须要在9月份之前进行清场。

  现在的大豆市场已经不是正常的供需市场,而是一个比拼资本的地方,他们实在不敢继续陪这些资本玩下去。

  所以他们选择了略低于赵安的价格进行出售,刚开始608还会立刻被狙击者们全部扫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动,购买速度越来越慢,甚至挂上600灯塔币的价格也不一定有人会买。

  恐慌的情绪忽然滋生,抛售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一直降价到进口成本价580灯塔币附近,依然供大于求。

  这个时候市场上突然出现560灯塔币的期货合约,整个市场都沸腾了,大家都觉得这个数据不可思议,但没有任何人敢接盘。

  “王总,我说了这个价格一定有利润的空间!赵安真的不可能再有多余的备用资金和大豆了!只要在这个价位全部吃下来,利润空间真的很大。”

  “易经理,不是说继续吃货、吃合约吗!你们在做什么!”

  “没有签合同就可以这样随便违背约定吗?”

  “止损!去他#¥@的止损!再坚持一下就行了!不要给我说什么投资者的压力,我们是私募!投资权应该由我们决定。”

  “孙总,你听我解释……”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忙音,顾经理也愣住了,今天他打了十多个电话,无论是谁,都和昨天的态度截然相反,对于之前的约定仿佛全忘了。

  其实聪明人都看得出来,赵安十有八九已经是强弩之末。但还有一层的机会赵安是在演戏。

  本来狙击赵安就是一个松散的同盟会,没有任何的规章,只有彼此之间的口头协议。

  当第一个参与者心生怯意,不愿意继续收购现货和期货合约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这就像积木一样,只要有一个参与者退缩,恐慌、怀疑的情绪就会迅速蔓延,然后本来就是松散的结盟瞬间崩塌。

  顾经理突然生出一种无力的感觉,如果所有人都听他的安排,那他绝对能成功狙击赵安,然而总有想搭便车的胆小鬼!

  无力地躺在办公室沙发上,顾经理闭上已经两天没有休息的双眼。

  突然有敲门的声音响起。

  “进来。”

  办公室门推开,是顾经理最信任的心腹。

  “顾经理,已经按你的吩咐,让荣鼎投资继续在市面上吃货。然后你的个人账户做了520灯塔币的看空合约……”

  “别说了,我什么都没听见,你下去吧。”

  下属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顾经理依然没有用睁开眼。只不过嘴角明显带着笑意:

  这些愚蠢的投资者,反正都已经亏损了,不如让我赚点钱吧。

  想到自己私人账户的入账,他实在无法忍住笑意。

  顾经理,又何尝不是一个投机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