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作者:细鱼      更新:2023-07-24 03:25      字数:3494
  这胤祉被降为贝子。

  所有人都不感到稀奇, 谁叫他不长脑子,敏妃百日丧里就剃头,还被人抓了个正着。

  这不是活该吗?

  可是。

  封老四、老八, 不少阿哥们心里头就嘀咕起来了。

  这二人中, 四阿哥雍郡王还不至于招来太多嫉妒。

  毕竟,论辈分,论勤勉,胤禛受之无愧。

  可是, 老八算怎么回事?中间里老五、老七一个个都没动静呢,还是个贝勒,他倒好, 越过两个哥哥提到了前头去了。

  醉玉楼里。

  七贝勒有一搭没一搭地夹着花生往嘴里送, 嘴里边咔嚓咔嚓地嚼着花生,心思却半点儿不在这上头, 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哒哒哒。”

  外头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胤祐听得脚步声,连忙站起身来,门应声而开, 五贝勒胤祺走了进来, 他行色匆匆,显然是匆匆忙忙赶了过来。

  “五哥。”

  胤祐殷勤地和胤祺打了个招呼。

  胤祺脸上露出笑容,他伸出手爽朗地拍了拍胤祐的肩膀, “老七, 有日子没见了。”

  “五哥事务繁忙,我哪里好意思打扰您?”胤祐素来阴沉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些许笑意。

  他这态度让胤祺心里头感到有些警惕。

  胤祺面上不显,笑呵呵地在位置上坐了下来。

  不一会儿, 小二进来问道:“二位爷,今儿个要吃点什么?”

  “五哥您挑。”

  胤祐说道。

  胤祺也不客气, 随意点了几样菜。

  等屋子门合上,他才问道:“老七,你这么着急忙慌的,叫我来有什么事?”

  胤祐尴尬地笑了一下,道:“五哥这话说得,咱们兄弟这么多年感情,难道弟弟请你一顿饭,还不行吗?”

  胤祺笑了,他的性子跟宜妃一样爽利,若是平时说不定还耐着性子陪着老七唠唠嗑,绕绕圈子,可是现在这会儿他是忙得团团转,哪里有时间陪老七在这里弯弯绕绕,玩这些心思。

  “老七,你也说我们多年感情,你什么样子,我又不是不知道,有什么话就直说。能帮的我就帮了。”

  胤祐眼里有几分难堪。

  他抓着茶杯,勉强露出一个笑容,“五哥,你这话说得真爽利,那我也不隐瞒了。八弟被封为廉郡王,这事,你怎么看?”

  一听这话,胤祺心里立即明白了。

  敢情胤祐急忙忙地叫人请他来,为的就是这件事。

  他心里也明白胤祐的意思了,这是看着底下的弟弟比他还出息了,心里头不痛快了。

  估计胤祐心里也觉得胤祺心里头也是同样的心思,故而就把他请来了。

  至于请他来的目的。

  胤祺就算是用脚趾头来想,也能想得出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还能怎么看。”

  胤祺丝毫不上胤祐的当。

  他喝了口茶,爽朗地笑道:“老八被封为廉郡王,乃是皇阿玛的意思。既然是皇阿玛的意思,那必然是有原因的。况且,老八做人做事,咱们兄弟也都瞧在眼里。论勤勉,他和老四都是咱们兄弟里头少有的,你说是不是?”

  胤祐本指望胤祺和他一起同仇敌忾。

  谁料胤祺竟会说出这么一通话来。

  他的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含含糊糊半天说不出话来。

  好在小二这时候上来上菜。

  帮着他下了台阶。

  胤祺稍稍吃了几口,便找了个借口说事忙,匆忙又走了。

  看着桌子上的菜。

  胤祐的脸阴沉了下来。

  他愤愤地将桌子掀翻,气冲冲地将茶杯、酒杯砸了一地。

  大门口。

  胤祺的脚步微微停了下来。

  他抬起头,若有所思地听着上头传来的声响,无语地摇了摇头。

  就老七这点儿心性。

  何必趟这趟浑水?

  还想着拉他做大旗,果真是疯魔了。

  可疯魔的人又岂止是胤祐。

  如今,万岁爷一年比一年老了,身子骨又不像年轻时候那么壮实,三不五时地生病。

  底下的儿子们一个个又都大了。

  年岁最大的直郡王连女儿都生了两个了,年纪小的比如十二阿哥他们也都是十几岁的人了,儿子们一年比一年大,心思自然一年比一年多。

  再加上。

  这几年来,康熙对太子的态度忽冷忽热,又对其他儿子们大力培养。

  别说几个阿哥们心里头有了小心思,底下的人也都是同样如此。

  乘龙之功。

  那是何等的功劳!

  足可以保佑一家富贵荣华,绵延数代。

  明珠的例子就在眼前,谁也不想错过这种机会。

  “又是来送礼的?”

  安宁瞅见管家带上来的单子,就禁不住皱眉。

  “是的,福晋。”

  管家回道。

  安宁瞧着单子上琳琅满目,价值不菲的礼物,什么唐寅的画像,宋朝的瓷器,明朝的好墨,一样样都是送到了胤禩的心眼里去。

  这要是没有事先打听过,那她可不信。

  “不是说过不管是谁送礼,一概不收吗?”

  安宁语气带着几分质问的意思。

  那管家连忙道:“福晋,这礼不是旁人送的,是安郡王府送来的。”

  安郡王府?

  安宁眉头蹙起。

  自打那次她给佟佳氏一顿没脸,佟佳氏那边就再也没有跟她们来往过,没想到今日竟然派人送礼过来。

  安宁拧着眉头,沉默着思索。

  管家安静地呆在一旁,不敢打扰她的思绪。

  “东西先寻个地方放起来,等晚上,爷回来了,我再跟他商量。”

  安宁斟酌着说道。

  那管家应了一声,领命出去办事。

  夜里将近戌时的时候。

  胤禩才从工部回来。

  安宁边打发人去弄些吃的上来,边把安郡王府送礼上来的事跟他说。

  胤禩喝着茶,神色若有所思,他搁下茶盏,问道:“依福晋的意思,这礼该不该收?”

  “那就要看爷的意思了。”

  安宁没好气地嗔了他一眼。

  她怕胤禩另有打算,把事情留给他做决定,他倒好,又把事情丢回来给她了。

  胤禩扑哧笑了一声,搂着安宁的腰,笑眯眯地说道:“那爷说说打算,福晋替我拿个主意?”

  安宁半推半就地在他的腿上坐了下来,“爷说吧,横竖我受受累便是了。”

  “这送礼这件事嘛,我这些日子也在考虑该怎么办。”

  胤禩思虑着说道:“咱们府上不知为何送礼的人那么多,四哥那边拒了几个,就熄了火,咱们这边倒好,送礼的人不但没少,反倒还多了起来了。”

  安宁忍不住笑出声来,“这说明爷本事大啊。不然他们为何旁的人不送,偏偏送了你。”

  “胡说。”胤禩拍了下安宁的腰,安宁笑得更加欢了,她道:“那不是看爷本事大,是看爷长得好看成了吧。”

  胤禩绷着脸,极力忍着笑,但眼里的笑意是怎么都遮掩不住的。

  他咳了一声,道:“说正事呢,这些实话,留着等会儿再说。”

  “行行行,那爷您接着说。”

  安宁一副乖巧模样,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胤禩接着说下去。

  胤禩道:“这礼嘛,有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不收,原封不动退回去,咱们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一个嘛,就是收了,但是把这些礼变现成了银子,告知皇阿玛捐给户部去。”

  “户部真这么缺银子啊?”

  户部缺银的事,安宁虽在内宅也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

  她私底下觉得,雍郡王那边送礼的人稀少也有这原因,毕竟啊,现在全京城的人谁不知道雍郡王负责户部的事,这催着各府还钱的事就是他管着的。

  这会子时候,跑去给雍郡王送礼,那岂不是等同于自投罗网,自寻死路。

  有钱送礼,没钱还户部。

  这种事,怕是连傻子都干不出来。

  “缺着呢。”

  胤禩神色严肃地说道,“而且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儿,可以说,现在的户部就跟一个纸灯笼似的,外头看着亮,里头全是空的。”

  安宁惊讶地砸吧了下嘴巴。

  “都这样了,那些大人们还不还钱?”

  “傻福晋,那可不是小数目。”

  胤禩道,“而且,这朝廷上大大小小的官都借了国库的钱,谁要是头一个还,保不齐不但没能得到皇阿玛的夸奖,反倒要给自己找来滔天大的麻烦。”

  安宁心里明白。

  如今朝廷上下的官员都同气连枝,谁也不敢当这个出头鸟还钱,所以就算有钱能还的,也不敢第一个拿钱出来还给户部。

  而没钱还的,就更加不愿意还了。

  这件事,还真是个麻烦事。

  安宁皱着眉头,想了想,低声道:“爷心里是有心思卖四哥一个人情?”

  胤禩这边拿银子捐给户部,就等于是把户部没钱了的遮羞布硬生生扯了下来,康熙爷必定会借着这件事发落朝廷上的官员,到时候,雍郡王要把钱收回来,就容易多了。

  毕竟,到现在为止,康熙还顾忌着情面,不好发落旧臣子们。

  胤禩捐钱,就等于给了康熙一个借题发挥的借口。

  “我的确有这个意思。”

  胤禩点点头道,“不过,也不全是为了四哥。国库空虚这件事越早解决越好,拖得晚了,麻烦就大了。”这几年天灾人祸不少,倘若遇上个旱涝,国库没钱,那苦的是黎民百姓啊。