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作者:田甲申      更新:2023-07-23 15:11      字数:7640
  诸皇子里目下只有六阿哥仗着“体弱多病”不把规矩当回事,瞧瞧三位阿哥一起走近戏台时的样子,四阿哥一本正经挺着背脊,八阿哥略略畏缩跟在后面,只有六阿哥撒开腿直接扑到了德妃身上,然后回头又问了那欣海一遍。

  “为什么要分府?和额娘住不好吗?还有哥哥们呢?我以后就要和四哥住。”

  跟在后面的四阿哥明显脚下停滞了一瞬,露出了一点不可置信的表情。

  然后他严肃地走到胤祚身后说:“你可以求皇阿玛去,日后分府我们分在一处比邻而居即可。”

  胤祚的表情明显是“不”,可他看着一圈的外人就忍了下来,想着等下再和四哥斗嘴。

  攸宁是除六阿哥外对那欣海这话最有兴趣的成年人,她拉着那欣海问:“那欣海,你悄悄告诉表姐,是不是咱们小舅舅们房里那些人吵到你了?”

  攸宁口中的小舅舅们便是安王的六个儿子,这六位各个都是有性格的主,有的爱打猎,有的爱遛鸟,有的爱美人,就是没人爱读书。

  老安王也知道不给康熙爷添麻烦,看见儿子们读书不行,赶紧都替他们早早婚配,号称替爱新觉罗壮大人口。

  安王府如今除了最小的两位阿哥只定亲没成亲外,其他四个都已经成亲,而且娶遍了京中高门。

  四位豪门舅妈一进门,呵,那日子热闹的就好比遏必隆的儿子们没分家时候。

  攸宁这几年每次回安王府都想尽办法要带着珍珍护法,毕竟珍珍斗妯娌经验丰富,看见她那几个彪悍的舅妈完全不杵。

  坐在这里的贵妇们也都知道安王府如今吵成了什么样,故而对攸宁这话都是会心一笑。

  郡主则是板着脸呵斥了女儿一句:“那欣海,不得无礼。”

  那欣海立即就退到了一边,脸上没有害怕也没有认错,仿佛她退下只是因为额娘的要求。

  这模样啊,骨子里就是个倔强的孩子。

  五公主宝儿对这些嫁娶之事毫无兴趣,她只看见几个哥哥手上都还套着射箭留下的护甲,于是对六阿哥问:“六哥哥,你今儿射箭偷懒了吗?小姨夫罚你了吗?”

  胤禛对胤祚极其护短,立即对宝儿说:“他是你六哥,素来身子弱,那不是偷懒。”

  为了四哥教八弟射箭郁郁寡欢多日的胤祚这时候活了过来,一边心里唱着四哥还是在意我,一边靠着胤禛说:“四哥,我练了一天头晕。”

  宝儿和胤祚斗嘴斗成了习惯,她上去扒着胤祚的护甲说:“给我,我去练一会儿,你这么大人连我都比不过。”

  她三下五除二摘掉了胤祚的护甲,朝那欣海挥挥手说:“你会吗?”

  那欣海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得郡主点头,立即就跟了上去。七公主是姐姐的小跟屁虫,自然是宝儿亲自拽着就跑。

  而一边八阿哥轻轻和胤禛问:“四哥,我还想去练一练,阿师傅教的左手开弓我一直没学好。”

  胤禩勤奋苦练,胤禛又好为人师,他于是便向德妃告辞说带着胤禩去练习,顺便看住宝儿那个疯丫头。

  十二岁的胤禛举手投足都已有大人风范,德妃于是放心地让他带弟弟妹妹们去玩。这么一圈闹下来后,戏台旁就剩了胤祚一个小孩子。

  “头晕”的胤祚这时候尴尬地被留在了这里,德妃瞟了他一眼,有意晾一晾着小祖宗。

  见德妃也如此,胤祚气急败坏地叫了声:“额娘!”

  “你头晕,不好射箭。”德妃装模作样地把话说了一半,看见胤祚脸真的拉下来才说了下半句,“所以去清溪书屋找找鄂伦岱师傅吧,他从广东带了许多枪炮回京了,今日应该入园面圣了。”

  胤祚这才跑了,他急忙去清溪书屋找自己认下的师傅。鄂伦岱这番被康熙踢去了广州,特地去进了一批荷兰的红衣大炮,据说是为了来日对付准噶尔用。

  胤祚对射箭的无感,除了身体不好不适宜开弓外,还有便是受鄂伦岱影响觉得枪炮更为实用。

  他硬凑在康熙跟前看了圈红衣大炮和新式鸟枪后,蹭着他的皇阿玛只有一句话:“皇阿玛,我要和师傅一起去督办火器营!”

  “你还小,先把功课学好。”

  康熙毫不犹豫拒绝了胤祚,火器营督办之处又脏又累,都是些火油钢弹,金尊玉贵的皇子怎么能去吃这个苦。

  “反正儿臣不喜欢射箭,拉弓还不如四哥。”

  康熙狠狠剜了他一眼,然后将目光she向角落里陪驾的阿灵阿,“阿灵阿,你个射箭师傅怎么教的?”

  看看,大清这破规矩!皇子学不好,皇帝问责师傅,尊师重道他大清完全不懂!

  阿灵阿唉声叹气地说:“回皇上,六阿哥身体虚弱,能拉开弓已经很不容易了。”

  “身子弱就好好养着,不能去那些破地方。”

  康熙继续坚持不允,可胤祚已经爬上他肩头,死死抱着他脖子开始连声呼唤:“皇阿玛,儿臣喜欢,儿臣真的喜欢。”

  正巧此时,太子胤礽被引入清溪书屋,他是被康熙叫来开开眼界的。

  这一幕落入他的眼睛,他不自觉地收缩了下瞳孔,然后又直接打断跪地请安。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屋内臣子们也纷纷给太子请安,只有胤祚还挂在康熙肩上,然后对着太子嚷了句:“太子哥哥,您帮我和皇阿玛说说,我要去火器营!”

  这几年来,胤礽早就习惯了六弟的这副样子,反正一个聪明又孱弱的弟弟总好过一个聪明又健康的弟弟。

  他已经有聪明又健康的哥哥和一堆聪明又健康的弟弟了,能弱一个是一个,能废一个也是一个。

  他心思过了过,想满洲以骑射为先,七弟就是天生跛脚上马都困难才不得重视,若是六弟自废武功去捣鼓这些西洋玩意儿,那是弱上加弱再好不过。

  而且六弟和四弟感情最好,万一六弟把四弟也给拐去了呢?那可是少了两个天大的对手,妙哉!

  故而胤礽笑曰:“皇阿玛还是答应六弟吧,六弟体弱有火加持为善是一,火器营有鄂伦岱大人看着不会有碍是二,若是六弟吃不了苦,过些日子自己也会回来的,皇阿玛不用担心。若是实在担心,便叫四弟也多去陪陪。”

  哪想胤祚还记恨胤禛,他脱口而出:“不要,四哥最近都照顾八弟呢,我就跟着鄂师傅!”

  康熙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答应胤祚,以后射箭课他骑马去火器营找鄂伦岱学习火器。

  齐齐退出清溪书屋后,太子迈着轻快的步伐先行离去。

  鄂伦岱在里面时就有些惊讶,太子很少为弟弟们说话,这一回颇为难得。

  鄂伦岱和胤祚感情甚笃,他摸着胤祚的脑袋问:“六阿哥,你和太子爷感情不错?他今日倒是为你开口。”

  胤祚白了他一眼,“哼”了一声,接着看向阿灵阿说:“小姨夫,你说我师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真没错。”

  “死阿灵阿,你又到处污蔑我!”

  阿灵阿按下鄂伦岱要朝他回来的拳头,笑问胤祚:“六阿哥此话何意?”

  胤祚也白了他一眼,又“哼”了一声,说:“皇阿玛说你油嘴滑舌鬼主意多,也真没错。”

  鄂伦岱可真是气坏了,眼前两个都比他聪明,都打着暗语,这分明是欺负他啊!

  他拽着阿灵阿威胁这胤祚说:“告诉小爷,不然火器营没有了!”

  阿灵阿掰开他的手说:“你怎么急成这样?好了好了,告诉你,满人骑射为先,太子是觉得六阿哥不学骑射就成不了才,少一个对手是一个,刚才还想把四阿哥也弄过去,懂了吗?”

  鄂伦岱觉得自己和眼前两人完全不在一个空间内,他竟然没听出那些话中话。

  “那六阿哥别和我去,千万别去!”

  胤祚对阿灵阿甜甜笑了下,问:“小姨夫,您说呢?”

  阿灵阿蹲下替他理理衣服说:“火枪是比弓箭要强,可它不是强在火力,而是强在制造他的智力。骑射也并非锻炼武力,而是锻炼胆力。人也好,国也罢,智勇并存,方得勇往无前。”

  胤祚虽然早慧,但毕竟只有十岁,阿灵阿突然语重心长与他说这些话足足让他怔了半刻。

  “人将火枪握在手里,只要上膛扣动扳机就能使用它,这是世上最简单的事。但我们将钢铁放在面前,将火药的原料放在面前,如何把它们变成简单易用的火器,却是世上最难的事。”

  阿灵阿说到这里,小心翼翼地在试探和询问这个孩子:“六阿哥,您能明白吗?”

  六阿哥背着手,紧紧捏着自己身后的辫子,拧着眉头看着很少如此严肃的阿灵阿。

  他拖了很久才犹疑地问:“那小姨夫,我往哪里去学?”

  他愿意,他想的!

  阿灵阿心里一阵欢呼,他看着胤祚的眼睛说:“西洋传教士来我朝,是想要传教。我们不愿信教,但我们愿意要别的东西。六阿哥如果愿意学,他们就不会只是万岁爷桌上的几件玩物,也不会最后只变成造办处几件精巧的珐琅器,他们像火铳一样成为利器,成为大清未来的利器。”

  胤祚腰间有一把精巧的火铳,那是当初阿灵阿花重金买来送给胤禛,胤祚看见后硬夺过来的。

  他伸手拿起那把火铳对阿灵阿说:“那我从学会它开始,行吗?”

  “行!”

  阿灵阿猛地点头,换来胤祚的一声轻笑。

  “小姨夫,你真奇怪。只有你脑子里有这些想法。”

  说完他就不再搭理阿灵阿,而是拽过鄂伦岱说:“走走走,我要去南堂,去火器营,一个个学起来。”

  鄂伦岱是早就习惯阿灵阿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刚才没怎么听懂,只是对六阿哥愿意学火器而感到高兴。

  他带着胤祚匆匆离去,走了十步,胤祚突然回头说:“小姨夫,四哥没白给你那个鼻烟壶。”

  “啊?”

  这下轮到阿灵阿愣住了,可胤祚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急忙拉着鄂伦岱跑着逃开。

  阿灵阿掏出放在腰间荷包里的鼻烟壶,翠玉与白玉相间之处两条小狗依偎在一起,仔细看才会发现小狗身上竟然穿着小衣服。

  他把鼻烟壶放回腰包里,迎着畅春园的夕阳快步离开。

  人生自有不同的路,他努力着,自有他的转机。

  天下亦有不同的道路,他努力过,希望也有它的分岔。

  …

  不过,努力过就会有改变的并非世上每一件事——比如八阿哥胤禩。

  他在那日校场回来后憋了三日,终于有一天在进书房前拉着胤禛问:“四哥,我能问您个事吗?”

  “你说便是,不用紧张。”

  胤祚对胤禛向来是想说什么直言不讳,胤禩这份紧张小心让胤禛觉得很陌生。

  “那欣海格格,她是安王家的外孙女?”

  前一日在火器营忙到半夜的胤祚打着哈欠、抱着书匣跟上来,听见这一嘴自然地回答:“是啊,她和大格格是表姊妹,当然是了。”

  “哦……那日德母妃是和惠母妃一起替她看亲事吗?”

  胤祚又打了个哈欠说:“是啊,额娘和惠妃娘娘别说那欣海格格了,就是四哥的她们都已经开始挑了。”

  胤禛敲了胤祚一个栗子,凶他说:“不许瞎说,没有的事。”

  “啊呀,四哥你等着,不要半年,额娘屋子里肯定会多一些没见过的格格,然后问你,胤禛,你觉得这位格格如何?”

  胤禛红着脸就要掐胤祚,两兄弟一大早就又吵起来,胤禩看他们打闹好一会儿才忍不住问:“四哥会挑什么样的?”

  胤禛甩开胤祚,认真整整衣服回答:“温柔贤淑不骄不躁。”

  胤禩听罢,呢喃着:“这样啊……”

  胤祚机灵,立即抓着胤禩大神喊:“阿哈,八弟有心仪的了!这才来问!四哥四哥,咱们可不能放过他!”

  向来腼腆内敛的胤禩吓得直接伸手捂住了胤祚的嘴,还是胤禛出来救场,他威胁胤祚不许乱嚷,然后把胤禩拖到一边问:“八弟,你和四哥说,只要是好的,皇阿玛一定能同意。”

  “那……那……”

  胤禩那了半天没那出下面的字,可胤禛倒是懂了。

  他直言不讳:“八弟,我和你说实话,那欣海格格虽然是安王外孙女,但她阿玛是罪臣,这才寄居安王府的。”

  胤禩嗫嚅道:“我也不……我也不定配得上……”

  胤祚立马朝他说:“呸,你是皇子,金尊玉贵,有什么配不上的,我现在就去和皇阿玛说,把那个什么那指给你做媳妇。”

  “别!”胤禩急忙拉住他,“她是有主意的人,不能这样。”

  胤禛和胤祚咬着耳朵说:“他还知道要别人点头。”

  胤禩被他们嘲弄了几句,急得又差点哭了出来,胤禛最后不忍说:“罢了罢了,宝儿也喜欢那欣海,我回头让五妹妹去多找她进园子玩,给你点机会。”

  可胤禛故意逗他问:“那我都帮你了,你以后拿什么报答我啊?”

  胤禩急急说:“我以后都听四哥的!”

  自从胤祚不去校场练习骑射,胤禛还颇感寂寞,有胤禩代替胤祚做小跟班倒也不错。

  于是乎,安王府的那欣海开始频繁接收到五公主的邀请,还能时常看见八阿哥在她眼前晃悠。

  过了一阵,珍珍在德妃身边出入的时候,八阿哥变四党一事的进展简直是一日千里!

  她悄悄问德妃:“姐姐,八阿哥怎么天天跟着四阿哥?”

  德妃一脸坏笑,附在她耳边把胤祚偷偷告诉她的前因后果尽数告诉珍珍。

  最后哀叹着说:“惠姐姐都看不下去了,说自己养大的八阿哥,都快被四阿哥带成我儿子了。”

  珍珍莫名为阿灵阿感到愤怒和不解:凭什么!为什么!人八党核心八阿哥打入四党内部的速度,比他这个八党骨干要快一百倍!

  当晚,珍珍重修了自己的《四党攻略》,换来了阿灵阿的一句嘲弄。

  “所以为夫速度慢,就是你方针大略有误啊!”

  珍珍郁闷得无以复加,只好拿枕头猛砸阿灵阿。

  …

  时光如梭,转眼便是康熙二十九年的除夕,对于新的一年,家家都盼着五福临门、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别人都在写这些对联的时候,康熙爷却觉得自己完全不用再多此一举,他派人直接往阿灵阿和揆叙家传信,强烈要求他们过年把四个孩子送进宫。

  当五福、有余、岁安、平安在慈宁宫的正殿里闹作一团的时候,康熙得意地对有些耳背的太皇太后说:“皇祖母,您看孙儿的主意好不好?咱们每年就招这四个孩子来,就自然吉利了!”

  太皇太后的身体越发老态了,过去耳聪目明的老人需要康熙重复好几遍,才能勉强听明白话。

  她终于听懂后,拉着康熙的手连声说:“好啊好啊,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被传来跪在一旁给太皇太后汇报蒙古一切安好的阿灵阿,听见这话,吓得又是浑身一抖。

  他偷偷抬头,果然见到康熙爷嗪着笑意不怀好意地看着他。

  在这一刻,阿灵阿突然希望自家大姨姐不要这么霸着康熙爷,赶紧放他去再生几个阿哥,他阿灵阿一定伙同揆叙哭着喊着要求阿哥们遵照太皇太后懿旨“大吉大利”。

  太皇太后现在只能勉强支撑半个时辰的精神,她刚才听阿灵阿说起科尔沁和喀喇沁的人过于兴奋,此时只觉得浑身疲惫,怎么也想不起接下来要问什么。

  她指着阿灵阿喃喃着:“遏必隆家的小七……我要问你……这漠……”

  她磕绊了半日,还是没能说出来,最后靠着苏麻喇姑长叹了一声:“我真的老了……”

  苏麻喇姑眼眶湿润,拿了一条毯子盖在她身上劝道:“格格睡一会儿吧,明儿再叫国公爷来。”

  “他多大的孩子,怎么是国公了,他阿玛遏必隆才是。”

  老人家说着眼皮也搭在了一起,靠着苏麻喇姑说着不知是什么年月的话:“遏必隆这个老狐狸,还要把他叫来问问,到底帮不帮皇帝除那个鳌拜。”

  她说完,靠着苏麻喇姑沉沉睡去。

  苏麻喇姑赶紧朝殿里的保母们使眼色,让他们把孩子带去太后那里。

  康熙则亲自将太皇太后挪到炕上,替她盖好被子,朝苏麻喇姑点点头后带着阿灵阿离开慈宁宫。

  阿灵阿跟在康熙身后,他肃穆的背影昭示着他对祖母身体的担忧。

  这一年,太皇太后病危了数次,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对蒙古边境的试探也持续了数次。

  在亲情和朝政的两难纠结后,康熙还是取消了原本夏秋之交的秋闱,而改派阿灵阿这个理藩院尚书前往巡视。

  家里已有五福和平安两个孩子,孩子们又还小,阿灵阿便独自前往蒙古,一去便是三个月。

  三个月,他骑马走遍了漠南和漠西,还代表康熙前往驻扎在归化的军营,见到了在沙场征战一辈子的安王岳乐。

  岳乐生于努尔哈赤时代,见过皇太极攻打宁锦,跟随过多尔衮攻打山海关,做过豪格的副将砍下张献忠的头颅,顺治十年就到过归化城,康熙朝又亲自率兵赢了三藩。

  这位征战沙场五十年的老将,却在归化的寒风里和阿灵阿告别时说:“小七爷,我岳乐是要马革裹尸的人了,你回去请皇上提前选好新将吧。”

  心里一直萦绕着这句话,回京后的阿灵阿一直没有轻松过。

  他跟在康熙身后,低着头在回忆蒙古的桩桩件件,喀尔喀部流离失所,漠南诸部昏聩不堪,准噶尔又几次试探向前。

  恰在此刻,康熙回头问:“阿灵阿,想什么呢?”

  阿灵阿没有撒谎,他老实交代:“奴才在想蒙古的事。”

  “有主意吗?说说。”

  阿灵阿默了一瞬,又是老实交代:“没有。”

  阿灵阿深知,岳乐年迈如今只能镇守前方,可一旦开战他的身子无法支撑主将的角色,所以历史上本来就是康熙亲自去往前线监军的。

  但如今太皇太后病危,康熙不能走。若真遇上国丧,以康熙对太皇太后的感情,他在前线会自乱阵脚。

  “年后,朕会让裕王和恭王也去前线。”

  康熙淡漠地说了这句话,然后却是嘲弄一笑,“做个样子,他们也没上过前线。”

  阿灵阿又岂能不知,裕王是皇帝亲兄,地位尴尬到这些年在议政王大臣会议都不太说话。恭王是皇帝亲弟,但他为人纨绔,从来不参与任何朝政。

  派他们去前线,除了提振士气,做个样子,还真不能指望别的。

  主将都没选好,其他事情更是妄谈。

  “如今是冬日,前线暂且无忧。”

  阿灵阿这么安慰康熙,康熙也这么觉得,他点了点头和阿灵阿一起回乾清宫。

  前线紧张,今年的腊月即使是封笔以后,康熙也没有暂停议政。

  而另一边,五福有余、岁安平安则被带到了皇太后的宁寿宫。

  康熙坚持,过年还是要有过年的样子,今年虽然免了除夕大宴,但他请皇太后在宁寿宫摆家宴请阿哥公主们热闹一番。

  四个孩子被送回来的时候,宁寿宫正殿的宴席才刚刚开始。

  攸宁和珍珍是来作陪的外命妇,她们双双接过孩子,又带着起身朝太后贺岁。

  皇太后笑语盈盈地看着这对姊妹花,连忙说:“起来起来,乌嬷嬷,再去赏两对玉如意,给咱们的这两对喜庆孩子。”

  作为内命妇之首的皇贵妃佟佳氏看见这幕,跟着笑说:“太后是真心疼爱大格格和公夫人,旁人都羡慕不来呢。且这次国公爷又立下大功,谁也没有公夫人命好呢。”

  这话貌似好听,但德妃却格外紧张。

  太后疼爱大格格人尽皆知,但皇贵妃非要起着大格格的话头,拉上珍珍做垫背。德妃心里清楚,皇贵妃就是又冲着她来的。

  没完没了的佟佳氏!

  德妃和珍珍心里都是这句话。

  只见德妃微微一笑,眼尾朝外间一扫说:“皇贵妃此话差矣,我瞧颜珠福晋今日也在,阿灵阿是去立功啊,他可是千里迢迢去蒙古给颜珠颁赏的。”

  珍珍果然见自己坐在外面的三嫂红光满面地挺起了背脊,面上满是喜色。颜珠随安王去蒙古也快两年时光,这次阿灵阿巡视回来汇报后,康熙已拟旨为前线将士在新春前封赏。

  若是传旨的马腿脚快,或许这旨意现在已经到前线了吧。

  可谁也没料到,比好消息更快的是坏消息。

  就在宁寿宫貌似和气的宴席进行到一半时,一封带血的奏折划破除夕最后的宁静。

  浑身是伤的传信官兵倒在乾清宫前,嘴里喊着:“报,速报,十万火急!噶尔丹偷袭归化,安王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